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清原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較大突破的一年。一年來,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緊緊抓住“開放年”的有利契機,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埋頭苦幹,較好地完成了縣四屆四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預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7.8億元,增長23.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35億元,增長24.1%;國稅收入完成1.6億元,增長14.3%;地稅收入完成1.5億元,增長4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1億元,增長34.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650元,增長14.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24.5億元,增長18.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清原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7年
  • 地點:清原縣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工作回顧,2007年工作安排,

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較大突破的一年。一年來,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緊緊抓住“開放年”的有利契機,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埋頭苦幹,較好地完成了縣四屆四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預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7.8億元,增長23.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35億元,增長24.1%;國稅收入完成1.6億元,增長14.3%;地稅收入完成1.5億元,增長4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1億元,增長34.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650元,增長14.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24.5億元,增長18.1%。
一年來,經過廣大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全縣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縣域經濟持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七件大事”各項任務基本完成,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完善稅收征管,整頓和規範財政、稅收秩序,財稅收入再創新高;生態旅遊業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紅河峽谷漂流景區順利通過國家AAAA級評審驗收;招商引資成效顯著,一批項目相繼落地;加快和諧清原建設,全力打造平安清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先後獲得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省“綠葉杯”評比優勝縣、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縣和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一)狠抓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工業經濟實現快速增長。二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9.4億元,增長42.9%。規模企業群體不斷壯大。新增規模企業30戶,增加值預計實現3.4億元,增長39.9%。紅透山銅礦、萊河礦業等企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的骨幹項目;東興礦業30萬噸鐵精粉生產、東源木業深加工等12個市級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工業園區建設取得新突破。清原工業園區入駐企業14戶,其中10戶正式投產,實現產值1.05億元;灣甸子木材加工園區新建企業10戶,總數達到47戶,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紅透山銅加工園區實現項目突破,九鼎銅業年產1.5萬噸粗銅項目正在組織設備安裝。民營經濟發展較快。成立了撫順聚鑫擔保有限公司,擔保貸款1200萬元,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融資難問題有所緩解,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力。
(二)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化經營,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7.5億元,增長8.7%。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5.7萬畝,產量達到15.9萬噸。“雙色”農業和標準化農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全縣中藥材、食用菌、山野菜和綠色優質糧豆種植面積達到43萬畝,完成“三品”認證29個,農產品實現了優質優價。養殖業穩步發展。全縣新建育肥牛、奶牛、絨山羊、生豬和肉蛋雞小區31個,畜牧生產基地4個,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11.6萬頭和7.8萬隻,禽類飼養量達到920萬隻。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全縣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達到15戶,元雪米業、東源米業等6家糧食加工企業與14個鄉鎮的4萬農戶簽訂了定單契約,定單面積達到32萬畝。為農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大了對農機具資金補貼力度,被確定為省機械保護性耕作示範縣;全縣1049萬元糧食直補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農產品質量檢測站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三)發展生態旅遊,構建城鄉服務網路,商貿流通日趨活躍。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實現10.9億元,增長21.8%。生態旅遊業發展迅速。完成了《清原旅遊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規範了旅遊產業的發展。紅河峽谷漂流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景區接待能力逐年增強。成功承辦了首屆全國自然水域遼寧清原紅河峽谷漂流大賽,漂流的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世外桃源、東砬灣度假區等一批旅遊項目相繼落地。商貿服務業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在漂流項目的拉動下,餐飲服務、交通運輸等三產業發展迅速,連鎖店、物流配送、社區服務、信息諮詢等新興行業日益興起。實施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被國家商務部列為“萬村千鄉”試點縣;對全縣13個基層供銷社45家村級綜合服務站進行了改造,構建起城鄉農資服務網路。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10.2億元,增長11.0%。
