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縣十一次黨代會上確定的總體發展思路,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齊心協力,勇闖難關,較好地完成了縣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29.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一產業6.35億元,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2.0%;二產業13.84億元,增長26.8%;三產業9.55億元,增長15.1%。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5.2億元,增長19.2%。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完成8148萬元,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6.39%,財政支出預計達到25863萬元,收支基本平衡。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2940元,增長5.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預計實現18.7億元,增長10.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清原縣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清原縣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 2004年工作回顧
2004年工作回顧
2004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縣十一次黨代會上確定的總體發展思路,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齊心協力,勇闖難關,較好地完成了縣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29.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一產業6.35億元,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2.0%;二產業13.84億元,增長26.8%;三產業9.55億元,增長15.1%。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5.2億元,增長19.2%。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完成8148萬元,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6.39%,財政支出預計達到25863萬元,收支基本平衡。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2940元,增長5.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預計實現18.7億元,增長10.5%。
經過廣大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一年來,全縣各行各業發生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克服各種減收因素影響,通過積極對上爭取,全力組織收入,嚴格控制支出,兌現了相應的工資、補貼,公教人員國家工資標準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實現按時足額發放;糧食生產獲得大豐收,國家糧食直補政策得到有效落實,產業基地規模不斷壯大,農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以紅河峽谷漂流為代表的一批重點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縣城工業區初具規模,開始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山水小城市建設初具規模,新建了休閒健身廣場等一批提升清原形象的重點工程,市容、市貌發生較大變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框架已經形成,“醫保、社保、低保”等三條保障線保持平穩運行,社會大局基本穩定。先後獲得全國科技工作試點縣,全省林業建設先進縣、農村能源建設先進縣、雙擁模範縣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一)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農業經濟又有新發展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繼續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特色種養業收入達到農民收入的30%左右。全縣農業總產值預計實現8.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糧食總產量達到15.83萬噸,比上年增長21.1%。特色種植業漸成規模。新發展中藥材5萬畝,建設百畝以上藥材園60處;以刺嫩芽為主的山野菜達到1.9萬畝;食用菌生產量達到1000萬箱段;紅南果梨新增3000畝,總量達到1.3萬畝;綠化苗木穩定在2.8萬畝;菸葉生產面積9200畝(其中烤菸3400畝);綠色A級糧豆面積20萬畝;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被認定面積達到42萬畝。特色養殖業發展迅速,新建撫順市種肉牛繁育場、北三家奶牛飼養小區和草市鎮嘉禾牧業育肥牛場,黃牛飼養量達到14.3萬頭;清原馬鹿飼養量近萬頭。積極推進10個特色農業園區建設,特色產業基地群得到進一步最佳化。建立了優質水稻、玉米、中藥材、山野菜、食用菌、乾果、林蛙、鹿茸等一批深加工龍頭企業。
(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工業經濟實現較快增長
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新出台《清原滿族自治縣關於投資建設生產加工型企業優惠政策》,為投資者提供了方便條件;完善了縣級領導、縣直涉經部門、各鄉鎮包項目責任制,全面完成引進固定資產投資200萬元以上項目入縣域任務。全年新上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以上生產加工型項目79個,投資總額達到2.8億元。先後爭取到國家和省計委扶持資金2800多萬元,保證了全縣的各項重點建設支出。工業經濟運行速度和質量明顯提高。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7戶,實現產值5.75億元,實繳稅收3000萬元,分別增長11.6%和15.4%。醫藥業、礦產業、食品加工業發展較快。以小萊河鐵礦、撫順礦業公司、東利礦業、金鼎銅業、碳素廠為龍頭的礦產業完成產值2.9億元,實現稅收2000萬元,同比增長70.6%。鑫源生物科技公司、譽口香食品公司、仁和食品加工廠、一天食品公司等企業陸續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縣城工業區規模進一步壯大,目前已實現10家企業入駐。
