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遼中縣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一年,全縣上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立足科學發展、率先崛起,發展近海經濟、提高百姓福祉,亮劍“遼中精神”,在勇克時艱中用累累碩果兌現了做揚眉吐氣近海人的莊嚴承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遼中縣政府工作報告
  • 領導人:縣委
  • 監督支持人:縣人大、縣政協
  • 主線:保增長
2009年政府工作回顧,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2009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縣上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保增長為主線,立足科學發展、率先崛起,發展近海經濟、提高百姓福祉,亮劍“遼中精神”,在勇克時艱中用累累碩果兌現了做揚眉吐氣近海人的莊嚴承諾。
——經濟指標逆勢增長。全力實施保增長工程,經濟運行呈現良好態勢,保持了在“一市三縣”領先優勢。預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85億元,同比增長28.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6.37億元,同比增長3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40億元,同比增長32.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1400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8800元,同比增長14.6%。
——戰略平台提檔升級。瀋陽保稅物流中心實現當年批覆、當年規劃、當年建設、當年運行和當年納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標誌著開啟了瀋陽“港城”時代,遼中首次進入國家發展戰略。同時國家級環保產業示範基地正式落戶,使遼中擁有了又一個國家級戰略發展平台,規劃建設全面啟動,彰顯了近海經濟向循環經濟科學發展的戰略轉型。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工業主導地位凸顯。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360億元,同比增長42.7%,增加值實現102億元,同比增長41.0%;鑄鍛造機加產業集群產值突破百億元,同比增長35%;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40項,完成工業固定投資90億元,新增產值50億元,新增利稅5億元,高新技術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2%以上,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節能降耗成果顯著,萬元GDP綜合能耗0.9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2.5%。現代農業實現突破。設施農業發展迅猛,百日會戰成果點多面廣,全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萬畝,總面積已突破20萬畝,國家、省、市三級設施農業現場會均在我縣召開;休閒觀光農業異軍突起,投資5億元的近海珍珠湖國際旅遊度假項目正在規劃設計,投資1.5億元的天水桃源生態旅遊觀光項目開工建設;全省唯一的國家級農產品出口示範縣創建已達到國家驗收標準,近海蔬菜成功打入俄羅斯市場。服務業活力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3.2億元,同比增長20%;成功舉辦第二屆近海房交會,房地產市場活躍,全年開發建設商品樓面積46.2萬平方米,創歷史之最;“家電下鄉”銷售量、銷售額位列全市第一;近海嘉泰等3家小額貸款公司正式獲批,村鎮銀行籌建紮實推進,鑫海等三家小額擔保公司完成擔保3000萬元,中順、騰達等四家融資公司實現項目融資5億元;服務業頂級業態保稅物流正式運營,以清華同方、吉林糧油為代表的37家企業成功落戶園區,與廣東發展銀行合作搭建了出口退稅資金保障平台,進出口貿易額實現4000萬美元
——對外開放持續深入。項目集聚態勢明顯,新開工項目106個,其中3000萬元以上42個,億元以上19個。新簽約項目89個,其中3000萬以上50個,億元以上18個;共接待政務考察團百餘個、境內外企業家代表團120餘個,全市縣域經濟觀摩會在我縣成功召開,被確定為全省衝擊百強縣重點縣,“近海模式”正在叫響中國;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完成6700萬美元,同比增長48.8%,外貿自營出口實現3200萬美元,同比增長128.5%。保稅物流中心榮獲“中國物流園區50強”和“最具發展潛力園區”獎,我縣榮膺“2009東北最具投資、創業環境20強縣(市)”稱號。
