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步年,也是本屆政府施政的第一年。過去的一年裡,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帶領全縣人民勵精圖治,真抓實幹,戰勝了“非典”及乾旱等自然災害,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遼中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地點:遼中縣
- 性質:政府工作報
2003年政府工作回顧
預計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2.5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一產業增加值實現23.6億元,增長9.6%;二產業增加值實現22.9億元,增長25.1%;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6億元,增長12.1%;地方財政收入實現9500萬元,比上年增長51.4%(可比口徑增長23.1%);農村人均收入實現4050元,比上年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實現5900元,比上年增長7.3%;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比上年增長78.6%。
——“項目年”活動成果顯著。以項目為中心,制定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廣泛開展境內外招商活動。組織召開各類招商洽談會10餘次,參加省、市組織的項目推介會、博覽會20餘次,接待新加坡、韓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商80餘人次,組團赴境內外招商30餘次。引進內資13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引進外資25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43%,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新開工建設項目194個,比上年增長50.9%,其中,竣工項目115個,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61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3000萬元以上項目10個。這些項目的開工落成,不僅夯實了我縣工業基礎,而且為全縣經濟的發展增添了後勁。
——農業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堅持面向市場抓調整,立足基地抓標準,進一步加快產業化升級。全年農業生產總值實現45.5億元,同比增長8.9%。新發展專業村40個,新增兩瓜和露地菜面積4.6萬畝。新建冷暖棚標準小區170個,其中500畝連片冷暖棚小區23個,新建畜牧水產養殖小區85個,已全部通過市里驗收。全縣實現標準化生產面積46萬畝,大米、花生、西紅柿等9種農產品獲得了農業部頒發的綠色證書,“遼蒲”牌系列產品已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全縣農副產品經紀人發展到5670人,銷售額達23億元,銷售總量同比增長7%。農業技術推廣取得了新進展,引進高油大豆等新品種90多個,推廣蔬菜周年生產技術、綠色和有機食品栽培技術20餘項。珍珠、南美白對蝦養殖已在我縣試驗成功。秋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已全面完成,全縣造林15.8萬畝。
——工業經濟成長較快。確立了工業立縣主導思想,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大力培植主導產業,擴大了經濟總量。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94億元,同比增長17%。鑄造、釀酒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創造出一批新的經濟成長點。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2戶,新增外資企業5戶。盤活停產企業12戶,盤活存量資產6900萬元。引導企業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全年共實施技術改造32項,竣工28項,完成技改投資4.5億元,同比增長106%。開發新產品35種,實現產值18.5億元。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進一步整頓市場秩序,開展了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和各類專業市場整治活動,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改造了遼中副食大廳、張家灣露天市場、白樓商場和百貨商場,新建了朱家房肉牛市場和老觀坨綜合批發市場。遼中商業街和茨榆坨市場已成為我縣及周邊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各種專賣店、連鎖店、超市已發展到95家。物流業、信息產業、中介機構等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15億元,同比增長11.9%。
——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穩步推進。全面完成了土地計稅面積、常產測算和農業稅徵收工作。重新理順和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進行了土地量化和流轉工作。清欠化債成果顯著,清收各類欠款6000多萬元,化解村級不良債務5000多萬元。嚴格清理控制了各種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減負率達到49%。對全縣21戶國有企業存量資產進行了統計核查,通過資產變現,解決了化工廠、風華服裝廠歷史遺留問題,完成了遼中煉油廠和商業大廈的轉制工作,退出國有資產2000餘萬元。
——財政收入顯著增長。在培植稅源、強化征管的基礎上,我們重點開展了稅收挖潛工作,共徵收土地出讓金739萬元,清理徵收契稅900萬元,解決了多年來契稅徵收難的問題。加強了財政預算管理,完善了工資統一發放和經費集中管理,共撤銷行政事業單位賬戶52個,實行工資統一發放的單位達到了118家,有效杜絕了擅自改變資金用途、挪用財政資金的現象,規範了支出方式,增強了財政的調控能力。在財政支出上保證了財政供養人員基本工資發放和重點支出。
