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下,經過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了較好成績。國民經濟快速發展。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7億元,年均增長18.5%。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4.8億元、16億元、16.2億元,年均增長13.6%、27.8%和19.7%。工業總量比“九五”期末翻了兩番。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五年間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1605個,引資總額48.9億元;累計利用外資4539萬美元,外貿出口創匯1636萬美元,分別是“九五”期末的2.6倍和12.4倍。順利實施了農村稅費改革、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縣鄉機構改革以及財稅金融、糧食購銷、教育、衛生、行政審批制度等各項改革,經濟活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五年間固定資產投資43.5億元,新增建築面積35.5萬平方米。新改擴建黑色路面522.7公里。農村電網改造圓滿完成。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005年城鎮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5370元、3757元,年均增長9.8%和9.7%。城鄉居民人均儲蓄達到3176元,比“九五”期末翻了近一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8.65億元,年均增長12.1%。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五年間推廣套用科技成果141項,新增產值1.5億元。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累計爭取中國小危房改造資金3526萬元,改善了教學條件。文化、衛生、體育、廣電等社會事業有新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昌圖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類型:總結報告
- 部門:昌圖縣政府
- 報告內容:2005年主要工作
主要內容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託,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十五”時期簡要回顧和2005年主要工作
“十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下,經過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了較好成績。國民經濟快速發展。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7億元,年均增長18.5%。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4.8億元、16億元、16.2億元,年均增長13.6%、27.8%和19.7%。工業總量比“九五”期末翻了兩番。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五年間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1605個,引資總額48.9億元;累計利用外資4539萬美元,外貿出口創匯1636萬美元,分別是“九五”期末的2.6倍和12.4倍。順利實施了農村稅費改革、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縣鄉機構改革以及財稅金融、糧食購銷、教育、衛生、行政審批制度等各項改革,經濟活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五年間固定資產投資43.5億元,新增建築面積35.5萬平方米。新改擴建黑色路面522.7公里。農村電網改造圓滿完成。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005年城鎮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5370元、3757元,年均增長9.8%和9.7%。城鄉居民人均儲蓄達到3176元,比“九五”期末翻了近一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8.65億元,年均增長12.1%。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五年間推廣套用科技成果141項,新增產值1.5億元。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累計爭取中國小危房改造資金3526萬元,改善了教學條件。文化、衛生、體育、廣電等社會事業有新發展。
“十五”時期,全縣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各機關事業單位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特別值得驕傲的是,五年中我縣先後被國家確定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全國綠化模範縣、糧食生產先進縣、第五次人口普查先進縣;被省政府連續五次授予造林綠化先進集體、三次授予大禹杯優勝單位以及自然保護先進集體、就業和社會保障先進集體、農田防護林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我們克服了發展中諸多矛盾和困難,負重奮進,紮實苦幹,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大項目招商取得新突破。以高稅收資源加工型項目為主攻方向,全年引進域外投資項目269個,到位資金19.6億元,其中投資超500萬元項目80個。昌圖鎮、泉頭、下二台、太陽山、紅山水庫風電場項目,昌圖鎮秸稈發電項目,亮中煤田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190萬美元,出口創匯700萬美元,境外勞務輸出130人,同比分別增長8.2%、75%和60.5%。