(三)發揮商貿流通作用,第三產業日趨興旺
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7.8億元,比上年增長5.3%。在全省成立了首家縣一級商業聯合會和農副產品銷售協會。中介組織、社區服務等新興行業迅速發展。白雲街裝飾材料市場、家俱市場、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已經形成規模。房地產開發保持良好態勢,新建面積10.2萬平方米。開展了以“查大案、端窩點、整市場”為重點的打假活動,有效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夏湖風景區一系列生態旅遊項目日漸興旺。被譽為“北方第一漂”的紅河峽谷漂流項目正式對外營業,日均接待遊客600人,高峰期間餐飲服務、交通運輸等行業的接待量均超過歷史最好水平,進一步提高了清原的知名度,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城鎮建設和管理再上新台階
2004年是我縣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較大的一年。通過對上爭取和市場化運作,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完成了休閒健身廣場、縣城第二熱源、渾河路東段道路、縣城工業區道路、青雲寺廣場和道路以及1號橡膠壩、縣城供水管網改造等工程建設;對石花街、雙龍街、紅河路西段、老幹部局至商業總公司道路、東三環住宅小區道路和白銀路西段排水設施進行了改造。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了興隆台變電所、縣城工業區變電所開展了農村電網二期改造結餘工程建設。農村公路網建設完成黑色路面100公里,路基改造126.9公里,全縣通油路的村達到101個,通達率53.7%。廣播電視新增有線電視用戶2521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2.7%,全縣188個行政村和98.5%的自然屯實現光纖聯網。加大城市的管理力度,拆除了部分影響居民生活和消防通道的違章建築。開展全民植樹和境內鐵路沿線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縣城綠化、美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進行了大氣污染治理,縣城空氣品質初步改善。
(五)堅持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年初確定的30個生態建設重點項目全面完成,生態大縣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培育生態文明。建設文明景觀帶345.3公里,生態文明村達到62個。生態建設進展順利。完成植樹造林5.94萬畝,林份質量比以往有較大提高,實現連續22年無森林火災;開展了林業專項整治活動,“小開荒”反彈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進行了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完成農田水利工程180項,河道治理209.2公里,防治水土流失面積8.5萬畝;完成全縣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能源建設,新建秸桿氣化集中供氣工程2處,日光溫室大棚123棟,“四位一體”大棚50個;新建7個畜牧業飼養小區,舍飼飼養畜禽規模不斷擴大,有效地緩解了林牧矛盾。
(六)努力排除重重阻力,各項改革向縱深推進
積極推進國有工商企業改革。爭取到國補資金800萬元,完成了14戶企業2176人的並軌任務;味素廠等9戶企業實行了全面轉制。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前期準備工作取得預期效果。完成54個村集體林權改革,全縣集體林權改革工作全部結束,參與改革商品林面積達到112萬畝;開展了第二輪土地延包收尾工作;積極化解村級不良債務,化解率達到40%。深化了財政部門預算改革,教育系統全面實行綜合部門預算。順利完成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縣鄉二級公共衛生預防保健體制改革在全市縣區率先完成。
(七)全力構建社會保障網路,社會大局保持基本穩定
繼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納入社會養老保險18500人,發放社會保障金5028萬元,失業保險6800人,醫療保險16839人;城鎮低保達到4625戶9797人,發放保障金775萬元;農村低保達到6460人,發放保障金233萬元。勞務經濟促進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全縣就業安置8549人,勞務輸出10057人。加強扶貧工作。完成貧困戶建房436戶;發放臨時救濟款120萬元,救助貧困人口12000人;投資440萬元,完成了救助站更新改造和配套建設,改善了五保戶集中供養條件;爭取開發式扶貧資金800萬元,為重點貧困村的項目發展提供了資金保證。加大社會治安整治和嚴打工作力度,有效震懾了邪教組織的非法活動,全縣沒有發生惡性治安案件。加強信訪工作,基本杜絕了大規模群體上訪事件。
(八)充分發揮各行業作用,社會事業取得全面發展
全年實施各類科技計畫項目18項,獲得各類科研成果20項,清原馬鹿品種選育研究等2項成果獲省政府科技進步獎。深化教育布局調整,完成了大蘇河鄉、敖家堡鄉兩所寄宿制國小和夏家堡鎮中學及中心國小建設;爭取資金1565萬元,新建、翻建校舍2.1萬平方米;職業教育迅速發展,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實用型人才;中高考成績繼續在全市農村縣位居前茅。衛生疫情網路直報體系建設基本完成。縣醫院、中醫院及部分鄉鎮衛生院的醫療環境進一步改善。開展了撫順市“農民健身周”開幕式等活動,豐富了城鄉居民的業餘文化、體育生活。全縣安全生產管理到位,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開展了全國首次經濟普查活動。召開了第二屆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開展了《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二十周年系列慶祝活動,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加大了對國有轉制企業和領導幹部離任審計力度。工商、金融部門轉變作風,為企業排憂解難,受到了各界好評。武裝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國、地兩稅嚴格執法,認真工作,圓滿完成了稅收任務。此外,人口與計畫生育、檔案管理、老齡、殘疾人、人防和地震預報等項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九)積極推進民主法制進程,政府自身建設有所加強
