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條約分類:海洋
- 簽訂日期:1954年05月12日
- 生效日期:1954年05月12日
- 時效性:現行有效
- 條約種類:公約
1954年4月26日至5月12日在倫敦舉行了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國際會議,會議起草並通過了“1954年國際防止海上油污染公約”。該公約於1958年7月26日生效。在聯合國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以下簡稱“海協”,IMCO)未正式成立前,公約一直由英國政府保管,直至1959年才移交給海協。1962年和1969年作了兩次修正,兩個修正案分別於1967年6月28日和1978年1月20日生效。截止1991年底,公約及1962年和1969年修正案的締約國有聯合王國、墨西哥、瑞典、聯邦德國……等68個國家和地區,從1984年起荷蘭等4國宣布退出(見附錄)。
公約主要內容:
該公約由二十一項條款和一個附則組成。
公約規定了500總噸以上的船舶排放油類或含油混合物的要求:
1.禁止在離岸50海里(某些地區為70-100或150海里)內排放石油或含石油的混合物(下稱含油混合物);
2.允許排放含油混合物的油分濃度應小於100ppm;
3.船舶必須備有油類記錄簿。
附則列出了用於油船和非油船的油類記錄簿的格式。
為了便於海運國家接受1954年防污公約,1962年3月26日至4月13日召開了國際會議,對該公約作了修正。1962年修正案對排放規定修正如下:
1.擴大原公約規定的適用範圍,即適用於150總噸及以上的油船和500總噸及以上的其他船舶;
2.禁止在離岸100海里或150海里以內排放油類或含油混合物;
3.禁止2萬總噸以上的油船在海上任何地區排放油類或含油混合物;
4.要求締約國港口和裝卸站提供接收設施,並成立監督機構。
1969年10月21日海協A.175(Ⅳ)決議對1954年防污公約作了進一步的修正:
1.對150總噸及以上的油船必須符合下列條件才能允許排放油類或含油混合物:
(1)在航行途中;
(2)油量瞬間排放率為每海里不超過60公升;
(3)距最近陸地50海里以上;
(4)一次壓載航程中的總排油量不得超過載油總量的1/15000。
2.對500總噸及以上的各類船舶機艙艙底污水應符合下列條件才能排放:
(1)在航行途中;
(2)油量瞬間排放率每海里不得超過60公升;
(3)排放物的含油量應小於100ppm;
(4)排放時儘可能遠離陸地。
3.允許從貨油艙排放壓載水,但必須符合在晴朗天氣,從靜止的油船向清潔靜水排放時,在水面上不留明顯油跡的要求。
1971年海協第七屆大會通過了兩項對1954年防污公約修正的決議:
1.對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進行特殊保護;
2.限制油艙容積和油艙布置。
但是,1971年修正案尚未生效。
附錄(按締約國加入公約的日期順次排列)
締約國交存檔案日期生效日期
英國1955.5.61958.7.26
墨西哥1956.5.101958.7.26
瑞典1956.5.241958.7.26
聯邦德國1956.6.111958.7.26
丹麥1956.11.261958.7.26
加拿大1956.12.191958.7.26
挪威1957.1.261958.7.26
愛爾蘭1957.2.131958.7.26
比利時1957.4.161958.7.26
法國1957.7.261958.7.26
荷蘭1958.7.241958.7.26
芬蘭1958.12.301959.3.30
波蘭1961.2.281961.5.28
美國1961.9.81961.12.8
科威特1961.11.271962.2.27
冰島1962.2.231962.5.23
賴比瑞亞1962.3.281962.6.28
加納1962.5.171962.8.17
荷屬安替利斯群島1962.5.201962.7.20
澳大利亞1962.8.291962.11.29