(四)推進生態大縣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成果逐步顯現。林分質量有較大提高。實現連續24年無森林火災。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驗示範點。水利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完成水利重點工程47項,工程防護和生物防護143.5公里,“8.13”水毀主要工程全面恢復;新建飲水井184眼,有效改善了農村吃水條件。生態經濟發展較快。新開發小流域30條,改建標準化蛙塘200座,營造紅松果材林3.8萬畝,林下中藥材達到4.5萬畝。摩離紅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預可行性研究將於明年4月份完成。國家清原馬鹿種源繁育基地建設項目開始啟動,確定良種示範場3個,新建半牧式圍欄養鹿場6000畝,鹿飼養量達到1.1萬頭。環境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強了鎮內洗浴鍋爐和露天燒烤的日常檢查與管理,開展了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城鄉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對10個鄉鎮17個村1000戶農民家庭實施“一池三改”,在灣甸子大邊溝、南口前暖泉子等5個村新建了秸稈氣化站,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五)加強城市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完成了縣城規劃調整和北山公園、沿河景觀、縣城改擴建項目的設計。城鎮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籌資4960萬元,完成了紅毛溝排水、興隆路中段和礦山道路等7項重點街路改造任務。縣客運站綜合樓改擴建工程順利竣工,清原賓館完成建設並投入運營,遼東市場一期改造、文體中心和人防地下室工程完成主體建設。縣城綠化和亮化水平不斷提高。完成了縣城西出口、尾礦壩、渾河路和工業園區的綠化,對主要街路兩側建築及休閒健身廣場、沿河風景區進行亮化改造。市政設施維護進一步加強。完成了20棟住宅樓供熱管網改造和1.2萬平方米住宅樓屋面防水維修,克服煤炭緊缺、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保證了縣城居民冬季正常供暖。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完成了英額門市場、草市休閒健身廣場建設和清原鎮街路門牌號碼的規範整頓工作。電力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啟動了“戶戶通電”工程,投資2670萬元,新建南山城、蒼石變電所和孤南電力線路;投資1000萬元,對北三家變電所、黑石木線和17個台區進行改造。農村公路網建設進展順利。完成路基改造39項264.6公里,鋪設黑色路面163.2公里,實現130個村通油路。
(六)深化各項改革,加快對外開放,經濟和社會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各項改革繼續深入。實施了政府部門機構改革,理順了國土資源局管理體制,成立縣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積極穩妥地推進縣屬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成了以人員聘用制為主要內容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務。完成了紅河電站、紅透山商店、縣印刷廠、南山城糧庫等11戶企業轉制任務。進一步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全縣有61個村完成林改任務,林改面積達到105萬畝。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出台了《清原滿族自治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建立並完善了縣級領導抓產業園區、包項目制度,抽調19名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和後備幹部專職招商,取得預期效果。全縣引進項目152個,現代未來日用環保產品、香菇顆粒、得勝禽業、三源健康金米等一批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引進了勞保服裝加工、淨水器和節能水龍頭生產等5家境外投資企業,全年直接利用外資契約額預計完成2400萬美元,實際到位額400萬美元,出口創匯1400萬美元。
(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民眾生產生活難題,和諧清原建設紮實推進。社會保障能力穩步提高。完成了社保、醫保、公共就業服務大廳建設,社會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等“四險”保持平穩運行,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鎮和農村“兩保”規範運行,貧困民眾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就業再就業工作積極推進。全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發放大齡公益崗位補貼108萬元,完成勞務輸出1.2萬人。扶貧和社會救助力度不斷加大。在15個項目村扶持發展了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項目30多個,參與人口達到7024人。全縣完成移民動遷、土草房改造和貧困戶建房1157戶。開展扶貧助學活動,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雜費和信息技術費547萬元,為全縣2980名貧困生免除就學費用107.2萬元。開展了大規模的“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全年發放各類救濟款479萬元,救濟困難民眾1.2萬人次,貧困民眾生產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社會穩定工作得到加強。認真受理民眾來信來訪和市民投訴,一批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強化了各種隱患的排查和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好於往年。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得到有效遏制,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建設不斷強化。