(二)工業經濟發展加快,民營經濟迅速壯大。加大規模企業引進、培植力度,全縣規模企業新增54戶,達到101戶,實現產值17億元,同比增長54.5%,實繳稅金2650萬元,同比增長21.7%。昌圖鎮銀河、老四平光輝、八面城盛德3個縣級工業園區和10個鄉鎮級工業園區開始建設。民營經濟總產值實現156億元,實繳稅金75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0.6%和18.2%。
(三)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優質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高效作物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畜牧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豬、牛、羊、禽出欄量同比分別增長8.3%、22.7%、11.5%和5.2%。全年完成植樹造林8萬畝,成活率達到90%。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新建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15個,發展優質農產品基地109.9萬畝,綠色食品基地11.5萬畝。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成立了各類專業技術協會14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投入資金6561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7萬畝,治理澇區面積61.7萬畝。推廣新型農機具2000多台套。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發放糧食直補資金5638萬元,良種補貼570萬元。
(四)財稅收入穩步增長,剛性支出得到保障。積極應對收支矛盾突出的狀況,努力壓縮非剛性支出,深入開展稅源普查,加大依法治稅力度,強化非稅收入管理,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889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23.6%。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新爭取到省轉移支付資金4800萬元,確保了縣鄉公教人員工資發放和全年預算平衡。
(五)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城鄉面貌有新改觀。完成了縣城文化大街拓寬改造及亮化工程、10條主要巷道黑色路面工程,新建了文城橋,完成了政府路、文萃路和高速公路出口亮化工程,城鎮形象明顯提升。今年是全縣城鎮建設工程最多、效果最好的一年,走出了依靠經營城鎮籌集建設資金的成功路子,土地經營收益988萬元。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全年開發面積9.1萬平方米。開展了愛國衛生和環境整治工作,城鄉環境明顯改善。交通建設有新進展,爭取資金1.1億元,完成了昌法線改擴建工程和新梨線、彰桓線等建設工程,鋪設黑色路面83.1公里,改建橋樑25座。鐵阜高速公路、京哈電氣化鐵路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城網高改低工程和低改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六)社會保障紮實有效,難點、熱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全力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新增擴面9194人,征繳擴面基金1221.2萬元。企業離退休養老金、失業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社會化發放100%。再就業工作成效明顯,實現實名制就業11500人。勞務輸出10373人。紮實做好城鄉低保工作,全縣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15054人,保障面達9.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17272人,保障面達2%,實現了應保盡保。深入開展扶貧幫困活動,集中捐贈和發放款物366.5萬元,為特困、因災倒房戶建房263所。妥善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信訪態勢趨於平穩。深入開展市級平安縣創建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遏制了兇殺案件高發態勢,保持了社會基本穩定。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投資1078萬元,改造農村中國小危險校舍36250平方米。最佳化教育資源,撤併村國小25所,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新增民營科技企業10家,申報專利47項。投資400萬元,建設了1600平方米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樓。積極爭取省、市支持,提前一年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縣參合人數達到76.15萬人,參合率92%。舉辦大型文化活動100多場次,全民民眾體育競賽3次,豐富了人民民眾文化體育生活。建成了縣文化中心樓。計畫生育工作得到加強,人口出生率為6.28‰,人口出生性別比控制在107。開展了“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工程,免費為320名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復明手術。投資270萬元,啟動了有線電視城鄉聯網工程。
(八)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政府機關作風明顯改善。全年辦理人大代表議案、政協委員提案199件,見面率達100%,滿意率98%以上。深入開展了先進性教育活動,政府機關作風有所改善,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項目削減50%以上。加強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和政務公開透明度。加大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力度,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樹立了政府機關良好形象。
一年來,計畫、統計、人事、編制、氣象、審計、物價、地震、檔案、人防、民族、僑務、兵役、金融等工作也都取得了較好成績。
