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從唐代以來,
龍泉山上
古柏參天,蒼松入雲,景色非凡;龍泉寺
殿宇亭閣,錯落有致,氣勢雄偉。各地文人學士、佛門弟子、商賈行旅,前來參拜敬佛和游寺賞景者,絡繹不絕。
從建寺直至唐初,龍泉寺一直暮鼓晨鐘,梵唄悠揚,未曾遭受兵燹之劫。故
虞世南在所撰《大唐龍泉寺碑》中,盛讚“三寶之力”佑衛此寺:
會昌五年(545年),唐武宗
李炎“滅佛”,寺亦在劫難逃,被廢而拆圮。大中五年(851)重建。此時,龍泉山南坡,均為寺之轄地,山上古柏參天,蒼松人云;寺內殿閣高聳,氣勢恢宏。前來禮佛進香、登高賞景者,相接於途。
南宋建炎三年(1129)冬,金兵追宋高宗
趙構,途經
餘姚,龍泉寺慘遭焚毀,金碧輝煌的佛地只剩一片瓦礫。次年金兵北退,趙構從
明州返回越州途中,曾駐蹕龍泉山,嘗龍泉井水而美之,就隨帶了小甏井水回
臨安。不久,朝廷賜金重建龍泉寺。
至元十三年(1276),寺又毀於火。元貞元年(1295)重建。當時寺內除
天王殿、大雄寶殿外,有彌陀閣、千佛閣、蟠龍閣、
羅漢院、中天院、東禪院、鎮國院、喚仙亭、更好亭、龍泉亭等,層樓迭閣,蔚為壯觀:明時,詩人學者,常薈集於此。著名教育家、
哲學家、文學家
王陽明曾組詩社於寺內,後又在中天閣講學授徒。
宋僖、謝遷、黃韶、錢德洪都曾蒞寺賞鑒,並留下詩章傳世。
晚清,
英國侵略軍曾於
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月擄掠餘姚,龍泉寺再度被焚。直:至
光緒元年(1875),由功順等18位
比丘尼募化重建。從此,此寺改由比丘尼
住持:重建後的龍泉寺為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三進,東院為地藏殿。
新中國成立後,龍泉寺實行“工禪並重”。“文革”期間,殿宇被移作他用,
佛像法器蕩然無存。尼眾星散。1990年3月,餘姚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家的
宗教政策,決定修復並開放龍泉寺為
佛教活動場所,並從
五磊寺凋比丘益慧法師來寺主持。經五年之努力,集資300餘萬元,得到國內佛教界
高僧明暢法師、妙善法師、
悟道法師等的支持,使天王毆、大雄寶殿、三聖殿、
觀音殿、地藏殿煥然一新,並新建客察、僧房數十間。
傳說
姚江邊有座亭閣儼然,古蹟薈萃的龍泉山,山南麓有一座寺院叫龍泉寺,勿曉得這座寺院是啥個辰光造的,聽老底子說是在東晉時候建造的,一年到頭香火不斷,特別是每年的六月二十三日這天,聽老年人講是火神娘娘的生日,這天來燒香拜大王
菩薩的人特別多。
有一年六月二十三日,虞世南向
唐太宗請假來餘姚,在虞宦街看望老爹老娘,又給唐太宗做了一大車的新鮮楊梅酒後,也到龍泉寺里拜了拜大王菩薩,同寺院裡正在掛單的
濟公和尚說話。剛要吃中飯時候,門口來了一個漂亮的小姑娘,手裡拎著一串紅紅的太寶銀錠,濟公剛在大門口送走虞世南,要往寺院裡去,在門口一看這個拎著紅紅紙銀錠的小姑娘,大吃一驚,曉得是火神娘娘來哉。濟公想,掛單到龍泉寺還不到半個月,火神娘娘也來了,看來寺里要闖大禍,連忙用一把破蕉扇擋住她,不讓伊進來,一個要進來,一個不讓進來,中午吃飯回家的香客、街上是買狗皮膏藥的人圍了上來,他們都罵濟公在調戲小姑娘。
![龍泉寺 龍泉寺](/img/0/6ab/cGcq5SZhVmMmNTMyITMzEjZ5Q2MwEzM5gTOkd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外邊吵吵鬧鬧,驚動了裡面的方丈。方丈一看,臉都變得鐵青了,罵濟公多管閒事,濟公搖搖破蕉扇對方丈說:師傅儂話無寺好還是有寺好?師傅聽不懂濟公的話,正地氣頭上,接口說:當然是嘸事好,快讓施主進香去。濟公又搖搖芭蕉扇說:哪我就不管了,出了門口,到姚江邊埠頭裡去洗腳。那小姑娘就進入了寺院。
一歇歇
功夫,龍泉山頂上突然颳起了一陣猛風,大殿上點著的二支大蜡燭的火苗,變成了二把火劍,“嗖”的一下竄上了屋頂,風借火威,寺院裡濃煙滾滾。方丈剛回到禪房,聽外邊和尚和煙客大喊:寺院起火了!於是組織人馬,用桶拎、用僧缽端,拚命地救火,等到把火撲滅,彌駝閣、千佛閣、蟋
龍閣、羅漢院、上方寺、中天院、東禪院、西禪院、鎮國院、喚仙亭、更好亭變了一堆廢墟,奇怪的是火從大雄寶殿竄起,而大雄寶殿毫髮未損,原來是濟公喝茶的一杯茶水,慌亂中被香客撞倒,水流到地上的緣故。
濟公站在姚江邊的埠頭上,嘻嘻的笑個不停,方丈嘆息著,急得團團轉,看到濟公站在江邊笑,不由得火冒百丈高,跳了起來罵:死活猻,還在笑。濟公搖搖芭蕉扇說:師傅,剛才我不是說有寺好還是無寺好,你說嘸寺好啊!,剛才這個小姑娘是火神娘娘變的,我不讓她進,你還要罵我。方丈聽了,跺著腳說:怪我、怪我!!!由於用力過度,把好端端的一塊石板踩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