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賓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新賓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以來的五年,是新賓振興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幹部民眾,奮力拚搏,真抓實幹,較好地完成了本屆政府的各項工作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新賓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3年
  • 類型:工作報告
  • 地點:新賓縣
發布機構,具體內容,

發布機構

新賓縣政府

具體內容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一、縣域經濟穩步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到年底,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下同)實現124億元,同比增長24%,是2007年的3.5倍,年均遞增28.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0億元,同比增長33%,是2007年的5.9倍,年均遞增4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09億元,同比增長30.1%,是2007年的3.3倍,年均遞增27.3%;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260元,同比增長16%,是2007年的2.3倍,年均遞增1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6510元,同比增長12%,是2007年的1.9倍,年均遞增13.3%。
工業園區不斷壯大,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全面實施“工業強縣”戰略,舉全縣之力推動南雜木特種材料、新賓鎮焊接材料及裝備、大四平鈣化物和榆樹木製品加工四個園區建設。累計投資4.3億元實施土地收儲和基礎設施建設,園區開發面積由2007年的0.4平方公里擴大到2.3平方公里。以園區為載體,先後落地超億元項目29個,企業技改擴建36個。南雜木和新賓鎮園區先後升級為省級工業園區。2012年園區銷售收入實現48億元,是2007年的3.9 倍。大力發展礦業經濟,先後對5個煤礦進行技術改造,礦業企業發展到30個。全縣礦產品銷售收入實現 3.8億元、稅收1.1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2倍和4倍。201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163個,比2007年增加25個。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50億元,是2007年的13.4倍,年均遞增68.1%。
現代農業紮實推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全面落實“三補一貼”惠農政策,累計發放資金2.6億元。2012年,全縣糧食總產量實現20.8萬噸,是2007年的1.5倍。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工程,製作發放鋼骨架儲糧倉1.9萬個。發展壯大“一縣一業”,食用菌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6個,比2007年增加19個。發展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198個,比2007年增加134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開展刺五加人工栽培和林藥間種試點,淫羊藿和蕨菜人工栽植獲得成功。發展設施農業1.5萬畝,特色產業基地82個,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280個。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完成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產地認定52萬畝、產品認證24個。流轉土地9萬畝,機耕面積44萬畝。累計完成“陽光工程”和技能培訓2.9萬人次。農業增加值預計實現24.5億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遞增17.8 %。
旅遊產業活力增強,服務業水平不斷提升。完成了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及重點旅遊項目概念規劃編制。投資4.2億元,完善赫圖阿拉城、猴石、崗山、和睦等景區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遊經營業戶100餘家。策劃包裝了永陵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崗山林溪養生度假區、神樹櫃石哈達修心祈福體驗區等開發項目,並與中國華聯、香港東朔等企業集團達成投資意向,前期工作已經正式啟動。加大旅遊優惠促銷力度,與600餘家旅行社簽定送團協定,2012年接待遊客60萬人次,門票收入800萬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等服務業。積極開展“汽摩下鄉、家電下鄉”活動,“家家福”連鎖綜合超市開業運營,圓通、申通等全國性快遞公司落戶新賓,突破了傳統的商品銷售、流通模式。新增餐飲、住宿、批發、零售業戶443家,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27.3億元,是2007年的2倍。新增金融保險機構6家,2012年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6.6億元,是2007年的2.1倍。新增貨運車輛1690台,2012年公路貨物周轉量實現16萬萬噸/公里,是2007年的5倍,年均遞增45.4%。累計開發商品房55萬平方米,住宅小區建管水平逐年提高。全縣服務業增加值預計實現49.5億元,是2007年的4.1倍,年均遞增32%。
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發展活力明顯提升。農村各項改革深入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被評為全國百強縣。完成國企改制42家,馬架子礦區開發管理處所屬3家煤礦企業轉制工作接近尾聲。加大招商引資和對上爭取力度,累計引進項目121個,域外資金到位額224.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15339萬美元,爭取專項資金38億元。深化稅庫銀橫向聯網、國庫集中支付等財稅制度改革,提升了稅收征管和財政運行質量,實現了“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目標。