(八)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創新工作機制,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創新步伐進一步加快。被確定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科技進山增效示範工程等4項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教育工作成效顯著。加大教育布局調整力度,撤併學校27所,新建、翻建校舍2.4萬平方米,完成了清原高中擴建工程,教育教學條件得到改善;中國小信息化教育取得新進展,全縣中國小基本普及遠程教育。農村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投資420萬元,對10所鄉鎮衛生院進行了重建或擴建,改善了農民就醫環境;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合作醫療體系,18.5萬農民享受到合作醫療待遇,參合率達到90.5%,農民看病難、因病返貧問題得到一定緩解;健全了預防保健縣鄉村三級網路和疫情直報系統,全縣無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計畫生育再上新台階。開展了計畫生育“走百村進千家服務萬民”活動,全縣219戶60周歲以上農村計畫生育家庭領取了國家獎勵扶助金。文體工作取得新成果。爭取200萬元健身設施建設了30個村文體廣場,民眾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夏家堡鎮被授予“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全國先進鄉鎮稱號。廣播電視傳輸質量進一步提高。啟動了縣城有線電視雙向寬頻光纖網改造,對76個村屯的電視網路進行升級改造,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236戶,入戶率達到96.75%。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落實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審計監督職能不斷完善,被評為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先進地區。
(九)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五型”政府建設初見成效。精神文明建設蓬勃開展。建設鄉村文化廣場45個,滿足了農村民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開展了“雙十佳”評選活動,城鄉居民的道德修養不斷提高。民主化程度有較大提高。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參政議政,廣泛聽取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建議和意見。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11件,政協提案106件,辦結率達到100%。制定了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組建了政府政務公開網站,政務公開邁出堅實一步。依法治縣進程不斷深入。制定了《清原滿族自治縣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規劃》,啟動了“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縣工作,加強了人民調解和司法行政基層建設,法治政府建設進程不斷加快。政府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認真貫徹《公務員法》,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察民情、體民意、解民難,學習型、務實型、法治型、廉潔型、節約型“五型”政府建設初見成效。
統計、糧食、物價、老齡、殘聯、檔案等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工商、金融、保險、通訊、郵政、氣象、地震、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為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較大貢獻。
過去一年各項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縣幹部民眾的團結自強和紮實苦幹。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為清原經濟和社會發展付出辛勤汗水,做出積極貢獻的廣大幹部民眾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對政府工作給予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幹部、駐清官兵、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雖然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經濟總量仍然偏小,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經濟結構不盡合理;二是三產業比重偏低,新興行業發展滯後,滿足不了三產業整體發展的需求;三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增收渠道不寬,新農村建設任務艱巨;四是雖然財政增收幅度較大,但承擔的不可預測的資金支出不斷增加,公共財政支出壓力不斷加大;五是社會保障能力不強,尤其是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六是城鎮就業崗位較少,企業下崗職工就業再就業困難較多,大齡下崗職工就業更為艱難;七是部分領導幹部的思想觀念、發展意識有待提高,全局意識、服務意識在個別部門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07年工作安排


2007年是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由聚能蓄勢開始進入乘勢而上、加速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正面臨著國家經濟發展熱點由南方向北方轉移、巨觀經濟政策向縣域側重等明確的方向性變化。同時,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縣域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因此,必須搶抓機遇,加快發展。2007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進一步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科教興縣和旅遊活縣戰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設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新清原。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2007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65億元,增長21.0%,其中一產業8.1億元,增長8.0%;二產業12.45億元,增長32.5%;三產業13.1億元,增長20.1%。農民人均純收入4150元,增長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3.5億元,增長3.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5億元,增長14.8%。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35億元,增長11.3%。規模工業增加值4.1億元,增長20.6%以上;規模企業利稅總額2.0億元,增長21.2%。
