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常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常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of Changde in 2010
  • 時間:2010年1月19日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地區:常德市
時間,匯報人,匯報內容,2009年工作回顧,2010年工作目標和要求,2010年工作主要任務,

時間

2010年1月19日在常德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

匯報人

匯報內容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市委的決策部署,和全市人民一道,在危機中搶抓機遇,在逆境中共克時艱,千方百計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創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
——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60億元,增長11.5%,超過了預期目標。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50億元,達到51.2億元,增長15.5%,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4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萬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4909元,增長10.4%,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6億元,增長74.1%,淨增211億元,增速高於全省38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繼續保持全省第一位,食品產業成為全市第三個百億產業,德山開發區成為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園區。
——新農村建設“產業優先、鎮村同治、連片示範”的做法在全省、全國推介,糧、棉、油、豬、水產等主要農產品產量繼續居全省前列。
——市本級城建融資105.8億元,創歷史新高,體育生態園一期建成,朗州路北延段竣工通車,沅江西大橋順利開工,中心城市擴容取得重大進展。
——引進金融機構實現零的突破,交通銀行落戶常德,成功創建“中國金融生態市”。
——規劃展示館、美術藝術館、城建檔案館等一批標誌性文化工程開工建設,獲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稱號。
——各級投入19.5億元,全面完成了省市為民辦實事任務;社會治安工作繼續保持全省先進。
各位代表,取得這些成績,很不容易。年初,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內經濟困難加劇,我市經濟開局不利,全市近四分之一的企業停產半停產,近三分之一的規模企業出現虧損,對保增長造成巨大壓力。面對前所未有的複雜形勢,我們見事早、動手快,及時有效地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以超常的要求、超常的措施,抓項目,抓融資,抓建設,較好地把握了國家政策機遇,贏得了工作主動;及時有效地幫助中小企業度過“寒冬”,推進全民創業,組織萬名幹部下基層、排憂解難促發展,較好地解決了企業面臨的一系列實際困難和問題;及時有效地做好經濟運行的組織調度,實時監測、科學研判,有針對性採取政策措施,較好地促進了工業經濟和消費市場的企穩回升;及時有效地開展人民滿意政府建設,提高政務服務效能,最佳化發展環境,較好地回應了基層要求和民眾呼聲。過去一年艱苦工作的寶貴經歷再一次證明,沒有什麼困難能夠動搖常德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沒有什麼風險能夠阻擋常德人民實現科學跨越、富民強市的宏偉目標!
(有刪節)

2010年工作目標和要求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面勝利、為啟動“十二五”規劃奠定良好基礎的關鍵之年。當前,常德的發展充滿希望。正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寶貴的發展黃金期,主要標誌是:世界經濟逐步復甦,國內經濟觸底反彈,外部環境好;國家繼續實施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省里強力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和“3+5”城市群戰略,巨觀政策好;我們的高速公路建設、鐵路建設和城市建設正進入高峰期,基礎設施面貌將有極大改觀,市縣兩級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陸續投產見效,經濟成長的能量將加快釋放,發展來勢好;全市上下政通人和,各級領導班子團結和諧,廣大幹部民眾求富思進,幹事創業的氛圍好。同時,常德的發展也充滿了壓力。壓力來自於國際國內經濟回升和復甦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我們的發展預期存在一定變數;壓力還來自於正在加速推動的轉方式、調結構,能源結構向清潔化轉變,產業結構向高端化演進,經濟結構向低碳化發展,我們的發展模式面臨嚴峻考驗;壓力更來自於區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省內各兄弟城市你追我趕,我們在發展上保位置、爭位置的難度前所未有。在這樣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時刻保持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危機感,時刻保持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時刻保持不甘人後、敢於爭先的責任感,把發展的希望轉化為發展的激情,把發展的壓力轉化為發展的動力,以更大的魄力和膽識,以更足的銳氣和幹勁,奮力搶占發展的制高點,共同譜寫發展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中央巨觀政策走向,堅持“發展速度快於全省、發展效益高於全省、發展質量優於全省”的目標不動搖,繼續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發展新型工業,促進農民增收,推進城鎮建設,激活文化旅遊,突出轉方式、調結構、抓改革、強基礎、惠民生、保穩定,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不斷加快工業強市、文化名城、和諧常德建設步伐。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確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任務。