加強了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圓滿完成了第八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行政許可法》順利實施,行政執法步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四五”普法深入開展,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有所增強。認真辦理了《關於加強和完善居民小區物業管理》等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議案、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提案,為人民民眾辦了一批好事、實事。機關勤政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反腐倡廉深入開展,違法違紀案件得到及時查處。廣泛聽取各群團組織的建議和意見,虛心接受各方面批評,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清原經濟加快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的一年,也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完善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全縣人民團結一致、攻堅克難、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一年來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人民民眾,向對政府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和有效監督的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為清原建設和發展做出無私奉獻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向積極參與清原建設與發展的外來投資者,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清原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雖然經濟發展和財政增長速度有所加快,但經濟總量偏小,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改革任務仍舊艱巨,鄉鎮事業單位改革進展不快,國企改革阻力較大;三是農村稅費改革後,村集體經濟運轉艱難、鄉村興辦公益事業難等新的矛盾和問題逐漸顯現;四是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相對不高,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質量沒有根本改變;五是項目儲備不足,招商引資渠道不寬,引進的項目質量不高,建設速度不快;六是政府執政能力和執法水平需進一步改善和提高,作風不實、效率不高的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問題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05年總體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
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收尾之年,也是本屆政府承上啟下,實現全面突破的關鍵之年。這一年,既面臨著取消林木特產稅、逐步取消農業稅、增值稅抵扣以及工資性補貼增加、各項改革問題突出等嚴峻的外部環境和激烈市場競爭的挑戰,也面臨著國家一系列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改造、扶持民族貧困地區發展等政策機遇,又有全縣上下幾年來積澱而成的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只要我們把握機遇,堅定信心,鼓足幹勁,真抓實幹,清原經濟和社會發展就一定能夠取得長足進步。
2005年,清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進一步實施產業立縣、工業強縣、科教興縣、生態富縣戰略,強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通過改革和招商引資等手段,努力實現縣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2005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5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一產業6.9億元,增長8.7%;二產業16.5億元,增長19.2%;三產業11.1億元,增長16.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207萬元,可比口徑比上年預計增長18.77%。農業總產值9.6億元,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6.7億元,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億元,比上年增長6.4%。農民人均收入3100元,增長5.4%。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生態建設,發展特色經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最佳化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依託豐富的山區資源,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不斷壯大基地規模,實施公司加基地連農戶的經營模式,逐步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由規模型向效益型的轉變。
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完成《紅河谷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的論證工作。實現荒山造林2萬畝,封育管護保持在50萬畝;全面推進農民自留山撫育工作,大力營造紅松果材兼用林,用3-5年時間將全縣20萬畝柴場逐步改造成紅松果材兼用林基地;制定我縣林下資源開發管理辦法,向“八山”要效益;加大水利設施的建設和投入力度,做好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治理河道40公里,生物防護75公里,確保全全度汛。以庭院為生產單元,爭取新建“四位一體”大棚500座。通過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使全縣的生態意識進一步增強,林份質量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本著合理布局、最佳化配置的原則,繼續扶持、壯大中藥材、山野菜、食用菌、優質糧豆、綠化苗木、鹿牛養殖等六大主導產業,逐步實現“多鄉一業一品”的發展格局。全年新發展中藥材5萬畝,其中林地3萬畝,建成百畝以上中藥材小區20處;食用菌生產1100萬箱段,完成冷棚地菇小區8個,50畝以上地菇小區3個;以刺嫩芽為主的山野菜基地面積達到2萬畝,重點抓好溫室反季生產;綠色糧豆面積穩定在20萬畝,綠色A級優質水稻面積保持7萬畝;全縣綠化苗木面積穩定在2萬畝。清原馬鹿存欄達到1萬頭,建設標準飼養小區10處;重點抓好以202線為主的奶牛養殖基地建設。