二、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條件實現根本好轉,撫通、永桓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累計投資7.1億元,完成公路大中修766公里、63個村“一事一議”村內道路建設192公里。3次榮獲全省公路建設文明縣稱號,公路建養管綜合水平居全省首位。累計投資2.7億元,完成永陵一次變、大四平輸變電、南雜木城網改造及上夾河等7個變電所增容工程。程控電話、行動電話、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完成數位電視整體平移5.5萬戶。投資3.6億元,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9座,新建方塘、攔河閘壩41個、農村安全飲水井290眼,工程治理河道125公里、生物護岸309公里,修建節水灌溉渠道52公里,連續4年奪得“大禹杯”。有效應對“7·31”特大洪災,恢復水毀公路165公里、河堤126公里、農村水利工程105個、耕地2萬畝。
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完成了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和西部新城詳細規劃及重點區域城市設計。投資2.9億元,完成肇興路、興京街等13條街路拓寬改造和蘇子河北岸的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實施了城市防洪、給排水、熱源管網改造及建州橋翻建工程;對8個居住片區和80萬平方米既有建築進行了環境和節能改造。西部新城建設全面展開,投資3.7億元,徵收房屋963戶、土地1115畝,分別占徵收總量的69 %和61%;啟動了路網、水系、景觀及安置區工程。投資8870萬元,完成南雜木、永陵、木奇、葦子峪、上夾河等鄉鎮自來水改造和街路改、擴建工程。加強城鎮管理,集中整治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累計造林36萬畝,森林覆被率達到73.2%,比2007年提高3.6個百分點。治理水土流失19.5萬畝,封育河道323公里,清理垃圾5.3萬立方米,平整廢棄砂場28個、砂石31萬立方米。建成新賓鎮、永陵、南雜木3座污水處理廠和上夾河等4個垃圾填埋場。實施“啟運大道新農村示範帶”建設工程,對124個村進行了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積極推進城鎮集中供熱,拆除小鍋爐13台。新建農村秸桿氣化站19處、沼氣池1.4萬個、無害化衛生廁所6078個。安裝太陽能路燈2273盞、熱水器7476台。全縣水環境和空氣環境質量均優於功能區標準。
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累計投資3.5億元,新建、改建、擴建校舍36所、6.7萬平方米,按標準配備了電子白板、微機、課桌、儀器等教學設備,“雙高普九”高水平通過省政府驗收。啟動了第二國中、實驗國小和實驗幼稚園建設工程。探究式課改初見成效,學前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和水平得到改善提高。引進、推廣和套用科技成果15項,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3個、農家書屋180個、文體廣場145個、數字電影放映隊12支。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新賓滿族剪紙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投資1300萬元,完成體育館和塑膠體育場建設,榮獲“全國體育教育先進縣”稱號。鄉鎮衛生院全部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和網上集中採購,讓利百姓780萬元。投資6524萬元,完成縣醫院綜合樓、14個鄉鎮衛生院和158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新農合參合率達 99.69%,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由2007年的35%提高到70%。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和出生人口性別比均在省控指標內。
完成實名制就業56761人,勞務輸出45786人,零就業家庭連續五年保持動態為零。啟動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養老、醫療、工傷、失業保險參保率均達85%以上。發放城鄉低保金2.1億元,實現了應保盡保。發放社會救助、慈善助學資金2900萬元,救助困難民眾3065戶、47060人次。投資2460萬元,新建、改建敬老院10所,供養標準比2007年提高2.6倍。投入扶貧開發資金7000萬元,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1.6億元,使2.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投資2.5億元,為單親貧困母親、農村貧困戶、國有工礦、林場職工建房29萬平方米 ,改善了4400個家庭的居住條件。殘障人員康復救助2100人、安置就業240人。
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先後榮獲省平安縣和全國“五五”普法先進集體稱號。健全信訪穩控包保責任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打黑除惡”和“清網行動”等專項行動,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制,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大隱患排查整治力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制定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妥善處置群體性、突發性事件。依法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更加和諧。