——城鄉建設紮實推進。城建項目開工35個,竣工27個,完成投資1.07億元,尤其是圍繞擴內需,包裝重點國債項目13個,其中12個項目列入市國債投資計畫,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30個,總投資1.3億元,第一批20個項目已基本竣工;投資6500萬元,完成農村路網建設及維修255公里,六間房等五鄉實現撤鄉建鎮,茨榆坨鎮全國土地掛鈎試點獲批土地1000畝。落戶於濱水新城的法院、檢察院、九年一貫制學校等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投資2900萬元,完成東環街改造工程;投資1300萬元,全面啟動新客運站建設工程。生態縣創建成功通過省級考核驗收;完成了蒲河流域遼中段53公里框架規劃的編制,近海綠洲生態河道整治經驗在全省推廣;投資1868萬元,完成了無害化垃圾填埋場等工程;新增造林面積6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4個百分點;投資1000萬元,全面開工建設第二批10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投資7255萬元,新建涉及14個鄉鎮、84個村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74處,解決了12.1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在全市縣域率先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
——百姓福祉穩步提高。在全省44個縣(市)區生活質量排行榜榮登第8名;近海教育質量顯著提升,高考平均成績在全市13個區縣(市)中名列文科第一、理科第四;義務教育在全省率先實現“一鄉一校、一校一品、一品一優”;縣醫院門急診、病房樓和7家鄉鎮衛生院新、擴建工程順利實施;適時啟動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農合全年下擺補償金5200萬元;文化體育事業不斷加強,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第二屆近海文化節成功舉辦,有線電視村村通工作順利完成;城鎮實名制就業完成6958人,實名制輸出完成5453人;完成284戶貧困建房和2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組建基礎工作;近海托養服務中心實現託管212人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效果顯著,食品藥品安全進一步加強;綜治工作不斷加強,連續三年獲得省級平安縣稱號;信訪量逐步下降,國慶60周年等重大活動安保工作圓滿完成;克服財政緊張的不利因素,確保了工資、津貼、城建等剛性支出;同時較好完成了為民眾辦的十件實事。
此外,監察、審計、司法、計生、民族、宗教、僑務、兵役、人防、檔案、氣象、地震、金融、保險、老齡、殘聯、修志等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過去一年,“思維頂天、工作立地”的近海人在危機中增長保得住、敢拼打得贏;過去一年,“勇於承擔、敢於跨越”的近海人在挑戰中機遇抓得牢、戰略步步高;過去一年,“奮力拚搏、苦幹實幹”的近海人在發展中經濟結構優、民生福祉多。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縣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向甘為扶持的離退休老幹部,向參與遼中建設發展的省、市駐縣單位、武警消防官兵、企業家及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高速發展的近海經濟面臨著資金和土地等要素制約;產業結構亟待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收入質量有待提高;有些行政部門執行力不強,個別幹部創新意識與進取精神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些問題需要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最後一年,更是近海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黃金年。我們面對的將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的環境。從外部形勢看,國際金融危機企穩回暖的勢頭日益明顯,瀋陽經濟區與遼寧沿海經濟帶戰略深入實施,第二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進入了實質性階段,遼中的節點效應正在凸顯。從我縣實際看,經過幾年的創新與實踐,近海經濟“五個唯一”積蓄的勢能開始釋放,尤其是由內陸農業大縣到近海經濟先導區、到東北內陸唯一的保稅物流中心、再到國家級環保產業示範基地的三次歷史性“華麗轉身”,使近海的戰略地位、開發水平、全新模式等構成的比較優勢正在形成,投資需求的增長、產業結構的最佳化等產生的內生動力將進一步釋放,近海經濟必將成為遼寧乃至東北亞地區經濟發展探索先鋒和有力引擎。
新的一年,我們將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衝擊百強縣、建設新遼中”的總體目標,發展近海經濟、提高百姓福祉,以助推保稅物流中心升級為綜合保稅區為主導,以構建國家級環保產業示範基地為核心,以推動近海經濟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區為目標,保持昂揚的發展激情,努力開創偉大的近海事業。
