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關通知,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報名和志願填報,考生電子檔案,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身體健康狀況檢查,考試,招生章程,分省(區、市)分專業招生計畫,錄取,招生管理職責,招生經費,十一、對違反規定行為的處理,十二、附則,
教育部有關通知
教育部關於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教學[2009]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200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高校)招生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深入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平穩推進高考改革,嚴格執行《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見附屬檔案),確保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安全和秩序,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高校招生工作的滿意度。現就做好2009年高校招生工作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統籌兼顧,平穩推進高校招生考試改革。
各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省級招辦要按照《教育部關於普通高中新課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學〔2008〕4號)要求,堅持素質教育導向,結合本地區實際,統籌規劃,精心組織,加強宣傳,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確保高考綜合改革循序漸進、平穩實現。進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各試點高校要結合該校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注重選拔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能力和潛質的人才,不斷完善工作辦法,進一步增加工作透明度,增強自律意識和規範化管理。積極擴大並穩步推進高等職業院校單獨招生改革試點,加大改革和宣傳力度,鼓勵和吸引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在考試內容、考核方式、錄取標準等方面注意把握導向、體現特色,積極探索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培養規律和特點的人才評價選拔模式。
二、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淨化考試環境。考試安全是高校招生工作的第一要務。各省級招生委員會要始終高度重視,繼續完善國家教育考試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保障長效機制,加強對考試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統籌協調,細化落實各部門工作職責,完善高考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預案,進一步提高高考安全保障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考試安全、平穩、順利進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省級招辦要加強從命題到施考全過程管理,明確各環節任務和崗位要求,落實責任到崗到人,不留工作盲點,杜絕安全事故發生。加強考生報名資格審查及信息採集、確認等環節的管理和公示,會同公安、民族事務等部門聯合審查戶籍、民族等特徵信息,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機制。積極配合公安、無線電管理、通信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加強對有組織的團伙舞弊、僱人代考或替考、利用網際網路及無線收發裝置等通訊手段傳播涉嫌泄密或詐欺信息、非法兜售高科技作弊工具等行為的聯合防範和治理。具備條件或考風考紀相對薄弱的地區要在當地保密、無線電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安裝考場相關禁止設備。
三、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完善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省級招辦和高校要按照“陽光工程”要求,進一步深化落實,推進制度化、系統化建設。加強招生信息管理與服務平台建設,繼續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確保所有考生可在高校招生各階段了解和查詢到應知、須知的招生政策及相關信息;嚴格按照我部要求及時對有關考生資格及錄取信息進行公示。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單位)須按國家有關招生政策規定,會同有關省級招辦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所屬高校招生章程及招生宣傳內容的審核和監督,經審核符合要求的方可予以備案,並正式向社會公布;加強對高校招收保送生、高水平運動員、藝術特長生及小語種、藝術類、體育類專業招生等各種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各有關高校要加強對相關專業(專項)測試工作領導,建立和完善招生、紀檢、專家等集體決策、相互監督的工作機制,進一步規範招生管理。