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人民民眾的社會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439件,政協委員提案865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公開各類社會監督事項937項,開通了政府入口網站,縣長公開電話、“民心網”受理民眾來電、來信、來訪13.6萬人次,政策諮詢3.9萬人次,辦理投訴2.4萬件。成立公共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審批和服務事項2.1萬件次。完善行政權力運行監督機制,清理確認59個單位行政權力4466項。加大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370起。武裝、質監、工商、供銷、郵政、氣象、檔案、編辦、人防、物價、僑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全縣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五年;是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更多的五年;是政府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的五年;是夯實未來快速發展基礎的五年。這些收穫是在巨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區域競爭壓力日益增大、維護穩定任務十分艱巨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應當倍加珍惜。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國家、省、市的關心支持,得益於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縣人大、縣政協的有效監督,得益於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向熱情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向所有參與、關心、支持新賓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客觀總結成績,是為了堅定信心,鼓舞幹勁;冷靜查找問題,才能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當前,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仍然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儲備和落地開工項目不多,對外開放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具有山區特色的農業產業定位還沒有確立;四是生態和文化資源挖掘開發不夠,文化旅遊產業沒有得到應有發展;五是縣城建設水平與周邊縣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六是部分幹部宗旨意識、責任意識淡薄,依法行政能力差,辦事效率低,甚至有腐敗現象發生。這些問題必須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未來五年工作構想
未來五年,是我縣過去幾年積蓄能量充分釋放,實現跨越趕超的關鍵五年。雖然全球經濟下滑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仍然存在,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矛盾越發突出,剛性支出持續增加對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逐步加大,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使縣域經濟發展實現“彎道超越”困難重重。但是,黨的十八大“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大對民族地區扶持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所產生的驅動力,必將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掀起新高潮;撫通、永桓高速公路貫通所形成的牽動力,必將加快對外開放進程,提升對外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所具有的吸引力,必將同現今人們注重養生保健、崇尚休閒度假的需求產生共鳴,形成潛力巨大的投資新領域;產業集群由小到大和城鎮開發需求旺盛所形成的後發力,必將給我縣帶來大投資、大建設的新局面。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滿懷激情,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夠不失良機,實現飛躍。
今後五年工作思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全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遊活縣、科教興縣、文化名縣”五大戰略,著力抓好產業集群、礦業開發、“一縣一業”、縣城建設和文化旅遊五項重點工作,傾力實施“學有所教、病有所醫、業有所就、老有所養、居有所安”五項民生工程,努力打造富庶、文明、和諧、幸福新滿鄉。
今後五年奮鬥目標:
——縣域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到2017年,工業園區銷售收入實現200億元,礦業開發對財政的貢獻率提高到30%,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63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實現1000億元。力爭達到全省中等發達縣份水平。
——城鄉整體面貌發生新變化。西部新城建設全面完成,老城區改造穩步實施。村內道路全面硬化,村屯綠化、美化、亮化、淨化水平不斷提高。青山、碧水、藍天保護工程紮實推進,森林覆被率達到76%,主要河流達到二類水質標準,空氣二級標準以上天數超過310天,為子孫後代建造美好家園。
——城鄉居民收入達到新水平。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下,全縣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五險”覆蓋面達95%以上,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保障標準逐步提高。政府與社會相結合的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困難民眾得到及時有效救助。完成27個村產業脫貧。到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省中等水平。