落實上述指導思想,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必須“壯大一個主體、打造兩個平台、強化三個支撐、把握四個要求”。
壯大一個主體。就是壯大城市經濟。城市經濟是工業、服務業等產業以城市為載體,聚集而成的區域經濟。壯大城市經濟這個主體,是順應各種經濟資源和生產要素加速向城市聚集這一發展趨勢的需要,是貫徹中央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重點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這一重大決策的需要。壯大城市經濟,必須突出中心城市發展,按照建設交通樞紐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的定位,加快市城區擴容提質,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在區域經濟中的核心作用。必須突出縣城發展,切實強化城市理念,真正用城市的思維、城市的要求、城市的方式來推進縣城建設發展,充分發揮縣城在縣域經濟中的龍頭作用。必須突出城市產業發展,在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同時,千方百計把城市的各類服務業發展壯大起來,不斷激活和擴張城市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充分發揮城市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打造兩個平台。一是打造基礎設施平台。加快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儘快暢通出市通道,著力解決市域內快速通行問題,抓緊規劃建設市城區高速公路環線和連線各個縣城的高速公路環線,打造縣到市、市到省“一小時通勤圈”。加快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基礎條件。二是打造園區平台。在市城區重點規劃和建設工業園區、文化和教育園區、行政和商務區、休閒度假區、物流和要素市場園區等五大功能區。各縣市城區要立足自身特點,加強規劃引導,完善功能分區,增強承載能力。
強化三個支撐。一是強化新型工業支撐。圍繞建設工業強市,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工業的大發展支撐全市經濟的大跨越。二是強化現代農業支撐。圍繞建設國家糧棉油豬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轉化大市、全省城鄉統籌先行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鞏固“三農”基礎地位。三是強化文化旅遊支撐。圍繞建設文化名城和旅遊大市,以構建“人人心中的桃花源”這一美好意境來謀劃常德文化旅遊的大繁榮、大發展,加快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
把握四個要求。一是擴投入、促增長。繼續把擴大投入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二是轉方式、調結構。把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作為經濟工作的戰略任務,加快推進投資與消費結構、城鄉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斷轉變發展方式。三是抓改革、增活力。把深化改革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四是重民生、創和諧。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就業、社會保障和社會建設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讓人民民眾共享發展成果。

2010年工作主要任務

1、千方百計抓項目、擴投入
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確保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0億元以上,其中重點工程投資218億元以上。
緊緊抓住項目開發不放鬆。精心組織“十二五”規劃編制,把重大項目開發作為“十二五”規劃編制的核心內容,建成高水平的“十二五”重大項目庫,儲備重大項目300個以上。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里支持,抓緊項目申報和核准進度,力爭100個以上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規劃。篩選100個重大項目開展前期工作,力爭火電、核電、風電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加大常岳九、宜石、常邵等鐵路規劃爭取力度;抓緊慈利—石門—澧縣—津市—安鄉—漢壽高速公路規劃銜接爭取工作。
緊緊抓住項目建設不放鬆。全年安排重點工程項目150個。主要是:交通項目20個。完成304省道石門至慈利公路改造工程,加快東常、岳常、常安高速公路和石長鐵路電氣化及增建二線工程、桃花源機場擴建、207國道樟木橋至界牌、303省道石門至南北鎮、205省道漢壽至太子廟、205省道津市渡口至漢壽良荊界、302省道安鄉紫金渡至澧縣小渡口、合口澧水大橋等14個項目續建,新開工建設207國道張公廟至臨澧、302省道澧縣大堰壋至邊山河、安鄉大楊樹大橋項目,力爭黔張常鐵路、長益常城際鐵路開工建設。工業項目52個。確保海螺水泥二期、南方水泥一期、凱元紡織等22個項目竣工投產;加快金天鈦業鈦材深加工、三一重工常德工業園、中聯重科漢壽工業園、金鵬陶瓷擴建、電網建設改造等13個在建項目進度;開工建設桃源水電站、創元鋁業熔鑄項目、德山中聯液壓等15個重大項目;力爭常德電廠、泰格林紙項目獲得核准並開工建設。農業和水利項目10個。完成皂市水庫後期移民及開發項目,抓好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等5個項目續建,開工建設油茶產業基地等4個項目。城建項目43個。確保紫緣路橋、龍港中路等17個項目竣工;加快常德大道、金丹路、沅江西大橋等8個項目續建;新開工建設東江大道、太陽大道等18個項目。社會事業、民生和環保項目25個。完成市中心特教學校等7個項目建設,加快規劃展示館、美術藝術館、城建檔案館、廉租房和公寓樓安置小區等9個項目續建,新開工建設市科技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等9個項目。力爭體育生態園二期工程、柳葉湖主題公園項目啟動建設。