四、以打假治亂為重點,努力維護良好的招生秩序。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省級招辦和高校要按照標本兼治的原則,縝密排查各類招生安全隱患,審慎穩妥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確保高校招生的公正、安全和秩序。各高校要嚴格執行國家核准下達的該校當年招生計畫,嚴禁擅自超規模、違規承諾錄取學生,嚴禁通過混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進行欺詐招生。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重點加強對民辦高校招生行為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高校招生資格、招生計畫與新生學籍電子註冊相掛鈎的政策,未經我部核准計畫或未經省級招辦辦理錄取手續的學生,一律不予新生學籍電子註冊;加強民辦高校考生錄取信息確認工作,進一步規範民辦高校招生行為。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省級招辦和高校要積極協調配合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適時開展打擊非法招生中介專項整治行動,加大警示宣傳和對違規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進一步完善招生預警制度,結合招生錄取期間不同時段工作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招生預警宣傳,充分利用媒體和“陽光高考”平台,與有關部門聯合組織專題預警教育和政策宣傳,提醒考生和家長切勿上當受騙,避免蒙受損失。
五、不斷最佳化服務,進一步提高考生和社會對高考的滿意度。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省級招辦和高校要把以考生為本作為做好高校招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高校招生政策學習研究及面向考生的政策宣講解讀工作,認真培訓宣講人員,確保政策解讀內容準確。主動強化正面宣傳引導,結合招生工作進程不同時段特點,把握宣傳的時機、重點和方式,採取多種形式把政策規定、報考條件、學校情況、誠信考試、錄取規則、助學通道、防欺詐警示等招生考試各個階段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實事求是地告知每位考生。為考生應考充分發揮水平創造公平、和諧、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加強和改進招生考試服務工作,最佳化政策諮詢、志願填報、錄取信息查詢等直接面向考生的服務,繼續妥善處理好殘障等困難考生的考試和錄取問題,進一步提高招生服務水平和工作質量。
六、強化監督、嚴肅紀律,堅決查處各類違規行為。要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18號)規定,嚴肅處理全國統考中的各種違規行為。考生的各種違規事實將由各省級招辦客觀記入其《考生電子檔案》,作為考生考試誠信記錄的重要內容。對嚴重違規的教育系統工作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部門取消其招生考試工作人員資格、撤銷招生工作職務,並按有關規定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直至開除公職;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對招生考試中嚴重違規或嚴重破壞招生考試工作的國家公務人員及其他人員,有關省級招辦應向違規人員所在單位及其上級主管部門通報其違規事實,並建議參照教育系統違規人員處理辦法予以嚴肅處理。對違規招生的高校,將取消違規招收學生的入學資格,並由違規高校全額退還其所交費用;同時,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限制或停止其下年度招生等處理,對其中違規招生情節嚴重的高校,將吊銷其辦學許可證。對嚴重違規招生的高校負責人將由紀檢監察部門追究其領導責任。嚴重違規事件及處理結果將予以通報,或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
請各省級招辦速將本通知轉發至本行政區域內所有普通高校。
附屬檔案: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九年三月三日
附屬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
為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保證高等學校選拔符合培養要求的新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制定本規定。
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應貫徹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的原則,德智體美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報名和志願填報
1.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以申請報名: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2)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
(3)身體健康。
2.下列人員不得報名:
(1)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的在校生;
(2)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非應屆畢業的在校生;
(3)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非應屆畢業年份以弄虛作假手段報名並違規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以下簡稱全國統考)的應屆畢業生;
(4)在上一年度參加全國統考中利用通訊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試或代替他人考試等被認定為考試作弊行為情節嚴重的考生;
(5)因觸犯刑法已被有關部門採取強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3.報名辦法
申請報考高等學校的所有考生,須在其戶籍所在省(區、市)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以下簡稱省級招生委員會)規定時間和指定地點報名。符合條件的所有考生均應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
省級招生委員會可按照以考生戶籍為主、與在本地區高級中等教育學校就讀一定學習年限相結合的原則,結合本地區實際就報名條件、時間和有關要求作出具體補充規定。
