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清原縣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五年,是全縣經濟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實力大幅度躍升,發展後勁持續增強的五年;是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也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五年來,在省、市和縣委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清原的重大戰略部署,以建設生態大縣為總綱,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求真務實,埋頭苦幹,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了縣四屆人大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和本屆政府的各項任期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清原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8年
  • 地點:清原縣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本屆政府工作回顧,新一屆政府工作展望及2008年工作安排,按照上述指導思想,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圍繞上述目標,要著重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全縣經濟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實力大幅度躍升,發展後勁持續增強的五年;是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也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五年來,在省、市和縣委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清原的重大戰略部署,以建設生態大縣為總綱,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求真務實,埋頭苦幹,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了縣四屆人大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和本屆政府的各項任期目標。預計200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8.6億元,與2002年相比(下同),年均遞增19.6%;全口徑稅收收入4.5億元,年均遞增37.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億元,按可比口徑年均遞增27.9%;政府可支配財力4.8億元,年均遞增30.2%;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2億元,年均遞增40.6%。先後獲得國家森林資源管理、法制宣傳教育、科技進步先進縣;省平安縣、雙擁模範縣、旅遊強縣、愛國衛生工作優勝縣、綠葉杯優勝縣及人口和計畫生育優質服務、質量興縣、文明村鎮建設先進縣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一)堅持項目立縣,實施“五業並舉”,轉變發展方式,各項產業規模大幅增長
工業經濟發展強勁。二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4.74億元,年均遞增33.2%。規模企業群體不斷擴大,全縣規模企業達到126戶,比2002年增加80戶。一批生產加工型企業不斷壯大,全縣納稅百萬元以上重點企業達到33戶。“五園一線”發展戰略逐步得到實施,工業園區從無到有,並形成一定規模。縣城工業園區入駐企業達到14家;灣甸子木材加工園區入駐企業達到47家,解決勞動就業2000人。民營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力,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5.5億元,稅收占全縣稅收總額的70%。
農業經濟發展步伐加快。一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8.42億元,年均遞增10%。糧食生產保持穩定。中藥材、山野菜、食用菌、果樹、綠色苗木等主導產業規模持續壯大。龍膽基地在我省率先通過國家GAP認證和農業標準示範區驗收,全縣農業“三品”國家級認證達到81個,居全省各縣區之首。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43萬畝,被確定為綠色食品、中藥材、食用菌、玉米生產加工基地縣。龍頭企業市場引導和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專業村達到42個,新型農村合作組織74個,產值2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4家。養殖業由傳統散戶養殖向標準化和規模化養殖轉變,新建牛、羊、雞等畜禽小區99個。清原馬鹿被確定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工系統選育成功的馬鹿新品種,鹿業養殖達到1.2萬頭,成為中國馬鹿之鄉。各項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累計發放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資金4210萬元,化解村級債務1080萬元,農民各項負擔大幅度減輕。農業機械保有量達到7700台,被列為國家級農機具補貼項目實施縣和遼寧省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縣。開展“四改”工程和“百村幫建”工作,村容村貌進一步改觀。通過五年的努力,我縣成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三產業發展迅猛。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5.44億元,年均遞增17.1%。旅遊業發展較快,成為縣域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我縣步入省旅遊強縣行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紅河峽谷漂流項目從無到有,僅用4年時間,成長為我國北方參與性旅遊項目的標誌性品牌。2007年全縣接待遊客55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3.8億元。商貿經濟健康發展,商業規模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以大商集團清原店為代表的大型商業零售企業達到6家,便民店和品牌店達到300家。被商務部列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縣,全縣建成鄉村級示範店100家。餐飲服務接待能力不斷增強,新增接待服務場所200餘家,其中星級以上賓館5家。連鎖店、物流配送、社區服務等新興行業日益興起。
(二)堅持科學定位,建設生態大縣,打造後發優勢,生態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編制並實施了《清原滿族自治縣生態示範區建設總體規劃》,渾河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紅河峽谷國家森林公園項目建設生態效益日益顯現。全縣累計造林和更新36萬畝,年均封山育林20萬畝以上,實現連續25年無森林火災,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國家森林防火先進縣和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實驗示範縣。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完成水利工程155項,河道治理540公里,渾、清、柴、柳等幹流水毀修復提高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三次獲得省農田水利建設大禹杯。國土資源管理力度加大,耕地總量保持動態平衡。能源建設進展較快。水電裝機總容量達7300千瓦,年發電量2180萬度;完成農村“一池三改”3610座,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9處。生態文明家園建設成果顯著。新建、維修村部109個,新建鄉村文化休閒廣場129個,各級文明村已占全縣建制村的73.9%。