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46億元,同比增長33%;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85億元,同比增長2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90億元,同比增長3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2億元,同比增長20.4%;實際利用外資實現8000萬美元,同比增長34.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2600元,同比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700元,同比增長10.2%。
(一)豐富發展內涵,促進近海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載體支撐、項目保證三措並舉,不斷豐富近海經濟發展內涵。一是抓規劃。堅持規劃先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以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和超前意識,編制完成遼中縣域總體規劃、十二五規劃,修訂近海經濟區總體規劃、區域控詳規劃和環評規劃,著手實施“三城”區劃整合增擴,以鑄鍛造機加、靜脈產業、物流、新型材料加工、食品加工產業支撐近海產業基礎。二是抓載體。積極推動瀋陽城際輕軌向近海經濟區延伸,全力推動近海貨運鐵路開工建設;抓住國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契機,整理建設用地4000畝,完成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啟動污水和垃圾處理廠建設,推進給水廠、燃氣站、消防站和地源熱泵站建設,積極實施好道路、排水泵站、配電等工程。三是抓項目。依託五大招商中心選商擇資,突出把央企和產業關聯度高的項目作為重點,力爭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6個,億元以上項目14個。集中力量推動中鋼、人和等大企業打造產業旗艦,縱向延長產業鏈,橫向聚集產業集群。此外通過“銀企對接”、“企企對接”、“聯貸互保”等措施,拓展融資渠道,助力已建項目儘早投產運行。
(二)強化產業支撐,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利用現有產業基礎,發揮優勢產業支柱作用,走出一條具有比較優勢的近海特色產業發展道路。堅持工業立縣戰略。一是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堅持合理布局、集約利用的原則,集中力量做好泵閥園新二期擴區、模具產業園開發,加快和完善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做優載體做強產業。二是擴大規模企業規模。新增規模企業80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實現510億元,增加值實現144億元。繼續做強50戶重點企業,支持銀豐、遼中煉油廠等納稅大戶。同時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節能減排降耗增效,完成技改項目40項,新增產值10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值180億元。三是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圍繞鑄鍛造機加等五大產業,充分發揮產業基礎及核心企業集聚作用,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百億集群。同時要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圍繞新的投資熱點,結合近海主導產業包裝更具競爭力國債項目。加快都市農業發展步伐。一是最佳化農業空間,繼續完善全縣農業發展規劃、農業經濟區發展規劃和設施農業發展規劃,以“一園、三區、五大基地”為載體,加速推進設施型、加工型、休閒型、外向型和集約型農業發展進程;二是做大主導產業,明確設施果蔬產業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新增設施農業面積要達5萬畝,同時培育壯大花卉、肉牛、淡水魚、休閒農業和食品加工等特色優勢產業;三是做強基礎設施。圍繞農業經濟區和河道生態治理,超前謀劃,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等農建資金。完善近海服務業體系。一是深化推進產業升級。以傳統服務業改造為重點,積極引進蘇寧電器、興隆大家庭等知名連鎖機構,引導發展總部型、展貿型批發市場,促進消費市場的繁榮興旺。二是完善金融支撐體系。積極推動村鎮銀行發揮效能,加強小額貸款公司資本運營能力,力爭實現貸款餘額2億元。三是增強服務業活力。以近海珍珠湖休閒遊和謝榮策烈士陵園紅色游為主題,打造近海旅遊產業新亮點;進一步活躍近海房地產市場,土地收益實現2億元以上;推動“家電下鄉”活動持續深入開展,鞏固銷售量(額)在全市領跑位置。