緊緊抓住項目融資不放鬆。一是爭取上級投資。確保中央、省在我市固定資產投入總額30億元以上,占全省比例超過十分之一。二是鼓勵信貸投放。加強政銀、銀企聯繫,支持金融產品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新增銀行貸款60億元以上。三是擴大融資規模。充分發揮融資平台作用,提高融資能力,市本級新增融資50億元以上。各縣市區也要加大融資力度。四是增加財政投入。市本級安排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5億元,重點用於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五是激發社會投資。進一步放寬投資準入,強化政策激勵,引導更多的企業資金、民間資金、外來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引進內外資金220億元以上,企業自籌資金150億元以上。
各位代表!我們將迎來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的新一年。我們投入建設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務必格外珍惜、管好用好,讓每一筆投資、每一項工程,都要在陽光下運行,都要發揮最大的效益。各項建設資金決不允許侵占、決不允許浪費,各項建設工程都要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堅決杜絕勞民傷財的“半拉子”工程,堅決杜絕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堅決杜絕傷天害理的“豆腐渣”工程!
2、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
積極擴大工業產業投入,大力調整工業產業結構,推動工業經濟加速、擴量、提質、增效,規模工業企業突破1000戶,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工業發展登上一個新台階。
提升園區水平。加快推進常德工業走廊、澧水工業帶建設,年內形成德山、灌溪、創元三個百億產業園,力爭德山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一是加快建設。按照工業新城、城市新區的定位,提升園區建設水平,加快標準廠房建設,完善配套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設施,全市園區完成基礎建設投入8億元以上。二是培育特色。支持各個園區立足現有基礎,順應政策導向,發展特色產業和專業園區,力爭2—3個園區成為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德山開發區依託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在鞏固提升現有機械製造、林紙、紡織產業的同時,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西洞庭食品工業園集中發展食品精深加工,儘快建成全國知名的食品加工專業園區;灌溪工業園重點圍繞機械裝備產業搞好上下游產品配套;創元工業園按照建設全省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基地的要求,突出發展鋁材產業深加工。三是增強活力。創新園區管理機制、用地機制和融資機制,增強園區自我發展能力。
培育產業集群。一是做大產業規模。實施產業振興規劃,落實產業發展責任,力爭年內形成四個百億產業,其中菸草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裝備製造產業、食品產業突破150億元,鋁材及新材料產業突破100億元。二是調整產業結構。加大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增加科技含量,提升工藝水平,走高端發展的路子。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延伸產業鏈條。圍繞優勢產業做深化文章,發展精深加工和配套產業,開發中高端產品,拉長設計研發、倉儲採購、銷售營運等產業環節,實現多環節增值。
打造旗艦企業。積極鼓勵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永續競爭力的大集團、大企業,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3家。積極鼓勵骨幹企業以資產為紐帶,採取收購、兼併、聯合等方式組建企業集團,發展總部經濟。積極鼓勵骨幹企業與中小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協作關係。積極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新上投資過500萬元的工業技改項目100個以上。加快培育名品名牌,力爭新增1—2箇中國馳名商標。
擴大招商引資。一是突出搞好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招商,力爭在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上有新突破。二是積極把握國有大中型企業加快擴張的有利時機,加強與央企、省企和長株潭企業的對接合作,引進一批戰略投資者。三是精心承辦湖南經濟合作洽談會暨第四屆“湘商大會”,認真組織參加上海世博會和台灣地區招商活動,充分利用各種平台招商。四是進一步改進招商方式,實行領導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網路招商,提高招商實效。全年引進內資20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2.3億美元以上,引進投資過億元工業項目30個以上。
