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

支配

支配是指支配主體按照給定的條件和目標,對支配客體施加影響的過程和行為。最初運用於技術工程系統。現在,支配的概念更加廣泛,它已用於生命機體、人類社會和管理系統之中。從一定意義上說,管理的過程就是支配的過程。因此,支配既是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又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支配
  • 拼音:zhī pèi
  • 釋義:調派,安排
  • 出處:《北齊書·唐邕傳》
漢語詞語,拼音注音,基本釋義,引證詳解,管理含義,類型特點,內容,過程,原則,其他關係,

漢語詞語

拼音注音

【拼音】:zhī pèi
【注音】:ㄓㄧ ㄆㄟˋ

基本釋義

  1. [arrange;allocate;budget]∶安排;調派
    時間不夠支配
  2. [control;dominate;guide]∶控制;引導
    受人支配
    支配某人

引證詳解

  1. 調派,安排。
    北齊書·唐邕傳》:“及 世宗 崩,事出倉卒, 顯祖 部分將士,鎮壓四方,夜中召 邕 支配,造次便了。 顯祖 甚重之。”
    張天翼華威先生》:“你們知道,我的時間不夠支配,只允許我在這裡討論十分鐘。”
  2. 控制,引導。
    秦牧藝海拾貝·核心》:“地核中心點延伸成地軸,支配著地球的自轉。”
    浩然艷陽天》第六一章:“不論因為什麼心思支配著到這兒來勞動的,都跟勝利的形勢沾著邊兒,都挺賣勁兒。”

管理含義

為了確保組織的目標以及為此而擬定的計畫能夠得以實現,各級主管人員根據事先確定的標準或因發展的需要而重新擬定的標準,對下級的工作進行衡量、測量和評價,並在出現偏差時進行糾正,以防止偏差繼續發展或今後再度發生的過程。
控制——根據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和組織的發展需要,在計畫的執行過程中,對原計畫進行修訂或制訂新的計畫,並調整管理工作的活動過程。