在中國定居並符合報名條件的外國僑民,持所在省(區、市)公安機關填發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或《外僑居留證》,可在有關省級招生委員會指定的地點報名。
各省級招生委員會辦公室(教育考試院、考試局、考試管理中心,以下統稱為省級招辦)應要求本省(區、市)各級招生考試機構認真履行考生報名資格審查工作職責,根據報名條件,嚴格審查考生報名資格。
4.考生志願的填報
考生志願表的設定和填報辦法應有利於體現考生報考意願,有利於錄取管理,有利於高等學校錄取新生。考生志願填報方式、時間和辦法由各省級招生委員會根據本地區招生工作實際作出具體規定。
考生應在認真閱讀有關高等學校招生章程以及所在地省級招生委員會公布的招生規定後,參考高等學校公布的招生計畫,按有關規定和要求選擇填報學校和專業志願,並對所填報志願的真實性承擔責任。各省級招辦要組織力量加強對考生填塗志願表(卡)的技術指導。
考生填塗的報名登記表、志願表(卡)等,內容應真實、準確。因考生本人填塗失誤造成的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責任。
考生電子檔案
5.考生電子檔案是高等學校錄取新生的主要依據。考生電子檔案內容主要包括考生報名信息(含身份證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鑑定或評語等,有高中新課程畢業生的實驗省份要提供應屆高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體檢信息、志願信息、成績信息、考生參加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的誠信記錄(主要指考試違規以及在招生其他環節違規的簡要事實及處理結果)等內容。考生電子檔案須與考生報名登記表、體檢表、報考學校(專業)志願表(卡)及考生各科考試成績等紙介質材料的相對應部分的內容一致。
6.省級招辦應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招生信息標準和有關要求制訂本地區考生信息採集辦法,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考生信息採集的內容,要適應高等學校錄取時對考生綜合評價的要求。
7.省級招辦須建立完整的信息確認管理流程和辦法,組織信息採集部門(單位)對採集的考生有關信息進行詳細比對校驗,並負責進行匯總、整理,確保考生電子檔案與紙介質表(卡)或相應信息資料庫內容的一致,確保考生相關信息的完整、準確、安全,並按規定的格式建立本省(區、市)考生電子檔案庫。考生電子檔案庫一經建立,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8.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現實表現。
考生所在學校或單位(沒有工作單位的考生由鄉鎮、街道辦事處)應對考生的政治態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鑑定,並對其真實性負責。鑑定內容應完整、準確地反映在考生報名登記表或省級招辦另設的專門附加表中。對受過刑事處罰、治安管理行政處罰或違紀處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錯誤的事實、處理意見和本人對錯誤的認識及改正錯誤的現實表現等翔實材料,並對其真實性負責。
9.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屬於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或參加邪教組織的;
(2)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受到治安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的。
身體健康狀況檢查
10.報考高等學校的所有考生均須參加身體健康狀況檢查(以下簡稱體檢),如實填寫本人的既往病史。
省級招生委員會會同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制訂體檢工作的組織辦法,由縣級(含)以上招生考試機構和衛生部門組織實施。考生的體檢須在指定的二級甲等(含)以上醫院或相應的醫療單位進行,主檢醫師應由具有副主任醫師(含)以上職稱、責任心強的醫生擔任。主檢醫院或相應的醫療單位須按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對考生體檢作出相應的、規範準確的結論,並對其真實性負責。非指定的醫療機構為考生作出的體檢結論無效。
省級招生委員會應在本省(區、市)指定一所終檢醫院,並負責協調終檢醫院對有關方面有異議的體檢結論做出最終裁定。
11.高等學校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可根據該校的辦學條件和專業培養要求,提出對考生身體健康狀況的補充要求。補充要求必須合法、合理,有詳細的說明和解釋,並在招生章程中向社會公布。
考試
12.教育部授權教育部考試中心、省級招生委員會或高等學校承擔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有關工作。
13.全國統考(含分省命題)試題的命制和答案及評分參考的制訂,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有關省級招生委員會負責。教育部授權有關高等學校自行命題的,按教育部有關規定辦理。
14.全國統考的試題(包括副題)在啟封並使用完畢前按國家絕密級事項管理,答案及評分參考在考試結束前按國家絕密級事項管理。
各省(區、市)受權組織命制的高職單獨招生考試及藝術類專業省級統一考試的試題(包括副題)在啟封並使用完畢前按國家機密級事項管理,答案及評分參考在考試結束前按國家機密級事項管理。
高等學校受權組織命制的試題(包括副題)在啟封並使用完畢前按國家秘密級事項管理,答案及評分參考在考試結束前按國家秘密級事項管理。
15.各級招生委員會和有關高等學校均須按國家規定加強安全保密設施建設,完善安全保密規章制度和考試管理規章制度,採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管理,加強監督和檢查,並建立應急反應機制、值班制度和第一時間報告制度。一旦發生失(泄)密事件,事發單位須在第一時間直報本省級招辦,省級招辦接報後須立即同時報告本省級招生委員會和教育部,並立即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失(泄)密範圍的進一步擴大。
16.全國統考科目中的外語分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由考生任選其中一個語種參加考試。
報考外語專業的考生,應參加由省級招辦統一組織的外語口試。
17.全國統考於6月7日開始舉行,考試時間表由教育部發布。
各省級招生委員會可按照教育部有關要求,確定並發布本省(區、市)組織的高職單獨招生考試、藝術類專業省級統一考試具體時間。
