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泥螺,學名
吐鐵。是貝殼類軟體動物,殼薄,體表有
粘液,大小如扁豆。泥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
產地
泥螺在寧波沿海均有產,每年桃花季節,泥螺肚內的“鐵”吐盡,肉質鮮嫩而無泥莖,稱“桃花泥螺”為上品,並以產於
慈谿龍山一帶為佳,俗稱“
龍山黃泥螺”。
歷史記載
《
辭源》中載有泥螺:"即吐鐵,寧波出泥螺,狀如蠶豆,可代充海錯。"在"吐鐵"條,則載有:"軟體動物、一名泥螺,俗稱黃泥螺,狀如蝸螺而殼薄,吐吞含沙,沙黑如鐵,至桃花時乃美、醃食之,一作土鐵。"泥螺為寧波著名的學者
全祖望有"年年梅雨後,萬瓮人姑胥"之記述。
龍山黃泥螺早在宋代就有採食的記載。據史料記載:三北黃泥螺以桃花盛開時所產的質量最佳。此時泥螺剛剛長發,體內無泥無菌,味道特別鮮美;中秋時節所產的“桂花泥螺”,雖然比不上桃花泥螺,但也粒大脂豐、極為鮮美。龍山所產黃泥螺所以特別肥美,是因為慈谿沿海有大批低潮海塗,由
錢塘江、
曹娥江等河流泥沙及
長江出口泥沙駕潮沖積而成,土壤肥沃,特別龍山一帶,條件更加優越,故所產泥螺質量特佳。明代學者
張如蘭在《吐鐵歌》中寫道:“土非土,鐵非鐵,肥如澤,鮮如屑。乍來自,寧波城,看時卻似
嘉魚穴。盤中個個瑪瑙烏,席前一一丹丘血。見嘗者,飲者捏,舉杯吃飯兩相宜,腥腥不惜廣長舌。
吃法
泥螺大都經醃製後食用。新捕到的泥螺用海水洗淨,放入容器內,加鹽後快速攪拌,靜置若干時候,待泥螺死亡後,去掉水份,再加鹽,加酒若干,將容器口封住,經一星期以後,即可食用,異香撲鼻。只要不開封,久儲不壞,味極鮮脆香美。古人有詩讚道:"次第春糟土冰儲,舟移萬瓮入姑胥。安期寫罷神仙簏,酒墨都成蝌蚪書。" 新鮮泥螺可以放湯。煮前先用食用,肉粒變小而色褐,其味鮮不亞於牡蠣湯。 泥螺體表粘液及內臟中含有一種毒素。經醃熟後毒素可以消除。個別人吃了未經醃熟的泥螺,會產生面部浮腫,足趾僵硬的症狀,寧波人稱為"發泥螺胖",幾天后,症狀會消失。所以食時最好用醋蘸食,既可殺菌,又能增加美味。
泥螺的吃法各異,各有特色。一般鐵鍋油煎煮熟下飯非常合適,但本地人更喜歡用酒漬醃食。其具體的製作方法是:挑選個大且鮮活的黃泥螺,篩去泥螺表層的粘液,洗淨,去掉水份,放入容器內,加鹽、黃酒若干,然後將容器口封住,醃製一星期左右。到時取出,異香撲鼻。
近年由於海塗污染,海產品資源受到一定破壞,泥螺沒有以前那么多了,沒有以前那么味道好了,更可惡的是一些泥螺小販惡意泥螺泡水,食者愈加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