推進科技創新。突出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認真落實國家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等政策,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增強創新能力,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家以上,總數達到50家以上。積極推進產學研聯盟建設,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化技術合作。建立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支持重大科技項目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引進、使用,重獎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
支持中小企業。高度重視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和扶持力度。對中小企業,給予稅費優惠,進一步減輕負擔;加強金融支持,擴大信用擔保規模,緩解融資困難;實行上市扶持,鼓勵和指導中小企業上市融資,力爭雲錦集團、萬福生科上市,2家以上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期;支持開拓市場,政府投資的工程項目和政府採購,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本地企業產品。中小企業的狀況最能反映地方經濟的活力,最能反映政府服務的水平,也最能反映人民民眾的財富程度。中小企業在市場的大風大浪中打拚,生存發展十分艱難,最需要政府支持,政府的幫助也最能產生直接效果。對中小企業我們要偏愛一分、厚待一層,解決中小企業的問題要不厭其小、不厭其煩,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廣大中小企業的興旺之時,必定是地方經濟的繁榮之日!
推動全民創業。鼓勵全民創業創富,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大力發展科技型、外向型、規模型民營企業,鼓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激發全社會創業激情,發揮各個領域的創業潛能。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保護民營企業投資者、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創造民營經濟創新創業和平等競爭的寬鬆環境。鼓勵和引導有實力、懂技術、會經營的常德籍人士回家鄉創業。
3、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切實抓好“三農”工作,努力促進農民增收。
發展現代農業。一是建設高效農業示範區。引導糧棉油、柑桔、油茶、茶葉、蔬菜、菸葉、葡萄等規模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建設100個不同類型的高效種植示範區。積極發展健康養殖、生態養殖和高效養殖,建設100個不同類型的現代養殖示範區。著力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加快建設一批休閒農業和設施農業示範區。積極發展以糧油、養殖、園藝、纖維、林紙等循環產業鏈為重點的循環農業。二是推進農產品加工轉化。以農業示範區為依託,以大宗農產品和優勢農產品為重點,瞄準終高端市場,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新培育農產品加工規模企業30家。三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集中力量辦好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辦好石門柑桔節,組織參加上海茶博會,把常德的農產品推出市門省門,推向更大的市場。四是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市場信息等社會化服務體系,滿足農民生產經營需求。五是確保農業安全。強化農業安全理念和防災減災思想,切實抓好堤防水庫安全、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
推進鎮村同治。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在積極爭取上級投入的基礎上,市本級安排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1.23億元。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各類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二是抓好辦點示範。重點建設十大綜合示範片,按照動態管理的原則,有序推進示範片轉點,逐步擴大受益面,年內新覆蓋10個鄉鎮100個行政村。三是改善基礎條件。加強農村安全飲水建設,擴大集中供水範圍。繼續抓好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配套,抓好廣播村村通工程,推進新型能源建設。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山塘清淤、渠道疏通、設施修復三項工程,恢復灌溉面積10萬畝。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積極開展中低產田改造。四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強農村道路、農田水利、飲水安全、清潔工程等設施的後續管理,使農村基礎設施建得起來、管得到位、受益長久。
深化農村改革。推進土地流轉改革,促進農村土地規範、有序、高效流轉,穩步擴大農業規模經營。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業投融資體系和森林保險機制。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嚴格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養殖扶持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擴大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範圍。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發展生產和轉移就業能力。積極抓好鄉村債務控制和化解工作,健全農民負擔監管機制。加強移民和扶貧開發工作。