按照 “一主三化”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進程。繼續遵循公司加基地連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以綠色食品、功能食品、生物食品為主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好農民增收文章。充分發揮專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的作用,實現農商和農企對接。
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完善質量安全體系和農技推廣體系。建立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堅持按照標準化生產規範進行操作。積極推進農民上網工程建設,使網上了解生產信息和網上銷售產品逐步變為現實。大力推廣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
(二)培育、扶植民營企業,進一步壯大工業經濟
突出民營經濟的主體地位,重視增量,提高存量,圍繞“三業”發展,在可持續發展上做文章。增強縣城工業區的載體作用,培育具有縣域經濟特色的健康產業。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和現有品牌的知名度,使之向名優新特方向發展。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在市場準入、信貸、稅費等方面切實創造平等競爭的條件,培育一批經濟實力強、技術水平高、特色突出的骨幹民營企業,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中小企業做強做大。加強企業管理,鞏固和提高民營經濟運行質量。積極拓展民營經濟的發展領域,進一步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民營企業工作或創辦民營企業。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制定培訓計畫,組織企業經營管理者到高等院校進行深造,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經營管理者放手、放膽創業。進一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整體素質。全年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9.1%,上繳稅金增長28.6%,新增就業崗位2000個,從業人員達6.8萬人。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步伐,發展壯大骨幹企業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繼續做好藥業、食品業、礦業等三業項目的開發和建設。藥業要大力推進天瑞公司研發的龍膽肝泰軟膠囊申報中草藥單方製劑通過國家二類新藥審批,年底前力爭完成龍膽草種植基地GAP認證工作;力促安格藥業有限公司製藥廠和鑫源植物源農藥項目投入生產。食品業要重點抓好一天食品果蔬脆片、譽口香食品、鹿茸膠囊、冰蛤王飲料、速凍玉米等項目生產線建設,早日實現達產達效。礦業要緊緊抓住市場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撫順萊河礦業公司、枸乃甸二道溝鐵礦等龍頭企業,重點抓好下甸子鐵礦10萬噸選廠和金鼎銅業年產3萬噸電解銅生產線建設,提高該產業的財政貢獻能力。同時,要解決好礦業開採的生態恢復問題,使其走上正規化、法制化軌道。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開展老礦山深部和周邊資源勘查,延長老礦山企業服務年限。通過項目招商,力爭新發展規模企業10戶,規模企業總數達到47戶。
進一步提高縣城工業區的建設水平和承載能力。做好已入區的10戶企業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工業區的外在形象。對已建成的企業確保到2005年底前達產達效;緊緊扭住意向性項目和在談項目不放,以優質服務和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在區內安家落戶;引入先進的管理機制,對入駐企業實行標準化管理,規範企業行為,為企業的發展壯大開闢廣闊空間。引導工業區逐步向特色鮮明、主業突出,能夠對清原經濟產生較強拉動作用的健康和生態產業園方向發展。
加快企業信息化和品牌建設。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不斷強化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提高現有清原馬鹿、清河大米、千聚海白酒、東霞醬油等品牌檔次,力爭有更多的產品進入省級和國家級名牌產品行列。
(三)堅持放活、放開原則,推動第三產業的健康發展
實施“興商活縣”戰略,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作用,形成發展的新亮點。健全市場體系,在發掘縣域經濟成長潛力上做文章,建立清原城鄉一體化的大商貿格局。
進一步做好旅遊文章。搞好紅河峽谷漂流續建工程建設,提高項目的經營管理水平,使其成為撫順旅遊業的亮點和清原的品牌。同時,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大蘇河林場休閒度假小區、敖家堡邰溝生態園等生態游項目,與渾河源和夏湖風景區有機整合,構建清原獨特的生態旅遊網路。抓好渾河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申報、總體規劃工作。加強旅遊行業管理,增加軟硬體建設,培植旅遊拳頭項目。加大宣傳力度,加快旅遊商品的開發,塑造清原旅遊形象。全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億元,比上年增長11.76%。
加快商貿經濟發展,促進第三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擴大現有集市貿易規模,增強輻射功能。充分發揮商業聯合會和農副產品銷售協會作用,發揮為農服務的紐帶作用。進一步開放商貿領域,不斷提高運輸、批發、零售等傳統服務業水平,積極發展房地產、信息、金融、中介、法律以及連鎖經營等現代新興服務業,著力抓好縣城連鎖銷售超市建設,同時在各鄉鎮建立起相應的便民超市。積極拓展面向家庭和個人的社區服務,逐步完善現代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第三產業整體水平。