18.考點應設在縣級(含)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並按有關考試規定管理。若因特殊需要增設考點,須報經省級招生委員會批准。
19.民族自治地區用本民族語文授課的高等學校或專業(類)招生,由省級招生委員會自行命題,組織考試。
用本民族語文授課的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生,報考用漢語文授課的高等學校,在參加全國統考時,漢語文由教育部另行命題,不翻譯成少數民族文字,並用漢文字答卷;其他各科(包括外語試題的漢語部分)可翻譯成本民族文字,用本民族文字答卷。有關省、自治區在考漢語文的同時,也可以考少數民族語文,並負責命題(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報教育部備案)。漢語文和少數民族語文的成績分別按50%計入總分,但漢語文成績必須達到合格水平,方能錄取。
20.全國統考答卷的評閱由各省級招生委員會統一組織。有關省(區、市)可根據命題機構提供的答案及評分參考,結合本省(區、市)考生答題實際情況,制訂評分細則。各省級招生委員會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強評卷管理,確保評卷過程安全、結果準確。
各省(區、市)應加強評卷基地建設,高等學校有責任承擔評卷工作任務。進行計算機網上評卷的省(區、市)要嚴格按照網上評卷有關工作要求和辦法組織實施。
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試題的有關省(區、市)須按教育部考試中心有關要求上報有關科目試卷抽樣數據。
21.因公長期在非戶籍所在省(區、市)工作的人員或其隨身子女,確需在其工作或學習地借考的,在兩地試卷相同的前提下,由考生向工作或學習單位所在地及戶籍所在地的省級招辦提出申請並經同意後,可在考生工作或學習所在地的省(區、市)辦理借考手續,參加考試。考生答卷的評閱及錄取事宜由其戶籍所在地省級招辦處理。
招生章程
22.高等學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關規定製訂該校的招生章程。
23.高等學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學校向社會公布有關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其內容必須真實、準確、表述規範,且必須經高等學校的主管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招生政策規定進行審核備案。高等學校招生章程經審核備案後方能向社會公布,且不得擅自更改。民辦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招生宣傳(廣告)中不得使用模糊或隱瞞辦學類型、層次的簡稱。學校法定代表人應對學校招生章程及有關宣傳材料的真實性負責。高等學校依據招生章程開展招生工作。
高等學校須於4月1日前將該校招生章程上傳至“陽光高考”招生信息發布及管理平台;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須於4月15日前完成對所屬高等學校招生章程的審核、備案工作。
24.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等學校全稱、校址(分校、校區等須註明),層次(本科、高職或專科),辦學類型(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學校、公辦或民辦高等學校或獨立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或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的要求,經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體健康狀況要求,錄取規則(如有無相關科目成績或加試要求、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及投檔成績相同考生的處理、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等),學費標準,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聯繫電話、網址,以及其他須知等。高等學校應在省級招辦規定的時間內,將招生章程中有關主要內容及該校公布招生章程的網址寄送生源所在地省級招辦。
25.省級招辦負責向社會及考生公布有關高等學校招生章程中的主要內容或高等學校公布招生章程的網址。
分省(區、市)分專業招生計畫
26.經教育部批准(或備案)的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在國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規模內,可按有關計畫編制工作要求編制該校的分省(區、市)分專業招生計畫(即招生來源計畫)。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和各高等學校須按有關計畫管理辦法編制、調整、執行招生來源計畫。
27.高等學校應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對人才需求的分析、預測,結合自身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各省(區、市)的生源情況,做好招生專業結構、層次結構、區域結構的調整,自主、科學、合理地安排招生來源計畫。
28.部分高等學校經向其主管部門申請,並經教育部核准備案,可面向部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用人單位安排少量定向就業招生計畫。高等學校須與定向就業單位簽訂符合有關規定的協定書。嚴禁虛假定向或利用定向就業招生向考生收費。定向就業招生計畫應面向全省(區、市)招生。
29.安排跨省(區、市)招生的本科高等學校,在國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規模內,可以預留少量計畫,用於調節各地統考上線生源的不平衡。預留計畫不得超過該校本科招生計畫總數的1%。凡有預留計畫的高等學校,須將預留計畫數報其主管部門審核,匯總後報教育部備案。
30.高等學校須按教育部有關計畫編制的原則、要求、統一的信息標準及“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來源計畫網上管理系統”編制該校的招生來源計畫,並按時報送其主管部門。
