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來,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的依法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開拓創新謀發展,執政為民奔小康,縣域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城鄉環境日益最佳化,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較好地完成了本屆政府的各項工作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新賓縣政府工作報告
- 屬於:工作報告
- 時間:2008年
- 單位:新賓縣政府
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2003年以來,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的依法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開拓創新謀發展,執政為民奔小康,縣域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城鄉環境日益最佳化,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較好地完成了本屆政府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2007年,全縣生產總值預計(下同)實現35.2億元,同比增長27%,比2002年增長103%,五年間年均遞增19.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6億元,同比增長21.3%,比2002年翻了一番,年均遞增17.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實現32億元,同比增長73.8%,比2002年增長482%,年均遞增53.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4億元,同比增長15%,比2002年增長66%,年均遞增13.6%;域外招商引資完成15.8億元,同比增長40%,比2002年增長652%,年均遞增49.7%;實際利用外資額210萬美元,同比增長147%,比2002年增長75 %,年均遞增11.8%;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121元,同比增長14%,比2002年增長51.9%,年均遞增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030元,同比增長15%,比2002年增長51.2%,年均遞增10.9%。
工業經濟健康發展,主導地位日益突出。五年來,我縣初步搭建了農特產資源加工、木業特藝、水能礦產資源開發和化工製造四個工業發展體系,明晰了發展方向。相繼建成了葦子峪銅鋅礦、青松藥業、罕都木業等企業,培育了新的經濟成長點;實施了哥倆好集團、添瀧耐火、五一化工、雅臣工藝等技改擴建項目,做大做強了縣內骨幹企業;盤活了永陵造紙廠、華泰鋼廠、撫東鋼廠、天成肉牛等企業,增強了工業經濟發展活力;新建了格格蛋業、鑫盈食品、鑫泰藥業等產業化龍頭企業,提高了農特產品深加工水平。實施了南雜木、永陵、新賓鎮三個工業園區建設,籌措資金6.8億元,完成征地1380畝,配套建設了道路、供電等基礎設施,完成落戶企業28家,創造了今後發展的廣闊空間。2007年,全縣工業增加值實現12.4億元,比2002年增長196.1%,年均遞增31.1%,占全縣經濟總量的40%以上,本年新增規模企業32家,使全縣規模企業總數達到135家。
現代農業初具規模,基礎地位日益穩固。認真落實糧食直補等惠農政策,最佳化品種結構,充分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確保了糧食產量的穩步增長。2007年,全縣糧食總產量實現17.3萬噸,比2002年增長40.6%。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構建了公司+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和專業市場+農戶等多種類型的產業化體系雛形,培育了東星葡萄酒、格格蛋業等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19個,拓寬了農民進入市場的渠道。發展了蔬菜協會、養豬專業合作社等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109家,帶動農戶2.2萬戶,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建成了中藥材、食用菌、山野菜等特色產業基地31個、面積達6000畝,畜禽養殖小區89個,提高了種養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程度。大力推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52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86%,完成“三品”認證57 個,完成了青松藥業五味子基地GAP認證。努力打造具有山區特色的農特產品品牌,使更多的農產品走進大中城市的超市,全縣已擁有東星葡萄酒、啟運保健品等省、市知名品牌11個,初步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標準化農業的轉變。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對一批試點村進行了規劃和建設,累計投入建設資金6800萬元,扶持了產業發展,完善了自來水、巷路等基礎設施,使32個試點村初具規模,其中2個達到市級示範村標準。2007年,全縣農業增加值實現8.8億元,比2002年增長50.2%,年均遞增10.7%。
特色旅遊彰顯魅力,牽動作用日益增強。編制實施了《新賓滿族自治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著力打造了以清前史跡為重點、以滿族文化為底蘊、以遼東生態為補充的旅遊產品。清永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崗山、猴石進入國家級森林公園行列,旅遊產品已經成為新賓對外開放的知名品牌,新賓跨入全省旅遊強縣行列;開闢了世界文化遺產游、滿族尋根問祖游、綠色生態農家游等旅遊熱線,實施了崗山公園一期建設,完善了猴石森林公園的基礎設施,建設了永陵和睦度假村、赫城園、木奇大房子農家院等賓館旅店,推出了土特產品、工藝品等八大系列旅遊紀念品,旅遊六要素日益完善;成功舉辦了3屆滿族風情國際旅遊節,旅遊促銷紮實有效;猴石公園率先轉變經營機制,加快了旅遊業的市場化進程。2007年實現門票收入800萬元、旅遊綜合收入5.1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22%和200%。隨著旅遊業牽動作用的不斷增強,全縣物流、中介、法律服務、物業管理等新興第三產業也有新的發展,市場經營秩序規範,城鄉市場日趨繁榮。2007年,全縣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2.5億元,比2002年增長84.7%,年均遞增16.6%。