為完成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突出項目建設,培育集群優勢,全力壯大工業經濟
按照“全力抓工業、集中抓園區、重點抓項目”的發展思路,著手實施“五園一線”戰略,加大對現有企業、項目服務力度,引導民營經濟提升總量,擴大規模,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財政貢獻能力。
擴大群體規模,培育骨幹企業。進一步加快農產品深加工業、林木加工業和礦產建材業的發展,抓好新建項目、在建項目、續建項目建設的協調服務,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農產品深加工業在保證豐利糧油、金松食品、玖和食品等企業達產達效的同時,重點抓好得勝禽業、三源健康金米、香菇顆粒等項目的續建和企業的啟動生產;林木加工業以東源木業、興順木業、集森木業、曲利木業為重點,抓好木材加工項目的開發建設和木製品精深加工,促進林木資源保值增值;礦產建材業抓好萊河礦業、東興礦業擴建,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抓好園區建設,形成集聚效應。進一步加快“五園一線”建設。著力抓好清原工業園區二期基礎設施建設;精心培育灣甸子木材加工園區,全力打造規模群體經濟,使集成材產業逐步實現由粗放型向深加工型轉變;加快紅透山銅加工園區建設,抓好九鼎銅業1.5萬噸粗銅及5萬噸電解銅項目的啟動,積極配合中國有色集團搞好紅透山銅礦的擴建;做好草市農產品加工園區和斗虎屯機械加工園區以及沿202線經濟隆起帶的規劃設計,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
抓好民營經濟,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民營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民營經濟的主要任務。在發揮好擔保公司和機械加工協會作用的基礎上,適時組建礦產建材、農副產品、林木加工行業協會,促進行業互助,實現資源、信息、市場、技術共享,打造產業整體優勢,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建立企業法人定期培訓制度,注重提高企業家的招商能力,逐步把他們培養成我縣招商引資的主體。緊緊圍繞老企業做強做大,大力實施技術改造,全面提高企業裝備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的科技含量,培育我縣特有的名牌優勢產品。
(二)培育龍頭企業,加快基地建設,穩步繁榮農村經濟
按照“依託資源育特色、依託特色興產業、依託產業強龍頭、依託龍頭活全局”的總體思路,加快龍頭企業、基地建設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真正搞活農村、做優農業、富裕農民,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業效益穩步提高和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促進農村產業發展。抓好綠色、特色農業,擴大基地規模,逐步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全縣中藥材總面積要達到30萬畝,新發展百畝以上藥園20處,做好第五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龍膽草項目考核驗收和申報清原龍膽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完成野生榛子墾復1萬畝,紅松、山核桃果材林複合經營1萬畝,新發展林地經濟8萬畝。食用菌發展1500萬箱段,著力培育3個百萬箱段以上的“小蘑菇”示範村。人工栽培刺嫩芽1萬畝,使山野菜總面積達到4.5萬畝。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完成國家級秸稈養殖示範縣建設。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依託特色種養業和基地的基礎條件,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做強做大產業化龍頭企業,延長加粗農副產品加工鏈條,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2007年龍頭企業戶數要達到23戶,其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16戶。通過龍頭企業拉動,全縣的基地面積達到40萬畝,實現定單面積35萬畝。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年底力爭達到45個。
抓好生態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抓好林業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營造紅松果材林2.5萬畝,提高林業經營效益。強化護林防火工作,建立森林防火指揮中心。抓好農建工程建設。完成河堤工程防護20公里,生物防護50公里;除險加固水庫4座,攔河閘4座;新建自來水井170眼,解決1.8萬戶6.4萬人飲水問題。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日光溫室300棟,冷棚1000棟,“一池三改”1400座,秸稈氣化站3處,供氣戶達到900戶以上。加大新型農用機具的推廣力度,爭取被列入國家級農機具補貼項目縣。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強農村務工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做好勞務中介、信息服務和權益保護工作,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全年組織勞務輸出1萬人。抓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提高創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綠色觀光農業,增加非工資性收入。
(三)發展生態旅遊,搞活商貿流通,建立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
按照“抓點、擴面、配套、連線”的發展思路,加大對優勢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力度,加速“食、住、行、游、購、娛”等旅遊要素的發展,使清原生態旅遊連點成線,獨具特色。依託旅遊業的拉動作用,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構建以縣城和小城鎮商業為主的現代流通和市場體系。