31.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審核、匯總本省(區、市)所屬高等學校編制的招生來源計畫,並按時報送教育部。省(區、市)屬高等學校擬安排的跨省招生計畫,應由高等學校所隸屬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統一與有關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聯繫安排。
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負責審核、匯總本部門(單位)所屬高等學校編制的招生來源計畫,並按時報送教育部。
32.教育部負責匯總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及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報送的招生來源計畫,備案後,統一分送各有關省級招辦。
33.各省級招辦依據教育部分送的招生來源計畫,與各有關高等學校核對分專業計畫及其說明,並負責及時、規範、準確、統一地向社會公布有關招生計畫信息。
34.除按計畫管理辦法允許不做分省計畫的招生類型外,各高等學校的統一考試錄取招生計畫均須經教育部匯總分送,由各省(區、市)負責向社會公布,未經教育部分送和有關省(區、市)公布的計畫一律不得安排招生。
錄取
35.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工作在教育部統一領導下,由各省級招生委員會組織實施。
36.高等學校招生實行計算機遠程網上錄取,各省級招辦應全面實行遠程錄取管理模式,各高等學校應在校內採取遠程異地錄取方式開展錄取工作。錄取期間,高等學校和省級招辦要保證相互通訊聯絡的暢通。
37.各省級招生委員會要根據本地區招生工作的實際,合理安排高等學校錄取批次。同一高等學校同一學歷層次的招生計畫原則上應安排在同一批次錄取;如確有必要,經高等學校與有關省級招辦協商一致,可以將同一高等學校的不同專業安排在屬於同一學歷層次的不同批次錄取;但同一學校、同一專業、同一學歷層次的全部招生計畫,在同一省(區、市)須安排在同一批次錄取,並執行經有關部門批准的相同學費標準。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應與該校在同一地區招生的其他專業安排在同一批次錄取。高等學校被安排的錄取批次與上一年度有變化的,省級招辦應事先與高等學校協商一致後,再向社會公布。
38.各省級招生委員會根據高等學校在本省(區、市)安排的招生計畫數和考生的考試成績,綜合考慮並確定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
39.各省級招生委員會和高等學校要結合本省(區、市)和該校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錄取投檔辦法,正確處理好考生成績與志願的關係。在投檔成績達到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的考生中,高等學校一般應在該校招生計畫數的120%以內,確定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省級招辦按高等學校的調檔要求向其投放考生電子檔案。
實行平行志願投檔的省(區、市),省級招辦應向社會公布平行志願投檔規則,並根據高等學校公布的招生計畫數和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向各有關高等學校提供生源分布統計。高等學校可根據生源分布情況確定招生計畫微調方案和調檔比例。同一批次內所有高等學校在生源所在省級招辦規定時間內確定調整計畫數和調檔要求後,省級招辦開始進行平行志願投檔,並負責向社會公布各高等學校實際招生計畫數和錄取分數線。
40.高等學校和省級招辦應按照“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原則實施新生錄取工作。高等學校應按照向社會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錄取規則進行錄取。對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體狀況符合相關專業培養要求、投檔成績達到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並符合學校調檔要求的考生,是否錄取以及所錄取的專業由高等學校自行確定,高等學校負責對已投檔但未被錄取考生的解釋。省級招辦負責監督高等學校執行國家招生政策、招生計畫情況,糾正違反國家招生政策、規定的行為。
41.高等學校錄取新生要按照生源所在省(區、市)所規定程式,按時完成調檔、閱檔、審核、預錄、退檔等各環節工作,保證考生電子檔案的正常流轉和錄取工作的順利進行。對超過時間未按要求完成相關環節工作的高等學校,省級招辦應主動與之溝通,對無故拒絕聯繫或故意拖延時間的高等學校,省級招辦可根據所發出的考生電子檔案按有關高等學校計畫數及錄取規則從高分到低分順序設定考生電子檔案為預錄取狀態,同時應立即書面通知有關高等學校,並將有關情況上報教育部備案。
42.未經教育部批准,高等學校不得擅自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不得對報考非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的考生作統考外語語種限制。
4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屆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考生,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決定,可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分數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增加分數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項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過20分。
(1)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0〕28號)和《教育部關於學習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教基〔2001〕1號)評選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者;
(2)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
(3)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或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