——城鄉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以建設環保、生態城市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鄉環境。實施了政府路拓寬改造工程,鋪設給、排水管線2869延米,鋪設人行路彩磚22000平方米。冷劉線、遼滿線路面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完成沈盤線等四級公路網路基改造工程338.3公里,動用土方279.8萬立方米。城鎮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總投資2200萬元,占地10000平方米的蔬菜副食大廳擴建工程已經完工。體育館後續工程、華苑小區、消防小區改造工程已全面結束。完成了迎賓路、火車站新區綠化改造工作,改造廣場、轉盤等景點面積8000多平方米。同時城市管理有了進一步加強,開展了交通、運輸市場集中整治活動,全縣交通和運輸市場秩序有了明顯好轉。加強了城市環境的整治工作,理順了環衛體制,增加了資金投入,使縣城的環境更加乾淨、更加舒適。今年在全市開展的百村環境整治工作中,我縣受檢的10個鎮村全部達標,其中皮家堡村被評為全市村屯整治標兵單位。2003年,我縣獲得遼寧省城鎮建設“綠葉杯”和市政府環境衛生形象杯金獎。
——政府機關工作效率顯著提高。本屆政府施政以來,大力提倡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竭盡全力為民眾辦實事。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我們沉著應對,科學決策,精心部署,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投入376萬元,改造了發熱門診、配置了必要的設備,迅速構築起預防、監控、治療三大體系。交通、公安、衛生、工商、物價等部門團結協作,密切配合,有效地實施了公路防疫檢查,打擊了非法傳銷,穩定了物價,既防止了“非典”疫情的輸入,又保證了全縣經濟的穩步發展,提高了政府處理突發事件和抗災避險的預警能力。加強了機關廉政建設,開展了領導幹部專項述廉活動,加大了糾風治亂工作力度,整頓了機關工作紀律,提高了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能力。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132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106件,辦復率100%。通過財政投入和社會捐贈,發放救災救助款477萬元,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99萬元,安置失業人員2200人,安置下崗職工1907人,改造縣城供暖面積5萬多平方米,解決在職及離退休人員醫藥費362.6萬元,理順了機關及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
過去的一年,我縣社會穩定局面得到全面鞏固,發展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各項社會事業有了全面發展。認真落實信訪目標管理責任制,採取下訪、約訪、領訪等方式,及時妥善地處理了一批影響穩定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一些長期上訪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嚴厲打擊了各種刑事犯罪,有力地維護了社會政治穩定,確保一方平安,在開展“百日會戰”嚴打專項活動中,我縣榮獲全市郊區縣組第一名。縣消防大隊在全省基層模範達標大隊檢查評比和崗位練兵活動中,均取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擁軍優屬工作也有了新成果,我縣被評為遼寧省擁軍優屬模範單位和瀋陽市雙擁模範縣。教育、衛生、文化、體育、計畫生育、廣播電視、司法、土地、環保、統計、審計、人事、監察、宗教、僑務、兵役、人防、檔案、氣象、金融、保險、老齡、殘聯、修志等方面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不會忘記在全縣各條戰線上兢兢業業、勤奮工作的同志們,不會忘記為我縣建設與發展獻計獻策、傾心奉獻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不會忘記那些對政府工作積極關心,熱心支持的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更不會忘記那些支持遼中建設與發展,為遼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市直部門、駐軍和各界友好人士。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投身於遼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縣人民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我們支持與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領導、老同志,向參與遼中發展建設的市直單位、駐軍和在遼中工作的外籍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足,三次產業發展的比例不協調;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工業總量雖有所增加,但外資企業數量少,缺少對地方經濟發展起拉動作用的大項目;儘管財政收入增幅較大,但還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剛性支出,縣、鄉財政困難,村級負債包袱依然沉重;發展經濟的大環境有待於進一步改善;個別幹部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還有待於進一步轉變。這些問題,本屆政府將高度重視,並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04年政府工作安排
2004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四屆七次全會精神,以發展為主題,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契機,以項目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財政增長和城鄉居民增收為目標,以開展“環境年”活動為切入點,堅持工業立縣、農業富民思想,實施科教興縣、對外開放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面加快建設小康社會步伐。