(三)堅持改革開放,創新管理體制,強化招商引資,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日益增強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完成國企改制45戶,變現資產7280萬元,化解債務3386萬元,明晰了企業產權,增強了企業發展活力。完成188個村320萬畝集體林產權制度主體改革。穩步推進行政體制和社會事業分類改革。全縣鄉鎮事業單位和縣屬事業單位分別縮減28個和45個。開展建制村合併,由原來281個調整為188個,規範了管理體制,降低了行政成本。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以“開放年”和“項目年”建設為契機,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全縣累計實現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額40.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455.8萬美元,外貿出口創匯3756萬美元。引進固定資產投資超億元項目8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3 個。
(四)堅持城鄉統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城鄉整體面貌變化顯著
加大城區改造力度。先後完成了休閒健身廣場、清原賓館、清原客運站、文體中心、清原火車站、遼東市場一期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了縣城渾河路、白銀路、白雲街等10餘條主要街路的綜合改造。縣城綠化、亮化水平不斷提高。先後完成了縣城供水管網、130棟住宅樓供暖管網改造和7.4萬平方米住宅樓屋面防水維修工程。強化城市管理,綜合整治交通秩序,縣城整潔度和舒適性有所提高。小城鎮建設取得進展,紅透山、草市、灣甸子等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城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投資35億元的南草線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投入6700萬元對城鄉供電、變電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信息化建設取得實效,啟動了城區有線電視雙向寬頻光纖網改造工程,對158個行政村389個自然屯的有線電視網路進行了改造和更新;城鄉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8.9萬戶,寬頻用戶達到5400戶。
(五)堅持協調發展,推進社會事業,健全民主法制,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組織實施了《清原馬鹿種源繁育基地建設》等國家和省、市科研項目60項,取得各類科研成果48項,科技進山增效示範工程等8項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投入資金1.16億元,新建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10所,新建、翻建校舍9.4萬平方米,撤併中國小127所,教育布局更趨合理,教學條件得到改善,順利通過了新一輪“普九”驗收。投資4000萬元,對清原高中進行擴建。清原高中和職教中心率先進入省級示範性高中和標準化職教中心行列。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完善了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衛生監督和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完成了縣醫院、中醫院、疾控中心實驗室和12所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民眾就醫條件得到改善。文化體育工作取得新成果。開展文化下鄉和節慶系列文化活動550餘場,成功舉辦了縣第二屆全民運動會,促進了民眾性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認真落實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計畫生育優質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加大藥品市場監管力度,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取得成效。重點圍繞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進行市場經濟秩序整頓,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和宗教事業又有新發展,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被確定為省少數民族婦女增收致富示範行動基地。
(六)堅持以人為本,完善保障體系,推進和諧清原建設,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社會保險覆蓋面逐年擴大。養老、失業和城鎮職工醫療等三項保險人數分別達到3.75萬、1.1萬和3萬人。低收入家庭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全縣納入農村低保1.1萬人、城鎮低保0.98萬人,累計發放保障金5600萬元,低保覆蓋率居全市之首。開展救助與扶貧開發工作,新建、改擴建養老院8所,供養人口達到610人。累計爭取扶貧和移民資金5220萬元,扶持項目村86個。勞動就業取得實效。全縣累計開展各類培訓2.6萬人次,安置就業4.6萬人次,勞務輸出5.1萬人次,被確定為全國對外勞務輸出優秀基地縣。以破解就學、行路、住房、看病、吃水、看有線電視“六難”為突破口,全力改善民生。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免除學費和雜費政策,開展多種扶貧助學活動,資助貧困學生1.5萬人;累計完成公路路基改造615公里、黑色路面1020公里,全縣通油路的村達到161個;新建移民小區8處,完成移民建房、土草房改造、貧困戶建房5284戶;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縣20.1萬人被納入合作醫療體系,參合率達91.2%;累計新建飲水井560眼,解決了16萬人的飲水問題,實現“村村通”自來水;全縣460個自然屯、7.9萬戶接通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7%,率先在全國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全縣累計用於破解“六難”投入資金4.75億元。
(七)堅持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執政水平,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認真接受縣人大、縣政協的依法監督和民主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11件,政協提案485件,辦結率達到100%。強化信訪接待和人民調解工作,一些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認真開展各項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被評為省安全生產達標先進縣。建立健全綜治網路,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縣首次步入省級平安縣行列。圓滿完成“四五”普法工作,認真貫徹 “五五”普法規劃,全民民主法制意識明顯提升。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法》,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先後開展了建立“五型”政府和人民滿意政府的活動,科學執政和依法執政能力不斷增強。