各位代表,“十五”時期特別是2005年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奮進、艱苦拼搏、紮實工作、積極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並通過你們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駐昌部隊、武警官兵、中省市直駐昌單位以及所有關心支持昌圖建設與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十五”歷程,分析過去一年工作,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小,綜合實力弱,經濟發展在全省、全市仍然比較滯後。二是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業比重大、效益低;工業支柱產業、骨幹企業培植不夠,經濟發展缺乏大項目支撐;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市場體系、市場功能不健全。三是城鎮化水平較低,對經濟發展拉動力較弱。四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剛性支出壓力巨大。五是城鄉下崗職工、富餘勞動力較多,就業渠道不寬,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增多,維護社會穩定任務重。六是政府工作的效能和效率需要進一步強化和提高,個別領導幹部精神不振,思想不解放,大局意識、開拓意識、創新意識不強;一些部門工作超前性、主動性、能動性較差,跑上聯外力度不夠;一些部門工作作風不實,吃拿卡要,辦事拖拉、扯皮,工作效率低;一些部門組織紀律觀念淡薄,政令不暢,有令不禁。這些問題已引起縣政府高度重視,將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規劃及2006年工作安排
“十一五”時期是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時期,也是趕超先進、崛起振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面臨著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東南沿海產業轉移、省政府支持遼西北經濟發展、遼寧中部城市群構建大瀋陽經濟區等有利時機,我們要緊緊抓住發展機遇,乘勢而上,苦幹五年,在“十一五”期間打一場經濟翻身仗。
“十一五”時期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為動力,以能源、資源為依託,以工業園區和新城區建設為載體,以大項目為支撐,以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為主線,以提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水平為重點,以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力推進實施“六大發展戰略”,努力把我縣建成美麗、富庶、文明、安定的新昌圖。
“十一五”期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奮鬥目標是: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8億元,年均增長28.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2億元,年均增長51%;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年均增長42.6%;三次產業比調整到18:52:30。
——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招商引資達到70億元,年均增長40%;新口徑直接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年均增長41%;外貿出口3250萬美元,年均增長36%。
——產業優勢基本形成。建成能源、農產品加工兩大基地,形成能源、農產品加工、建材、化工醫藥四大主導產業,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到350戶,產值226億元,年均增長67.8%,基本實現經濟工業化。
——城鎮承載力全面增強。實施縣城舊城區改造工程,完成“八一湖”城市新區建設,著力建設八面城、寶力、老城、毛家店、亮中橋、三江口、老四平、雙廟子等一批輻射面廣、牽動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城鎮,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重點鎮為結點,點面結合,城鄉協調的城鎮體系。全縣城鎮人口達到38萬,城鎮化水平達到37%。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年均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6100元,年均增長10.2%。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5平方米。
各位代表,通過全縣上下五年的努力奮鬥,我們將把昌圖建設成為經濟高度繁榮,社會全面進步,城鄉協調發展,勞力就業充分,保障體系完善,生態良性循環,人民富裕美滿,政治和諧穩定的美麗家園。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對實現“十一五”的宏偉目標意義重大。政府工作必須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高效率,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搶抓機遇,埋頭苦幹,努力實現“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全縣國民經濟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5億元,增長28.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億元,增長26.8%;固定資產投資20.2億元,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億元,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30元,增長17.9%;農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增長10.2%。
為實現上述目標,著力抓好九個方面工作。