進一步抓好勞務輸出,促進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充分發揮以總工會為主體的服務組織作用,引導農民和城鎮下崗職工多渠道就業。同時,以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為重點,加強技能培訓,出台優惠政策,為勞務輸出開闢更廣闊的渠道。
(四)強力推進各項改革,實現經濟體制和管理機制的全面創新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以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為基本原則,重點抓好工業、糧食、交通系統部分企業資產盤活,實現國有資本的有序退出,達到工人就業、企業盤活、財政增收的目的。
進一步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積極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完成第二輪土地延包收尾工作。繼續實施村務財務兩公開和村財委託代理制度,努力化解村級不良債務,避免新債務的發生。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為農村經濟提供資金保證。鞏固全縣集體林改革成果,不斷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培育森林資源。積極推進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探索水管單位改革的有效機制。
開展以鄉鎮和教育為重點的事業單位改革,精減人員,提高效率。深化衛生改革,先行試點,逐步推進直屬醫療機構和鄉鎮醫療機構的改革進程;探索農村合作醫療新模式,解決農村看病難、就醫難問題。
(五)抓好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
以舊城區改造和河南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為重點,加快生態型山水小城市建設步伐。儘快完成縣城總體規劃的調整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啟動石花街、崗山街兩側和崗山小區的舊區改造工程,完成河南新區的排水下延、供水管線、變電所、通訊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創造條件,力爭完成遼東市場、縣賓館和客運站舍等項目的改造、建設任務。
以提高環境質量和公共設施配套水平為重點,加大對年久失修、背街巷道的市政設施的維護和改造力度,重點抓好柳河路、紅河路維修改造,完成20棟住宅樓供熱管網改造、1萬平方米住宅樓屋面防水維修。從培育、經營城市的後備資源角度出發,重點對尾礦壩及周邊地塊的基礎設施進行環境整治和配套建設,繼續做好街路、住宅小區、機關企業庭院的綠化達標工作。
加大市容管理和小城鎮建設力度。開展縣城管理專項整治活動,著力抓好縣城幾個出口的環境衛生治理,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居環境質量,適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需要。以清原鎮、紅透山鎮國家級小城鎮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
加快推進農村破解“四難”進程。在解決“看電視”難的基礎上,重點完成“行路難”、“住房難”“吃水難”等當年建設任務。積極爭取資金,加大地方配套資金籌措力度,完成路基改造和油路建設各100公里,進一步改善城鄉交通條件;加大農村土草房改造工作力度,力爭完成700戶改造任務;新建農村飲水井100眼,用兩年時間解決“吃水難”問題。
加強通訊、網路設施建設。搞好“遠程教育”系統和移動通信、寬頻網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
(六)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創造良好的發展平台
不斷拓寬招商引資渠道。以工業區為載體,以資源為依託,圍繞農產品加工、礦業開發、老企業盤活、閒置土地和廠房、林下資源開發、生態旅遊等,包裝一批項目,推向市場。以杭州、深圳等城市為中心,由面到點,搭建招商平台,擴大招商半徑。有針對性地參加省、市組織的各種產品展銷會和商貿洽談會。積極引導,加強聯繫,逐步實現政府招商向企業招商轉變。
強化責任機制,務求招商引資實效。堅持以項目招商為重點,突出抓好大項目的引進;繼續實施領導幹部包項目制度,加大在建項目服務力度,爭取早日達產達效;落實招商引資獎懲責任制,對2005年確定的各鄉鎮、縣直相關部門引進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必須按預期目標完成。全年要完成招商引資額2億元,增長11.1%,出口供貨值達到1.42億元,增長5.2%。
進一步最佳化軟環境,著力打造誠信招商優勢。牢固樹立軟環境招商理念,強化為經濟建設服務意識,由靠優惠政策招商向靠優良環境招商轉變。從最佳化政策環境、服務環境、法制環境、輿論環境入手,堅決查處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為投資者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積極加強對上爭取。認真編制全縣“十一.五”規劃,充分利用我縣的省級貧困縣、民族自治縣、生態示範區等有利條件,積極爭取資金、政策扶持。
(七)努力解決民眾的生產、生活及保障問題,保持社會大局基本穩定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以擴面、提率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制度。搭建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平台,逐步實現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做好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工作,將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民眾及時納入低保。繼續抓好再就業工作,確保新增就業和再就業1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6%以內。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規範企業用工行為,嚴禁拖欠民工工資,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調整扶貧開發工作思路,以多種方式整體推進;調整扶貧開發的投入方式,進一步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項目,早日實現脫貧目標。以新建移民小區為重點,搞好移民扶貧工作,全年完成農戶遷移200戶。以省總工會等幫扶單位定點扶貧為契機,積極爭取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扶持。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信訪工作,確保社會穩定。加強社會防控體系建設,開展嚴打專項整治鬥爭,打擊邪教組織違法活動,剷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高度重視信訪工作,變民眾上訪為領導下訪,及時為民眾解決實際困難,妥善處理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