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幫助各縣市積極應對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加強政策指導和匯報銜接,在體制調整、基數確定等方面爭取最大利益。繼續支持縣鄉發展,市里確定的建設項目不轉換、不調整,明確的補助資金不抽回、不減少,工作的部署調度不鬆懈、不減弱。切實幫助縣市區建設園區、發展企業,市財政注入資金1億元,擴大財鑫擔保公司資本金,為縣市區工業園區和企業發展提供擔保支持。支持縣市區依託自身資源,引進新上項目,發展優勢產業,提升縣域經濟實力,力爭有更多的縣市進入全省先進行列。重視基層組織建設,關心基層幹部,在完善村級低限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的同時,探索建立鄉鎮低限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支持鄉鎮機關改善工作生活條件。
4、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全面掀起城市建設新高潮,提升城市發展水平。
完善城鎮規劃。按照到2030年市城區人口150萬人、建成區面積160平方公里的目標,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加強各類專業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編制,啟動市城區高速公路環線內450平方公里概念性、控制性規劃。在市城區規劃形成5大功能區:一是在德山形成工業集聚發展的工業新城、城市新區。二是在城西片區規劃高等院校、公共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的文化教育園區。三是在柳葉湖以南片區規劃以行政中心、接待中心、會展中心、中央商務區為重點的行政和商務區。四是在柳葉湖周邊區域規劃以體育生態園、水上運動中心和柳葉湖主題公園為依託的旅遊休閒度假區。五是在火車站、德山、橋南區域規劃建設綜合性要素市場群,形成物流和要素市場園區。在城市規劃中,充分挖掘山水資源和人文內涵,融入桃花源元素,塑造建築風格,形成鮮明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堅持把縣城作為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切入點和壯大縣域經濟的支撐點來抓,按照新編城鎮體系規劃和20萬—30萬人口規模的遠景目標,切實加快縣城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編制,以規劃引導縣城高起點快速發展。
加快城市擴容。一是明確擴容重點。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快拓展城市,江北城區重點建設北部新城和西部新區,初步形成100平方公里城市骨架路網。江南城區主要向西擴張,德山城區主要向南發展。支持各縣市城區以骨幹路網建設為重點,拉開城區框架。二是實施項目帶動。以重大市政工程帶動擴容,加快建設一批具有支撐力、帶動力和影響力的市政工程項目。江北城區今年新開工城建項目57個,續建26個,完成投資48億元。加快推進江南城區西片開發和德山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各縣市城區要積極創造條件,建設一批重點城建項目。三是搞活城市經營。加強土地儲備,嚴控土地一級市場,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收益。積極打造地標工程,帶動周邊資源增值。用活融資平台,整合城市有形和無形資產,籌集更多的建設資金。
推進城市提質。繼續實施文明城市創建三年規劃,積極創建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先進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節水型城市、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示範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圍繞市民滿意目標,著力加強城市衛生保潔工作,著力搞好街面維修和小街小巷、人行道板、城市斷頭路改造,著力整治敞開式小區基礎設施和規範物業管理,著力提高城市公共運輸發展和管理水平,著力抓好園林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建丁玲公園,改造濱湖公園、屈原公園和常德詩牆四閣。支持各縣市立足自身基礎,開展創建工作,改善人居環境。
加強城市管理。完善城管體制改革後續配套工作,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依法推進拆違工作,建立控違拆違長效機制。重視支持社區工作和社區建設,強化社區功能,充分發揮社區的基礎性作用。
健全城鎮體系。加快推進城鎮組團式、集群式發展,打造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城鎮發展新格局。採取以獎代投的方式,支持小城鎮加強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培育一批工業、商貿、旅遊等特色小城鎮。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鼓勵引導農村居民到城鎮就業和定居,鼓勵有穩定職業和收入的農民工及其子女轉為城鎮戶口,並從教育、就業、住房、保障等方面納入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全方位提高城鎮化水平。
5、大力發展以文化旅遊為重點的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是最具成長性的朝陽產業。把發展以文化旅遊為重點的服務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切實最佳化發展布局,突出發展重點,明確發展要求,完善發展政策,全面提升發展水平。