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國內生產總值實現85.6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2.3%;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29.6億元,比上年增長29.3%;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9.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比上年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實際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比上年計畫增長13.6%;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2億元,比上年增長26.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實現6500元,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600元,比上年增長13.6%。
為實現上述發展目標,2004年重點抓好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項目為中心,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2004年要繼續抓好項目引進工作。全年引進內資14.3億元,引進外資2500萬美元。全力培育開發大項目,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企業要達到70個,力爭超億元、10億元的大項目有所突破。要把招商引資作為我縣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廣泛發動民眾,實行全社會招商。不斷創新招商方式,以企業為載體,採取組團招商、中介組織委託招商、利用親朋招商、網上招商等形式,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領域。加強對招商人員業務知識的培訓,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度、重大信息報告制度、重大項目領導推進制度。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管,但求所得”思想,抓實項目的跟蹤工作,做到有意向的項目要廣泛接觸,在談項目緊盯不放,簽約項目狠抓落實,在建項目加快進度,確保招商工作取得實效。
要牢牢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一歷史機遇,以沈盤公路兩側為重點,加強項目載體建設,承接瀋陽老工業基地項目轉移,全力打造瀋陽西部工業走廊。立足我縣的資源優勢,重點圍繞“兩酒”、“兩牛”等產業,論證和包裝一批新項目,向國內外推出。把新加坡、韓國、日本、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作為招商引資重點,力爭促使大項目、好項目落戶遼中,千方百計地把“新加坡創業園”、“鑄造城”、“北方珍珠養殖加工園”做大做強。
(二)推進農業產業化升級,進一步壯大農村經濟
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要緊緊圍繞我縣農業主導產業,在擴大基地規模和龍頭企業數量的同時,著力扶持壯大以“兩酒”、“兩牛”為主的重點龍頭企業,力爭投資規模在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實現10個以上。龍頭加工企業要結合基地帶農戶,真正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格局,使我縣的資源優勢變成產品優勢、市場優勢,變出售初級產品為精品和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名品。
要加快農業園區建設步伐,重點發展現代化示範區和富民經濟小區。全縣要重點抓好珍珠養殖和綠色食品2個萬畝以上的農業園區建設,每個鄉鎮要興建1個5000畝以上的農業園區。要加快專業鄉村和富民經濟小區建設步伐,形成一批多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專業化、規模化農產品基地。建成200個市級標準的冷暖棚小區,50個市級標準的畜牧水產養殖小區,建成1個農副產品加工小區。新增露地菜和兩瓜等經濟作物5萬畝,新增林果面積5000畝,畜禽水產飼養量增加20%。
要繼續抓好標準化生產,把發展規模特色產業與推進標準化、綠色、有機產品結合起來,打造品牌,以此獲取市場準入,參與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強農產品生產標準、生產規程、產品檢測、市場監管等體系建設,年內要實現標準化生產基地60萬畝,畜禽水產品均達到安全標準,培育出自己的綠色品牌,打入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
要繼續做好“一社兩會”工作。縣信用社要加大對支農資金的投放力度,不斷提高信貸資金質量,開展信用村(鎮)評選活動,創建金融安全區,打造誠信遼中。按照程式化、規範化要求和“六有”標準,建立健全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的技術優勢,提升我縣農業科技水平。進一步抓好經紀人隊伍建設工作,提高經紀人的綜合素質,引導他們走強強聯合之路,做大做強股份制經紀人聯營公司,充分發揮經紀人、專業合作社及各類中介人組織的作用,切實解決農產品賣難的問題。
(三)強化工業立縣思想,增強整體經濟實力
工業是立縣的根本,沒有工業的振興就沒有遼中經濟的大發展,就沒有遼中財政的大增長。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工業立縣思想,舉全縣之力在發展工業上下功夫,在招商引資抓大項目上下功夫,為全縣經濟發展增加後勁。
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形勢下,要用好用足國家各項傾斜政策,為企業爭取國債資金和貼息貸款。緊緊圍繞瀋陽五大支柱產業,有針對性地發展我縣的汽車零部件、化工、機電等產業,搞好汽車配件工業園、鑄造基地建設。要進一步完善工業項目載體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力爭達到“三通一平”,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發揮現有老企業的技術優勢,加大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力度。全年重點開發新產品45種,實施技術改造項目40項。整合全縣閒置企業的存量資產,利用廠房、場地、電權等資源,通過招商、規範破產、縮水還債、置換等方式,引進資金和人才,搞活企業,並儘快產生經濟效益。
