2004年瀋河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瀋河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屬性:一種公文形式
  • 內容:2003年工作回顧與2004年工作計畫
  • 經濟成果: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1%
2003年工作回顧,經濟工作躍上新台階,環境建設邁出新步伐,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社會穩定工作開創新局面,作風建設取得新進展,200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03年工作回顧

2003年內,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支持監督下,帶領和依靠全區人民,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搶抓機遇,努力拚搏,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區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經濟工作躍上新台階

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實現65.6億元,同比增長21%;財政收入老口徑實現8億元,同比增長30.4%,新口徑實現5.88億元,同比增長27.6%;利用外資實現1.97億美元,同比增長63.2%;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0億元,同比增長207.7%。其中,區本級國內生產總值實現53億元,同比增長20.2%;財政收入老口徑實現6.5億元,同比增長25%,新口徑實現4.6億元,同比增長26.4%;利用外資實現1.49億美元,同比增長81.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億元,同比增長392.8%。
項目年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全年共包裝推出各類項目322個。引進外資項目162個,實際利用外資1.97億美元。引進國內優勢企業246個,引資96億元。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開工項目60個,建築面積392.2萬平方米。竣工項目26個,建築面積90.5萬平方米。我區實際利用外資、引進國內優勢企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均居全市城區首位,均被市政府評為突出貢獻獎。
財稅收入穩步增長。面對非典和省財稅政策調整造成財政減收的嚴峻形勢,堅持目標不變,任務不減,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扭轉了5月份全區稅收下滑的趨勢。引進了遼寧一方地產有限公司等一批新稅源,壯大了中國石油天然氣東北銷售分公司等一批骨幹稅源,清理了一批異地納稅企業,確保了全年財稅任務的圓滿完成。
金廊建設全面起步。在全市率先啟動了金廊拆遷,僅用38天就打贏了拆遷六號地這場攻堅戰。自建設金廊以來,引進了聖世豪林廣場等4個金廊項目,總投資90億元,建築面積162萬平方米。同時,堅持寓中央商務區建設於金廊建設之中,以開發區為龍頭,大力推進招商和建設。東北世貿廣場等6個新建項目順利推進。富麗華酒店完成了復工前的準備工作。開發區16.5萬平方米地塊招商已經完成,全年出讓土地23萬平方米,是前5年開發量的總和。
重點地區規劃建設步伐加快。圍繞建設中央商務區核心功能區的定位,初步完成了金融商貿開發區擴區規劃。按照建設“東北第一街”的發展目標,確定了中街4A級商貿文化旅遊景區的發展規劃。加大存量資源的招商力度,普爾斯大廈等5個存量資源啟動。投資5000萬美元的皇家廣場項目順利摘牌。制定了五愛地區100萬平方米的發展規劃。建築面積7.2萬平方米的五愛市場一期工程竣工,實現了平穩營業,收回了全部投資。五愛市場二期工程順利啟動。
“兩園”建設順利推進。總投資6000萬元,建築面積 2萬平方米的科技大廈建設工程啟動。投資120萬元,完成了科技園內外環境的改造。科技園入駐企業40戶,實現產值和收入5000萬元,實現稅收200萬元。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關心支持下,在市領導的推動下,工業園選址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世紀華融、德邦證券、萬德智慧型等一批集團總部、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我區。完成了9戶市轉屬的非工業企業轉制工作,轉讓資產7833萬元,化解債務1.2億元。安置並軌職工2050人,安置資金1796萬元。恒基集團轉制工作順利推進。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引進了遼寧民間藝術團,開發了劉老根大舞台。特色經濟取得新發展,改造建設特色街路7條。啟動了順通社區商業街一期改造工程。傳統服務業改造取得新成績,投資2000萬元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房產超市。

環境建設邁出新步伐

