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興

黃梅興

黃梅興(1897年7月21日-1937年8月14日),字敬中,廣東平遠縣東石鎮坳上村人,國民黨高級將領,民族英雄。

1917年考入縣立平遠中學國中部就讀,兩年後輟學回本村富有國小任教。1921年前往廣州憲兵學校讀書,一年後投奔粵軍第一師。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參加兩次東征。1926年,參加北伐與軍閥孫傳芳作戰,在激戰中受傷。傷愈後奉命招募新兵,任團長。1931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264旅528團團長。1932年,“一二八事變”上海淞滬抗戰爆發,任264 旅副旅長兼528團團長,奉命防守廟行以南一帶陣地,多次與日寇較量,屢建奇功,敵人稱他為“黃老虎”。因立功升為264旅旅長,駐防鄂西。後調駐閩、贛、皖南石埭,川東萬興一帶。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黃梅興率領駐紮在持志大學等地的264旅與日寇展開生死博斗,率本旅奮起抗擊,並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連續攻破敵軍十幾個堡壘。1937年8月14日下午6時,進攻日軍設在愛國女子大學的據點時,日軍炮火密集,並加百架飛機轟炸。黃梅興率部衝到八字橋,不幸被炮彈擊中,經搶救無效而壯烈犧牲,年僅40歲,是淞滬會戰中第一位為國捐軀的國民黨高級將領,追授陸軍中將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介紹

生平經歷,主要事跡,成長求學,軍旅生涯,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殉國,性格,家庭情況,社會評價,

生平經歷

1897年7月21日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裡。
1917年秋,考入縣立平遠中學國中部就讀。兩年後輟學回本村富有國小任教。
1921年,辭去國小教員職務,前往廣州,在憲兵學校讀書,一年後投奔粵軍第一師。
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
1925年,參加討伐陳炯明叛軍的東征,在軍校學生教導第一團任見習排長。因在揭西棉湖戰役中戰功卓著升為連長。到達平遠大柘時,率3個連兵力夜襲陳軍,他發動民眾虛張聲勢,並分3路包抄襲擊,把敵殘部1萬多人趕得丟盔棄甲。
1925年10月,黃梅興參加第二次東征,任第十四師第四十團第三營營長,後任黃埔軍校第六期一個大隊的大隊長。
1926年,參加北伐與軍閥孫傳芳作戰,在激戰中受傷。傷愈後奉命招募新兵,任團長。
1927年春,任憲兵大隊長。同年冬,調任第四軍暫編第二師副官長。
1928年,歷任江蘇省屬緝私內河游巡隊長、第四軍教導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山東總司令部徵募處第二區主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七期學生中隊長。
1930年春,升任陸軍第四十五師三六六團團長。同年9月,任國民政府警衛旅第六團團長。
1931年1月,黃梅興任陸軍八十八師二六四旅五二八團團長。次年,“一二八事變”上海抗戰爆發,黃任264 旅副旅長兼528團團長,奉命防守廟行以南一帶陣地,多次與日軍較量,屢建奇功,敵人稱他為“黃老虎”。因立功升為二六四旅旅長,駐防鄂西。後調駐閩、贛、皖南石埭,川東萬興一帶。
1932年,擢升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二六四旅旅長。
青年黃梅興青年黃梅興
1936年,調駐南京。1937年“七七事變”後,參加國民政府在廬山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會後率264旅從鎮江開往上海江灣大場一帶駐防。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黃梅興率領駐紮在持志大學(今水電路廣靈二路西首)等地的88師264旅與日軍展開生死博斗,率本旅奮起抗擊,並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連續攻破敵軍十幾個堡壘。
1937年8月14日下午6時,進攻日軍設在愛國女子大學的據點時,日軍炮火密集,並加百架飛機轟炸。他率部衝到八字橋,不幸被炮彈擊中,經搶救無效而壯烈犧牲,年僅41歲。
1937年8月14日,黃梅興在對敵奮戰中,不幸身中炸彈壯烈犧牲,成為淞滬戰役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國民黨愛國將領。為表彰他為國家民族英勇獻身的精神, 國民政府追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