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積極引導民營企業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建立和規範企業決策機構和管理監督機制,藉助優勢,打造名牌產品,擴大企業規模,向集團化、外向型發展,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以此推動我縣工業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大力培植新興業態
堅持“發展與治理並進”、“市場與商場並舉”的原則,實施政策引導、多元投資、合理規劃、專項治理,促進三產業健康、有序、協調發展。要加強各類市場的規範運作,推行市場標準化管理,營造文明、規範、整潔的購物環境。嚴厲打擊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村棍、鄉霸、市霸和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等非法行為。進一步開拓市場,完善市場功能,加快商業網點建設。以縣城為中心,加快大市場的建設與發展,鼓勵支持現有商業企業擴大經營規模,提高檔次。以遼中商業大廈、三元大廈等企業為重點,進一步發揮遼中商業街的區位優勢,改造傳統商業,提倡優質服務,吸引國內外客戶,創辦一批具有特色的精品屋,培植大型連鎖店、超市、物流配送等新興業態。要加強市場體系和地產品專業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茨榆坨市場管理體制,在業態模式、商品定位上揚長避短,擴大新老客戶源,增強其輻射作用,帶動加工基地發展,實現茨榆坨市場的復甦和振興。加快發展交通運輸、社區服務、信息產業、房地產業和成長性強的網路服務、中介服務,積極支持社區服務、體育健身、衛生保健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產業的發展,繼續擴大人流、物流、資金流,使我縣的各類市場全面活躍起來。
(五)培育財源,實現縣鄉財政逐步好轉
繼續加大對重點稅源企業的扶持,在穩定和做大現有財源的基礎上,積極挖掘新稅源,強化新上項目和技改項目的建設力度,形成新的稅收增長點。要加強稅收征管,堅持依法治稅,加大稅法的宣傳力度,增強納稅人的依法納稅意識,加大稽查、清欠力度,打擊偷稅、抗稅、騙稅行為。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堅決取締執收單位的“小金庫”,實行專戶存儲,增強政府對財政的巨觀調控能力。進一步加強支出管理,最佳化支出結構,對預算單位的收支情況進行全面清理,建立人員編制、工資、車輛等基本情況資料庫,實行會議費、招待費定額,車輛燃油費包乾,繼續實施政府採購制度,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重點保工資發放、社會穩定和黨政機關的正常運轉,確保剛性支出。
(六)開展“環境年”活動,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
今年是市政府提出的“環境年”,要在全縣樹立“視投資者為上帝,引薦者為功臣,破壞環境者為罪人”的理念。政府負總責,監察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進一步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簡化辦事程式,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實現政府工作全面提速。要實行承諾服務,各審批機關和執法執紀部門要向社會公開服務內容、服務程式,公開收費項目、收費依據和收費標準。嚴格執行土地法和環保法,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要著力提高全社會的開放意識、城市意識和誠信意識,把講誠信變成遼中每一個公民的自覺行動。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營造出穩定統一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公正嚴明的法制環境和團結鼓勁的人文環境。
(七)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人居環境
要樹立科學的城建觀,堅持規劃的科學性、超前性和嚴肅性,加大綜合整治力度,抓好城鄉建設。在城市建設進程中,要把建立完善的具有前瞻性的基礎設施、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優質的投資環境結合起來,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積澱後勁。今年要在城鄉改造建設方面做幾件實事:1、沈盤線公路改擴建工程;2、鄉村油路富民工程;3、城內主要巷路改造建設工程;4、縣城北出口綠化工程;5、城市污水處理廠續建工程;6、啟動縣城電網改造工程。7、人畜飲水工程;8、縣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工程;9、縣殯葬服務中心建設工程;10、計畫生育節育站改擴建工程。要進一步加大城管執法力度,加大對市容和交通運輸秩序的治理,“五?一”前取締三輪機車和其它“三無”黑車的運營。強化建築工地、馬路市場的整頓工作,增強公民環保意識,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營造出一個清潔、優美、有序的城市環境。要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推進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大村屯整治工作力度,建設環境優雅、生活富庶、行為文明的新農村。
(八)實施科教興縣戰略,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不斷創新人才資源開發和利用機制,形成人才聚集、競爭有序、合理流動的良好態勢。進一步抓好科技下鄉、科技扶貧活動,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完善科技推廣體系,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搞好農業適用技術推廣和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工作。大力扶持科技型民營企業,以加強技術創新為重點,建立健全企業技改、個人創業的科技服務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信息技術的套用,提高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
