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年份簡介,歷史紀事,逝世,記載,
年份簡介
公元199年 農曆己卯東漢建安四年,袁紹消滅了公孫瓚的勢力。占據冀青幽并四州,曹操攻取河內郡,袁紹謀攻曹操,曹操備戰迎擊袁紹。劉備復據徐州,袁術兵敗病死,孫策襲取廬江,大破黃祖,回軍平定豫章。天下局勢變得白熱化,北方曹操與袁紹爭鬥加劇,南方孫策攻城略地,擴充實力,圖謀北上。
歷史紀事
袁紹占據冀青幽并四州
建安四年(199)三月,袁紹攻滅公孫瓚後,占有冀(今河北臨漳西南)、青(今山東淄博北)、幽(今北京西南)、並(今山西太原西南)四州之地,實力與地盤都大大增加,有軍隊數十萬,兵精糧足。袁紹以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準備憑藉強大實力,南攻曹操,進取中原,實現他討平天下的願望。
曹操攻取河內郡
建安四年(199)四月,曹操率大軍進臨黃河,派大將史渙、曹洪攻取河內郡(今河南武陟西南)。此前,原河內太守張楊被部將楊醜殺死,中將眭固又將楊醜殺死,歸附袁紹,駐軍於射犬(今河南沁陽東北)。史渙、曹仁渡攻擊射犬,斬殺眭固。曹操隨即親率大軍過黃河,圍攻射犬。原河內長史薛洪等投降。河內“南拒虎牢之險,北倚在行之固”是黃北岸一戰略要地。曹操任命魏種為河內太守,以控制這一戰略要地。
袁紹謀攻曹操
建安四年(199)夏,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準備南攻許都(今河南許昌),消滅曹操。袁紹謀士沮授認為己方師出連年,剛剛消滅公孫瓚,百姓疲敝,倉庫空虛,不易動,勸袁紹與民休息,勸課農桑,對曹操採取緩圖之的策略。他說:現可以先遣使將攻滅公孫瓚事獻捷天子,如不能通,再上表奏曹操阻我朝奉天子,然後進軍黎陽(今河南濬縣東,為黃河北岸古津渡口),修造舟船器械,同時分遣騎數股騷擾曹操,使其不得安,然後攻之,可以逸待勞,平定曹操。這是萬全之策。另謀士郭圖、審配以為,兵法上說人數超過對方十倍以上便可包圍對方,超過五倍就可進攻,與敵人人數相等便可與其決戰。現以袁紹的神武,率冀、青、幽、並四州精兵攻伐曹操,易如反掌,用不著拖延。沮授又說: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現我大軍南伐,師出無名,而且曹操法令聲明,士卒精銳、非公孫瓚可比。我看恐怕不行。郭圖、審配又說:現我兵精將強,正是消滅曹操大好時機,應該見機知變,不應固執以求萬全之策。袁紹聽了謀士們的爭論,認為郭圖等人所說正確,決定馬上進攻曹操。
曹操備戰迎擊袁紹
建安四年(199)夏,袁紹準備率領大軍南征的訊息傳到許都(今河南許昌),許都諸將都以袁紹大難敵。曹操卻認為,袁紹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兵多卻指揮不明,將騎而政令不一,雖然兵多糧足,正好為我所用。於是預作部署準備迎戰。八月,曹操進軍黎陽,派在青州有潛在影響的臧霸進攻入青州(今山東淄北),占領齊(今山東臨淄區)、北海(今山東壽東南)等地,以鞏固右翼,防止袁紹軍隊從東面夾擊,又命大將于禁屯軍黃河南岸,臨視袁紹動靜。九月,曹操返回許都,分兵扼守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為許都北面的咽喉要道 ,準備迎戰袁紹。
張繡歸降曹操
建安四年(199),袁紹準備進攻曹操,先遣人招降張繡,以使曹操腹背受敵。張繡準備答應,但謀士賈詡勸他投降曹操。張繡認為袁強曹弱,自己曾大敗曹操,殺其子、侄,不願投降曹操。賈詡說,正是因此,才應該投降曹操,袁紹軍隊眾多,現我以很少的部眾投降,袁紹下定不以為意,而曹操軍隊寡弱,又正是用人之際,我們降曹,一定會受重視,而且曹操奉於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順,又曹操有天下之志,正要示天下以德,一定不會計較以前的嫌怨。張繡從其議,於當年十一月率軍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張繡為揚武將軍,又表賈詡為執舍吾、封都亭侯,並娶張繡之女為兒媳。張繡的投降,使曹操免除了許都南面的威脅,對他後來同袁紹的決戰十分有利。