加大旅遊開發和服務力度,創建遼寧省旅遊強縣。繼續做強做大紅河峽谷漂流項目,編制漂流修建性規劃,完成功能性接待設施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設,提高景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擬舉辦國際漂流大賽,不斷擴大紅河峽谷漂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努力打造“神州第一漂”品牌。加速世外桃源風景區、東砬灣生態園、紅河風景區、夏湖軍旅度假區、松山風景區和冰雪項目的開發建設,重點對南口前天然佛寺、紅葉森林浴場、渾河源國家森林公園等優勢旅遊資源進行包裝和項目推介,大力發展生態農家游和特色產業觀光游,逐步形成與紅河峽谷漂流景區相配套的旅遊精品線路。加強旅遊行業管理,提高從業人員優質服務、文明服務水平,全面推進生態旅遊發展進程。
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搞活商貿流通。制定全縣第三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提升現有商貿專業市場、批發市場和零售商場檔次。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綜合性超市和配送中心,積極構建現代商業發展的基本框架。引導和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增加城鄉服務網點,拓寬經營範圍,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市場培育,著力開發旅遊商品市場和農副產品市場,不斷完善有形市場建設的功能要素。
(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鎮化水平
按照“科學規劃、多方籌資、建管並重”的總體思路,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設計和論證工作,不斷改善城鄉面貌,加快城市化進程。
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充分利用開發銀行貸款和瀋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的有利契機,全面加強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速縣城舊城區改造、河南新區開發和小城鎮建設步伐。完成縣城道路框架建設;力爭進行火車站改造及周邊環境建設,提升縣城的整體形象。進一步提高縣城綠化、亮化水平,抓好縣城東、西出口及街路、小區、沿河風景區綠化和街路、廣場、橋樑二期亮化工程建設;積極推進以縣城尾礦壩綠化改造為主的東部濱河環境建設,加快城內森林公園建設步伐,培育城市經營的後備資源。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鼓勵多元投資開發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落實農村公路網規劃任務,全面完成路改工程,為2008年完成村村通油路奠定基礎。加強農村電網建設,完成椴木溝變電所改造工作。
以提高管理水平為重點,抓好城鄉環境整治工作。認真貫徹《縣城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抓好住宅小區、鐵路沿線、公共場所和城鄉結合部的環境治理,爭創“綠葉杯”競賽優勝單位。整合資金政策,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路、改廁、改圈、改灶的“四改”工作。全面規範物業管理,提高標準化、規範化水平。強化監督管理,整頓戶外廣告不規範現象,嚴厲查處亂扒亂改、亂貼亂畫和私接濫建行為。加大交通秩序、運輸市場和水上運營的管理和監管力度,淨化交通運輸環境。
(五)擴大對外開放,深化各項改革,增強發展活力
以開展項目年活動為契機,擴大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範圍,深化各項改革,增強經濟發展的整體活力。
抓好招商引資,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繼續實行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外出招商制度,適時派駐第二批招商隊伍,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項目為依託、市場化運作為手段的招商引資新機制。依託生態旅遊、健康食品、醫藥產業開發等優勢,圍繞高速公路沿線和工業園區建設,以專業標準策劃包裝儲備一批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實行項目庫動態管理。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以引進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等戰略投資為重點,廣泛尋求合作夥伴,力爭促成新型乾法水泥、生物發電等項目順利落戶清原。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各項資金和政策支持。全年域外招商引資力爭完成14億元。
全面深化各項改革,增強發展活力。按照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的原則,推動國有企業改制工作,解決好企業的遺留問題。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在用人上實行全員聘任,崗位管理,公開招聘,固定與流動相結合。積極穩妥地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及配套改革,建立林業產權交易中心,力爭完成127個村200萬畝的集體林權改革任務。積極開展農村配套改革,完善政府職能,提高服務“三農”的能力。深入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畜牧獸醫隊伍建設。
(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構建和諧清原
堅持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認真解決好民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抓好就業培訓、職業介紹、就業指導和再就業基地建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門路;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政策措施,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加大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擴面、清欠和監督工作力度,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社保基金的安全運行,確保各項社會保險金的及時足額發放。啟動國有企業退休職工醫療保險,積極探索符合縣情和發展趨勢的農保新機制,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新體系。不斷完善城鎮低保制度和社會救助體系,做好扶貧解困、救災救濟工作,保障城鄉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投資310萬元,完成農村低保戶、貧困戶和移民建房500戶,基本消滅土草房和險危房。