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廣州市財政局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2011年廣州市財政局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廣州市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辦法》要求,由廣州市財政局編制的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諮詢情況、複議、訴訟和申訴的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並附相關的說明和指標統計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廣州市財政局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一 概 述
2011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政務公開工作有關法規和要求,工作不斷深化,在規範化、制度化的基礎上有創新,形成廣州財政自身特點,取得較好實效。
(一)組織健全,政務公開工作穩步推進
我局領導高度重視財政政務公開工作,並把其列入年度重要工作來抓,使政務公開工作一直緊跟廣州市政務環境發展步伐,做到組織健全、制度完善、工作落實、效果明顯。我局成立以局黨委書記、局長為組長的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信息中心設專人負責日常政務公開工作;各有關部門分別指定政務公開聯絡員。建立起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信息中心、聯絡員三級組織架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1年全國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廣東省政務公開條例》、《廣東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規程(試行)》、《廣東省財政廳政務公開實施暫行辦法》以及《2011年廣州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等有關法規和檔案精神,我局不斷完善《廣州市財政局政務公開實施辦法》,細化了《廣州財政網欄目內容保障方案》及《廣州市財政局辦公自動化系統政務公開內容保障方案》。對網站公布的信息內容進行全面梳理、核對,編制《廣州財政網》信息公開目錄和指南。各單位聯絡員及時報送和更新公開信息,按時限時辦結民眾信訪、投訴和諮詢,兩年來無因信息公開引發信訪、複議、訴訟,政務公開有效促進了依法行政。
(二)搭建平台,不斷提高政府依法理財透明度
政務公開就是營造“依法辦事、行為規範、公開透明、優質高效、便民利民”的政務環境,財政政務公開就是打造“陽光財政”。按照“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我局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努力將政務公開電子化、平台化、網路化。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手段打造《廣州財政網》,對《廣州財政》、《政府採購》、《融資擔保》、《會計管理》等網路平台進一步進行整合,與新開通的投資評審中心網(gz-cp.com)連結,形成既整體連結又保持業務獨立,既互相支持又相互補充的新的“廣州財政”政務公開的平台,充分發揮網路優勢,整合網路資源,防止“條塊分割、信息孤島、資源浪費”。
《廣州財政網》設《政務公開》、《辦事大廳》、《交流論壇》3個主欄目共34個子欄目。網站按規定公開新部門職能、領導班子、機構設定以及聯繫方式,及時向社會公布涉及公眾利益和公眾關心、敏感、熱點問題。我們在建設好《廣州財政網》政務公開工作的同時,注重內部政務綜合管理平台的政務公開工作建設,設《政務公開》、《黨建之窗》、《政策法規》3個主欄目19個子欄目。
(三)簡化流程,提高公眾辦事方便度
編印《廣州市財政服務指南彙編》、《廣州市財政法規彙編》、《廣州市政府部門行政首長財經問責試行辦法輔導材料》、《廣州市農村財務管理檔案彙編》等發放行政相對人,規範機關工作人員公共服務行為和鼓勵公眾參與監督財經紀律運行。編印《辦理會計從業資格事項服務指南》等指引、須知宣傳單,供有關人員免費取閱,通過手機簡訊發布相關通知。契稅服務視窗設定觸控螢幕和不定期提供上門業務指導。
清理、修改、細化我局行政審批項目,推進行政審批改革,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強化網上審批和並聯審批。2011年4月,在網上更新《廣州市財政局審批事項目錄》,完善目錄內容,修正法律依據。4月1日,我市外商投資企業網上直報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全市共有1萬多戶外商投資企業使用。積極推進非稅收入系統、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系統和財稅庫行橫向聯網電子繳稅入庫系統建設。目前,全市95%以上的在冊納稅人(近36萬戶)通過財稅庫行橫向聯網電子繳稅入庫系統繳納稅款。
檔案室向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查閱中心移交我局主動公開檔案,方便公眾查閱。這一系列措施大大增強政府依法理財的透明度和公眾辦事方便度。
(四)藉助媒體,強化政民互動手段
我局充分重視新聞媒體在政務公開工作中的作用,多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座談會和接受新聞媒體採訪。