統計、糧食、物價、工商、金融、保險、通訊、郵政、殘聯、檔案、氣象、地震、人防等部門為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較大貢獻,得到了人民民眾的好評。
各位代表,五年來,我縣取得的各項成績振奮人心。縣域經濟實力大幅攀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用3年時間,相繼邁過1億元和2億元的門檻;在市目標考核中,我縣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連續2年位居全市各縣區前列。招商引資取得突破性成果,總投資55億元的遼寧清原抽水蓄能電站被國家電網公司列入“十二五”發展規劃,作為2010年前後預開站點;撫順山源科技、勃朗服裝等一批投資規模較大、成長性較好的企業相繼落戶清原。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大,公路路基改造和新鋪黑色路面分別是前五年的3.6倍和5.8倍;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2.5億元,是前五年的7.4倍。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縣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15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030元;公教人員工資足額發放,人均月增加1316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27.1億元,人均增加3300元。生態旅遊知名度不斷提升,先後成功承辦了全國自然水域漂流大賽和國際漂流大賽,使清原邁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回首過去五年的歷程,成績來之不易,探索充滿艱辛。五年來的各項發展成就,是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歷屆政府工作的基礎上取得的,凝結著全縣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謹代表縣四屆人民政府,向為我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付出辛勤勞動的全縣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為我縣改革發展穩定做出積極貢獻的省、市屬單位、駐清官兵,向關心與支持清原建設與發展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
五年來的成就,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五年來的實踐,為繼續前進積累了寶貴財富。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一是經濟總量依然偏小,財政資金供需矛盾還很突出;二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部分貧困人口生活仍很困難;三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穩定糧食生產、確保農民增收的難度仍然較大;四是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影響社會和諧的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五是少數幹部開拓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夠紮實,能力素質有待提高,民主政治建設任務還十分艱巨。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要想使清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必須堅持發展不動搖,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與社會發展全局,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係,立足遼寧生態大縣建設,發揮生態資源優勢,不斷探索具有清原特色的發展道路;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最佳化投資環境,在改革開放中穩步、健康發展;必須堅持和發揚“求真務實、埋頭苦幹、力爭上遊”的清原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解決好與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科學、依法、民主執政,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

新一屆政府工作展望及2008年工作安排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加速,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瀋撫同城化的不斷推進和壯大縣域經濟政策的陸續出台,我縣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未來五年將是我縣加速發展的五年,是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也是各項事業全面提高的五年。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富裕、和諧的發展導向,突出又好又快的發展主題,進一步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科教興縣和旅遊活縣戰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民主,改善民生,全面加快小康社會和新農村建設步伐,努力構建生態型社會主義新清原。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


——經濟發展有新跨躍。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8.5億元,年均遞增18.1%;全口徑稅收收入實現11.13億元,年均遞增19.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億元,年均遞增20.1%;政府可支配財力達到8.64億元,年均遞增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50億元,年均遞增17.1%。社會經濟綜合實力達到全省中等偏上水平。