開放步伐明顯加快,推動作用日益提高。認真把握上級政策和投資方向,積極對上爭取資金和項目,有效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2007年,加大了對上爭取力度,計畫外成功地爭取到工業園區建設、永陵齒輪廠搬遷、垃圾處理廠等大型項目,資金額達6000多萬元。五年累計爭取專項資金6.2億元。不斷改進和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創優投資環境,培育一批以特藝、木製品和農特產品加工為主的外向型企業,實現了外向經濟由小到大的轉變。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人脈優勢,積極組織對外勞務輸出,創匯能力不斷提高。五年來,累計引進招商項目478個,到位域外資金30.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1378萬美元。全縣自營出口企業達到17家,累計完成出口總額4043萬美元。累計輸出境外勞務人員2243人,創造外匯5500萬美元。
二、各項改革不斷深入,發展活力明顯提高
農村各項改革深入實施。穩妥實施了農村稅費改革,全部取消了農業稅、農業特產稅,配套實施了鄉鎮機構精簡等一系列改革,每年為農民減負2800萬元,有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完成了362萬畝的林改任務,占林改總任務的97.2%,切實提高了林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土地二輪延包依法得到完善,穩定了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
國企改革紮實推進。撫東鋼廠依法破產並得到有效盤活,興京製藥廠、五金公司、鹽業公司、新賓鎮糧庫等企業依法順利完成轉制,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如期完成,其他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全縣共完成國企改革135家。通過改革,廣大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國有資產使用效益明顯提高,企業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先後組織實施了鄉鎮事業站辦以及縣直教育、衛生、動監、農業、林業、水利、交通、城建、廣電等126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縣、鄉事業單位首次實現了全員聘用契約制,簽約率達到100%,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三、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工程全面實施,五年累計造林47萬畝,全縣活立木蓄積量達到2511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達到73.8%,比2002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其中:2007年完成造林8.9萬畝,占全市造林總面積的81.6 %,小塊地還林7.1萬畝,創造了全市乃至全省的最高記錄。加快農村新能源建設步伐,累計建成四位一體沼氣大棚4500個,秸稈氣化站9個,太陽能房4.1萬平方米,年均減少木材採伐量3.2萬立方米。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亂砍盜伐林木、私挖濫採礦產資源等行為,有效地保護了碧水藍天。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嚴格新建項目的環保審批程式,加大城鎮污水及工業“三廢”治理力度,確保實現達標排放。五年來,我縣先後被評為全省綠化先進縣、全國綠化先進集體,新賓已進入全國首批生態建設示範縣行列。
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縣城建設和管理實現新突破。進行了分區詳細規劃的修編,為縣城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完成了興京橋翻建和啟運橋新建,實施了自來水淨水廠擴建、供熱增容和管網改造、主要街路硬化等重點工程建設。完成了武裝部、文化宮、興京公園等多項公益性工程,新建了蘇水花園、星都小區等新式住宅小區,全縣商品房開發累計達到76萬平方米。加強城鎮管理綜合執法,嚴格治理違章建築、占道經營、露天燒烤等問題,環境“髒、亂、差”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完成了永陵、南雜木等鄉鎮的自來水改造和街路改、擴建工程,增強了小城鎮的功能,永陵、新賓鎮、南雜木進入全國重點鎮行列,永陵鎮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我縣成為全省創建文明村鎮先進縣。2007年,全縣城鎮常住人口較2002年增加1.2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40.8%,人均綠地面積達到6.5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5.8平方米。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條件實現根本好轉,累計投資2.8億元,完成路基改造944公里,新建黑色路面773公里。我縣於2003年實現“鄉鄉通油路”、2007年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公路建設總目標、連續9年榮獲全省公路建設文明縣稱號;電力建設得到加強,城鄉電網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實現同網同價;通信設施得到完善,程控電話、有線電視、行動電話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榮獲全國村村通先進縣稱號。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共改造中低產田1.38萬畝,新增灌溉面積5500畝,改善灌溉面積3.2萬畝,改造病險水庫14座 ,新建水庫、方塘、攔河閘壩等水利設施44座,完成高標準河道治理74.4公里、生物護岸200公里,建設人畜飲水井188眼,連續4年奪得“大禹杯”。