——社會事業發展實現新跨越。整合教育資源,最佳化學校布局,完成農村國中進縣城試點工作,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業務水平,實現均衡發展教育強縣目標。完成青少年宮、民眾文化館和圖書館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弘揚民族文化,繁榮文化市場。建設和完善體育場館、公園、小區等休閒活動場所及設施,推進全民健身活動。深化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三級衛生網路,促健康、惠民生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和諧新賓創建取得新進展。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深入開展和諧創建活動。家庭和睦、誠實守信、助人為樂、愛崗敬業的良好道德風尚進一步形成。社會預警體系和機制不斷完善,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穩步推進,依法治縣深入實施,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2013年工作安排
根據縣委十三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確定2013年政府工作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36億元,比上年增長2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8160元,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370元,比上年增長12 %。
為實現上述目標,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進園區建設,提升工業整體實力
發展壯大產業集群。落實重點項目領導幫扶和部門跟蹤服務制度,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幫助隆燁化工、哥倆好集團等骨幹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引導木製品加工企業改造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扶持特種石墨、高鐵焊絲、複合木門窗等項目,促其早日投產達效。推進高氮鋼、特種鋁合金和蓄電池智慧型控制等在談項目早日落地開工。適時開展園區土地收儲和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項目引得來、落得下。繼續推進礦業開發,完成天賜石灰石綜合開發項目二期40萬噸氧化鈣生產線建設。加快煤礦技改進程,力爭儘快啟動生產。支持現有鐵礦有序擴大生產規模,鐵粉產量達到120萬噸。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抽調人員充實招商力量,落實招商責任,強化調度考核。採取有效措施,充分調動鄉鎮和部門的招商積極性,推行專業招商和普遍招商相結合的招商機制。以工業園區、重點產業為依託,實行定向招商和以商招商,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擴大項目儲備。全年簽約落地超億元項目15個,域外資金到位額實現 76億元。強化對落地企業的跟蹤服務,堅持招商與安商並舉,既要注重招商,更要注重安商,以安商促招商。繼續抓好總部經濟引進工作,完成對上爭取資金12億元。
二、加大強農富農力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最佳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以市場為導向,促進農業資源向大戶、能人流轉,培植林下、溝域、庭院和農莊經濟,大力發展綠色農業、觀光農業和體驗農業。新增土地流轉3萬畝,擴大林下開發8萬畝,發展2個溝域經濟示範項目,建設1個百畝體驗農業示範小區。
突出山區特色,推進產業化經營。在穩定糧食和畜牧業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精品農業、功能農業。突出抓好食用菌、中藥材、山野菜等特色種植業。新建百畝以上特色產業園30個,新增食用菌種植面積3000畝。建立企業化運作的產業示範基地,開發刺五加、淫羊藿飲品和富硒大米等功能性農產品,形成研發、種植、加工、銷售、觀光等有機結合的產業化新模式。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和地理標識認定,培育農產品品牌。扶持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
強化技能培訓,培養新型農業人才。深入落實農村科技特派行動計畫,引進高級涉農人才及先進技術;廣泛開展農技推廣人員分層次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培訓,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水平;繼續實施“陽光工程”培訓、設施農業科技培訓和勞動預備制培訓,切實提高實用人才的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
三、加快旅遊活縣步伐,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
努力做強文化旅遊業。加大旅遊產品開發力度,加強與中國華聯、香港東朔等企業合作,推進崗山林溪養生度假區建設,實施與赫圖阿拉城、清永陵配套的星級賓館和祭祖大殿項目,全力將千年赤松和櫃石哈達景區打造成“修心、祈福”聖地。繼續實施以綠化、美化為主的啟運大道建設工程,完善“遼寧文化觀光第一路”。深入開發特色文化旅遊商品,擴建上夾河根藝市場,努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商品集散地。強化旅遊行銷,本著“先賺人氣、後賺效益”的原則,加強與各地旅行社合作,開展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創新經營管理體制,積極引進各類投資者參與景區開發、建設和經營,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旅遊發展格局。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整合運輸資源,提高運輸能力,充分發揮公路運輸的主體作用。推進配送、快遞等物流業發展,謀劃物流倉儲園區建設,努力實現貨暢其流。啟動星級賓館、商業一條街和城市綜合體建設,提升餐飲、商貿等傳統服務業水平,推廣新型商業運營模式,降低商品價格,惠及廣大百姓。積極引進金融保險企業在新賓設立分支機構,鼓勵金融機構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信貸支持。加大房地產開發力度,努力增加商品房供應量,逐步改善居住條件,全縣商品房新開工面積40萬平方米。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