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培育扶持民辦教育。要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教育和師德師風教育,杜絕亂收費現象,加強控輟保學工作。引進競爭機制,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結合我縣實際,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做好並校工作,做到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周密安排,穩步實施。
大力發展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事業,加強預防保健和衛生監督執法,依法加強衛生服務市場管理,建立和完善“非典”預警機制。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高全民素質和競技體育水平。要抓好廣播電視、人口和計畫生育、民族、宗教、僑務、檔案、修志、老齡、殘聯、人防、兵役等各項工作,動員全社會力量,齊心協力,促進可持續發展。
(九)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推進民主法制化進程
堅持依法治縣,認真抓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全民的法制意識。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保持嚴打勢頭,為全縣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加強民主政治建設。認真執行人大通過的決議,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密切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聯繫,加強民主協商,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廠務公開,確保人民民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要高度重視穩定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好信訪責任制,強化信訪責任追究制。要定期排查不穩定因素,掌握信訪動向,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對已發生的信訪事件要及時處置,避免矛盾上交或矛盾激化,保持社會穩定。
(十)加強政府機關建設,提高工作效率
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要進一步規範政府的經濟管理行為,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環境上來。把能夠通過市場機制調節的職能交給市場,可由社會中介組織協調的事務交給中介組織,把企業自主範圍內的事情還給企業自己去辦。要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對干預微觀經濟、妨礙市場開放和競爭的審批事項要徹底取消。完善服務承諾制,實行首問負責制和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建立健全辦事公開制度,提高行政審批的透明度。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各種預警應急機制、社會動員機制和社會管理機制,不斷完善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抵禦風險能力。
改進機關工作作風,建設務實型政府。嚴格遵循“七不準”規則,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大力倡導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努力形成人人高效率、事事快節奏、件件求實效的優良政風。要營造創新環境,激勵創新行為,重視培養和使用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乾成事的創新人才,培養一批善學習、熟縣情、懂經濟、謀發展的新型公務員隊伍,努力提高他們依法行政能力、駕馭市場經濟能力、靈活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處理各種突發事件能力。
要繼續以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腳踏實地為民眾辦實事。進一步搞好扶貧幫困工作,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事業,開展經常性社會捐助活動,多渠道擴大就業崗位,全年組織外出打工人員5000人,安排城鎮下崗失業人員3000人。要關心和改善弱勢群體生活,多渠道解決因災因病致貧返貧人口的溫飽問題,妥善安排受災民眾特別是無自救能力人員的生產和生活,努力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要建設廉潔型政府。縣政府組成部門、各鄉鎮政府工作人員,要帶頭執行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大力提倡艱苦奮鬥、勤儉辦事業,一切工作必須堅持低成本、高回報,力戒講排場、擺闊氣。要倡導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對公務員隊伍中的不正之風要下大力氣進行集中整治。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全面推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通過一系列廉政措施的落實,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歷史把帶領52萬人民奔小康的重任交給了我們,這是遼中人民對本屆政府的高度信任。讓我們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真抓實幹,勇於開拓,勤政務實,執政為民,為我縣早日步入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