袁紹全據幽州
建安四年(199)三月,袁紹經過連年的征占,終於攻占易京(今河北雄縣),滅掉公孫瓚,全據幽州(治薊,今北京西南)。早在建安三年,袁紹就開始向公孫瓚大舉進攻。公孫瓚待部下刻薄少恩,凡其將被敵方圍者,皆不許發兵相救,以為救一人,使後將恃救,不肯力戰。及至袁紹來攻,公孫瓚南邊駐防諸將自覺不能守者,或降或逃,袁紹不戰而進,很快攻至易京。公孫瓚見形勢急迫,派其子公孫續向黑山軍求救。又想親率大軍突圍,與黑山軍會合襲擊袁紹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其長史關靖認為,如果放棄易京,會使軍心渙散,不戰而潰,以此公孫瓚又決定堅守待援。建安四年三月,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來救。公孫瓚聞知,遣人密告公孫續,使其埋伏五千鐵騎於城北窪地之中,約期舉火為號,城內外一劉出兵,夾擊袁紹。不巧書信被袁紹士兵截獲,袁紹將計就計,在城外設下伏兵,並按約定日期舉火。公孫瓚見城外火起,以為救兵來到,親自率軍出城,結果中伏,大敗而歸,只得據守孤城,時公孫瓚在易京修築塹圍十重,其內修築高大土台,台上復築木樓,息居於其中最高者之上,自謂萬無一失。袁紹命軍士挖掘地道 至樓下,縱火焚燒、木樓倒於公孫瓚所居土台之中。化孫瓚見大勢已去,遂殺其妻子姊妹,引火自焚。袁紹士兵攻入,將其殺死。於是,割據幽州一時的公孫瓚遂告覆滅,幽州也隨之為袁紹所占。
公孫瓚敗死
建安四年(199)三月,盤踞幽州多年的公孫瓚兵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公孫瓚(?—199),字伯珪,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西)人。世代官僚出身,少時曾為郡吏,後舉上計吏、孝廉,出任遼東屬國長史。中平(184—189)年間,以善騎射為督烏桓突騎。張純叛漢,公孫瓚以征討有功,遷騎都尉,後張純聯鴿桓等抄掠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等地,公孫瓚又大破之,拜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兼領遼東屬國長史。公孫瓚身處邊境、執掌兵馬,每有烏桓等犯邊,勇犯赴敵,義無反顧,又加武藝出眾,胡族皆懼怕之。公孫瓚善騎白馬,其部下有善射者數十人,亦皆乘白馬。烏桓等皆謂“避白馬長史”。初平二年(191),公孫瓚率軍於東光(今屬河北)截擊青、徐黃巾軍,大破黃巾軍三十餘萬人,殺三萬餘人,以功拜歷武將軍、封薊侯。初平四年,殺幽州刺史劉虞,全據幽州(今北京西南)。此後,公孫瓚與袁紹連年爭鬥,先後二次大敗袁紹,實力漸衰,遂據幽州自保至建安四年城陷被殺。
袁術死
袁術自立為帝後,接連被呂布、曹操打敗,實力大減;加以奢侈無度,府庫空虛,江、淮間又連年飢芒,無以自給,於是遣使請將帝位主與堂兄袁紹,並投奔袁紹。袁紹長子、青州刺史袁譚至青州(治臨淄,今山東淄博北)州界迎候袁術。袁術從壽春(今安徽壽縣)北上,路經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被曹操派出的劉備、朱靈截住,袁術不得已退回壽春,至六月,吐血而死。袁術(?—199),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其家族為東漢有名大族“汝南袁氏”。少舉孝廉入仕,先後任河南尹、虎賁中郎將等官。中平六年(189),大將軍何進謀誅宦官未成被殺,袁術以虎賁中郎將,與袁紹等攻入皇宮,誅滅宦官。董卓擅政,以為後將軍。袁術不受,逃奔南陽郡(今河南南陽),荊州劉表表其為南陽太守,遂據南陽。北後,袁術屢次敗於劉表、曹操。初平四年(193),袁術退至淮南郡(今安徽壽縣),驅逐揚州刺史陳瑀,自稱楊州刺史,占據淮南,李傕等把持朝廷後,欲 袁術為奧援,拜其左將軍、假節、封陽翟侯,建安二年(197),袁術聽信術士之言,於壽春稱帝。但不到二年,便因兵敗和過度奢侈不能自存。建安四年,欲投奔袁紹,中途兵敗病死。