(4)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或“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或全國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一、二等獎者;
(5)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者;
(6)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或全國性體育比賽取得前6名者(須出具參加比賽的原始成績)。
44.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報考當年在省級招生委員會確定的測試項目範圍內,經測試認定達到二級運動員(含)以上技術等級標準的應屆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考生,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決定,可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分數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增加的分值不得超過20分。
4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決定,可在高等學校調檔分數線下適當降低分數要求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降低分數要求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降低分數要求幅度最大的一項分值,且不得超過20分。
(1)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
(2)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台灣省籍考生;
(3)烈士子女。
46.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
47.同時符合第43條、第44條、第45條、第46條有關情形的考生,省級招辦投檔時只能取最高的一項分值作為考生投檔附加分。凡符合第43條、第44條、第45條、第46條有關情形的考生必須向社會公示,公示由各省級招生委員會負責進行,未經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項目、分值不得計入投檔成績並使用。
各省級招生委員會增加分數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的項目一般不應超出第43條、第44條、第45條、第46條規定的範圍。有關省(區、市)確需增加的政策性照顧項目,須經本省級招生委員會研究確定,並報教育部核准備案後方能向社會公布。有關省(區、市)自行增加的政策性照顧項目及分值僅適用於向本地區高等學校投檔時使用,且分值不得超過20分,同時不得與其他項目分值累加。
48.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殘疾軍人、因公犧牲軍人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駐邊疆國境的縣(市)、沙漠區、國家確定的邊遠地區中的三類地區和軍隊確定的特、一、二類島嶼部隊現役軍人的子女報考高等學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殘疾人民警察、因公犧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人民警察子女報考高等學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49.定向就業招生與非定向招生應同時進行投檔錄取。高等學校定向就業招生計畫在該校調檔分數線上不能完成的,可在該校調檔分數線下20分以內、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由省級招辦補充投檔,學校根據考生定向志願擇優錄取;若仍完不成定向就業招生計畫,則就地轉為非定向計畫執行。
實行平行志願投檔的省(區、市)定向就業招生可採取單設志願、單獨投檔,或在政策規定的降分範圍內對有志願的考生逐校、逐專業、逐分檢索投檔等辦法在批次內進行投檔錄取。對高等學校批次內未完成的定向就業招生計畫,可採取補充徵集志願方式完成或就地轉為非定向計畫執行。
50.高等學校及其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調整計畫使用的管理和監督。高等學校應集體研究決定該校調整計畫的使用,調整計畫應安排在生源人數多、質量好的省(區、市)使用。高等學校負責處理因調整計畫使用不當造成的遺留問題,不得降低錄取標準指名錄取考生。嚴禁高等學校利用調整計畫向考生收取與錄取掛鈎的任何費用。
高等學校對生源計畫的調整一律使用“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來源計畫網上管理系統”軟體在網上進行。高等學校生源計畫調整必須在其招生規模內,徵得有關省級招辦和高等學校主管部門的同意。
省級招辦根據高等學校調整計畫數及其使用的有關要求,經在“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來源計畫網上管理系統”中核實確認後,可在高等學校所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上按照考生志願及分數順序進行投檔。省級招辦不得為爭取調整計畫數隨意放寬錄取政策或降低分數要求。
51.對肢體殘疾、生活能夠自理、能完成所報專業學習,且高考成績達到要求的考生,高等學校不能僅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
52.高等學校須將擬錄取考生名單(包括統考、保送、單獨考試擬錄取的考生等)標註錄取類型後,報生源所在省級招辦核准,並通過“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來源計畫網上管理系統”增補或調整相應計畫。省級招辦核准後形成錄取考生資料庫,並據此列印相應錄取考生名冊,對民辦高等學校已錄取考生還需列印《錄取考生信息確認表》,加蓋省級招辦錄取專用章,作為考生被有關高等學校正式錄取的依據,予以備案,同時須在高等學校同批次錄取結束後3日之內將錄取考生名冊和民辦高等學校的《錄取考生信息確認表》寄給有關高等學校。
高等學校根據經有關省級招辦核准備案的錄取考生名冊填寫考生錄取通知書,加蓋該校校章,並負責將考生錄取通知書連同有關入學報到須知、資助政策辦法等相關材料(民辦高等學校還須附加有關省級招辦出具的《錄取考生信息確認表》)一併直接寄送被錄取考生。
省級招辦和高等學校應向考生提供錄取信息公開、諮詢及申訴渠道,並按規定將有關錄取結果向社會公示。考生可通過省級招辦和高等學校所提供的途徑查詢和確認本人的錄取結果。