(一)實施項目牽動戰略,努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全年力爭引進固定資產投資超300萬元的大項目124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3億元。契約外資4360萬美元,新口徑實繳外資255萬美元。突出招商重點,明確主攻方向。把對縣鄉經濟牽動力大、財稅貢獻率高、拉動就業能力強的工業大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加快建設昌圖鎮、泉頭、下二台、太陽山、紅山水庫風力發電,昌圖鎮秸稈發電,亮中煤田開發,工業酒精,“八一湖”新城區開發等一批大項目。創新招商方式,構建多元化招商格局。鞏固瀋陽、四平、江浙、日韓等原有招商基地,廣泛開闢新的招商市場。積極推進以商招商、委託招商、代理招商等招商方式,大力實施“叩門招商”。繼續完善政府網站和招商網站建設。加強對國家產業政策研究,積極爭取上級資金、項目扶持,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強化責任,落實獎懲。認真落實縣鄉局領導項目引進責任制和縣四大班子大項目包扶責任制,嚴格目標考核,年末對沒完成任務的鄉鎮、部門實行一票否決,對零字單位、沒完成任務並排在全縣招商引資工作後兩位的單位主要領導予以免職。積極開展對外貿易,提高出口創匯水平。鞏固發展糠醛、針織、服裝等傳統出口優勢產業,積極培植礦泉水、變性澱粉、蔬菜、畜禽肉製品、花生及甜菊糖等新興出口產業,全年出口創匯950萬美元。加強八面城、老城、寶力農場等對外勞務輸出基地建設,全年外派勞務150人。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經營環境。對重點項目實行跟蹤式、保姆式、全程式服務,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建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確保企業引得進、留得住、做得大。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縣公共行政服務中心運行機制,取消收費彈性和部門自由裁量權,堅決杜絕審批收費的體外循環。大力推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提高服務水平,加快辦事效率。
(二)實施工業強縣戰略,迅速提升工業總量和質量。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重點建設昌圖鎮銀河、老四平光輝、八面城盛德3個縣級工業園區,年內全部實現“五通一平”標準。堅持邊建邊引邊入駐,3個縣級工業園區新入駐投資超千萬元項目15個。加快建設亮中、寶力、老城3箇中心鎮工業園區和其他鄉鎮工業園區,發揮工業園區的承載功能與企業發展集聚效應。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和規模企業。突出發展以“兩電一煤”為代表的能源產業,以畜禽冷鮮肉加工、糧油加工、飼料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以水泥、新型牆體材料、木材加工為主的建材業,以糠醛、糠醇和呋喃樹脂及以玉米澱粉延伸產品為主的化工醫藥業。引導扶持萬順達澱粉、八面盛德、曙光、九星食品、津大肥業等企業擴產、達產。規模企業發展到151戶,產值達到26億元,增加值達到7億元。推進產品和產業結構升級。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和內引外聯相結合,全年開發新產品20種,創省、市名牌4個,創省、市著名商標8個。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年內全縣國有企業全部退出競爭領域。完善企業人才服務直通車業務,滿足企業人才需求。建立銀企定期會晤機制,協調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全全生產無事故。
(三)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全縣重點抓好八面城和五大中心鎮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工作。培植產業發展新優勢。按照市場導向、效益吸引、模式更新、品質立業的原則,繼續發展花生、烤菸、薯類、果蔬等高效經濟作物,全縣經濟作物達到120萬畝。把大力發展畜牧業作為全民創業的重點,推進以畜牧小區為主要載體的畜牧業規模發展,豬、牛、羊、禽出欄量分別達到145萬頭、37萬頭、16萬隻和2300萬隻,畜牧業總產值實現45億元。推進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重大動物疫情防控機制,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以“三北”防護林四期建設工程為重點,深化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全年完成植樹造林6萬畝。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社會化服務新體系。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加粗和拉長肉牛、肉豬、肉禽、玉米、綠色稻米、花生、大豆、木業等產業化鏈條,增強骨幹龍頭企業精深加工能力。加強農村中介服務組織和專業協會建設,開拓農產品流通市場,健全農村流通網路。推廣寶力鎮五道村勞務輸出經驗,把勞務經濟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戰略措施,強化政府引導,注重農民技能培訓,全年有組織勞務輸出1.5萬人。優先實施水利工程,建設農業生產新設施。突出城關河防洪治理、紅頂山水庫除險加固和黑土地整治三大工程,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項目,切實增加農業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全年新增灌溉面積1.5萬畝,改善澇區面積1.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萬畝。大力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創造農村新環境。加強村容村貌綜合整治,重點解決“柴堆、糞堆、垃圾堆”亂堆亂放問題,推進改廁工作,深入實施“四位一體”能源工程。加快村鎮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合村並屯工作。加快樹立農村新風尚。把深化村風民俗、改變陋習做為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使農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觀念得到全面提高。繼續堅持村務公開等辦事制度,充分發揮村委會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職能,及時解決各種矛盾問題,建設“和諧村屯”。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認真落實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政策。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穩妥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