四、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共投資 8000多萬元,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新建、改擴建校舍13萬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加快布局調整,全縣農村中國小由2002年的218所減少為現在的101所,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資源;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全部免除,落實了特困家庭子女“兩免一補”政策;投資500多萬元實施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工程,中國小接受現代遠程教育面達100%;努力推進素質教育,順利完成了省政府確定的新一輪“普九”任務,促進了全縣教育均衡發展;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了省示範高中和省標準化職教中心,為普及高中教育和發展職業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高中階段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職業教育有了新發展。
衛生、人口和計生事業再登新台階。全面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94.05%,籌集新農合資金1754萬元,有25萬多人次享受了醫療補助,參合農民受益率達到73.7%,受益金額1100萬元。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網路,完成縣疾控中心和12個鄉鎮衛生院的新建、改擴建工作,建成126個鄉村兩級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城鄉民眾醫療保健和疾病防控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公共衛生防範體系逐步健全。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了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建立完善了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強化了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加強了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出生性別比分別控制在6.75‰、1.83‰和 106.5。
科技文體工作成效顯著。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48.5%,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和引領作用,我縣成為全省科技示範縣和科技進山示範縣。文物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果,赫圖阿拉城晉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菟郡發掘取得重大成果,我縣榮獲全國文物保護先進縣稱號。體育事業快速發展,中國小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展開,各類文體活動豐富多彩,體育設施進村、進社區、進小區,促進了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三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已有35138人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達到99%;有3992名“並軌”人員按月領取了失業保險金;有29600人參加了醫療保險。城鄉低保有效運行,有10272人和10545人分別享受農村和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實現了應保盡保,五年共發放低保金5391萬元。全力救助困難民眾和弱勢群體9320戶、90800人次,發放救助金648萬元。投資420萬元,建成了五里養老院,填補了我縣社會養老事業的空白。投資620萬元新建和改擴建農村中心敬老院11所,五保集中供養率大幅度提升。投資1921萬元,幫扶2234戶農村特困戶和災民建新房6260間。認真落實國家補償政策,妥善安排了拆遷戶、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扶貧攻堅紮實推進,累計投資3860萬元,實施了86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工程,使40159人實現脫貧。通過開展扶貧“光明行動”,使483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五、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政府建設得到加強
依法治縣深入實施。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務,開展了“五五”普法,廣大公民法制觀念得到加強,政府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切實加強了公安“三基”建設,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打黑除惡專項整治行動和與邪教組織的鬥爭;全面落實《信訪條例》,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重點行業信訪案件得到積極穩妥的處理,建立健全了維護穩定的長效機制,我縣進入全省首批平安縣行列。依法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更加和諧,我縣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
應急體系日趨完善。制定完善了各類應急預案,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和突發性事件,有效防控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全面完成了省、市政府下達給我縣的煤礦關閉任務,各種安全隱患得到全面徹底排查和整治,有效控制了各類事故的發生。
政府建設紮實推進。完善了民主決策機制,推行了政務公開,強化了服務職能,提高了工作效能。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貫徹落實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和決議,積極吸納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624件,政協委員提案1025件,辦結率均達到100%。