劉備復據徐州
建安四年(199)夏,劉備攔阻袁術北投袁紹後,進占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不肯再回許都(今河南許昌),聽命於曹操。並襲殺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重新占據徐州(時治下邳)。劉備命大將關羽駐守下邳,自己居小沛(今江蘇沛縣),遙相呼應。不久,東海郡(今冊東郯城北)昌霸反,附近郡縣紛紛叛曹操歸附劉備,劉備勢力稍盛,兵力達到數萬人。劉備遣使與袁紹連和,夾攻曹操。曹操聞知劉備襲取徐州,派將劉岱、王忠率兵進討,被劉備擊敗。劉備占據徐州後,對曹操形成很大威脅。
衛凱鎮撫關中
建安四年(199),曹操派治書侍御史衛凱鎮撫關中(古稱函谷關以西為關中,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以免除後顧之憂,全力對付袁紹。衛覬至關中,見大批逃難的百姓不斷返回關中,但又無以為生,大多被諸將引為部曲,而郡縣貧弱,無法與諸將爭奪。於是上書曹操,請依舊置鹽官監管鹽業買賣,以其收入購買牛、犁等農具,供給難民,使其從事農業生產。如此,可以增加國家收入,豐殖關中,並可避免關中諸將勢力日大。曹操遂遣謁者僕射監鹽官。衛覬又建議司隸尉移治關中,為關中之主,曹操亦從之,使司隸校尉鐘繇由原治洛陽(今河南洛陽)移治弘農(今河南靈寶交)。由此,關中逐漸服從。
孫策襲取廬江
建安四年(199),孫策見廬江太守劉勛勢力漸大,起兼併之心,乃卑辭詐願出兵協助攻打海昏(今江西永修)的宗帥,並以珠寶等財物賄賂劉勛。劉勛大喜,遂進兵海昏。宗帥聞知劉勛來攻,皆空壁逃跑,劉勛一無所得。孫策見勛主力滯留海昏,乃命堂兄孫賁、孫輔領八千人駐守彭澤(今江西湖口縣東)。自己與江夏太守周瑜率兵二萬突襲,攻下劉勛根據皖城(今安徽潛山縣北),獲袁術妻子及軍十三萬餘人。孫策表李術為廬江太守,率兵與所獲人眾返回。劉勛回軍至彭澤,被孫賁、孫輔截擊,敗逃浪沂(今浙江建德一帶),遣使向劉有的江夏太守黃祖求救。黃祖使其子黃射率水軍五千往救。孫策進軍猛攻劉勛,劉勛大敗,北逃投奔曹操。
孫策大敗黃祖
黃射見劉勛已敗,率兵還歸。孫策繳獲劉勛戰船千艘,士卒二千餘人,遂轉攻黃祖。此年十二月,孫策率軍進至沙羡(今湖北武昌西)。劉表聞聽孫策進犯荊州(時治襄陽,今湖北襄陽),派侄兒劉虎和將領韓晞率兵五千支援,孫策揮師進攻,大破劉表軍,陣斬韓晞, 擒獲黃祖妻子 ,繳獲戰船六千艘,黃祖單身逃走,得免於死。
孫策平定豫章
200年初,孫策隨即率軍南進豫章郡(今屬江西),駐軍椒丘(今江西新建東北),使功曹虞翻說豫章太守華歆投降。華歆為當時名士,見虞翻來說客,表示願以郡讓與孫策。次日,孫策進入豫郡治南昌(今屬江西),華歆於路旁迎接,將豫章太守讓與孫策。於是,孫策分豫章郡置廬陵郡(今江西吉水東北),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至此,揚州六郡中丹楊(今安徽宣城)、會稽(今浙江紹興)、吳郡、廬江、豫章等五郡均為孫策所有。江東(古稱長江鞠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區為江東)基本被孫策占據。孫策橫跨數千里作戰,掃除和削弱了上游劉勛、黃祖的勢力。
逝世
公孫瓚(?--199年 ),字伯珪,東漢末期人物,遼西令支人,曾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幽州長史。
袁術(?--199年 ),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人,東漢末軍閥。
車胄,東漢末年時曹操大將。
呂布,東漢末年名將,割據諸侯。
記載
《資治通鑑》
孝獻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公元一九九年)