埃及1963.4.221963.7.22
約旦1963.5.81963.8.8
多米尼加1963.5.291963.8.29
巴拿馬1963.9.251963.12.25
菲律賓1963.11.191964.2.19
委內瑞拉1963.12.121964.3.12
阿爾及利亞1964.1.201964.4.20
西班牙1964.1.221964.4.22
義大利1964.5.221964.8.22
馬達加斯加1965.2.11965.5.1
以色列1965.11.111966.2.11
瑞士1966.1.121966.4.12
象牙海岸1967.3.171967.6.17
希臘1967.3.281967.6.28
葡萄牙1967.3.281967.6.28
黎巴嫩1967.5.311967.8.31
日本1967.8.211967.11.21
奈及利亞1968.1.221968.4.22
摩洛哥1968.2.291968.5.29
敘利亞1968.12.241969.3.24
民主葉門1969.5.201969.8.20
蘇聯1969.9.31969.12.3
摩納哥1970.3.251970.6.25
紐西蘭1971.6.11971.9.1
沙烏地阿拉伯1971.12.301972.3.30
利比亞1972.2.181972.5.18
塞內加爾1972.3.271972.6.27
斐濟1972.8.151972.11.15
突尼西亞1973.6.111973.9.11
印度1974.3.41974.6.4
南斯拉夫1974.3.111974.6.11
馬爾他1975.1.101975.4.10
奧地利1975.5.191975.8.19
波多黎各,關島,巴拿巴運河1975.9.91975.9.9
區維爾琴群島,美屬薩摩亞,
太平洋島嶼的聯合國託管領域
肯亞1975.9.121975.12.12
烏拉圭1975.12.91976.3.9
中途群島,威克島,強斯頓環礁1976.3.181976.3.18
巴哈馬1976.7.221976.10.22
阿根廷1976.9.301976.12.30
保加利亞1976.10.281977.1.28
蘇利南1976.12.11977.3.1
智利1977.8.21977.11.2
韓國1978.7.311978.10.31
民主德國1979.1.251979.4.25
葉門1979.3.61979.6.6
卡達1980.1.311980.5.1
巴布亞紐幾內亞1980.3.121980.6.12
賽普勒斯1980.6.101980.9.10
百慕達1980.9.191980.12.1
馬爾地夫1982.5.171982.8.17
萬那杜1983.2.21983.5.2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983.12.151984.3.15
下列國家已退出本公約:
退出國家退出生效日期
荷蘭和荷屬安替利斯群島1984.6.1
保加利亞1985.12.12
澳大利亞1988.10.14
德國1989.3.30
1954年國際防止海洋油污染公約(經1962年和1969年修正)
各國政府出席了1954年4月26日至5月12日在倫敦舉行的國際油污染海洋會議,
願根據共同協定採取行動,防止船舶排油污染海洋,並考慮到達到這一目的的最好辦法是締結一個公約,
因此委派並授權在此件最後署名(署名略)的全權代表協定如下:
第一條
1.就本公約而言,下列名詞(除文中另有規定外)有其各自特定的意義,即:
“執行局”一詞具有第二十一條所指定的意義;
“排放”一詞涉及油類或含油混合物時,系指不論任何原因所引起的任何排放或逸漏;
“重柴油”系指船用柴油,不包括按美國材料試驗協會的標準方法D86/59進行蒸餾試驗時,試驗溫度在340℃以下,其餾出物體積超過50%以上者;
“油量瞬間排放率”系指任一瞬間每小時排油公升數與同一瞬間船速節數之比。
“海里”系指一海里,即6080英尺或1852米;
“最近陸地”。“距最近陸地”一詞,系指“距該領土按照1958年關於領海和鄰接地區的日內瓦公約據以劃定其領海的基線”;
“油類”系指原油,燃料油,重柴油和潤滑油,“油性”一詞應作相應解釋;