全面提升城鎮品位。傾力推進西部新城開發,完成土地收儲、房屋徵收和安置房建設。按照景觀優美、道路通暢、功能完善的要求,實施龍珠橋、沿湖路、建設街等“一橋兩路三街”工程,完成3個人工湖、3座橡膠壩和西部入口廣場建設,完成民眾文化館、青少年宮和圖書館建築方案徵集工作,實施3個地塊、30萬平方米商品房開發。繼續推進舊城區改造,完成建州橋、二道河橋翻建和蘇水南路中段改造。完成八旗小區、二道街小區硬化、美化和100棟既有建築外牆粉刷。實施新熱源、換熱站和縣城自來水取水口改造工程。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實施永陵鎮罕王路綜合改造,葦子峪鎮街路拓寬,平頂山、下夾河排水改造工程,完成木奇河堤防護工程建設。加強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加大綜合執法工作力度,進一步提升城鎮綜合管理水平。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完成45個村、115公里“一事一議”村內道路建設,實施永尖線、彰桓線等6條公路121公里大中修工程,加強標準化、景觀化公路養護工作,縣城客運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完成河道治理48公里,壓柳101公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4座。建設戶用沼氣池500個、秸桿氣化站1座。實施66千伏永榆線、永新線建設工程。實現數位電視平移全覆蓋目標。
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強力推進以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和礦山治理為重點的青山工程,完成植樹造林2萬畝,退耕還林2.5萬畝,封山育林11萬畝,生產礦生態治理270畝,破損山體生態治理560畝。繼續實施以退耕封育、清淤清障、采砂管理為重點的碧水工程,鞏固河道綜合治理成果。完成34個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建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五、高度關注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提升社會保障能力。繼續落實就業和再就業扶持政策,做好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和跟蹤服務。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下崗職工培訓力度,完成實名制就業9000人,勞務輸出3100人,普惠制培訓7900人。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推進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加強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完善扶貧幫困長效機制,切實做好因病致貧、因貧失學、因殘失業和因災受困等民眾的救助工作。
繁榮各項社會事業。第二國中和實驗幼稚園開工建設,實驗國小竣工並投入使用。加強師德建設,深化課堂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完成南雜木等7個鄉鎮電子閱覽室建設。擴大基本藥物制度覆蓋面,全面完成村衛生室藥品零差價銷售,適時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完成“120”急救中心和二院門診樓建設。加強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營造和諧發展環境。深入開展和諧創建活動,抓好村委會換屆工作,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增加社區辦公經費,發揮社區在社會管理中的基礎作用。推進“六五”普法,全面提高公民法治觀念。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信訪穩定工作,及時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深化農村警務改革,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加強食品藥品和農產品質量監管,嚴格市場準入。
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打造幹事創業政府。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幹事創業,才能促進發展。政府工作人員要加強學習、勇於實踐,切實提高把握大局、開拓創新和對外開放能力,力求政治上清醒、理論上明白、業務上精通,做到會謀事、能幹事、乾成事。
打造務實高效政府。深入開展走進企業、走進項目、走進基層活動,知實情、辦實事、求實效。講求事必躬親、事無巨細、事不過夜,強化責任落實,嚴格督辦考核,努力營造效率高、成本低、態度好、信譽佳的政務環境。
打造民主法治政府。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主動聽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提高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效率和質量。強化政務公開,保障人民民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打造廉潔自律政府。認真落實《廉政準則》,切實增強自律意識,自覺做到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貧。強化行政權力運行、公共資源交易、財政資金使用監管,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發展條件已經具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始終銘記,振興新賓的步伐,沒有最快,只有更快;惠民富民的目標,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創業奉獻的勁頭,沒有最大,只有更大。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滿懷豪情、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真抓實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