我區承擔的“申遺”工作任務圓滿完成。在市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多渠道籌集資金2300餘萬元,完成了故宮周邊紅牆廣場等9個地塊共4.4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並對拆遷地塊實施了綠化。對興隆大家庭等樓體進行了清理和粉飾。出色地完成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專家及國家、省、市領導對故宮周邊地區改造的多次驗收檢查。
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完成了北站地區16.5萬平方米棚戶區拆遷任務,搬遷居民4680戶。對工業學院家屬樓等11個地塊共13.7萬平方米進行了拆遷。拆除違章建築4580處共8.6萬平方米。解決了民眾反映強烈的承德路11號樓門市房和成平二巷歷史遺留違建房嚴重遮光等問題。多渠道籌集資金3350萬元,對高層建築、重點街路和公園進行了亮化。中街在市民“城市亮化全面選美”評選中,被評為最佳街路第一名。開發區26棟高層建築實現了整體亮化,被評為全市最佳亮化景觀。配合市政府對朝陽街、正陽街、西順城路實施了標準化街路改造。對160條區管街路進行全面維修養護,對15條區管街路和19條小街小巷進行了改造和蓋被補強。整治住宅組團55處共56萬平方米。完成了7棟住宅樓“平改坡”改造任務。植樹18萬株,新建綠地17萬平方米。
城區環境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召開了城管工作會議,制定出台了《城管工作辦法》。加強對重點街路和部位的管理,清理整頓馬路市場及自發攤區36處。投入647萬元,購置了32台除雪車等設備。推行了街路掃保改革,提升了城管質量。我區在全市環衛系統“形象杯”活動中被評為第一名。連續七年保持了全市市容市貌綜合檢查評比第一名。
創模工作任務全面完成。拆除了102根煙囪和62座鍋爐房,取締2噸以下燃煤鍋爐81台。取締散燒小火爐1481處,推廣環保型煤2250噸。對29家固定聲源超標單位實施了整治。對5家污染擾民工業企業進行了搬遷。完成了金秋醫院等6家單位的中水回用工程建設。建成了現代家園等9個生態環保模範小區。通過了市創模考核小組的驗收。
軟環境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深入開展誠信商務區創建活動,我區被國家有關部門評為“中國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重新編制了《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等檔案,減少收費項目36個。對行政執法人員和黨員幹部行風評比實行了“一票否決制”。我區在全市行風評比中再次名列第一。實施了項目年綠色通道和大項目特事特辦等新舉措,共受理審批業務3.6萬件,辦結率達99%。

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

社區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投入1558萬元,新增社區辦公用房1.2萬平方米,全區社區辦公用房面積全部超過市下達標準,平均達到166平方米。合理整合資源,將社區總數由153個調整到142個。面向社會公開選拔了120名社保幹事充實到社區。96100市民服務網站正式開通,市民求助中心的加盟企業增加到40餘戶。全區扶貧超市已達131個,徵集物品32萬件(套),救助4.2萬人次,扶貧超市做法在全省推廣。
教育發展趨於均衡。四所薄弱國中綜合改革初見成效。27中學被評為省示範高中。通過兼併和恢復同澤女中,做大了同澤高中。投入400萬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區教育綜合實踐中心。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的教師新村一期工程如期竣工,500餘戶教師喜遷新居。投資2400萬元的區學生營養餐配送中心主體工程完工。投資190萬元,徹底消滅了全區中國小旱廁。我區被評為全國學前教育先進區和全國教育督導工作先進集體。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建立。面對非典疫情,全區上下眾志成城,投入700餘萬元,奪取了防控非典的重大勝利,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突出貢獻獎。投入1300萬元,建成了7000平方米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完成了疾病預防控制與衛生監督體制改革。投入100餘萬元,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增添了設備。投入200萬元,強化了社區衛生服務站點與醫保的對接。我區榮獲省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稱號。
民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共舉辦各類民眾性文體活動200餘場。舉辦了瀋陽首屆新春廟會和盛京城元宵燈會,被市政府授予突出貢獻獎。投入120萬元,安裝健身器材354件(套),將萬柳塘公園改建成了全民健身基地,被評為省全民健身示範工程。投入129萬元,為43個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順利通過了全國文化模範區的複評。

社會穩定工作開創新局面

積極化解熱點難點問題。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責任追究制、領導接訪制和包案制。突發性、群體性事件得到及時有效處置。妥善處理了敏感時期的穩定問題和金廊6號地、開發區16.5萬平方米地塊拆遷、故宮周邊綜合整治、五愛市場業戶上訪、萬象集資、民族宗教、企業轉屬前遺留問題等一大批疑難問題。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區人民信訪接待大廳。共受理民眾來信、來訪、投訴電話2784案,結案率98%。