“含油混合物”一詞系指含任何油量的一種混合物;
“本組織”一詞系指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
“船舶”一詞系指任何類型的由自身驅動或由他船拖帶進行海上航行的船舶(包括浮動船艇);“液貨船”系指大部分貨艙用於載運散裝液體貨物的船舶及臨時載運油類的船舶。
2.就本公約而言,締約國政府領土系指該政府所屬的國家領土和由該政府負責其國際事務並按照第十八條規定適用本公約的任何其他領土。
第二條
1.本公約適用於在締約國政府任一領土內登記的船舶並適用於未經登記而具有締約國國籍的船舶,但下列船舶除外:
(1)150總噸以下的油船和500總噸以下的其他船舶,只要締約國政府根據其尺度、業務及其驅動所使用的燃料類型,採取合理可行的必要步驟,也可對其使用本公約的各項要求。
(2)暫時用於提煉鯨油工業並正在從事此項提煉作業的船舶;
(3)暫時航行於北美大湖區及與其相連和附屬的水域中的船舶,該水域的東界可達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市聖朗伯河閘下游出口處;
(4)海軍船艦及暫時用於海軍的輔助船舶。
2.各締約國政府應採取適當措施,保證相應於本公約的各項要求在合理可行時適用於本條第1款第(4)項所指定的船舶。
第三條
根據第四條和第五條的規定:
1.除油船以外適用於本公約的船舶,禁止排放油類或含油混合物,當滿足下列全部條件時除外:
(1)船舶正在航行途中;
(2)瞬間排油率不得超過每海里60公升;
(3)排放的混合物含油量應少於10ppm;
(4)離陸地儘量遠處排放。
2.適用於本公約的油船禁止排放油類或含油混合物,當滿足下列全部條件時除外:
(1)油船正在航行途中;
(2)瞬間排油率不得超過每海里60公升;
(3)在一個壓載航次中排放總油量不得超過載油總容量的1/15000;
(4)油船離最近陸地50海里以上。
3.本條第2款不適用於:
(1)從貨油艙排放壓艙水,該貨油艙自最後一次載貨後已清除了任何廢液,若在晴朗天氣從一艘靜止的油船向平靜清潔水域排放時,水面應沒有可見的油跡;或
(2)從機艙艙底污水井排放油類或含油混合物,應按本條第1款規定辦理。
第四條
第三條不適用於:
1.為保證船舶安全,防止船或貨受損,或在海上救助人命,從而由船上排放油類或含油混合物;
2.因船舶受損或無法避免的滲漏,以致船上逸出油類或含油混合物,而在發生損壞或發現滲漏後已採取各種合理防護措施以防止與減少這種逸漏。
第五條根據第二條第1款規定,在本公約對有關國家領土生效後的12個月內,第三條不適用於船舶艙底的含油混合物的排放。
第六條
1.凡違犯第三條及第九條者,按照符合第二條第1款規定的船舶有關國家法律予以違章處罰。
2.按締約國政府對任何領土的法律,船舶在領海外非法排放油類及含油混合物所課的處罰須適當,以阻止類似情況發生,並不應少於對領海內類似違法者所課的處罰。
3.各締約國政府須向本組織據實報告每案的處罰結果。
第七條
1.當本公約對符合第二條第1款規定的船舶的有關領土生效12個月後,此類船舶應有適當裝備,藉以防止油類漏入艙底,除非已採取有效措施,保證艙底油類不作違反本公約的排放。
2.儘可能避免在燃料油艙內裝載壓載水。
第八條
1.每一締約國政府須採取一切適當步驟促進提供下述設備:
(1)按船舶使用的需要,港口應提供足夠的接收設備,以接收油船以外船舶經過油水分離後留待處理的殘餘物和含油混合物,而務求不致延誤船期;
(2)裝油港須提供足夠的設備,以便接收油船上留待處理的殘餘物和含油混合物;
(3)修船港須提供足夠設備,以便接收所有來修理的船舶留待處理的殘餘物和含油混合物。
2.每一締約國政府須確定其領土內哪些港口及裝油港適應本條第1款的各項規定。
3.就本條第1款規定,每一締約國政府須向本組織報告各地設備欠缺情況,以便轉達各有關締約國政府。
第九條
1.適用本公約的船舶、每艘使用燃料油的船舶和每艘油船均須備有(如本公約附則中所規定格式的)油類記錄簿,或作為船舶正式航海日的一部分,或採用其他形式。
2.船舶不論在何時進行以下任一作業時,每次均應逐艙記入油類記錄簿:
(1)油輪:
①裝載貨油;