2011年3月2日,按市委宣傳部安排,張傑明局長在我局約見廣州日報等6家本地主流平面媒體,通報政府債務、亞運經費開支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強調我市並非負債務2,100億元辦亞運。次日,與會各大媒體均在重要版面突出報導。
7月28日,張傑明局長作客市政府糾風辦和廣州電視台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溝通無界限 行風大家談》政風行風熱線節目,就預算公開、“三公”經費公開、擇校費的使用、醫保教育投入等民生熱點問題,現場解答了節目主持人、媒體、民眾提出的各類問題。我市財政系統約180人參加了節目錄製。在節目上,張局長公開了我局2010年“三公”經費情況。
2011年11月25日,袁錦霞局長、段彩英副局長在我局約見廣州日報等6家本地主流平面媒體,通報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資金審計結果及相關情況。次日,與會各媒體均在重要版面突出報導。
我局推動政民互動的做法包括:一是認真準備聽證會,並事先向社會公告,及時發布聽證公告,以提高聽證會的合法性、公正性。二是接受民眾來訪工作專人負責,接受民眾來訪堅持公開透明、規範有序、方便民眾、解決問題的原則。三是認真做好《廣州財政網》之《交流論壇》的後台工作,對公眾監督投訴、信息公開申請的每件事由政務公開員負責接受,並按規定辦理。按照廣州全面深化政務公開要求開設電子信箱聽取公眾、專家對財政規章制度的制定和處置重大問題時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在114查號台公布會計業務人工諮詢熱線電話,征管部門通過電子信箱、QQ網路答覆民眾問題。五是認真參加省財政廳開設《全省財經信息聯播》欄目。
(五)健全機制,落實政務公開責任制
推行政務公開工作不但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在擴大人民民主、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抓好財政政務公開工作監督,對打造“陽光財政”、樹立政府良好形象顯得尤其重要。我局把建立健全財政政務公開監督機製作為推進財政政務公開工作的核心工作來抓,在公開實施辦法中明確提出監督辦法,強調公開工作中首先是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委員的監督。首先是辦好人大、政協委員的提案、議案,2011年辦理人大、政協委員的提案、議案147項。其次是自覺接受市府辦公廳(政務公開處)、監察局、人事局、保密局、檔案局、法制辦、信息辦等的指導、監督,按時報送“政府信息公開登記統計”資料。再次是在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領導下,建立組織人事處、紀委辦(監察室)組成的監察機構,實行問責制和追究責任制,強化信訪和依申請公開工作責任,把是否完成政務公開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檢查考核。
二 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2011年,我局通過網站主動發布信息807條;《本局發文》欄目及時公開我局印發的檔案(主動公開部分)共 279份;《財經信息》欄目公布我局業務工作的最新動態、工作特點和經驗總結共299條;《數據統計》欄目公布市本級部門年度預算和按年度、季度、月份公布財政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年度財政決算報告;《重要公告》欄目發布重要的業務通知和政府採購招投標等信息;《會計服務》欄目公布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等問題。《廣州財政網》年瀏覽量約144萬人次。在市政府入口網站發布信息約350條。
三 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
認真做好《廣州財政網》之《交流論壇》的後台工作,對公眾監督投訴、信息公開申請的每件事由政務公開員負責接受。2011年接受網上監督投訴91人次,接受依公開申請180次(含局屬各單位、視窗),有關部門均按規定在辦事時限內逐一落實,沒有發生行政複議案件。
四 諮詢情況
我局接受民眾來訪工作專人負責,並堅持公開透明、規範有序、方便民眾、解決問題的原則,2011年接受民眾來訪(來信)62人次。在114查號台公布會計業務人工諮詢熱線電話,每天接聽諮詢電話近60個;征管部門通過電子信箱、QQ網路答覆民眾問題;契稅視窗設立諮詢員和觸控螢幕接受公眾現場諮詢。
五 複議、訴訟和申訴情況
2011年度本局沒有發生針對本單位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複議案和行政訴訟案,也沒有收到針對本單位政府信息公開事務有關的申訴案件。
六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我局政務公開工作經過多年的建設,基本做到認識到位、組織健全、設施配套、機制完善、工作落實、效果明顯。但是,對照國家、省政務公開條例、市政務公開規定,按照《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建設“首善之區”的要求,政務公開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部分工作人員對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願讓外界了解我們工作情況的傳統觀念”還沒有完全“改變”過來,公開工作缺乏主動性。二是政務公開屬性的界定依據不足,工作人員對生產政府信息或依申請公開內容能否公開、公開程度較難把握,由於有責任風險,往往是能不公開的就不公開。三是政務公開員變動頻繁且不是專職,造成對政務公開工作業務不熟悉和難以集中精力,工作開展力度不夠。四是《廣州財政網》信息更新不及時,缺乏時效性,公開形式不夠豐富,公開內容不夠全面;對市入口網站“責任區”維護不夠及時,提供信息數量、質量都有待提高。五是《廣州財政網》缺乏場景式服務等功能須進一步升級,各網路平台須進一步整合,以便於和市門戶網對接;有的業務平台功能不足如沒有公眾滿意度反映渠道、民眾信息查詢不夠方便等;剛開通的部分業務網辦功能還不完善。六是對政務公開的監督和激勵機制有待完善等。