社會治安形勢進一步好轉。保持“嚴打”的高壓態勢,卓有成效地打擊了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推進警務工作改革,實行警力下沉和群防群治。認真開展安全社區創建活動。加強對北站等重點地區和部位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立了安全生產管理局,健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共查結治安案件5811起,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675起。公安瀋河分局、公安北站地區分局均獲得省有關部門的表彰。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為8598戶共21442人辦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98.7萬元。為4.6萬企事業退休職工發放養老保險金2.7億元,為3.5萬失業職工發放失業保險金7087萬元。醫療保險工作穩步開展。在全市率先制定了《區城市居民臨時救助暫行細則》,建立了臨時救助基金並實施救助。77戶低保戶入住了廉租房。開發就業崗位1.88萬個,安置失業下崗人員3.2萬人次,為1.79萬人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失業率控制在6%以下。
街道辦事處在區域管理、經濟建設、環境建設、社區建設、社會穩定等方面充分發揮其屬地管理的職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整體效能和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
此外,統計、檔案、兵役、民族、宗教、僑務、人防、老齡等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大進步。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我區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工作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城區驗收,連續五次獲省雙擁模範區稱號。

作風建設取得新進展

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深化。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向區人大常委會及主任會議報告工作25項,向政協常委會通報工作13項。辦理區人大代表建議235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8%;辦理區政協委員提案83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7%。社區民主自治逐步深化。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工作得到加強。政務公開和廠務公開逐步推行。依法審計、行政監察和經濟監督工作不斷強化。“四五”普法教育深入開展。
機關建設不斷加強。堅持執政為民,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深入開展公開評議機關視窗單位和“形象年”創優競賽活動。強化公務員業務培訓,強化依法行政,強化制度和機制建設,強化以人為本,切實保護民眾利益。電子政務建設不斷推進。認真開展處級以上領導幹部述廉活動。成功舉辦了首屆“金色瀋河”春節聯歡會。
2003年是瀋河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全區上下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咬緊牙關頂住壓力,緊緊抓住歷史賦予我們的難得機遇,和衷共濟,奮力拚搏,保持了瀋河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更為可貴的是,經過抗擊非典、金廊拆遷等艱巨任務的考驗,造就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幹部隊伍,鑄就了“迎難而上、拼搏創新、無私奉獻、合力攻堅”的瀋河精神,充分展現了瀋河人不畏艱難、敢於勝利的豪邁氣魄。在此,我們要深深地感謝那些在金廊拆遷中給予我們大力支持的拆遷居民和企業,對於給他們造成的不便表示深深的歉意,並向為支持金廊建設而搬出瀋河區的居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全區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奮鬥的結果,是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瀋河區人民政府向真誠奉獻、辛勤工作在全區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瀋河發展的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是:產業結構、項目結構、稅源結構還不盡合理,財稅工作缺乏大戶支撐,存量資源啟動和項目招商工作還有待加強;社會穩定形勢依然嚴峻,企業改制、拆遷等熱點難點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個別部門和幹部對新形勢和新任務還不適應,工作作風還需要進一步轉變和加強。