(四)大力發展新興物流業,加快繁榮第三產業。加快物流園區建設。發揮毛家店鎮作為“大瀋陽經濟區”北大門、承接四平市產業延伸的地緣優勢和交通優勢,高標準規劃建設3平方公里的現代物流園區,儘快打造成為遼北新興物流城。加快商貿流通市場建設。抓好城鄉集貿市場和專業批發市場的規劃建設及管理,加快亮中黃牛、八面蔬菜、傅家花生等農畜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力爭建成全國黃牛第一市和東北蔬菜、花生第一集。鼓勵發展連鎖經營,開拓網上專業市場新業務。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和商品行為。加快發展房地產市場。堅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全年開發面積15萬平方米。加快小區開發建設和物業管理,推進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建設、社區環境的綜合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進一步完善全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通過招商引資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加快太陽山、天橋山、此路湖風景區等旅遊景點開發建設。穩步發展金融業。引導金融部門樹立在服務中求發展、與地方經濟共繁榮的意識,積極增加有效信貸投入。全面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對資金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創建金融生態環境先進地區。
(五)建設“八一湖”城市新區,推進城鎮化進程。切實加強規劃工作。立足高起點,精心進行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同時做好城區詳細規劃和各項專項規劃。完成37個鄉鎮場城鎮總體規劃編制和修編工作,突出做好八面城和中心鎮城鎮修編工作。加強規劃管理,堅決查處違法建築。高標準完成土地總體利用規劃調規工作。加快“八一湖”城市新區建設步伐。積極爭取上級支持,今春啟動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市場化運作,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域外客商投資新城區建設。實施市政重點工程建設。完成政府路、文化街、站前街、影院街、大慶路、濱河南路改造,文化休閒廣場、站前廣場改造及部分樓區小巷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對城區部分棚戶區進行改造。城區街路綠化植樹2萬株。拓展經營城鎮領域。實行城區土地開發一律招拍掛制度,開發城鎮設施冠名權、街路保潔權、綠地認養權、廣告使用權等無形資產,盤活有形市場,多元化籌集城鎮建設資金。加快公共設施建設經營、物業管理社會化步伐,政策吸引民間資本投入,走政府巨觀管理,企業、個人投資收益,民眾方便受益的城鎮開發之路。加大城鎮管理力度。堅持邊建邊管、重在管理的方針,對環境衛生、交通違章、亂搭亂建、占道經商等進行專項治理。加強交通公路建設。高質量完成集錫線61公里、彰桓線9.8公里、昌威線12公里改擴建工程,完成村村通油路100公里,完成縣客運站和雙廟子客運站建設。配合省、市做好鐵阜高速公路建設工作。
(六)堅持開源節流並舉,確保財政收支平衡。大力培植財源。做強骨幹企業,新上重大項目,發展工業主體稅源;積極培植商貿流通業、房地產業等服務產業,拓展新興後續財源,確保縣鄉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在依靠自身努力的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財力支持。精心組織收入。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稅種的征管力度,確保各項稅收應收盡收。堅持依法治稅,嚴厲打擊各種偷逃欠騙抗稅行為,維護良好的稅收征管環境。認真執行以部門預算為主要內容的預算改革,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從嚴控制更新、新購車輛和超標準配備車輛,嚴禁以不正常渠道使用車輛,支付不合規車輛費用。繼續壓縮招待費、電話費、考察費等一般性支出,集中財力確保公教人員工資發放,加大對特困群體的救助。加強鄉鎮財經監管,規範各類專項資金使用。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和經營。全面開展縣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整合,有效盤活國有資產,通過土地置換、資產抵押、融資擔保等形式,籌措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資金,搭建政府融資平台。嚴格執行國有資產處置過程中的招拍掛制度,堵塞國有資產流失渠道,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七)紮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全力開展就業和再就業。重點加強對下崗職工和殘疾人就業再就業的指導和扶持。完善就業培訓體系建設,全年培訓勞動力2萬人。繼續推行實名制就業制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後續跟蹤指導。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及低保、優撫等保險、保障體系建設,實行微機網路化管理,繼續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全年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萬人。加快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社會保險步伐,積極爭取省、市支持,完成5013名國有企業職工並軌工作。