2012年我局政務公開工作要依照《2012年廣州市政務公開工作要點》要求,把握財政部門工作的特點,克服我們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在創新和提高上下工夫:
(一)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政務公開工作常態化
政務公開工作是政府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構建和諧社會和防止腐敗的重要舉措,其重要性日益凸顯。要讓政務公開工作與日常業務工作有效結合起來,促進政務公開工作常態化、規範化、長效化,必須領導重視,機制健全。要進一步健全“黨委統一領導、分管負責人主抓、辦公室組織協調、各部門相互配合、監督部門監督檢查”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要把政務公開工作列入我局工作的議事日程,做到年初有計畫,階段有安排,年底有總結。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形式分析會,及時分析和解決公開工作中的問題。平時信訪、政務公開專人負責,做到事事有接受、事事有跟蹤、事事有落實回復,實現落實率達到100%,儘可能避免行政複議或訴訟案件發生。
(二)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公開工作規範有序
根據《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修改完善《廣州市財政局政務公開實施辦法》,建立健全相關配套制度,進一步推進重大事項預公開,重大決策公開制度,使決策建立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基礎上,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進一步明確生產政府信息公開屬性界定辦法和公開保密審查辦法,嚴格處理好公開與保密之間的關係,根據《關於加強機關單位入口網站保密管理的通知》(穗密局函〔2010〕3號)精神,加強入口網站的保密管理;通過完善《廣州市財政局政務綜合管理平台》(新OA)信訪、依申請公開流程,規範信訪、依申請公開工作,拓展依申請公開欄目功能,提高依申請公開效率,促進網上政府信息公開水平提升;貫徹落實《廣州市新聞發布制度》,及時發現、密切跟蹤、積極應對、正確引導社會和新聞媒體(網路)出現的熱點、敏感問題,做好重大事件信息報送工作。
(三)加強責任管理,確保公開工作落到實處
政務公開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管理,各部門溝通協調,共同研究,形成合力,不斷營造規範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工作環境。一是進一步發揮信息處的技術優勢,開發電子政務平台,使平台與市新入口網站實現對接,完成市入口網站財政板塊的維護工作。二是按照市工作要點要求加強政府信息分類製作和“十項內容”公開。三是加強財政資金、重大項目等重要信息的及時、主動公開,方便公眾查詢。四是積極拓寬政民互動渠道,進一步最佳化網上《交流論壇》欄目,按規定處理民眾的來訪(來信)、投訴、信息公開申請、諮詢,落實好首問、首辦責任制。五是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嚴格執行行政審批、非行政審批及備案事項,加快推進“網上”審批和實行“並聯”審批,確保“網上”審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網上辦事效率。六是鞏固和完善領導接訪、領導電子信箱、政風行風評議和線上訪談工作。七是堅持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登記統計和月報制度,完善政務公開工作的檢查監督機制,把政務公開工作的完成質量與對處(室)和個人年度考評相結合。八是加強對政務公開員、處(室)聯絡員和視窗人員的培訓,提高政務公開工作業務水平。
七 說明與附表
(一)其他說明:統計數據只反映市本級2011年的情況,不包括區(縣級市)的財政部門的相關情況。
附表1 主動公開情況統計單位:條
指標
數量
主動公開信息數
807
其中:全文電子化的主動公開信息數
801
新增的行政規範性檔案數
6
附表2 依申請公開情況統計單位:條
指標
數量
依申請公開信息目錄數
5115
申請總數
180
其中:1.當面申請數
3
2.傳真申請數
0
3.電子郵件申請數
13
4.網上申請數
48
5.信函申請數
0
6.其他形式申請數
116
對申請的答覆總數
180
其中:1.同意公開答覆數
171
2.同意部分公開答覆數
0
3.不予公開答覆數
2
4.信息不存在答覆數
1
5.非本機關政府信息答覆數
6
6.申請內容不明確答覆數
0
附表3 諮詢情況統計
指標
單位
數量
提供服務類信息數
統計不詳
網上諮詢數
人次
9763
現場接待人數
人次
50065
諮詢電話接聽數
人次
287179
網站專欄頁面訪問量
人次
144.3萬
附表4 申訴情況統計表單位:件
指標
數量
行政複議數
0
行政訴訟數
0
行政申訴數
0
其中:對本單位首次處理不滿意的行政申訴數
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