類型特點

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按照不同的標誌,可把控制分成多種類型。例如,按照業務範圍可把控制分為生產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和資金控制等;按照控制對象的全面性,又可分為局部控制和全面控制;按照控制作用環節的不同,將控制分為現場控制反饋控制和前饋控制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控制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功能與適應性。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的控制類型:
所謂開環控制,是指受控客體不對控制主體產生反作用的控制過程,也即不存在反饋迴路的控制。在這種控制中,控制系統的輸出僅由輸入來確定。在實際中則表現為控制主體在發出控制指令後,不再參照受控客體的實際情況重新調整自己的指令。其控制原理是:在對系統情況和外界干擾有了大致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控制初始條件,使系統能不受外界干擾的影響準確無誤地轉移到目標狀態。這種控制如下圖表示:
在管理中採用開環控制具有作用時間短、控制成本低等優點,在外界干擾較小且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這種控制由於沒有反饋機制,無法發現和糾正計畫和決策實施中與預定目標之間的偏差,缺乏抗干擾能力,因此僅適用於那些干擾不大且能規則變化的組織活動,而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則不能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
2、閉環控制
閉環控制是指存在反饋閉合迴路的控制。在閉環控制中,受控客體能作用於控制主體,並使其再輸出增強或者減弱,以保證預定目標的實現。其控制原理是:當受控客體受干擾的影響,其實現狀態與期望狀態出現偏差時,控制主體將根據這種偏差發出新的指令,以糾正偏差,抵消干擾的作用。在閉環控制中,由於控制主體能根據反饋信息發現和糾正受控客體運行的偏差,所以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保證預定目標的實現。管理中所實行的控制大多是閉環控制,所用的控制原理主要是反饋原理。
如果把輸入值用x表示,輸出值用y表示,客體的功能用s表示,控制系統也即反饋系統的作用用R表示,偏差信息用△x表示,則有:y=S(X+△X)=S(X+Ry)=SX+SRy式中CF稱反饋因子或控制參數,它反映閉環控制系統的反饋功能或控制功能。管理中所運用的反饋原理主要是負反饋原理,其反饋迴路的流程如下圖所示:
3、定值控制
這是一種使預期量不隨時間而變化的常量反饋控制。在定值控制中,由於預期量是個常量,因此其控制系統的主要任務是抗拒外來的干擾。當外部干擾影響系統運行時,輸出量將偏離預期值,控制系統的作用是使被控變數恢復到預期的常量。在實際中,國家對於物價水平和經濟成長速度的控制,一般都是定值控制。
4、程式控制
這是一種預期量是一個預先知道的時間控制程式的反饋控制。在這類控制中,頂期量是一個由決策者預先規定的隨時間而變化的控制程式。這種控制雖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干擾的作用,但作為一種控制方式來說,只考慮被控變數按預定規律變化的問題。如果預期量變化了一個值,因被控變數從而變化,反饋後有偏差輸出,從而使控制系統驅使被控對象作相應變化,如此直至兩者按一定準確都作相應變化為止。在實際中,某些長期計畫的完成多屬程式控制,例如投資對GDP增長的控制。
前饋控制也稱超前控制、預先控制。是指觀察作用於系統的可以測量的輸入量和主要擾動量,分析它們對系統輸出的影響關係,在這些可測量的輸入量和擾動量產生不利影響之前,通過及時採取糾正措施,來消除它們的不利影響,“防患於未然”。前饋控制,可以克服事後控制的時滯,具有事先預防的作用,因此在管理中有廣泛的用途。
6、反饋控制
控制論的基本原理,同時也是管理控制職能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反饋的機理。所謂反饋,是指系統的輸出信息返送到輸入端,與輸入信息進行比較,並利用二者的偏差進行控制的過程。如果輸出信息的作用是抵消輸入信息,稱為負反饋;若作用是增強輸入信息,則稱為正反饋。反饋控制具有使系統穩定、跟蹤目標、抗干擾三個方面的性質。反饋控制,不僅是管理系統,也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7、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也稱自動控制,是指在無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採用自動化裝置使各生產或其他活動環節能以一定的準確度自動調節的控制。這種控制多用於生產中的自動作業系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自覺運用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調節,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自動控制。
8、最佳化控制
這是指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尋求一個控制系統,使給定的被控系統性能指標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控制。一般說,進行最佳化控制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給出系統的性能指標;二是要給出約束條件;三是要尋找最佳化控制的機制和方法。由於在實際中情況是複雜多變的,進行最佳化控制不可能達到十全十美,因此最佳化控制只能是相對的或滿意的控制,而難以做到最優控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慧型控制已開始廣泛套用。這種控制將人類的智慧型,例如把適應、學習、探索等能力引入控制系統,使其具有識別、決策等功能,從而使自動控制和最佳化控制達到了更高級的階段。
9、自組織控制
自組織控制是指工作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不確定性變化時,組織能及時調整自身的組織結構,以達到預期的理想目的的一種控制。自組織控制是適應性控制的進一步發展,它不但能適應外部環境和條件的變化,改變原定策略及某些參數,而且還能改變管理系統的組織結構。實行自組織控制要不斷測量系統的輸入和輸出,積累經驗,深入研究,以求在低成本的情況下,使組織結構與環境變化相適應,取得較好的控制效果。

內容

對人的控制:
控制所依據的是這樣的事實,即計畫的實施結果取決於執行計畫的人。因此,通過遴選、進一步的培訓、完善管理工作績效的考核方法等等,以改變有關主管人員的未來行為,是對管理工作質量進行控制的關鍵所在。它是通過提高主管人員的素質來進行控制的。直接控制的指導思想認為,合格的主管人員出的差錯最少,他能覺察到正在形
成的問題,並能及時採取糾正措施。
直接控制的優點:
  • 在對個人委派任務時能有較大的準確性。
  • 直接控制可以促使主管人員主動地採取糾正措施並使其更加有效。它鼓勵用自我控制的辦法進行控制。
  • 直接控制還可以獲得良好的心理效果。
  • 由於提高了主管人員的質量,減少了偏差的發生,也就有可能減輕間接控制造成的負擔,節約經費開支。
“間接控制”是基於這樣的假設:即人們常常會犯錯誤,或常常沒有察覺到那些將要出現的問題,因而未能及時採取適當的糾正或預防措施。根據計畫和標準,對比和考核實際的結果,追查造成偏差和原因和責任,然後才去糾正。
間接控制的具體假設與局限性:
  • 工作績效是可以計量的;
  • 人們對工作績效具有個人責任感;
  • 追查偏差原因所需要的時間是有保證的:
  • 出現的偏差可以預料並能及時發現;
  • 有關部門或人員將會採取糾正措施