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04年,是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第一年,也是實現瀋河跨越發展的希望之年。首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目標,極大地激發了全區人民的熱情,“東北大振興,瀋陽要先行,瀋河當前鋒”已成為全區人民的自覺行動。人心思進,民心向上,全區上下搞建設、謀發展的大氣候已經形成。其次,隨著建設瀋陽經濟區戰略構想的提出,金廊工程的全面啟動,外資金融機構開始準入瀋陽,以及外資和“南資”北上的浪潮,為我們實現跨越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第三,經過近幾年的持續發展,全區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特別是過去一年一批重大項目的相繼啟動,為我們的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積蓄了強大的能量。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創造性地做好的工作,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全區人民的熱切企盼。只要我們善於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乘勢而上,努力進取,求真務實,就一定能夠開創瀋河工作的新局面。
2004年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區委十屆八次全委會精神,全面落實“外樹形象,內抓落實”的基本要求,堅持以建設中央商務區為統領,以財稅為核心,以大項目為龍頭,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加快實施“依託‘兩金’,發展商務”的基本方略,認真做好環境年工作,進一步搶抓機遇,擴大開放,改善環境,以民為本,確保穩定,求真務實,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經濟的跨越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2004年全區的主要任務是:依託“兩金”,繁榮“兩區”,建設“兩園”,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依託“兩金”,發展商務。緊緊抓住金廊工程全面啟動和金融商貿開發區擴區的有利契機,舉全區之力加快推進金廊和開發區的建設步伐,推進中央商務區儘快早出形象。
繁榮“兩區”,提升商貿。按照建設大中街、大五愛的發展理念,全面啟動中街、五愛地區的建設改造工作,進一步拓展功能,提升商貿業檔次,打造中心商業區的新優勢。
建設“兩園”,壯大工業。做大科技園,加快瀋河工業園建設步伐,努力壯大第二產業,最佳化區域經濟結構和布局。
鞏固與創新並重,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鞏固已有成果,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工作思路,豐富內涵特色,不斷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繁榮。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2004年全區主要經濟指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完成82億元,同比增長25%;財政收入完成7.06億元,同比增長20%;利用外資完成2億美元,比市計畫增長3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5億元。
圍繞上述目標,2004年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以建設中央商務區為目標,加快金廊開發建設步伐
加快金廊工程和開發區建設是建設中央商務區的重要動力和有利條件。依託金融商貿開發區,大力發展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和總部經濟。力爭引進國內外金融機構4家,跨國公司和中介機構25戶,全力構築中央商務區的功能。進一步做好金廊瀋河段發展規劃和開發區擴區規劃。繼續做好金廊招商地塊的包裝和招商工作。加大服務和協調力度,確保聖世豪林廣場等開工項目的建設進度。積極促成一批在談項目儘快簽約、啟動,力爭年底前基本確定投資主體。
依託方圓大廈等一批竣工商廈,舉全區之力,做好樓宇招商工作,年內要引進具有一定納稅能力、註冊資金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00戶。加快開發區體制和機制改革,再造開發區新優勢。
(二)以招商引資為重點,抓實大項目工作
圍繞“兩金兩區兩園”,新研發儲備項目200個。其中,投資額在1億元以上的項目60個,投資額在5億元以上的項目30個。重點包裝30個精品項目。堅持內外並舉、全面招商,按照“小規模、專業化、罰點球”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好對內對外招商工作。加強與市政府駐外辦事機構和各地商會的聯繫。高質量地辦好第三屆瀋陽瀋河國際商務節。力爭引進投資超千萬美元的項目3—5個,超千萬美元大街和部門要達到10個以上。引進國內優勢企業160個,其中,投資超億元的項目15個。強力推進“十大工程”項目。實行區財政對重大項目貸款貼息等辦法。