——社會事業有新發展。深入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健全科技創新體系,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到56%以上。完成14個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繁榮文體產業,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健全重大疾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基本醫療保障服務體系。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強化社區功能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城鄉建設邁上新台階。加速舊城區改造和北山觀光別墅區、河南新區開發及東西部的改造,擴張城市規模。縣城中心城區面積達到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12萬人,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生態型山水小城市基本建成。根據地區經濟水平和產業特色,村村制定高標準的建設規劃,完成村屯巷道改造,村容村貌有較大改觀。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全縣出境水斷面保持國家3類水體標準,城區空氣品質好於國家2級標準。建設百萬畝堅果經濟林基地和百萬畝林下藥材、森林食品基地,新增林地經濟30萬畝,林木蓄積量達到2960萬立方米。水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萬千瓦。循環經濟形成規模,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遼寧生態大縣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人民生活質量有新提升。村村有文化活動休閒廣場和衛生室,通光纜、通寬頻;屯屯通公路、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戶戶住磚瓦房;農村人人參加新型合作醫療,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50%,五保戶實現集中供養。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城鎮居民收入達到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00元。
各位代表,2008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清原建設的關鍵之年。2008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7.0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一產業增加值9.1億元,增長8.1%;二產業增加值19.0億元,增長28.9%;三產業增加值18.9億元,增長22.4%。全口徑稅收收入實現5.15億元,增長14.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45億元,增長22.5 %;政府可支配財力達到5.4億元,增長12.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億元,增長27.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70元,增長1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27億元,增長14.0%。

圍繞上述目標,要著重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園區建設,推進重點項目,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牢固樹立“工業強縣”思想,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構築工業經濟發展平台。堅持完善“五園一線”發展戰略,突出鄉鎮經濟主體地位,繼續抓好工業園區建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加速引進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項目入駐園區,並著力扶持山源科技、現代未來、天瑞製藥等高科技企業做大做強。擴大縣城工業區,力爭新入園企業3家,銷售收入實現4億元。著手灣甸子林木加工園區第二期工程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新增入園企業8家。斗虎屯機械加工園區完成土地徵用,入駐企業6家。紅透山銅冶煉精深加工園區力爭粗銅擴建項目達產達效。
擴大民營經濟規模,發展壯大產業集群。做好企業規模升級工作,全年新增規模企業26家。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礦產建材、林木加工、冶金機械、紡織化工等優勢產業集群,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礦產建材業以紅透山銅礦、萊河礦業、東興礦業為龍頭,進一步促進企業規模擴張和技術革新,實現有限資源的合理利用。林木加工產業以東源木業、興順木業和集森木業為支撐,繼續引導林木產品向精深加工發展,努力實現集團化、規模化經營。冶金機械產業在原有九鼎銅業、英額電力、渾河煉化等骨幹企業的基礎上,繼續加快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施工建設,力爭早日達產達效。大力扶持長青羊絨、勃朗服裝、撫順隆燁等骨幹企業,拉動輕工紡織和化工產業形成規模。
實施名牌戰略,推進技術創新。充分發揮信用擔保公司和產業協會的作用,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和信譽度,為中小企業發展做好服務。健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聯合,提高企業的科技素質。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大力開發名、特、優、新產品,市級名牌產品數量力爭達到16個。繼續加大對企業法人代表的培訓力度,促進企業建立現代經營和管理機制。
探索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循環經濟納入經濟目標考核,科學制定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積極扶持現代環保開發、創新複合肥、新型燃料等生態環保型企業的發展壯大。加大對強污染、高耗能企業的依法整治力度,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實現節能降耗和減排增效。嚴格控制非生產用地,重點圍繞礦山企業開展資源節約使用和“三廢”回收利用工作。
(二)發展生態旅遊,拉動商貿經濟,構建新型三產業發展格局
   繼續實施旅遊活縣戰略,抓好旅遊文化和旅遊商品、紀念品、特色餐飲等旅遊要素的開發,構建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依託資源,做大生態旅遊業。繼續提升紅河峽谷漂流景區的服務功能,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快配套景區建設,完成王家堡、六家子生態休閒區等一批旅遊資源的規劃、立項,力爭新開發建設3—5個優秀旅遊景區,形成2至3日游的黃金旅遊線路。組織開展旅遊行業管理和從業人員培訓工作,提高文明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深入培育旅遊文化,營造優良的旅遊環境,打造旅遊城市品牌。實施《農業旅遊豐收計畫》,加快旅遊商品開發,實現以旅促農、以旅富農。
搶抓機遇,大力發展商貿業。制定縣城商業網點規劃,使商業網點布局更趨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實施小超市大連鎖戰略,全縣連鎖超市要達到20家。加強對商貿企業的扶持,大力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合作超市連鎖店”建設,開展郵政服務“三農”工作,構築農副產品流通、農資連鎖配送平台,暢通工業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逐步解決農民買難賣難問題。
拓寬領域,積極發展服務業。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餐飲娛樂、房地產開發、金融服務和社區服務產業。著手規劃建設旅遊商品、建築材料和物流中心等規模較大的專業市場。深入挖掘特有的飲食文化資源,全面提升餐飲服務業的整體水平。藉助高速公路建設、河南新區開發和鐵北城區改造,加快周邊服務區的規劃和建設,培育和擴大新的消費熱點。
(三)促進農業增效,實現農民增收,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