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抓住建設文化強省、打造大湘西文化旅遊產業帶的機遇,以文化體制綜合改革為動力,推進文化產業大發展。一是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等產業,加快培育和引進重點文化企業,打造文化產業品牌。二是建設一批文化標誌性工程,擴大和創造文化消費。三是挖掘常德深厚的文化內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推向國內外市場,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四是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五是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加大掃黃打非和網咖監管力度,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積極發展旅遊產業。一是明確發展重點。集中力量發展休閒度假旅遊,加強深度策劃和創意,突出休閒度假功能,包裝提升桃花源概念,打響“桃花源”品牌,開發建設一批高檔休閒旅遊產品,積極拓展會議會展、鄉村旅遊等領域,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旅遊需求。二是推進景區升級。儘快完成大桃花源旅遊景區發展規劃,加快柳葉湖、桃花源等重點景區開發改造,規劃建設夾山、城頭山、湯家崗、嘉山等歷史文化旅遊景點和花岩溪、壺瓶山、太陽山、太浮山、黃山頭、西洞庭濕地等自然生態旅遊景點。加強旅遊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綜合服務功能。年內爭創一個4A級景區、一個3A級景區。三是強化宣傳促銷。瞄準中央主流媒體,組織開展城市形象和旅遊品牌集中宣傳。積極舉辦和參加各種旅遊節會活動,全方位提升常德旅遊形象。加大旅遊促銷獎勵力度,拓展客源市場。四是推進區域合作。進一步推進大湘西旅遊經濟協作區建設,儘快實現信息互通、市場共拓、客源共享、互利共贏,把常德逐步建成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集散中心、接待服務中心、休閒會展中心。
積極發展金融業。一是發展金融機構。大力引進股份制商業銀行,力爭年內新增2家以上。支持和指導縣市區組建農村合作銀行,爭取村鎮銀行試點,加快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積極發展證券、債券、基金、保險、融資租賃等行業,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組建創業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二是擴大金融投放。完善促進金融發展、鼓勵金融投放的政策措施,充分調動銀行擴大信貸投放的積極性,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農村信貸投放,繼續開展水稻、棉花等政策性保險試點。三是最佳化金融生態。加強和改善徵信體系建設,開展金融生態創建活動,新增省級金融生態達標縣1家。
積極發展商貿流通業。加快發展物流產業,推進德山物流園區、常德火車站和桃花源機場物流基地建設,加快沅水、澧水水運港口建設,引進和壯大一批物流企業,儘快形成區域物流中心。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實施市城區農貿市場提質改造,抓好大型綜合超市、購物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和農村商業網點建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繼續做好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工作,擴大農村消費。努力增加外貿出口,積極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高經濟發展外向度。
積極發展其他服務業。認真落實國家房地產業發展政策,科學編制房地產業發展規劃,引導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引進先進開發模式,合理調整商品住房供應結構,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快發展產品研發、工業設計、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提升餐飲、住宿、休閒、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水平。引導和培育汽車、通信、信息等消費熱點。
6、全面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建設教育強市。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合格學校建設,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和農村義務教育課桌椅配套工程。鞏固高中階段教育成果,調整職業教育結構,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加強重點專業建設,促進職業教育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支持高等教育發展,爭取湖南文理學院設立碩士點,爭創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學院,積極申辦和引進高等院校及教育機構。促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發展,重視和規範學前教育。搞好幫困助學活動。
加強公共衛生。著眼於讓人民民眾得實惠,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抓好安鄉、武陵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加快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技術人才培養,推進城市醫療支援農村和社區衛生工程。大力扶持中醫藥發展。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地方病、職業病防治工作。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120元。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保護生態環境。圍繞建設生態市,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大力推進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綜合設施建設,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嚴格項目環評審批,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項目上馬。加強污染治理,淘汰落後產能。加強水源保護,擴大湖泊、水庫等水域禁止投肥養魚的範圍,繼續壓減珍珠養殖面積,推進江北城區水環境治理工程。重視市城區“三山三水”、濕地水塘等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抓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增加森林碳匯,充分發揮林業在改善生態環境、實現間接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環境監測,嚴格環保執法。