統計、監察、審計、武裝、質監、郵政、氣象、檔案、僑務、人防等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五年的成績振奮人心。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凝聚著全縣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凝聚著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為新賓發展付出辛勤勞動的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向對政府工作給予熱情支持和幫助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工商聯、民眾團體及解放軍、武警駐新官兵,向對新賓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國稅、地稅、工商、農電、金融等省市直屬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新賓建設和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過去五年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賓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偏小,財政收入不高,農民和城鎮居民的收入較低;二是社會事業建設欠帳較多,不能完全滿足人民民眾的現實需求;三是少數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對外開放的思想意識有待提高。這些問題要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措施有效加以解決。
未來五年工作的構想
未來五年,是完成“十一五”發展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新賓的重要時期。當前,周邊縣乃至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已進入了歷史的快車道,競爭十分激烈。加快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形勢的客觀需要,也是全縣人民的共同願望,更是新一屆政府必須牢牢把握的第一要務。
今後五年縣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力實施“改革開放、科教先導、人才保證、環境最佳化”四大戰略,傾力打造“生態、工業、特色、旅遊”四大經濟板塊,促進全縣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努力創建“生態強縣、經濟強縣、文化名縣、特產名縣”四大目標,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
未來五年的工作目標和總體要求是:
——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到2012年,四大經濟板塊初具規模,支撐經濟發展作用日益增強;全縣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6:52:32;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7.5億元,年均遞增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4億元,年均遞增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實現150億元;單位國內生產能源消耗比2007年降低4%左右。新賓達到全省中等發達縣份水平。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到2012年,全縣就業崗位達到較高水準,不斷滿足民眾就業需要;以社會救濟、養老保險、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全民醫保為主要內容,層次不同、標準有別的社會保障體系相對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文化、娛樂、教育、撫幼、扶老等公共產品不斷發展,公益化程度較高;扶貧開發力度加大,貧困人口基本脫貧;農民和城鎮居民收入渠道實現多元化,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37元,年均遞增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910元,年均遞增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9億元,年均遞增15%。城鄉居民生活步入寬裕新階段。
——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清前文化品牌和現代文明相得益彰;以縣城為龍頭、鄉鎮為樞紐、村屯為基礎的三級文化網路初步建立,豐富多彩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家庭和睦、孝敬老人、崇尚科學、移風易俗的良好風尚,文明禮貌、助人為樂、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公民道德風尚初步形成;科技人才體系建設順利推進,支撐和引領作用穩步增強;文明創建工作成效顯著,全縣市級以上文明鄉鎮達到6個,國家級文明村達到3個、省級15個、市級40個、縣級80個,40%的農戶達到八星級以上標準,文明社區、文明企業、文明機關不斷湧現。公民文明素質、社會文化底蘊明顯提高,新賓成為全國旅遊強縣、歷史文化名縣。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到2012年,全縣封山育林、植樹造林、新能源推廣等工作步入制度化軌道,森林覆被率達到75%;初步建立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濕地保護、修復與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重點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初步形成,新賓成為遼東生態強縣。
——民主政治建設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紮實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成為縣、鄉、村三級組織的自覺行動,廣大民眾的民主權利得到有效維護;依法治縣深入實施,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新賓力爭進入全國平安縣行列。