   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作為首要任務,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抓產業結構升級,促進農業增效。抓好“雙色”農業發展。全縣食用菌、山野菜和綠色優質糧豆種植面積要達到46萬畝,新增百畝藥園20處,開發綠色有機食品50個,全縣“一村一品”特色專業村數量要達到54個。抓好科技示範。三大作物引進新品種20個,推廣面積30萬畝,完成測土配方施肥20萬畝。發展培育龍頭企業。抓好得勝禽業、一天食品和金松食品等重點項目的達產達效,加快培育三源健康金米、豐利糧油等一批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力爭年產值2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6家。推進以標準化育肥牛和肉雞養殖小區為主體的生產基地建設,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35個。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疫病控制能力。
抓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促進農村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小孤家等5座水庫的除險加固、40公里重點河道的築堤防護和四大流域灌區配套引蓄水工程。完成省級農業有害生物預警控制區域站建設,控害面積達到8萬畝。研製、引進和推廣適用的新型農機具400台套,積極推進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爭取列入國家級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縣。抓好村容整潔,大力實施以“四改”為重點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利用2年時間完成剩餘130個村的村容建設規劃,對65個村的巷道進行改造。
抓惠農政策落實和新型農民培訓,促進農民增收。繼續實行財政貼息、以獎代補、獎補結合等激勵政策,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投向“三農”。推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構建農產品走向市場的橋樑。加大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加快農村低收入人群增收步伐。著力培育新型農民,開展“陽光工程”和“百縣百萬農民培訓工程”,全年培訓農民6750人,提高農民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加快勞務市場建設,有序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促進農民身份的轉變。全年轉移勞動力1.2萬人,提高農民的工資性收入。 
(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經濟與社會發展活力
   要繼續把招商引資和深化改革作為儲備財源、促進發展的關鍵舉措,全力推動縣域經濟再上新台階。
多措並舉,切實最佳化投資環境。改善投資硬環境。加快縣域重點交通工程建設,全力配合南草線高速公路建設工作,確保2009年全線開通,形成我縣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完成大灣線66KV送電線路和椴木溝變電所改造,為項目建設提供電力保障。最佳化投資軟環境。公共行政服務審批大廳正式運行,建立簡便高效、公開透明、協調規範的審批管理和服務機制。加強行風建設,廣泛開展“雙評”活動,促進“視窗”單位服務水平的提高。
突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立足我縣資源優勢,堅持數量和質量並重,保持和發展當前利用外資的良好勢頭,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生態旅遊型、科技環保型、循環經濟型、農產品加工型企業的引進和扶持力度,全力促成遼寧清原抽水蓄能電站、百萬噸水泥等重點項目早日落地。突出重點區域和人緣優勢,繼續選派精幹招商人員外出駐點招商。加強外資引進和出口創匯工作,積極探索委託招商、代理招商、網路招商等形式,實現招商引資市場化、企業化和社會化,縣域外招商引資額力爭達到15億元。
深化改革,促進機制、體制創新。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繼續推行全員聘任制,指導事業單位開展分配製度改革和職稱評聘分開工作。繼續加快國有企業改制步伐,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和支持各類民營企業多領域、多渠道進行投資。全面完成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鄉鎮機構、義務教育、財政管理體制等綜合改革,推動農村社會發展。
(五)加強基礎建設,完善城鎮服務功能,提升城鄉建設水平
   繼續抓好縣城美化、綠化和亮化工程,全力推進小城鎮建設,努力把功能做優、環境做美、特色做亮、實力做強。
強化科學定位,完善城鄉建設規劃。突出山水小城市的發展定位,強化規劃的先導作用。進一步完善縣城舊城區改造規劃設計,完成鍋爐廠、防腐廠、南貨場周邊地區和縣城鐵北地區、岡山街以西地區開發改造的規劃設計工作。
加快重點工程建設,提升城鄉服務功能。加速河北舊城區改造和河南新區開發,爭取八里村公鐵立交橋、縣城南出口改造與高速公路建設同步實施,擴大城市規模。完成鐵北白銀路東西段、渾河路西段、縣城東出口道路及清河路東段人行步道等建設和改造工程,縣城內環路全線貫通。繼續實施火車站周邊環境改造,啟動河南新區管道燃氣項目、第二水源、污水和垃圾處理廠建設的前期工作。加快紅透山鎮、草市鎮和灣甸子鎮的小城鎮建設,形成區域性發展中心。全面完成村通油路的建設任務,啟動500人以上自然屯通油路工程,並做好高速公路出口與普通公路的對接。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設,實現光纜到村屯,農戶通寬頻;在縣城範圍內實現數位電視的正式運行,逐步向農村覆蓋,確保農村有線電視長期通。
加強綜合治理,提高城鄉管理水平。加大依法監察工作力度,鞏固和提高城鄉建設管理專項整治成果。做好供水、供暖服務工作,實施供熱一戶一閥改造。強化運輸市場監管和整治,客運方式逐步向以公車和計程車為主的運營方式轉變。著手縣城大型貨車停車場建設工作,規範和提高城鄉運輸市場服務水平。實施農貿市場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加大城鄉環境衛生監管力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六)建設生態文明,完善社會保障,推動和諧清原建設
   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人民民眾生產生活難題,使全縣人民共享改革與發展成果。
開展生態功能治理,建設生態和諧家園。抓好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態環境意識、資源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紮實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和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工作,實施興林富民工程,完成造林、更新5萬畝,新增封山育林30萬畝。新發展林地經濟6萬畝,實現林業產值10億元。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水資源開發,促進林木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的儘早落地。大力推廣節柴吊炕和秸稈氣化項目,新建“一池三改”2270座,秸稈氣化站2處,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環境監測,實施環境污染整治,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達到應保盡保,並逐步提高保障標準。抓好五項民心工程。加大扶貧助學力度,確保2600名貧困學生完成義務教育,努力使貧困家庭子女“學有所教”;加強勞動力市場監察,建立以創業為導向的就業機制和社會工資保障機制,新增就業2500人,努力使百姓“勞有所得”;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和工傷保險制度,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鞏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成果,努力使民眾“病有所醫”;完成南口前、北三家敬老院改造工作,提高接收養員能力,做好“4050”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城鎮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參保擴面工作,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努力使百姓“老有所養”;抓好農村低保戶、五保戶、災民危房改造及移民建房工作,計畫救助建房380戶,啟動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努力使百姓“住有所居”。