強化各項保費征繳,確保各險種保障金按時足額發放。進一步加強城鄉低保工作。加快發展科教事業。完善九年制義務教育,嚴控輟學率,10個鄉鎮達到鞏固標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力度,建設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3所,撤併國小25所。完成一高中新校區建設工程,啟動三、四高中綜合樓建設。加強職業教育,縣職教中心爭取進入全國千所職業重點學校。增加科技研發投入,鼓勵科技創新,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推進醫療衛生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推進農村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集中力量建好和辦好縣二院、中醫院、寶力、金家等8所鄉鎮中心衛生院及前雙井、十八家子、長發3所偏遠鄉鎮衛生院。改革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鼓勵社會化經營。大力發展廣播電視文化體育事業。加快農村有線、無線電視網路建設,逐步擴大廣播電視覆蓋面。建設鄉鎮文化中心2個。組織好重大節日和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
(八)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和諧昌圖”。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從嚴治政、依法行政,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廣泛開展“五五”普法教育,實現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質轉變,推動政府工作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運用法制手段管理轉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城鄉共建為紐帶,以創建文明機關、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鄉鎮、文明社區和文明戶為載體,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弘揚良好的社會風尚。構建政府與人民民眾溝通平台。儘快建成政府政務公開網站,拓寬政務公開領域。開通並完善縣電台《行風熱線》節目。加強政府投訴中心建設,建立健全投訴、處理、反饋工作機制。建立縣政府班子成員與人民民眾定期會面機制,認真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深入開展兇殺案件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全面開展平安創建工程,爭創市級平安縣。加強信訪工作。深入貫徹落實《信訪條例》,建立和完善信訪工作制度和層層負責的運行機制,及時化解各種矛盾,果斷處置突發性群體事件。加強重點信訪案件督辦、複查工作,堅決控制越級訪、集體訪發生。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職能,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努力化解矛盾糾紛,確保社會穩定。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樹立政府新形象。加強學習,提高素質。按照新形勢的發展要求,認真制定公務員培訓計畫,深入開展現代科技、法律、行政管理知識和崗位技能培訓,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使廣大公務員都能夠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和現代辦公技能,提高履職能力,全面提升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把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解放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發展成效檢驗解放思想的力度。引導推動各級幹部更新觀念,大力倡導大膽探索、勇於實踐、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把工作崗位變成公務人員施展才華、創造業績的舞台,使開拓創新、力爭上遊成為各級幹部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行動。轉變作風,務實工作。以《公務員法》實施為契機,加強公務員隊伍的思想、作風、紀律建設。切實轉變縣鄉政府及組成部門工作作風,堅持體察民情、集中民智、愛惜民力、改善民生,塌下心來,撲下身子,扎紮實實地為民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要強化督查考評,細化目標分解,實現部門按職能有責任、個人按崗位有任務。反對形式主義,堅決克服做表面文章,嚴格落實承辦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規範工作程式,講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推動政府工作紮實有效開展。執政為民,廉潔奉公。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省、市有關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廉政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嚴肅查處貪污腐敗、以權謀私、與民爭利等違法亂紀行為。切實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全體政府工作人員要在困難面前學會奮進,在名利面前學會放棄,在需要面前學會選擇,在原則面前學會堅守。大力弘揚勤於實踐、勇於攻堅、善於創新、甘於奉獻的為政之風和公僕情懷,切實承擔起領導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重任。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豪情滿懷;展望未來的發展,我們任重道遠。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進一步增強時代責任感和使命感,團結一致,搶抓機遇,腳踏實地,開拓創新,共同譜寫昌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