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9年

遼興宗第二次親征西夏;陳執中罷相;儂智高建南天國;宋沙汰保捷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049年
  • 外文名:無
  • 年號重熙十八年
  • 大事記:遼興宗第二次親征西夏
歷史紀事,文化紀事,雜譚紀事,出生人物,

歷史紀事

遼興宗第二次親征西夏
遼興宗第一次親征西夏失敗後,決心重振旗鼓,決定再次與西夏一決雌雄。重熙十八年(1049)、夏延嗣寧國元年六月,遼興宗任命韓國王蕭惠為河南道行軍都統、趙王蕭孝友、漢王貼不為副都統,起兵攻打西夏。在此之前,蕭曾任西北路招討使,負責統治党項諸部,蕭惠專橫跋扈,在羌人聚居區實行嚴厲的統治措施,殘暴地剝削和壓迫西羌各少數民族,因而引起了各少數民族的反抗和叛亂。其後遼興宗又任命蕭友為西北路招討使(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南),負責管理西羌地區事務,蕭孝友反蕭惠之道而行之,專以安撫為統治手段,羌人每年入貢遼朝,蕭孝友都大大增加賞賜物品,因而羌人逐漸安定下來,但這一辦法姑息了西羌少數民族中的動搖分子,因而羌人在羽翼豐滿後迅速叛附西夏。遼興宗決計兵分三路討伐西夏,蕭惠所率領的大軍從黃河以南地區發動進攻,遼軍戰船、糧船綿延數百里,而且迅速推進到西夏本土。西夏軍隊節節敗退,因而滋長了蕭惠的驕傲輕敵情緒,他在繼續進兵的過程中,既不派人偵察西夏軍隊的情況,而且允許士兵將鎧甲、戰刀等兵器堆放在馬車上,不作任何防範工作。同時,蕭惠還下令士兵不準騎馬,只能步行。隨行將領都勸蕭惠作些準備,預防意外突發事件,但蕭惠錯誤地判斷了形勢,他估計西夏主諒祚將親自率領大軍迎戰遼興宗所率領的遼朝中路軍馬,而無暇顧及遼軍南路人馬。九月的一天,遼軍尚未安營紮寨,西夏大軍突然蜂擁而至,諒祚親自率領大軍趕到,蕭惠統帥的南路遼軍措手不及,還未來得及披掛上馬,便被西夏軍隊斬殺了許多。主將蕭惠奪路而逃,西夏軍隊乘勝追擊,大獲全勝。蕭惠和蕭孝友逃回遼朝後,遼興宗大怒,下令斬首示眾,但是蕭太后求情,二人得以倖免一死。蕭惠兵敗後,遼興宗所率領的中路遼軍雖然在同年八月渡過黃河,大敗西夏軍隊,至此也被迫退守遼朝本土。唯獨北道行軍都統耶律敵魯古率領阻卜(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南)部落軍隊到達賀蘭山以後,耶律敵魯古與統軍都監蕭慈氏奴率領各少數民族兵馬從北路直取涼州(今甘肅武威),與西夏守軍發生激戰,遼軍大勝,俘虜了元昊的妻子和西夏其他官僚的家屬。西夏大軍前來增援涼州,他們據險而守,切斷了遼軍的歸路,遼軍將士數次突圍,均被西夏軍隊打退,結果遼軍烏古敵烈部詳穩(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西)蕭慈氏奴和遼朝大將耶律斡里壯烈殉國。至此,遼興宗第二次親征西夏宣告失敗。其後,西夏軍隊又多次入侵遼朝,均被遼軍擊退。至同年十月,遼夏議和,諒祚之母派遣使臣向遼朝納貢,依舊稱臣,遼夏之間的戰爭才宣告結束。
陳執中罷相
陳執中擔任宰相期間,黃河屢次決口,黃河沿岸百姓流離失所,紛紛逃離家園。加之其它災異現象頻頻出現,宰相陳執中束手無策,只好邀請一些占卜、方術之士,觀看星象,祈求蒼天保佑。諫官、御史紛紛上書彈劾陳執中,指責他任用非人,如任用李中師為開封府(今河南開封)提點,李昌齡等人經常出入他的門下。皇祐元年(1049)八月,陳執中不得不以患腳疾為藉口向宋仁宗提交辭職報告,宋仁宗批准了陳執中的辭呈。文彥博、宋庠等人升為宰相,龐籍出任樞密使高若訥任參知政事,重新組建了領導班子。
儂智高建南天國
儂智高的父親儂全福為黨猶州(今廣西靖西)知州,其叔依存祿知萬崖州<今廣西靖西縣境),儂全福內弟儂當道知武勒州(今廣西靖西縣境),其後儂全福殺死依存祿和儂當道,占領了二州之地。這就引起了交趾(越南)的不滿。交趾發兵逮捕了儂全福及其子儂智聰。儂全福妻子阿儂被迫嫁給了一名商人,生下了儂智高儂智高成人後,殺死其父親,改姓儂。儂智高繼承父業,占領了黨猶州,建國號曰大曆。交趾再度發兵攻陷黨猶州,逮捕了儂智高,其後被釋放,交趾任命儂智高為廣源州 (今越南廣淵)知州,其後又將雷火峒、頻婆峒等四峒 (今廣西靖西東南)及思琅州(今越南廣淵東南)劃歸廣源州,但儂智高十分憎恨交趾。皇祐元年(1049)九月,儂智高派兵偷襲安德州(今廣西那坡東南)成功,建立了南天國,改元為景瑞,請隸歸順宋朝政府,但宋朝廷根本不同意儂智高的請求。因此,儂智高於本年九月開始反宋。
宋沙汰保捷軍
樞密使龐籍與宰相文彥博執政後,因為軍費開支過大,國家財政危機愈益嚴重,朝廷費用日趨緊張。皇祐元年(1049)十二月,他們向宋仁宗建議裁減士兵。朝野內外大臣均認為這一計畫不可行,尤其是邊境地區的將領,更是議論紛紛,認為士兵學過騎馬、射箭、使用兵器等,一旦被裁減後,士兵便打破了飯碗,勢必聚集起來為盜賊。文彥博、龐籍針對這些情況指出:政府財政赤字過大,完全是由於養兵太多造成的,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必然會出更大的問題;假如沙汰士兵後引起盜賊公行的混亂現象,我們二人情願被殺頭。至此,宋仁宗才最後下定決心,沙汰士兵。因而開始沙汰河北、河東、陝西、京東、京西路老弱殘兵八萬餘人,其中六萬餘士兵放歸田裡,從事農業生產,二萬餘士兵被減少一半的軍俸。陝西地區沙汰保捷軍也是這次裁軍的重要內容,陝西路保捷軍年齡在五十歲以上、身材矮小、不堪征戰的士兵一律回鄉務農,其中無田可耕、無家可歸者減去一半軍俸,總計陝西地區共沙汰保捷軍三萬五千餘人。經過這次裁減軍隊,陝西路每年節省養兵費用二百四十五萬貫,大大減輕了陝西人民的賦稅和其它各類負擔。