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政府工作的總體安排是:認真落實縣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興縣富民的第一要務,推進經濟建設;堅持把興辦事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點,推進社會建設;堅持把保護環境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推進生態建設;堅持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民主法制建設的中心,推進政治建設,促進經濟和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創造新一屆政府工作的良好開局。
2008年主要預期經濟指標為:
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4.04億元,同比增長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億元,同比增長25%;國稅稅收(全口徑)完成2.43億元,同比增長25%;地稅稅收(全口徑)完成1.83億元,同比增長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36.8億元,同比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3億元,同比增長15%;域外招商引資完成18.2億元,同比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300萬美元,同比增長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0114元和4616元,同比均增長12%。
一、堅持第一要務,發展產業,強力推進經濟建設
1、突出主導地位,大力發展工業經濟
做強做大四個工業體系。依託資源和現有產業基礎,謀劃項目,招商引資,把農特產資源加工、木業特藝、水能礦產資源開發和化工製造四個工業體系做強做大,進一步增強支柱產業的支撐效應。農特產資源加工以推進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為主;林業特藝企業以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檔次為主;礦產資源開發要走依法合理有序高效之路,提高對財政的貢獻率;化工製造業以現有骨幹企業膨脹規模、做大做強為主。2008年,全縣工業增加值要實現17.7億元,同比增長43.2%。
扶優扶強一批重點企業和項目。選定哥倆好、添瀧耐火、五一化工、葦子峪銅鋅礦、撫東鋼廠、雅臣工藝、東和紙業等企業,實行重點扶持,不斷促其做強做大,年內力爭使以上每戶企業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完成哥倆好集團二期和添瀧耐火續建項目,促進葦子峪銅鋅礦形成生產規模,力爭使3家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依託本地資源和骨幹企業的擴張及拉動作用,鞏固提高現有規模企業,不斷發育新的規模企業,提高全縣規模經濟總量。加快勝利電站、紅升出口電站、上夾河、木奇石材項目施工進度,全力支持姚家山電站建設,推進東和紙業技改和撫東鋼廠鑄件項目建設,使這些項目成為推動新賓經濟發展新的中堅力量。全年新增規模企業25家。
抓實抓好兩大工業園區建設。堅定不移地實施南雜木、新賓鎮兩個工業園區建設,促進工業項目向園區聚集。加強電力建設,消除發展中的能源“瓶頸”;充分利用省財政用於支持園區建設的2000萬元專項資金以及錦州商業銀行等金融部門的支持資金,完成收儲土地700畝,實施南雜木工業園區二期工程和新賓鎮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本著節約用地、提高使用效益的原則,科學界定項目準入關,高質量完成項目入園工作。本著合力招商、利益共享的原則,鼓勵各鄉鎮打破區域界限,共同引進項目進入工業園區。
2、突出新農村建設,全面繁榮農村經濟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充分發揮試點村的典型帶動作用,繼續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重點解決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問題。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服務力度,積極引導農民面向田地和山區資源,搞好糧食、特色種養業和林業生產,向資源要收益;面向“小城鎮、大城市”的二、三產業,當好現代企業員工和商品經紀人,向市場要收益;面向國外勞務市場,從事創匯活動,向世界要收益。通過開拓上述三條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有大幅度提升。2008年,全縣農業增加值要實現9.2億元,同比增長5%。
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堅持以工業的理念整合生產要素,加大對特色產業的扶持力度,努力打造以優質米、食用菌、中藥材、特色菜和畜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並加快與之相適應的基地建設,形成產業化“龍型”經濟格局。加快培育東聖米業、青松藥業、東星葡萄酒、鵬程羊絨等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密切與農民增收的聯繫。建設旺清門綠色水稻基地、陡嶺五味子園區等特色產品基地,擴大基地規模。鼓勵發展各類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專業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市場化水平。推行“一村一品”和“一鄉一品”,支持鄉鎮、村發展特色經濟,形成各類特色鄉、專業村,促進農村經濟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年內新發展食用菌7000畝,冷棚香菇390萬段,中藥材3萬畝,特色菜1萬畝;新建養殖小區15個。
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嚴格保護耕地,大力推廣機械化保護性耕作,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增收。實施品牌戰略,發展一批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新賓特色強的農特產品,形成規模化生產,發揮規模效益。加強“三品”認證工作,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10個,新增綠色農產品種植面積5萬畝。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提高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力爭完成紅升、尹家水庫除險加固,治理河道9000米,修建攔河閘壩7座。做好土地開發整理,確保全年整理復墾各類土地1.5萬畝,淨增耕地2200畝。