進一步抓好農村敬老院建設,調整和規範管理體制,推進全縣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完善扶貧資金有償滾動的運行機制,規範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繼續爭創省級平安縣。深入開展集中整治行動,遏制嚴重刑事犯罪上升勢頭。加大打擊邪教組織力度,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問題的整治,健全社會群防群治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長效機制,維護社會穩定。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和信訪接待日制度,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完成信訪接待大廳建設,著力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全面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重點抓好非煤礦山、建築施工企業、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和煙花爆竹專項整治工作。繼續鞏固土地市場和礦業權市場治理整頓成果,從嚴查處違法用地和盜採礦產資源行為。
(七)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法制化進程,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繼續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抓,加快各項事業發展,進一步營造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環境。
加強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設,加快依法治縣進程。牢固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切實加強老幹部工作,全面落實好老幹部“兩個待遇”,充分發揮老幹部作用。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繼續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行業創建活動,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廣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強化民兵、預備役和國防教育工作。認真貫徹《“五五”普法規劃》,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和政權建設,開展創建“法治清原”活動,深入推進依法治縣進程。
全面發展各項事業,促進社會共同繁榮。抓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工作,實施《地道中藥材龍膽草規範化種植標準體系建設》和《清原馬鹿種源繁育基地建設及茸產品精深加工》國家科技專項,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科技創新體系。完成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新建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加強學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搞好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努力提高醫院科學化管理水平;加強農村衛生室建設,不斷改善農民的就醫條件,農村民眾參合率保持在90%以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創建省級文化先進縣;完成文體中心及部分民眾性文體設施建設,召開全縣第二屆全民運動會。做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建立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新機制。用足用活各項少數民族優惠政策,提高依法管理宗教活動的能力。加大社會綜合治稅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強縣鄉財源建設,改善稅收環境。抓好農村有線電視網路升級改造,確保農村有線電視長期通。繼續加強統計、審計、地震、氣象、檔案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等工作,提高整體水平。
(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執政能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新的一年,縣政府將從自身做起,努力建設一個為民造福的服務政府、務實高效的責任政府、公正嚴明的法治政府、清正廉潔的勤廉政府。 
增強學習觀念,提高工作能力。進一步完善機關學習制度,強化領導幹部對經濟理論、法律法規、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等方面知識的學習,提高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運作實施項目、應對複雜局面和總攬全局的能力。 
增強務實觀念,堅持為民執政。把為民造福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懷為民之心,思富民之策,行安民之舉。深入貫徹《公務員法》,建立並完善科學的公務員等機關工作人員政績考核體系,實行嚴格的責任獎懲機制,加大治“庸”罰“懶”力度,確保政令暢通。
增強法制觀念,推進職能轉變。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建議和提案。認真實施《清原滿族自治縣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規劃》,加大公務員培訓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公共行政服務中心,並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真正做到高效便民。堅持和完善政務公開工作機制,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增強服務觀念,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強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權力集中部門人員的教育和整頓,使其為基層、為民眾、為企業、為經濟發展服務成為自覺行為,尊重、支持投資者和創業者,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十不準”規定,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氛圍。
各位代表,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跨越式發展,實現清原奮發崛起,是時代的召喚、富民的要求、歷史的責任。讓我們在縣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紮實苦幹,為圓滿完成2007年和本屆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早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