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內容
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1月4日在威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威海市市長 王培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威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做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五年來,在中共威海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本屆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圓滿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過去的五年,是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的五年,是社會全面和諧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的五年,是加快科學發展、打造人居福地,在建設全面小康和現代化新威海道路上闊步前進的五年。
――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科學發展成效顯著。在結構最佳化、效益提高、能耗下降、生態改善的基礎上,勝利完成了“十五”計畫,“十一五”規划進展順利,預計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585億元,年均增長16.8%。財政總收入達到156億元,年均增長2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2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由4.2%提高到5.2%。三大基地、五大產業群、四大支柱產業協調發展,三次產業比重由13.6:55.3:31.1調整為7.7:62.1:30.2。現代製造業取得新進展,五大產業群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79.5%提高到83.7%,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工業企業從276家發展到761家。海洋經濟初步實現了“四個轉變”,海洋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3.7%提高到26.9%。服務業不斷升級,新型流通業態和現代行銷方式所占比重由19.7%提高到42%,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9%。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1.3%,投資率由27.7%提高到47.3%。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分別降低30%和20%,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4.7%和6.3%。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活力全面增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進一步理順。上市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10家企業成功上市。金融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新增貸款370.4億元,年均增長15.8%。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新增個體業戶和私營企業1.7萬家,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由40%提高到60.5%。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8.9億美元、內資63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110億美元,年均增長30.4%,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由28.6%提高到45.6%。各類開發區在整頓中快速發展,創辦了威海工業園、石島管理區,啟動了科技新城、臨港工業園等新區的開發,打造了一批帶動經濟成長的新板塊。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大力推進了創新型城市建設,與山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簽訂了產學研戰略聯盟合作協定。建立完善了科技創新平台和服務體系,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由24家發展到78家,國家級由2家發展到5家。培植壯大了一批創新型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由0.37%提高到0.5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4.7%提高到30%。建設國家863計畫成果產業化基地5個,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75項,其中7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新增19箇中國名牌產品、7箇中國馳名商標。引進各類人才3.1萬人。科技和人才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入,農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農業稅、特產稅全部取消,支農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財政惠農資金達到57.4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11.1%提高到16.9%。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年提高,糧油產量保持穩定,糧經面積比由66:34調整到62:38。產業化和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銷售收入過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由23家增加到66家。加強了“路水電氣醫學”建設,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車、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建設戶用沼氣1.3萬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達到96.9%,農村省市級規範化學校建成率達到90%,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10.4萬人。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實施了“公路升級、鐵路提速、港口擴建、機場開放”戰略,公路通車裡程由2405公里增加到6604公里;鐵路客運量由112萬人次增加到219萬人次;港口吞吐量由916萬噸增加到3180萬噸;威海機場成功對外開放,旅客吞吐量由5萬人次增加到62萬人次。修編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108項詳細規劃,拉開了一體化威海建設的大框架,建成了幸福公園等一批精品工程,城市化率由42%提高到57%,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由44平方公里擴大到109平方公里。榮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均啟動了新城區建設規劃,城市道路交通進一步最佳化,供水、供氣、供熱和污水處理能力顯著提高。全市森林覆蓋率由29%提高到3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9.8%提高到46.3%。先後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群、“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群、全省第一個“園林城市”群,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節水型城市”等稱號。
――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5%和11.9%,分別達到16211元和7730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年均增長12.3%,達到22693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使用面積由14.7平方米增加到18.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7平方米增加到34平方米。行動電話普及率由16.6%提高到63.5%,寬頻用戶由11萬戶發展到26萬戶。家庭轎車由1.4萬輛發展到6.4萬輛。城鄉居民的恩格爾係數降到29.4%和36.6%,消費結構發生新的變化。
――和諧社會建設不斷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建立了經濟困難家庭學生財政資助體系,中國小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職業技術教育迅猛發展,引進和擴建了5所高等職業學院,高校全日制在校生由1.2萬人增加到4.5萬人。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6%以內。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建立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合作醫療制度,職工養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擴大0.6倍和0.9倍。以政府為主導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更加完善,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大幅提高,65處鎮級敬老院全部改造升級,新建了13所老年公寓、兒童福利院,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84.9萬平方米,困難民眾生活得到及時有效救助。建立了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統一發放和計畫生育困難家庭救助制度。農村文化大院、城市廣場文化等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日益活躍,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文物保護事業得到加強,史志、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取得新成果。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工作邁出新步伐,連續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到較好保障。外事、僑務、涉台、民族、宗教、仲裁、氣象、地震等事業都有新發展。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平安威海”建設成效顯著,跨入“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行列。“文明威海”、“誠信威海”建設紮實推進,榮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