運用政策導向,加大盤活存量資源的工作力度。年內確保60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實現開工建設,28個項目實現竣工。加強對新恒基大酒店等項目服務扶持力度,促使其儘快投入運營,為區財政增長作出貢獻。
(三)以商貿區建設為重點,抓實服務業結構調整
充分拓展中心商業區的功能,增強對瀋陽經濟區服務的輻射能力和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服務力度。按照建設“東北第一街”的要求,全力打造中街4A級商貿文化旅遊景區。加快推進皇家廣場建設步伐,積極啟動萬盛綜合樓等3處半截子工程,儘快落實北中街整體改造、溫州商業街和美食城項目。進一步改造清代一條街。強力推進西中街的發展。實施中街與金廊和金融商貿開發區的有機銜接。按照建設大五愛的構想,最佳化環境,完善功能,努力打造五愛商貿物流區。全面完成五愛市場二期改造工程。加快啟動五愛客貨停車場和立體停車場等配套工程。繼續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推行現代經營方式,積極支持和鼓勵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提高中街和五愛地區對全區經濟的貢獻率。確保年內建成9條特色街。確保家樂福超市文化路店和樂購超市瀋河店開業。
打好清文化、近代文化和宗教文化牌,加大旅遊精品線路和具有地域文化內涵旅遊項目的開發力度。積極參與瀋陽清文化節。加快建設瀋陽郵品市場、古玩市場和旅遊市場,進一步做大旅遊文化產業。
(四)以拓展第二產業為重點,抓實“兩園”建設
工業經濟是我區的弱項,要加大力度調整經濟結構,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積極推進工業園建設,在與新民市胡台鎮達成建設瀋河工業園框架協定的基礎上,加快促進協定落實。通過市場運作,加快推進園區建設,實現滾動發展。
加快科技大廈建設進程,壯大科技園規模,確保年底前交付使用並吸納企業入駐。充分利用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扶持政策,完善科技園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入園。強化科技園的孵化功能,做好與工業園的銜接。
加強對民營企業30強的服務扶持力度,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持“以存量引增量”的原則,用新思路、新機制、新方式做好企業的轉制工作,引進一批有實力的企業。
(五)以做大做強財力為重點,抓實財稅工作
堅持抓項目與抓稅源相結合,著力在培育、引進和壯大對區域經濟具有較大拉動作用的項目上下功夫,提高項目對稅收和財力的貢獻率,最佳化區域稅源結構,不斷提高人均可支配財力水平。
認真做好對骨幹稅源企業的服務和扶持工作,穩定做大現有稅源。依法強化稅收征管,引導企業依法經營和納稅,加強對異地納稅企業的清理力度,實現應收盡收。不斷完善各項獎勵政策,最大限度地調動稅收征管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工作的積極性,確保財稅收入實現快速增長。規範招商引資秩序,防止內耗,降低招商成本,避免稅源流失。
繼續大力增收節支,強化預算管理。堅持過緊日子思想,合理安排使用有限資金。最佳化支出結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集中有限財力重點向大項目、環境建設、社會穩定、社區建設和民心工程等方面傾斜。鑒於街道辦事處用於人事制度改革等費用支出,清理街辦占道市場等原因導致經費來源減少等因素,適當增加辦事處的經費。進一步落實“費隨事轉”原則,確保辦事處工作的正常運行。切實關心職工生活,不斷提高公職人員整體收入水平。
(六)以提升環境質量為重點,抓實環境年工作
深化軟環境建設,積極推進誠信商務區建設。加強行政審批大廳的工作,繼續簡化審批程式。行政執法和政府職能部門要文明執法和誠信服務。樹立親商、安商、富商的服務理念,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全國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水平。
從探索建立新機制和新體制入手,強化高標準城市管理。對北站地區、中街地區、五愛地區、重要機關和文化旅遊場所內外部環境進行綜合整治。進一步擴大垃圾日產兩清覆蓋面。探索占道市場退路進廳(室)、進社區的新路子,解決三、四級馬路市場反彈現象。力爭年內再建成2條城管樣板路。
繼續加大對城建工作的投入力度。拆除違章建築2萬平方米。新建綠地14萬平方米。對帥府廣場、皇家廣場、中心廟廣場進行亮化,完善教堂廣場亮化。重點整治美化、亮化朝陽街、正陽街、西順城三條標準化街路。配合市政府完成熱鬧路、先農壇路、大南街、小南街、大西路、小西路的標準化街路改造任務。通過拆遷改造,逐步打通南中街和北中街。配合市政府做好捷運瀋河段的建設工作。鞏固創模成果,做好全國環保模範城市驗收工作。
(七)以工作創新為重點,抓實各項社會事業
繼續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區議事協商制度,試行社區事務聽證會等制度,不斷提升社區民主自治水平。深入開展創建達標社區和示範社區活動,80%以上的社區要達到市示範社區標準。大力開展創建特色社區活動,創建典型特色社區10個。規範社區用房管理。積極探索社區服務產業化的途徑。
深化辦學體制和課程改革,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完成岸英國小改造。深化四所薄弱國中綜合改革。實施高中振興計畫。確保教師新村二期工程如期竣工。充分發揮學生營養餐配送中心的作用。