發展各項事業。建立健全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利益導向、村居自治等長效工作機制,穩定低生育水平。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土地和礦產資源。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抓好科學技術普及推廣。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備戰省十一屆運動會。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推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重視老年工作,發展老齡事業。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抓好人事人才、外事僑務、物價、方誌、檔案、保密、民族宗教、對台、氣象、人防、地震、駐外機構等工作。重視和支持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工作。
7、著力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
擴大勞動就業。全面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加強就業培訓,注重為本地企業培訓適用人才,推進自主創業,實施就業援助,認真解決高校畢業生、城鎮未就業軍隊退役人員和企業下崗人員就業問題。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係和諧。按照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啟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建設,適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完善社會保障。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全年新增各類保險參保11萬人次以上,企業離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提高120元,實施全國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78%以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52%以上。抓好全市城鎮居民生育保障試點和澧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進一步推進城鄉低保提標擴面。加強鄉鎮敬老院建設,提高農村五保標準。引導社會資金建設城鎮敬老院。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重點改造一批城市棚戶區、獨立工礦區的危舊房,加快廉租房和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低收入群體和特困群體的幫扶救助力度,繼續做好專業捕撈漁民解困工作。認真抓好優撫安置工作,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保障問題關係千家萬戶,關係民眾生計。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整個發展和全部工作,都是為了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更不能忘記,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仍然有一部分城鄉民眾在吃飯、看病、住房等基本生存條件上都還存在很大的困難。我們要始終把人民民眾的衣食冷暖裝在心裡,把為人民民眾謀福祉落實在行動上,盡最大努力確保城鄉居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讓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沐浴科學發展的陽光!
建設公共財政。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國庫管理、政府採購等改革,落實政法經費保障機制,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更多的財力投向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強化稅收征管,規範非稅收入管理,促進財稅收入平穩較快增長。進一步加強財政資金監管,推進精細化管理,規範資金運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加強安全生產。人民的生命安全高於一切。我們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推進高危行業標準化建設和規範化管理,加強事故隱患排查和整治,打擊非法生產經營,抓好消防、道路交通安全,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大力推進城鄉食品安全工程,加強食品、藥品和餐飲衛生監管。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提高應急管理能力。
維護社會穩定。堅持依法治市,嚴格落實維護穩定責任制,積極主動化解社會矛盾和糾紛。加大信訪工作力度,暢通信訪渠道,完善和堅持領導幹部大接訪制度,對重大信訪問題實行跟蹤督辦、限期辦結。規範信訪秩序,引導民眾理性合法表達個人訴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立健全嚴打長效機制,嚴厲打擊暴力犯罪、黑惡團體、黃賭毒和盜搶等犯罪行為,進一步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