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整治工作,抓好礦山、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吸取國內相關行業經驗教訓,堅決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的健康權益。
(八)推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繼續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強化公民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廣泛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的創建活動,倡導顧己及人的社會主義新風尚。加大社區建設和管理力度,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積極開展民主法制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加大“四五”普法的宣傳力度,深入開展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創建活動,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縣進程。
繼續做好科技、教育、衛生、文體工作。鞏固全國科技進步縣成果,抓好全國科技試點縣工作;完成省科技進山增效示範工程,大力發展民營科技型企業、科研機構、科技中介組織;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套用。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新建教學樓、宿舍樓、文體館,做好高中擴建工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清原經濟發展培養實用型人才;深化教育布局調整,新建一所寄宿制學校;推進新一輪“普九”工作,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確保全縣國中年輟學率控制在3.1%以內。加快醫療衛生隊伍人才建設培養,全面提高城鄉醫療服務水平;繼續清理整頓醫藥市場,為全縣人民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採取綜合措施,優質服務,優生優育,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68‰以內。開展文化、體育鄉鎮、村、社區的創建活動,完成青少年文體中心建設和10個村的文化廣場建設。
發展其它各項社會事業。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做好全國經濟普查工作,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抓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貫徹落實。同時,提升審計、物價、檔案、外事僑務、殘疾人等項社會事業水平,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
(九)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實現政府行政水平的新突破
加強學習,提高執政能力。以趙景順同志為榜樣,發揚“求真務實,埋頭苦幹,力爭上遊”的清原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為經濟發展獻策出力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學習經濟、法律和業務知識,增強總攬全局的決策能力、為民辦事的服務能力和勤政廉政的自律能力,努力做市場經濟的明白人、本職工作的內行人、對外交往的智慧型人。加強對上級重大決策和政策措施的學習,特別是深入學習和研究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政策,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提高駕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依法行政,轉變職能。以《行政許可法》的頒布施行為契機,進一步規範政府行為。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提高行政效率。理順政府與市場、企業、社會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制訂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運用經濟、法律手段引導社會投資與消費,加快實現從微觀管理為主向巨觀管理為主的轉變,建立精幹高效、協調統一、運轉有序的政府。
轉變作風,真抓實幹。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提高公務人員素質,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大力提倡雷厲風行,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杜絕推諉扯皮和敷衍了事現象,確保政令暢通,提高工作水平。
廉潔從政,樹立政府新形象。建立科學的決策程式,全面實行行政問責制度,避免決策失誤。要以加快經濟發展,致富清原人民為己任,提倡艱苦奮鬥,勤儉辦事,反對重享受、講排場、比闊氣、揮霍公款等奢侈浪費行為。進一步加大行政監察工作力度,認真開展專項執法監察。加強對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努力從源頭上扼制腐敗現象發生。深入開展糾風工作,對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集中力量進行專項治理。切實抓好行風評比工作,建立完善的約束機制,使部門的行業風氣有明顯好轉。
各位代表:我們已經邁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儘管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是我們已經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尤其是全縣上下謀求加快發展的願望十分強烈,這是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強大動力。讓我們在縣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縣十一屆三次黨代會精神,同心同德,艱苦奮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繼續譜寫清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