②航行途中轉駁貨油;
③卸貨油;
④貨艙壓載;
⑤清洗貨艙;
⑥排放含油壓載水;
⑦從污油艙排水;
⑧處理殘餘物;
⑨在港口將機艙收集的含油艙底水排放至舷外,和在海上日常排放含油艙底水,後者如已記入相應的航海日中者除外。
(2)非油船:
①燃料油艙的壓載和清洗;
②排放含油壓載水或從燃料油艙中排放本項第①目所指的洗艙水;
③處理殘餘物;
④在港口將機艙收集的含油艙底水排放至舷外,和在海上日常排放含油艙底水,後者如已記入相應的航海日的除外。
即使發生如第四條所述的排放或逸漏油類或含油混合物,也必須在油類記錄簿中註明排放或逸漏的情況和理由。
3.本條第2款所述的每個作業應及時而完整地記入油類記錄簿,而使所記各項與完成作業情況相符。如該船配備有船員,則每頁均須經負責駕駛員或主管有關作業的船員和船長簽字。油類記錄簿中記載的書面內容應使用按第二條第1款船舶有關國家的官方語言或使用英文或法文。
4.油類記錄簿應放置在便於隨時檢查的地方,如系被拖帶的無配員船舶,則應保存在主拖船上。記錄簿用完後應保留二年。
5.締約國任何領土的主管當局,在該領土的港口內可登上任何適用本公約的船舶,檢查按本條規定要求在船上攜帶的油類記錄簿,也可複製記錄簿中填寫的任何內容並可要求船長證實該複製件是所述內容的真實複製件。任何經船長證實為油類記錄簿的內容的複製件可作為任何司法程式中說明所述事實的訴訟證據。主管當局根據本項規定採取的任何行動應儘可能迅速,不得延誤船期。
第十條
1.違反本公約的事件無論在何處發生,任何締約國政府可書面向符合本公約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的船舶有關政府提出有關該船違反本公約任何規定的證明。如這樣做是實際可行的,締約國政府的主管當局應把違章案件通知該船船長。
2.被通知的政府收到詳細材料後應進行調查,並可要求其他政府提供進一步的違章詳細情報。如被通知的政府認為按其法律證據已足夠起訴違章船東或船長時,則訴訟應儘早進行。該政府應將收到通知後所採取的行動立即通知由其官員提出違章事件報告的政府和本組織。
第十一條本公約不得被解釋為締約國在其管轄權內對公約涉及的任何事件降低其採取措施的權力,或解釋為擴大任何締約國政府的管轄權。
第十二條每一締約國政府應向執行局與聯合國適當機構送交:
1.與本公約有關的現行的該國法律、法令、命令和條例的文本。
2.有關本公約實施結果的正式報告或摘要,以該國政府認為非機密檔案為限。
第十三條締約國政府間對本公約的解釋和實施所引起的任何爭議,不能通過協商解決時,在任何一方請求下,可提請國際法院予以裁決,但爭議雙方同意交付仲裁者例外。
第十四條
1.本公約自本日起三個月內開放簽署,三個月後繼續開放,以供接受。
2.參照第十五條,聯合國或專門機構的成員國政府,或國際法院的成員均可成為本公約成員,但須:
(1)簽署無保留接受;
(2)簽署隨後再接受;或
(3)接受。
3.接受將在檔案交存執行局後生效,執行局將收到的每一份簽署檔案和交存的接受檔案以及簽署或交存日期,通知所有已簽署或接受本公約的政府。
第十五條
1.本公約應在至少有10國政府已成為本公約的締約國之日起12個月後生效,這10個國家政府中的5國政府各自至少擁有50萬總噸位的油船。
2.
(1)對無保留簽署本公約的每一政府,或按本條第1款對本公約生效日期以前接受的每一政府而言,本公約在公約生效之日起生效。對公約生效後接受的每一政府而言,本公約應在各該政府交存接受檔案之日起三個月後生效。
(2)執行局應儘快將本公約行將生效日期通知所有已簽字或已接受本公約的政府。
第十六條
1.
(1)本公約經各締約國政府一致同意後可以修正。
(2)經任一締約國政府要求,本組織應將其提出的修正案遞交各締約國政府考慮並按本條款予以接受。
2.
(1)任何締約國政府在任何時候都可向本組織提出對本公約修正案的建議,這些建議若經本組織的海上安全委員會三分之二多數推薦,又經海協大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應由本組織通知所有締約國政府以供接受。
(2)任何由海上安全委員會提出的建議案,應在大會審議之前六個月由本組織通知所有締約國政府考慮。
3.