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為本的觀念,深化改革,有針對性地吸引、調配和補充緊缺人才和重點人才。強化科學知識的普及,倡導健康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重點做好非典和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加快醫療機構體制改革。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投入,努力創建國家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認真做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
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大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繼續辦好盛京城新春燈會和文化旅遊廟會。推進體育場館改造建設。進一步完善萬柳塘全民健身基地。
此外,進一步抓實統計、檔案、兵役、民族、宗教、僑務、雙擁、人防等各項工作。
(八)以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為重點,抓實社會穩定工作
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領導責任追究制和領導接訪日制度,強化信訪工作力度。建立社會穩定工作基金,實施“銷號”工程,解決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做好開發項目的拆遷穩定工作。充分發揮區人民信訪接待大廳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中的核心作用,探索建立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體制、新機制和新方式。
堅持“嚴打”方針,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與“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鬥爭。以人民滿意為標準,深入開展安全城區創建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保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建立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實施再就業工程,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提高就業率。在鞏固應保盡保的基礎上,健全低保工作管理機制,加強對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試行分類救助。完善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征繳體系,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積極配合市政府做好醫療保險和並軌工作。關心民眾生活,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扶貧超市和臨時救助基金的幫扶力度,不斷提高弱勢群體和特困群體的生活水平。
(九)以提升素質為重點,抓實政府自身建設
建立政府與人大、政協定期溝通的機制。加強與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聯繫。支持人民民眾和新聞媒體對政府工作的監督。堅持和完善民主法制建設,積極推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強公務員的法制觀念,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監督機制建設,強化行政監督、審計監督、經濟和各項工作完成情況的監督。健全行政執法違法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努力實現行政行為規範化和經濟、社會事務管理法制化。
努力建設學習、為民、務實、高效和清廉型政府。強化公務員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工作創新的能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堅持以民為本,強化宗旨意識,牢記“兩個務必”,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切實為人民民眾解難題、謀福祉、求實惠。充分利用瀋河政務網、中商網,提高辦事效率。深入開展糾風治亂工作。加強廉政教育,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
為全區人民辦好“十件實事”:對63個住宅小區進行環境整治;清理和粉刷1000個居民樓棟;對60條區管道路計25萬平方米進行改造和中修,對2條三、四級街路實施亮化工程;開發就業崗位1.6萬個,調劑安置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3萬人次;做好扶貧幫困工作,幫扶“四老一戶”200個,為60戶低保無房戶提供住房租金補貼;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對全區8500多戶低保戶免費提供醫療諮詢服務;全面檢修樓道燈、雨搭燈;為40個社區安裝健身器材;辦好社區趣味運動會;辦好社區文化藝術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