辦好十件實事。全面完成省政府確定的為民辦實事任務。全力辦好市十件實事:①新增城鎮就業5.8萬人,援助城鄉困難民眾就業3000人。②城鎮低保實現應保盡保,月人均補助水平提高15元,達到163元;農村低保擴面3萬人,月人均補助水平提高10元,達到66元。改擴建農村敬老院30所。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410萬人以上,住院補償率達到50%以上。④解決農村飲水安全30萬人,壓減珍珠養殖面積6萬畝,小Ⅰ型以上水庫消滅五類水質。⑤蔬菜農殘檢測超標率控制在6%以內,確保不發生重大群體性食品中毒責任事故。⑥新建廉租房1500戶,新增租賃補貼3000戶,農村危房改造1500戶。⑦建設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50所。⑧改造市城區小街小巷60條、縣市城區小街小巷70條,整治市城區5個敞開式小區的基礎設施並規範物業管理。⑨推進22個市直改制企業社區解困工作。⑩新建改造市城區農貿市場12個。
8、進一步加強人民滿意政府建設
堅持不懈地建設讓人民民眾和廣大投資者看得起、信得過、靠得住的滿意政府,著眼基層、企業和民眾的新需求,落實創滿意工作的新舉措,全面提高親民政府、法治政府、誠信政府、高效政府、節約政府、廉潔政府的建設水平。在整個政府工作中,我們始終不渝的追求是:
對人民負責。政府的一切權力來自於人民,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須向人民負責。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要切實做到:科學民主決策。對政府的重大工作和與人民民眾密切相關的決策事項,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科學分析論證,真誠傾聽民眾的呼聲,真實反映民眾的願望。強化工作執行。圍繞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建立責任機制,實行分級負責、層層負責、各負其責,實行更加嚴格的目標管理、更加嚴格的績效評估、更加嚴格的督查督辦、更加嚴格的責任追究。堅持依法行政。切實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落實行政程式規定,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為人民辦事。在謀發展、辦實事的同時,把抓環境作為政府為人民辦事的突出任務。一是在影響發展環境的問題上進行大整治。現在,基層和企業雖然對環境問題反映不少,但有的“點事不點人”,有的“說一半留一半”,有的還“敢怒不敢言”,影響了治理的力度和效果。要組織所有政府部門,開展一次環境問題的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治活動,把問題找準,把原因查明,制訂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讓服務對象評價和檢驗整改效果。二是在精簡行政審批、放鬆行政管制上下真功夫。發展是乾出來的,不是批出來的、管出來的。審批項目要再壓減,越少越好;審批流程要再精簡,越短越好;審批時效要再提高,越快越好。三是在治理“三亂”上保持高壓態勢。嚴肅查處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堅決防止“三亂”現象反彈。四是在整治市場經濟秩序上敢於碰硬。嚴厲打擊強行參工參運、串標圍標、欺行霸市等擾亂經濟秩序的不法行為。通過紮實有效的治理,使我們的部門在環境問題上真正抬得起頭、說得起話,使常德真正成為廣大投資者創業創富的福地和樂土。
受人民監督。堅持主動接受監督,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虛心聽取和採納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接受新聞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加強監察、審計等內部監督,確保行政權力依法、公正、有效運行。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建立完善政府工作公開透明的體制機制,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擴大網上公開範圍,切實抓好重大決策公開、政策事項公開、行政審批公開、便民服務公開,保障人民民眾知情權,確保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讓人民信任。全面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樹立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良好的公眾形象,切實提高政府公信力。堅決做到誠實守信。強化誠信意識,言必信、行必果。對企業、投資者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服務承諾,堅決兌現、條條算數;對為民眾辦實事的承諾,說到做到、取信於民;對政府的債務和契約,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做到合法穩妥、萬無一失。堅決做到艱苦奮鬥。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艱苦創業、勤儉辦事,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千方百計降低行政成本,公務支出繼續實行零增長。堅決做到清正廉潔。人民民眾最痛恨、最鄙夷的就是貪污腐敗,我們要把守住清廉作為有益黨和國家事業,有益人民福祉,有益自己政治生命,有益家庭幸福和個人身心健康的大事來對待,從思想上築牢反腐倡廉的防線。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堅持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治理,嚴格落實工程建設招投標、經營性土地招拍掛、政府採購等制度。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和廉政教育,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損害人民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