(1)經三分之一締約國政府的要求,討論締約國政府建議的修正案的政府會議,可以隨時由本組織召開。
(2)經締約國政府會議三分之二以上通過的修正案應由本組織遞交所有締約國政府考慮接受。
4.按本條第2款或第3款規定遞交各締約國政府供接受的修正案,在締約國政府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之日起12個月後生效,但在未生效之前聲明不接受者除外。
5.包括代表海上安全委員會成員中三分之二的政府和經本公約三分之二締約國政府同意,由三分之二多數表決的大會,或根據本條第3款召開的由三分之二表決的會議,可以在通過決定修正案時具有這樣一個重要的性質,即任何按本條第4款作出聲明的締約國政府和在修正案生效後十二個月內不接受該修正案的政府將在期滿時停止成為本公約的締約國。
6.本組織須將按本條規定生效的修正案及其生效日期一併通知所有締約國政府。
7.對本條的任何接受或聲明須書面通知本組織;本組織將收到的接受或聲明的檔案通知各締約國政府。
第十七條
1.任何締約國政府,在本公約對該政府生效滿5年後,可隨時退出本公約。
2.退出應以書面通知執行局,執行局應將收到退約通知書和收到日期一併通知各締約國政府。
3.在執行局收到通知12個月後,或按通知中註明較長的期限後,退出才生效。
第十八條
1.
(1)聯合國或任一締約國政府應儘早與由聯合國負責管理的地區和由該締約國政府負責其國際關係的地區協商,努力使本公約能擴大適用於這類地區,並隨時以書面通知執行局,聲明本公約也實施於該地區。
(2)本公約自收到通知之日起,或由通知中指定的日期起,擴大適用於通知中所指明的地區。
2.
(1)聯合國負責管理的地區,或任一曾按本條第1款聲明的締約國政府,自本公約擴大適用於任何領土之日起5年後,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執行局,聲明本公約終止擴大適用於通知中所指領土。
(2)自執行局收到上述通知之日起一年後,或通知中指定的較長期限以後,本公約即終止擴大適用於通知中所指任何領土。
3.執行局應將根據本條第1款本公約擴大適用和根據本條第2款規定終止擴大適用於任何領土的情況通知所有締約國政府,並逐一說明本公約已擴大適用或將終止擴大適用的日期。
第十九條
1.如遇戰爭或其他敵對行為,締約國政府認為他們不論作為交戰國或中立國,都將受到影響時,可以在其全部或任何一部分領土上中止施行本公約全部或其中的任一部分,中止施行的政府應立即將上述任何中止事項通知執行局。
2.中止施行本公約的政府可在任何時候結束這種中止,並一俟有理由結束本條第1款所指的中止時,應儘快結束這一中止。有關政府應立即將結束這種中止的通知送達執行局。
3.執行局應將根據本條規定的任何中止施行事項或結束中止事項,通知所有締約國政府。
第二十條本公約一經生效,執行局應立即將其向聯合國秘書長登記。
第二十一條在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正式成立和接管1948年3月6日日內瓦海事協商組織公約賦予該組織的職責之前,執行局的職責由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執行,直至上述組織履行執行局的職責為止。*根據海協大會A.8(I)決議,執行局職責已於1959年6月15日移交海協。
下列簽名**的各國全權代表特簽署本公約,以昭信守。**簽名略
1954年5月12日定於倫敦。本公約正本一份,用英文和法文寫成,兩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公約由執行局保存,執行局應將核證無誤的副本送交所有簽約者和締約國政府。
附則
油類記錄簿格式
I.油船用表船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舶總載油量(立方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貨油的裝載
-----------------------------------------
1.裝油日期和地點|||
2.所裝油的種類|||
3.裝油艙的編號|||
-----------------------------------------
二、航行期間貨油的轉駁
-----------------------------------------
4.轉駁日期|||
----------------------|-----|------|-----
|(1)|自|||
5.油艙編號|-----|-------|-----|------|-----
|(2)|至|||
----------------------|-----|------|-----
6.5(1)項的油艙是否卸空|||
-----------------------------------------
三、貨油的卸載
-----------------------------------------
7.卸油日期和地點|||
8.卸油艙編號|||
9.油艙是否卸空|||
-----------------------------------------
四、貨油艙的壓載
-----------------------------------------
10.壓載油艙編號|||
11.開始壓載的日期和船位|||
-----------------------------------------
五、貨油艙的清洗
-----------------------------------------
12.已洗油艙的編號|||