抓好安全與穩定,創造和諧的社會發展環境。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推進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制度,加大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打擊和事故責任追究力度。建立信訪接待大廳,規範信訪程式,解決好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村民平安自治工作,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爭創全國平安縣。
(七)強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全面繁榮社會事業,加快依法治縣進程
   科學把握民眾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提高民主法制建設水平,促進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抓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工作,實施《龍膽規範化種植技術研究》等國家和省、市科技專項及省科技特派行動試點工作,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科技的經濟貢獻率。辦人民滿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新建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和職教中心實習培訓基地,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加快發展體育衛生事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體育設施投入,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繼續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規範操作規程和收費標準,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完成中醫院和夏家堡、南口前、土口子衛生院房屋新建、續建工程,對鄉鎮衛生院設備進行科學合理配置;加強村級衛生室建設,逐步推行縣、鄉、村一體化管理,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預防保健和醫療需求。加大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監管力度,確保人民民眾健康安全。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抓好獎勵優惠政策和免費服務項目的落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推進精神文明與民主法制建設,為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與法制環境。全面推進城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豐富人民民眾業餘文化生活。緊緊圍繞《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社會主義榮辱觀,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提高公民道德風尚和文明程度。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和民族與宗教工作,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認真貫徹依法治縣方針,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繼續實行政府重大事項定期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切實做好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辦理工作。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效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認真學習和貫徹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加強自身建設做起,全面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建設謀事創業的政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始終以振興清原為己任,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大力弘揚艱苦創業、真抓實幹精神,全力支持鼓勵創業者、關心愛護改革者、批評教育空談者,努力營造謀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牢固樹立公僕意識,建設為民服務的政府。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實行重大決策聽證和公眾參與制度,保證人民民眾的監督權和知情權,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與公信力。始終把民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民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民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社會和諧。
加快行政職能轉變,建設務實高效的政府。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全面貫徹《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推動政務運行的法制化,提高工作效率。
堅持嚴格執法和自律,建設公正廉潔的政府。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狠剎奢侈浪費之風。強化監察執能,嚴格執行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加大懲治腐敗力度,促進黨風政風的根本性轉變。
各位代表,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躍上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和諧清原建設又邁上新的征程。科學發展前景輝煌燦爛,社會和諧藍圖激盪人心。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萬眾一心,艱苦奮鬥,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清原、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