春,三月,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三道救之。未至,瓚密使行人齎書告續,使引五千鐵騎於北隰之中,起火為應,瓚欲自內出戰。紹候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至,遂出戰。紹設伏擊之,瓚大敗,復還自守。紹為地道,穿其樓下,施木柱之,度足達半,便燒之,樓輒傾倒,稍至京中。瓚自計必無全,乃悉縊其姊妹、妻子,然後引火自焚。紹趣兵登台,斬之。田楷戰死。關靖嘆曰:“前若不止將軍自行,未必不濟。吾聞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策馬赴紹軍而死。續為屠各所殺。漁陽田豫說太守鮮于輔曰:“曹氏奉天子以令諸侯,終能定天下,宜早從之。”輔乃率其眾以奉王命。詔以輔為建忠將軍,都督幽州六郡。初,烏桓王丘力居死,子樓班年少,從子蹋頓有武略,代立,總攝上谷大人難樓、遼東大人蘇仆延、右北平大人烏延等。袁紹攻公孫瓚,蹋頓以烏桓助之。瓚滅,紹承制皆賜蹋頓、難樓、蘇仆延、烏延等單于印綬;又以閻柔得烏桓心,因加寵慰以安北邊。其後難樓、蘇仆延奉樓班為單于,以蹋頓為王,然蹋頓猶秉計策。
眭固屯射犬。夏,四月,曹操進軍臨河,使將軍史渙、曹仁渡河擊之。仁,操從弟也。固自將兵北詣袁紹求救,與渙、仁遇於犬城,渙、仁擊斬之。操遂濟河,圍射犬。射犬降,操還軍敖倉。初,操在兗州舉魏種孝廉。兗州叛,操曰:“唯魏種且不棄孤。”及聞種走,操怒曰:“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即下射犬,生禽種,操曰:“唯其才也!”釋其縛而用之,以為河內太守,屬以河北事。
袁術既稱帝,淫侈滋甚,媵御數百,無不兼羅紈,厭粱肉,自下飢困,莫之收恤。既而資實空盡,不能自立,乃燒宮室,奔其部曲陳簡、雷薄於灊山,復為簡等所拒,遂大窮,士卒散走,憂懣不知所為。乃遣使歸帝號於從兄紹曰:“祿去漢室久矣!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四州,人戶百萬,謹歸大命,君其興之!”袁譚自青州迎術,欲從下邳北過。曹操遣劉備及將軍清河朱靈邀之,術不得過,復走壽春。六月,至江亭,坐簀床而嘆曰:“袁術乃至是乎!”因憤慨結病,歐血死。術從弟胤畏曹操,不敢居壽春,率其部曲奉術柩及妻子,奔廬江太守劉勛於皖城。故廣陵太守徐璆得傳國璽。獻之。
袁紹既克公孫瓚,心益驕,貢御稀簡。主薄耿包密白紹,宜應天人,稱尊號。紹以包白事示軍府。僚屬皆言包妖妄,宜誅。紹不得已,殺包以自解。紹簡精兵十萬、騎萬匹,欲以攻許。沮授諫曰:“近討公孫瓚,師出歷年,百姓疲敝,倉庫無積,未可動也。宜務農息民,先遣使獻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後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舡,繕修器械,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郭圖、審配曰:“以明公之神武,引河朔之強眾,以伐曹操,易如覆手,何必乃爾!”授曰:“夫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義者無敵,驕者先滅。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今舉師南向,於義則違。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非公孫瓚坐而受攻者也。今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師,竊為公懼之!”圖、配曰:“武王伐紂,不為不義。況兵加曹操,而雲無名?且以公今日之強,將士思奮,不及時以定大業,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吳之所以滅也。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機之變也。”