(三)夯實戰略平台,促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一是立足“靜脈產業”與“生態工業”,舉全縣之力創建國家級環保產業示範基地。高標準編制起步區、總體100平方公里系列規劃,實現與近海經濟區總體規劃統籌布局,實施A園飛地管理,探索B園運營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下擺額度,促進A園快出形象、B園提早封閉,儘快建成國家級環保產業示範區;同時開展專項招商攻堅戰,著力推進中遠、北重等重大在談項目,促進市環保部門和遼寧人和聯合引進的B園項目,建設全國最大的“城市礦山”。二是立足打造瀋陽振興有力引擎的全新定位,精益求精建設“東北新港、渤海新岸”。擴大建設規模,完成3萬平方米保稅監管倉庫及相應基礎配套設施,完成綜合保稅區申批的基礎性準備工作,爭取50家企業成功入駐園區。積極開展與營口、大連、天津港合作,力爭實現“屬地報關、口岸驗放”,首年出口供貨值力爭實現2億美元以上;深入營造保稅物流氛圍、培育保稅物流情感、形成保稅物流文化、做強保稅物流產業,以退稅抵押、倉單質押、期貨交割和“一日游”等業務,以網上預約服務和網上聯批等機制,打造全國“成本最低、服務最優、環境最好”的金牌環境。
(四)推動跨河而興,促進濱水新城活力發展
將蒲河作為內河,重點打造城市濱水空間,構建跨河而興的濱水新城。一是拓空間。“東移西改”,加大拆動遷力度,確保新城儘快出形象、出效益。二是添活力。繼續完善近海綠洲功能和設施,提升、挖掘生態和社會效應,給新城注入靈動水景和發展活力。完成二號路西段道路排水工程及東一街、西一街兩側綠化、亮化工程,形成濱水特色的文化景觀。三是促東移。全面完成“兩院”綜合樓配套建設並實現入住,確保濱水新城客運站年內竣工並投入運營,加快司法局、檔案館、體育場、總工會、圖書館、五星級酒店及會議會展中心等項目建設進程,進一步完善生活設施,增強新城的集聚與輻射能力。
(五)加強生態建設,促進城鄉環境統籌發展
以生態縣創建為契機,進一步擴大經營城市成果,激發城市建設活力。一是提升老城區品味。繼續完善老城區公共設施建設,完成12條小街小巷排水工程和人行路鋪裝工程;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完成城區北出口拆遷改造工作,全年開發商品樓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以上;加快推進城市管理及環衛體制改革步伐,提升綜合執法及環衛管理水平;全年新增綠化面積不低於50萬平方米,推動美化、亮化、綠化上水平、上層次、上台階。二是全力衝擊東北生態第一縣。全面貫徹全市蒲河全流域綜合治理的戰略部署,按照“瀋陽內河、渤海綠肺”的定位,編制完成蒲河53公里遼中段治理的系列規劃,啟動3大攔蓄工程和全線2萬畝綠化工程,修建珍珠湖至高花出口景觀大道和堤頂環湖景觀路,按照“一軸兩城連三片、一湖一洲多濕地”空間布局,打造南有印象·劉三姐、北有神韻·珍珠湖,實現遼渾蒲治理一體化,全面提升城市生態功能;繼續實施“環保攻堅惠民”系列工程,完成滿都戶垃圾填埋場、茨榆坨及楊士崗垃圾中轉站建設;完成不低於200公里的縣、鄉、村路網建設;全面改善村屯環境,推進綠化、衛生改廁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工程,深化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創建活動,確保80%以上的鄉鎮獲國家命名;淘汰和關閉落後產能企業,全面完成“十一五”污染減排任務;全力做好國家對生態縣技術核查及驗收準備工作,衝擊國家生態縣東北第一縣目標。
(六)提高百姓福祉,促進社會事業和諧發展
以做實民生工程為已任,著力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民眾幸福指數。大力推進創業基地建設,引導全民創業,以創業促進就業;深化教育均衡發展,深層實踐教育創新,深入推進校舍變現及修繕九年一貫制學校門前道路,強化終身教育試點工作;加強近海托養服務中心建設;紮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加強醫療保險基礎工作管理,確保縣醫院門急診病房樓如期交付使用,全面啟動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做好重大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食品和藥品安全工作,確保人民民眾生命健康安全;全面開展全省扶貧開發整鄉推進試點工作;推進鄉鎮文化站和62家農家書屋的建設工作;舉辦第三屆近海文化節,全面提升近海文化內涵;大力弘揚作良精神,進一步做好信訪接待和矛盾化解工作;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強化治安管理,積極推進全國“平安縣”創建。
(七)注重自身建設,促進執政能力創新發展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勇於創新的開拓型政府;以衝擊全國百強縣為目標,建設勤政高效的務實型政府;發揮全省依法行政示範縣的表率作用,加強審計部門的監督作用,建設依法行政的廉潔型政府;強化民心網和縣長公開辦公電話及縣長信箱等載體的服務功能,繼續為民眾解難題、辦實事,建設以民為本的服務型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將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有力監督和鼎力支持下,與全縣人民一道,弘揚“遼中精神”,以敢為人先、勇於超越的膽識,只爭朝夕、高效成事的氣魄,不事張揚、埋頭苦幹的作風,在科學發展的航道上勇往直前,在率先崛起的征程中超越自我,開創“東北新港、渤海新岸”涵濡萬里的新紀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