13.清洗日期和持續日期|||
14.清洗方法*|||
-----------------------------------------
*註:人工水龍清洗,機械清洗或化學清洗。當化學清洗時,應說明有關化學品成分和使用量。
六、污濁壓載水的排放
-----------------------------------------
15.油艙編號|||
16.開始向海上排放的日期和船位|||
17.停止向海上排放的日期和船位|||
18.排放時的船速|||
19.排入海中的數量|||
20.轉駁至污油艙的污水數量|||
(污油艙編號)|||
21.排入岸上接收設備的日期和港口|||
(如適用)|||
-----------------------------------------
七、污油艙污水的排放
-----------------------------------------
22.污油水艙的編號|||
23.自上次移入殘餘物後進行澄清的時間|||
24.自上次排放後進行澄清的時間|||
25.開始排放時的日期、時間和船位|||
26.開始排放時總容量的深度|||
27.開始排放時油水界面的深度|||
28.排放的數量和排放的速度|||
29.最後排放的數量和排放速度|||
30.排放結束的日期、時間和船位|||
31.排放時的船速|||
32.排放結束時油水界面的深度|||
-----------------------------------------
八、殘餘物的處理
-----------------------------------------
33.油艙編號|||
34.每一油艙所處理的數量|||
35.殘餘物處理的方法|||
(1)卸入岸上接收設備|||
(2)摻入貨油|||
(3)轉移到另一(其他)油船(油艙編|||
號)|||
(4)其他方法|||
36.殘餘物處理的日期和港口|||
-----------------------------------------
九、在港期間機艙(包括泵房)所積聚的含油的艙底污水向船外排放*
*註:機艙(包括泵房)艙底內含有任何油分的艙底污水在海上常規的排放,無須記入油類記錄簿,但必須記入相應的航海日,說明該項排放是否通過油水分離器。當泵自動起動並全部時間都通過分離器排放時,則每天只要記入“自艙底通過分離器自動排放”即可。
-----------------------------------------
37.港口|||
38.停留時間|||
39.處理的數量|||
40.處理的日期和地點|||
41.處理的方法(說明是否使用油水分離|||
器)|||
-----------------------------------------
十、事故或其他意外的排放油類
-----------------------------------------
42.發生的日期和時間|||
43.發生時船舶的地點或位置|||
44.油的大概數量和種類|||
45.排放或逸漏的情況和概要|||
-----------------------------------------
駕駛員或負責有關操作的人員簽字:________
船長簽字:________
Ⅱ.非油船用表船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燃料油艙的壓載或清洗
-----------------------------------------
1.壓載油艙編號|||
2.自上次裝油後曾否清洗;如未清洗,說明|||
先前所裝的油種|||
3.開始清洗的日期和船位|||
4.開始壓載的日期和船位|||
-----------------------------------------
二、第一項所指油艙內含油壓艙水或洗艙水的排放
-----------------------------------------
5.油艙編號|||
6.開始排放的日期和船位|||
7.停止排放的日期和船位|||
8.排放時的船速|||
9.排放的方法(說明是否使用油水分離器)|||
10.排放的數量|||
-----------------------------------------
三、殘餘物的處理
-----------------------------------------
11.船上保留殘餘物的數量|||
12.殘餘物的處理方法|||
(1)卸入岸上接收設備|||
(2)摻入下次裝載的燃料油中|||
(3)轉移到另一(其他)油艙|||
13.殘餘物處理的日期和港口|||
-----------------------------------------
四、在港期間機艙所積聚的含有油分的艙底污水向船外的排放*
*註:同第13頁注
-----------------------------------------
14.港口|||
15.在港停留時間|||
16.處理的數量|||
17.處理的日期和地點|||
18.處理的方法(說明是否使用油水分離|||
器)|||
-----------------------------------------
五、事故或其他意外的排放油類
-----------------------------------------
19.發生的日期和時間|||
20.發生時船舶的地點或位置|||
21.油的大概數量和種類|||
22.排放或逸漏的情況和概要|||
-----------------------------------------
駕駛員或負責有關操作的人員簽字____
船長簽字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