紹納圖言,圖等因是譖授曰:“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與主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且御眾於外,不宜知內。”紹乃分授所統為三都督,使授及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騎都尉清河崔琰諫曰:“天子在許,民望助順,不可攻也!”紹不從。許下諸將聞紹將攻許,皆懼,曹操曰:“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孔融謂荀彧曰:“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士也,為之謀;審配、逄紀忠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將也,統其兵。殆難克乎!”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逄紀果而自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秋,八月,操進軍黎陽,使臧霸等將精兵入青州以扞東方,留于禁屯河上。九月,操還許,分兵守官渡。
袁紹遣人招張繡,並與賈詡書結好。繡欲許之,詡於繡坐上,顯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強曹弱,又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冬,十一月,繡率眾降曹操,操執繡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關中諸將以袁、曹方爭,皆中立顧望。涼州牧韋端使從事天水楊阜詣許,阜還,關右諸將問:“袁、曹勝敗孰在?”阜曰:“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後事,今雖強,終不能成大業。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曹操使治書待御史河東衛覬鎮撫關中,時四方大有還民,關中諸將多引為部曲。覬書與荀彧:“關中膏腴之地,頃遭荒亂,人民流入荊州者十萬餘家,聞本土安寧,皆企望思歸。而歸者無以自業,諸將各競招懷以為部曲,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強,一旦變動,必有後憂。夫鹽,國之大寶也,亂來放散,宜如舊置使者監賣,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歸民,以供給之,勤耕積粟以豐殖關中,遠民聞之,必日夜競還。又使司隸校尉留治關中以為之主,則諸將日削,官民日盛,此強本弱敵之利也。”彧以白操,操從之。始遣謁者僕射監鹽官,司隸校尉治弘農。關中由是服從。
袁紹使人求助於劉表,表許之而竟不至,亦不援曹操。從事中郎南陽韓嵩、別駕零陵劉先說表曰:“今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敝可也;如其不然,固將擇所宜從。豈可擁甲十萬,坐觀成敗,求援而不能助,見賢而不肯歸。此兩怨必集於將軍,恐不得中立矣。曹操善用兵,賢俊多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移兵以向江、漢,恐將軍不能御也。今之勝計,莫若舉荊州以附曹操,操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蒯越亦勸之。表狐疑不斷,乃遣嵩詣許,曰:“今天下未知所定,而曹操擁天子都許,君為我觀其釁。”嵩曰:“聖達節,次守節。嵩,守節者也。夫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以嵩觀之,曹公必得志於天下。將軍能上順天子,下歸曹公,使嵩可也;如其猶豫,嵩至京師,天子假嵩一職,不獲辭命,則成天子之臣,將軍之故吏耳。在君為君,則嵩守天子之命,義不得復為將軍死也。惟加重思,無為負嵩!”表以為憚使,強之。至許,詔拜嵩侍中、零陵太守。及還,盛稱朝廷、曹公之德,勸表遣子入侍。表大怒,以為懷貳,大會寮屬,陳兵,持節,將斬之,數曰:“韓嵩敢懷貳邪!”眾皆恐,欲令嵩謝,嵩不為動容,徐謂表曰:“將軍負嵩,嵩不負將軍!”且陳前言。表妻蔡氏諫曰:“韓嵩,楚國之望也;且其言直,誅之無辭。”表猶怒,考殺從行者,知無它意,乃弗誅而囚之。