3、突出文化特色,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三產業
努力做強特色旅遊業。加大旅遊產品開發力度,通過招商啟動崗山公園二期工程建設,完善各項基礎設施。著手實施下元行宮保護利用、蘇子河漂流完善、上夾河漂流啟動、永陵保護區範圍內企業搬遷等項目。完善旅遊要素,加快娛樂場所建設,提高接待能力。加快旅遊特色商品的研發和包裝,合理布局商業網點,培育旅遊商品市場。加強行業管理,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做好全縣旅遊整體包裝和推介。不斷創新經營管理體制,積極引進各類投資者參與景區開發、建設和經營,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旅遊發展格局。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規劃全縣商業網點,加強商貿、運輸、餐飲住宿等傳統服務業的專業化改造,大力發展物流、金融、通信、中介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家政、物業管理等新興服務業。圍繞“萬村千鄉”工程,加強農村流通體系和市場建設。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假冒偽劣行為,最佳化消費環境,維護市場經濟秩序。2008年,全縣三產業增加值要實現15.4億元,同比增長23.3% 。
4、實行全方位開放,努力創造良好的開放格局
加大對上爭取力度。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精心策劃、包裝、推介一批項目,建立項目儲備制度。在縣內建立健全綜合部門牽頭、專業部門配合、受益單位協作的工作機制;在縣外進一步發揮辦事處、幫扶單位、友好單位、友好人士的作用,形成內外聯動的工作氛圍。
強化對外招商工作。完善出台招商引資辦法,以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更加優質的服務,吸引外來投資者;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實行縣、鄉機關全員招商;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採取駐點招商、以商招商、委託招商和網上招商等辦法,開展招商引資;建立招商引資基金,獎勵招商引資有功人員。
二、改善民生,興辦事業,全面推進社會建設
優先發展教育,促進學有所教。實施“科教先導”戰略,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紮實穩妥地推進科技示範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續建旺清門、響水河並爭取新建上夾河、永陵等九年一貫制學校。完善已建成學校的食宿設施,完成職教中心綜合實訓樓擴建,切實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提高教育質量;落實貧困學生資助制度,保障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積極擴大就業,促進勞有所得。進一步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統一勞動用工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實現城鄉平等就業。實施普惠制工程和陽光工程,加強對下崗失業人員和廣大農民的培訓力度,提高就業技能,促進早日就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充分發揮中介服務組織的作用,努力擴大勞務輸出。全年完成城鎮實名制就業再就業8000人,普惠制培訓8000人,勞務輸出4800人。
強化社會保障,促進老有所養。做好“三險”擴面和保費征繳工作,推進社會保險體系建設。加大城鄉孤老病殘人員等弱勢群體的救助力度,使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大力發展養老機構,完成大四平敬老院新建工程,提高五保對象的供養水平。落實優撫政策,完善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加強城鄉低保的動態管理,做到該進則進、該退則退。落實殘疾人危房改造和專項扶貧項目,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大扶貧幫困力度,採取整村推進、移民搬遷等形式,使3380戶、12300人實現脫貧致富。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改善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建設醫療衛生體系,促進病有所醫。進一步加強鄉村兩級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工作,強化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有效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能力。抓好永陵、木奇兩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和縣醫院、中醫院住院部綜合樓建設,著手實施2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努力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方便民眾就醫。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數量,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
完善社會管理,促進居有所安。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依法防範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抓好煤礦、非煤礦山、危化品、人員聚集場所等重點區域和行業的專項整治,特別是對已關閉煤礦要關死、關嚴,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進一步加大食品藥品監管力度,確保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及時排查糾紛,化解矛盾,確保北京奧運會期間乃至全年社會大局的穩定,提高平安創建水平,為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創造方便。