53.各省(區、市)錄取工作應於7月上旬開始,其中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應在7月10日至15日之間開始,20日之前完成;全部(各批次)錄取工作應在8月20日之前結束。
54.省級招辦負責依據國家有關規定製訂已錄取考生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紙質檔案(或人事檔案)的組建及遞送有關高等學校的辦法。
55.對屬於考生個人信息及有關錄取過程中需要保密的工作內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公開。
56.考生憑錄取通知書可辦理戶口遷移手續,並按高等學校規定的時間及有關要求,辦理報到等手續。不能按時報到的已錄取考生,應向高等學校提出書面申請,經同意方可延期報到。
高等學校根據經省級招辦核准的該校錄取考生名冊、已錄取考生所持錄取通知書,按有關規定及要求為新生辦理入學等相關手續。
對未經高等學校同意逾期不報到的考生,視為自行放棄入學資格。高等學校應將自行放棄入學資格的考生名單(含考生號)按生源所在省(區、市)分別匯總,於該校規定的正常報到截止日期以後20日之內傳報有關生源所在省級招辦。
57.招收保送生的高等學校須於4月15日前將該校已測試合格擬錄取的保送生資料庫上傳至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 。有關生源所在省級招辦應於4月25日前在“陽光高考”平台上審核確認後下載數據並辦理錄取審批手續,4月30日前將保送生錄取名冊寄至相關高等學校。
單獨組織招生考試的高等學校須按有關要求於6月30日之前向生源所在省級招辦報送有關擬錄取數據和書面報告。
各省級招辦須在9月1日之前按規定向教育部上報各高等學校在本省(區、市)錄取的所有考生(包括統考、保送、單獨考試錄取的考生等)的有關招生錄取資料庫,錄取數據報送工作要全面、準確、規範、及時。各省級招辦上報的數據將作為新生學籍電子註冊的主要依據。
58.各省級招辦對所有高等學校的本科層次招生,一律不得在常規錄取工作結束後再行組織補錄或換錄;對新生報到流失率超過該校高職計畫總量10%的有關高等學校,經學校申請、省級招生委員會同意,有關省級招辦可在本省(區、市)未錄取的生源範圍內,根據考生志願及相關錄取要求,組織有關高等學校進行專科層次的補錄,並及時將補錄考生的錄取考生名冊寄送有關高等學校。少數確需跨省補錄的專科層次高等學校,須向其主管部門和生源所在地省級招辦提出申請,獲準後方可通過生源所在地省級招辦實施補錄。有關省級招辦在高職(專科)補錄工作開始前,須將補錄工作方案、參加補錄的高等學校名單及擬補錄人數報教育部備案。補錄工作結束後三日之內,須將補錄考生錄取資料庫上報教育部。
59.由於網路傳輸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招生遺留問題,有關省級招辦和高等學校應通過協商妥善解決。
招生管理職責
60.教育部負責各類高等學校的招生及全國統考工作,其職責是:
(1)領導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
(2)制訂並發布有關招生工作的規定;
(3)確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種類,審批各省(區、市)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科目設定方案,以及有關招生改革方案;
(4)授權教育部考試中心、有關省級招生委員會和高等學校組織考試命題工作;
(5)指導有關部門(單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編制招生來源計畫,將匯總備案的招生來源計畫統一分送各省級招生委員會;
(6)指導、檢查各省(區、市)高等學校招生工作;
(7)組織開展招生工作的科學研究,培訓有關人員,開展宣傳工作;
(8)保護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員的正當權益;
(9)組織或督促有關部門調查處理招生工作中發生的重大問題。
61.省(區、市)、市(地區、盟、州)、縣(市、區、旗)人民政府分別成立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各級招生委員會在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招生委員會(或教育部)的雙重領導下負責本地區招生工作。
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由同級人民政府負責人兼任,副主任委員、委員由教育行政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高等學校的負責人兼任。
招生辦公室是招生委員會的常設機構,代表招生委員會行使職權,處理招生日常工作,應確定必要的編制,配備專職幹部。
市(地區、盟、州)、縣(市、區、旗)招生委員會的職責由各省級招生委員會做出相應的規定。
62.省級招生委員會的職責:
(1)執行教育部有關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制訂必要的補充規定或實施細則並向社會公布;
(2)接受教育部委託組織統考試題的命制工作;
(3)匯總並公布高等學校在本省(區、市)的分專業招生計畫和有關招生章程中的主要內容以及高等學校公布招生章程的網址;
(4)指導、監督高等學校執行國家招生政策及該校招生章程;
(5)負責組織考生報名、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體檢、考試、評卷、考生信息採集及電子檔案製作、錄取以及其他有關工作;
(6)組織開展招生、考試的科學研究工作、宣傳工作和培訓工作;
(7)保護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員的正當權益;
(8)受行政部門委託調查處理或協助有關部門調查處理本地區招生工作中發生的重大問題;
(9)接受教育行政部門委託負責對違規考生進行處理。
63.高等學校應成立由校長和校內紀檢監察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招生工作領導機構,負責該校招生工作,並設立招生辦公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高等學校招生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
(1)執行教育部有關招生工作的規定,以及主管部門和有關省級招生委員會的補充規定或實施細則;
(2)根據國家核准的年度招生規模及有關規定編制並報送該校分省分專業招生計畫;
(3)制訂並向社會公布該校招生章程;
(4)組織開展招生宣傳工作;
(5)組織實施該校錄取工作,負責協調和處理該校錄取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6)對錄取的新生進行複查;