揚州賊帥鄭寶欲略居民以赴江表,以淮南劉曄,高族名人,欲劫之使唱此謀,曄患之。會曹操遣使詣州,有所案問,曄要與歸家,寶來候使者,曄留與宴飲,手刃殺之,斬其首以令寶軍曰“曹公有令,敢有動者,與寶同罪!”其眾數千人皆龍言服,推曄為主。曄以其眾與廬江太守劉勛,勛怪其故,曄曰:“寶無法制,其眾素以鈔略為利。仆宿無資,而整齊之,必懷怨難久,故以相與耳!”勛以袁術部典眾多,不能贍,遣從弟偕求米於上繚諸宗帥,不能滿數,偕召勛使襲之。孫策惡勛兵強,偽卑辭以事勛曰:“上繚宗民數欺鄙郡,欲擊之,路不便。上繚甚富實,願君伐之,請出兵以為外援。”且以珠寶、葛越賂勛。勛大喜,外內盡賀,劉曄獨否,勛問其故,對曰:“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也。兵疲於外而國內虛,策乘虛襲我,則後不能獨守。是將軍進屈於敵,退無所歸,若軍必出,禍今至矣。”勛不聽,遂伐上繚;至海昏,宗帥知之,皆空壁逃遷,勛了無所得。時策引兵西擊黃祖,行及石城,聞勛在海昏,策乃分遣從兄賁、輔將八千人屯彭澤,自與領江夏太守周瑜將二萬人襲皖城,克之,得術、勛妻子及部曲三萬餘人;表汝南李術為廬江太守,給兵三千人以守皖城,皆徙所得民東詣吳。勛還至彭澤,孫賁、孫輔邀擊,破之。勛走保流沂,求救於黃祖,祖遣其子射率船軍五千人助勛。策復就攻勛,大破之,勛北歸曹操,射亦遁走。策收得勛兵二千餘人,船千艘,遂進擊黃祖。十二月,辛亥,策軍至沙羡,劉表遣從子虎及南陽韓晞,將長矛五千來救祖。甲寅,策與戰,大破之,斬晞。祖脫身走,獲其妻子及船六千艘,士卒殺溺死者數萬人。
策盛兵將徇豫章,屯於椒丘,謂功曹虞翻曰:“華子魚自有名字,然非吾敵也。若不開門讓城,金鼓一震,不得無所傷害。卿便在前,具宣孤意。”翻乃往見華歆曰:“竊聞明府與鄙郡故王府君齊名中州,海內所宗,雖在東垂,常懷瞻仰。”歆曰:“孤不如王會稽。”翻復曰:“不早豫章資糧器仗,士民勇果,孰與鄙郡?”歆曰:“大不如也。”翻曰:“明府言不如王會稽,謙光之譚耳;精兵不如會稽,實如尊教。孫討逆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前走劉揚州,君所親見;南定鄙郡,亦君所聞也。今欲守孤城,自料資糧,已知不足,不早為計,悔無及也。今大軍已次椒丘,仆便還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與君辭矣。”歆曰:“久在江表,常欲北歸;孫會稽來,吾便去也。”乃夜作檄,明旦,遣吏齎迎。策便進軍,歆葛巾迎策,策謂歆曰:“府君年德名望,遠近所歸;策年幼稚,宜修子弟之禮。”便向歆拜,禮為上賓。
孫盛曰:歆既無夷、皓韜邈之風,又失王臣匪躬之操,橈心於邪儒之說,交臂於陵肆之徒,位奪節墮,咎孰大焉!
策分豫章為廬陵郡,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會僮芝病,輔遂進屯廬陵,留周瑜鎮巴丘。孫策之克皖城也,撫視袁術妻子;及入豫章,收載劉繇喪,善遇其家。士大夫以是稱之。會稽功曹魏騰嘗策意,策將殺之,眾憂恐,計無所出。策母吳夫人倚大井謂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當優賢禮士,舍過錄功。魏功曹在公盡規,汝今日殺之,則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見禍之及,當先投此井中耳!”策大驚,遽釋騰。初,吳郡太守會稽盛憲舉高岱孝廉。許貢來領郡,岱將憲避難於營帥許昭家。烏程鄒佗、錢銅及嘉興王晟等各聚眾萬餘或數千人,不附孫策。策引兵撲討,皆破之,進攻嚴白虎。白虎兵敗,奔餘杭,投許昭。程普請擊昭,策曰:“許昭有義於舊君,有誠於故友,此丈夫之志也。”乃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