三、爭創文明,完善設施,紮實推進環境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保護青山綠水。全面完成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大力扶持農民發展林地經濟,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推進現代林業建設,進一步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和農民依託林產業增收的比率。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年內完成綠化造林4萬畝,基本實現小塊地退耕,確保三年內全部還林。推進畜禽清潔化生產和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力爭全年新建戶用沼氣池1000個、秸桿氣化站3處。進一步規範礦山開採秩序,嚴禁亂挖濫采和非法侵占林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切實加強環境保護,著手編制生態縣建設規劃,新建南雜木污水處理廠,確保“三廢”達標排放,保護好青山綠水。
完善城鎮功能,改善人居條件。提高縣城建設管理水平。按照科學性和前瞻性的要求,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啟動垃圾處理場和公檢法辦公樓建設,完成五金公司、飲服公司兩個地塊開發,做好自來水廠擴建,推進河南舊城區改造,年內全縣完成商住樓開發12萬平方米。做好經營城市文章,嚴格控制規劃區土地。加強城市管理,建立健全“門前三包”等城鎮監管長效機制,突出抓好市容市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場秩序整治。加快小城鎮發展步伐。在完善規劃的前提下,重點抓好東南公路沿線及大四平、葦子峪等重點鄉鎮的建設,不斷增強其聚集產業、吸納人口、拉動就業的功能。實施永陵鎮歷史文化街區等工程建設。加強村容村貌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加快新農村試點村建設。
實施暢通工程,方便生產生活。全面實施公路標準化養護工作,完成油路大中修89公里。實施“屯通”油路工程及重點村巷道黑色路面工程。完成永陵至桓仁高速公路26公里的拆遷工作。實施南雜木、永陵城網改造及葦子峪變電所建設,為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提供電力保障。進一步搞好新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加快有線電視數位化改造步伐。實施光纖進村等通訊設施建設,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
創建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立足滿族特色和現代文明相協調,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全力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強對清前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利用;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積極開展爭創體育達標鄉村活動,促進全民健身;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以文明鄉鎮、社區、家庭、企業為載體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開拓進取、團結協作、只爭朝夕、艱苦樸素、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
四、強化服務,轉變職能,深入推進政治建設
廣開民主渠道,自覺接受監督。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同工會、共青團、婦聯及其它社會團體的溝通和聯繫,認真接受輿論和民眾監督,團結社會各方力量,集中民智,促進政府工作的順利開展。
提高公信力,推進政務公開。落實職工代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村務公開、政務公開,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公開電話工作,推進公開聽證、社會公示制度,提高行政工作的透明度。
加強依法行政,促進依法治縣。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紮實開展“五五”普法。規範政府重大決策行為,真正做到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法制化;完善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制度,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重點解決工作中存在的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認真做好行政複議和仲裁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加快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充分發揮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的作用,實行一站式辦公,規範審批,集中辦理、透明服務。規範工程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採購和產權交易制度,加強市場監管,維護經濟環境公平、公正。堅持政府工作項目化、項目落實責任化,強化項目專項協調機制,為投資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切實改善縣域發展環境。大力精簡會議和檔案,聚精會神抓項目、抓服務、抓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攻堅克難,奮發圖強,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未來五年,我們重任在肩,豪情滿懷。讓我們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引,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振奮精神,凝心聚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真抓實幹,開拓創新,為實現新賓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共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