過程

控制的過程包括三個基本環節的工作:
  1. 確立標準
  2. 衡量工作成效
  3. 糾正偏差

原則

  1. 反映計畫要求原則
    控制是實現計畫的保證,控制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計畫,計畫越是明確、全面、完整,所設計的控制系統越是能反映這樣的計畫,則控制工作也就越有效。確定什麼標準,控制哪些關鍵點和重要參數,收集什麼信息,採用何種方法評定成效以及由誰來控制和採取糾正措施等,都必須按不同計畫的特殊要求和具體情況來設計。
  2. 控制關鍵點原則
    為了進行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別注意在根據各種計畫來衡量工作成效時具有關鍵意義的那些因素。對一個管理人員來說,隨時注意計畫執行情況的每一個細節,通常是浪費時間、精力和資源,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他們應當也只能夠將注意力集中於計畫執行中的一些主要影響因素上。事實上,控制住了關鍵點,也就控制住了全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指那些能夠以最低的費用或其他代價來探查和闡明實際偏離或可能偏離計畫的偏差及其原因的措施。
  3. 控制趨勢原則
    對控制全局的管理者來說,重要的是現狀所預示的趨勢,而不是現狀本身。控制變化的趨勢比僅僅是改變現狀要重要得多,也困難得多。一般來說,趨勢是多種複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逐漸形成的,並對管理工作成效起著長期的制約作用。趨勢往往容易被現象所掩蓋,控制趨勢的關鍵在於從現狀中揭示傾向,特別是在趨勢剛顯露苗頭時就覺察,並給予有效的控制。
  4. 例外性原則
    在控制過程中,管理者應該只注意一些重要的例外偏差,也就是說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超出一般情況的特別好或特別壞的情況,這樣控制工作就會更有效。事實上,例外原則必須與控制關鍵點原則相結合,即要多注意關鍵點的例外情況。

其他關係

  1. 控制與計畫的關係
    控制工作意指按計畫、標準來衡量所取得的成果並糾正所發生的偏差,以保證計畫目標的實現。如果說管理的計畫工作是謀求一致、完整而又彼此銜接的計畫方案,那么,管理的控制工作則是使一切管理活動都能按計畫進行。
    計畫和控制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計畫是基礎,它是用來評定行動及其效果是否符合需要的標準。計畫越明確、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控制職能使管理工作成為一個閉路系統,如圖5-4所示。在多數情況下,控制工作既是一個管理過程的終結,又是一個新的管理過程的開始,它使計畫的執行結果與預定的計畫相符合,並為計畫提供信息。
  2. 控制與組織的關係蜂窩煤
    組織職能是通過建立一種組織結構框架,為組織成員提供一種適合默契配合的工作環境。因此,組織職能的發揮不但為組織計畫的貫徹執行提供了合適的組織結構框架,為控制職能的發揮提供了人員配備和組織機構,而且組織結構的確定實際上也就規定了組織中信息聯繫的渠道,為組織的控制提供了信息系統。如果目標的偏差產生於組織上的問題,則控制的措施就要涉及組織結構的調整、組織中的權責關係和工作關係的重新確定等方面。
  3. 控制與領導的關係
    領導職能是通過領導者的影響力來引導組織成員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作出積極的努力。這意味著領導職能的發揮影響組織控制系統的建立和控制工作的質量,反過來,控制職能的發揮又有利於改進領導者的領導工作,提高領導者的工作效率。總而言之,控制工作中的糾偏措施可能涉及管理的各個方面,要把那些不符合要求的管理活動引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