(7)接受教育行政部門委託組織該校有關單獨招生考試工作,並負責對違規考生進行處理;
(8)支持有關招生管理部門完成招生方面的其他工作。
招生經費
64.各省(區、市)招生經費,應由地方教育事業費列支。
高等學校招生經費,由該校事業費列支。
65.考生須繳納報名考試費。收費標準由各省(區、市)有關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及實施網上錄取、考生信息採集工作的情況確定。
十一、對違反規定行為的處理
66.考生以虛報、隱瞞或偽造、塗改有關材料,利用通訊工具進行考試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試或代替他人考試,以及使用其他欺詐手段,或者因招生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員的徇私舞弊行為取得考試資格或錄取資格的,由違規行為發生地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授權的省級招辦、或經教育行政部門授權的高等學校,取消其當年的考試資格或錄取資格;已經被錄取或取得學籍的,由高等學校取消其入學資格或學籍並將其退回戶籍所在地,同時通知其戶籍所在地省級招辦。
對考生在全國統考(含藝術類、體育類專業省級統考)中的各種違規行為的處理,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18號)執行。其中:
對利用通訊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試或代替他人考試等考試作弊行為情節嚴重的考生,取消其當年全國統考各科成績,同時給予下一年度不得報名參加全國統考的處理;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對違規參加全國統考的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非應屆畢業的在校生,取消其當年全國統考各科成績,同時給予其應屆畢業當年不得報名參加全國統考的處理。
對違規參加全國統考的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的在校生,取消其當年全國統考各科成績,並由其所在高等學校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嚴肅處理;對代替他人參加全國統考、在全國統考中組織作弊或使用通訊工具作弊的高等學校在校生,高等學校可以給予其開除學籍處分。
對由他人代替或代替他人參加全國統考的社會其他人員,取消其當年全國統考各科成績,並由其報名考試所在地的省級招辦向其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部門通報違規事實,並建議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或相應處罰。
各省級招辦須將考生在全國統考中的違規事實客觀記入其《考生電子檔案》,作為考生考試誠信記錄的重要內容。
67.對考試工作人員在考試中的各種違規行為的處理,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18號)執行。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教育系統工作人員,由違規行為人員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部門取消考試工作人員資格、撤銷招生工作職務並給予調離現工作崗位、開除公職等黨紀政紀處分;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1)在出具、審定考生的報名資格證件、證明、體檢、檔案等材料(包括有關政策性加分所需的證明材料等)中弄虛作假,徇私舞弊;
(2)指使、組織或參與組織“高考移民”活動,為考生偽造或違規辦理戶籍遷移、中學學籍檔案;
(3)指使、組織或參與組織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非應屆畢業的在校生或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的在校生參加全國統考,或指使、組織、參與組織群體性考試舞弊;
(4)盜竊或泄露在保密期限內的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含評分細則)、答卷;
(5)故意擾亂考點、考場、評卷場所及錄取場所秩序,威脅工作人員人身安全;
(6)在招生考試中偷換、塗改考生志願、考試成績及其他有關材料(包括計算機記載的考生信息),指使、縱容、協助、夥同他人舞弊;
(7)在招生考試中行賄受賄、敲詐勒索;或徇私舞弊、濫用職權,不按錄取規定招收學生,或擅自招收不符合錄取標準的學生,致使招生工作受到重大損失;
(8)參與社會中介機構或個人非法招生活動;
(9)以任何名義和理由,收取與招生錄取掛鈎的費用;
(10)招生錄取期間利用計算機網路惡意攻擊省級招辦或高等學校招生錄取系統、信息系統及有關網路、設備;
(11)其他破壞招生考試工作的行為。
有上述行為之一的社會其他人員,建議其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部門參照本條處理。
68.對嚴重違規招生的學校,由教育部或經教育部授權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普通高等學校設定條例》及《教育部關於實行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責任制及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等給予限制招生、暫停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等處理;對嚴重違規招生的學校負責人將追究其領導責任。嚴重違規事件及處理結果應予以通報,或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
十二、附則
69.部分高等學校單獨招生、自主選拔錄取試點和軍事院校、公安院校、藝術類專業、體育類專業、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少年班招生,以及高等學校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台灣省籍學生、保送生、高水平運動員、藝術特長生辦法,按教育部有關規定執行。
全國統考考務工作管理未盡事宜,按照教育部有關考務管理規定執行。
70.現役軍人報考高等學校,按解放軍總政治部的有關規定辦理。
71.為軍隊培養的國防生按有關要求執行。
72.各省級招生委員會和高等學校主管部門,可依據本規定製訂補充辦法或實施細則,並報教育部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