文化紀事

宋置開寶寺塔
汴京開寶寺內原有一座八角十三層的密檐式木塔,名為靈威塔。塔在慶曆四年 (1044)遭雷擊,燒為灰燼。皇祐元年(1049),仁宗下詔重建。塔的形制為八角十三層仿木構樓閣式磚塔,通高五十四點六米。塔身外壁、角柱、門窗、額仿等構件,均以紅、褐、藍、綠各色琉璃磚包砌。因塔身主要是紅褐色調,遠望似鐵,故現誤稱鐵塔。
方會圓寂
方會,俗姓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為臨濟下八世。二十歲時入筠州(今江蘇高安)九峰山剃髮出家,後依南原楚明參禪,得其正法。因其在袁州楊岐山開堂說法,故世稱楊岐方會。他主張“只個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塵才舉,天地全收”。他兼具臨濟、雲門兩家風格。慶曆六年(1046),移住潭州雲蓋山海慧寺。皇祐元年(1049)圓寂,年五十四歲。嗣法弟子十二人,後稱其係為楊岐派。著作有《楊岐方會和尚語錄》、《楊岐方會和尚後錄》。

雜譚紀事

皇祐元年(1049)十二月,包拯上書朝廷,陳述冗官之弊。他認為;宋真宗景德、大中祥符年間,朝廷文武官總數為九千七百八十五名,至此,已增加到一萬七乾三百名,將近翻了一番。漢魏隋唐設官雖多,但與宋朝相比較,還是要遜色得多。本朝共有三百二十個州郡,一千二百五十個縣,按規定一州、一縣官員人數都有定額,任用吏人最多不過五、六千人,目前吏人將近二萬名,超過了實用人數的三倍。朝廷每三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每次錄取進士一千名,加上恩蔭入官、買賣官爵等等,其人數又相當於實際官員人數的三倍。有俸祿的官員激增,而耕田之民卻越來越少,國家財政豈不匱乏?包拯還列舉了宋真宗時期國家財政收入與支出狀況,指出軍費開支過大,耗去政府絕大部分物質財富。因而,包拯建議宋仁宗斥退老弱殘兵,淘汰冗雜官僚,中止一些不必要的土木工程。這樣,天下才會長治久安,社會才會穩定,老百姓才能過上舒適的生活。

出生人物

李公麟,字伯時,北宋畫家(1106年去世)
秦觀,字少游,北宋詞人1100年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