主要事跡

成長求學

黃梅興出生於廣東平遠縣,黃梅興因家庭貧苦,十歲才進本村私立富有學校讀書,性格沉默內向,天資聰穎。
黃梅興
1910年初小畢業後,又因家貧輟學,在家幫助父母種田。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民國,全國各地廢除私塾,紛紛興辦學校,學習風氣盛行。因他求學心切,要求繼續升學,再得其父親支持,到鄰鄉的大柘景清高級國小(今墩背國小)讀書。
高小畢業後,因成績優異,於1917年秋考入縣立平遠中學國中部就讀。終因家貧,唯讀兩年再次輟學,被其族人推薦到本村富有學校任教。
他邊教邊學,上進心強,關心國家大事,懷著為國為民志向,於1921年辭去國小教員職業赴廣州,在憲兵學校讀書一年後投奔粵軍第一師。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曾任廣東憲兵司令部第一隊司務長,廣東討賊軍第一師第三團上士。
1924年5月,1924年春由粵軍第一師第三團團長鄧演達保薦投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學習。後任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一營副連長,國民革命軍北伐東路軍第二師六團副營長。在黃埔軍校時,受革命思想影響,目睹軍閥割據,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就已下定救國救民不惜血染沙場的決心。

軍旅生涯

1925年,第一次東征右路軍步步為營,節節勝利,黃梅興當時屬黃埔軍校學生軍教導團,在建國粵軍二軍薛岳團部下當見習排長,在揭西棉湖戰役中,因作勇敢,戰功卓著,榮升連長,後轉戰興梅。該團由·興寧合水開拔,經一天急行軍,於大拓戰鬥勝利結束的3月24日傍晚抵大柘。黃梅興不顧疲勞主動請戰,夜襲陳軍。經團部批准,由他率領三個連的兵力追至東石。他對這次戰鬥作了周密部署,派出先頭部隊到東石發動民眾配合,半夜過後,兵分東、西、中三路包抄襲擊。他親率一個連打中路,在東石圩附近首先打響,黃連長高喊:“沖啊!殺啊!”激勵戰士衝鋒陷陣,猛攻駐曾屋的敵團部。東西兩路的部隊同時衝殺,事先布置好的民眾便點燃鞭炮、杉枝等虛張聲勢助威,頓時殺聲震天,敵人一時不知虛實,官兵混作一團。黃梅興率三個連的兵力乘勝在天亮前便把林虎李易標兩個軍的殘部一萬多人趕得丟盔棄甲,逐出平遠縣境。
1925年10月上旬,國民革命軍舉行了第二次東征,黃梅興又轉戰興梅,在興寧合水戰役再次立功,即提拔為第十四師第四十團第三營營長。東徵結束駐防梅州。這時與家中的童養媳賴伴梅結婚。後回廣州,任黃埔軍校第六期的一個大隊長,積極完成軍事訓練任務。

北伐戰爭

1926年夏,回師廣州。是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黃梅興率部參加北伐。在江西樂化車站,與敵孫傳芳部勁旅孟昭月部作戰,奮勇殺敵,身負槍傷,入後方醫院治療。梅興傷愈後,奉令招募新兵,任六團團長。民國16年春,任學兵大隊長。同年冬,調任第四軍暫編第二師副官長,兼汕頭達豪鹽場知事。
黃梅興
民國17年春,任東蘇屬緝私內河游巡隊長,旋調充第四軍教導第一師政治部主任,隨軍北伐。甫抵山東省境,又奉令調任總司令部徵募處第二區主任,駐蘇皖邊境徵募,於10月調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七期學生中隊長。
1930年春;奉令升陸軍第四十五師二六六團團長,駐蘇屬實應、淮陰;皖屬泗陽、宿遷二帶。
9月,國民政府警衛團擴充成旅,調兼該旅第六團團長。
1931年1月,黃梅興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264旅528團團長。這一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至1932年1月28日,日本又在上海的閘北、江灣、吳淞等處發動進攻,於是爆發了上海的 “一·二八事變”之役,他率部與日軍作戰,勇猛異常,屢挫笨重鋒,敵人稱他為“黃老虎”。梅興率領部隊配合蔡廷鍇所部十九路軍、張治中部第五軍作戰,重創日軍。待戰事結束,以功擢升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264旅旅長,駐防鄂西。
民國22年11月,奉令率隊入閩,後轉贛“圍剿”蘇區。民國24年,由贛移駐皖南石埭整訓。4月又奉令入川,駐川東萬縣一帶。
民國25年,調回南京訓練。

抗日戰爭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爆發後,黃梅興奉令率旅移駐淞滬。黃梅興於11日奉國民黨政府命令率旅從鎮江開往上海江灣大場一帶駐防,立即部署兵力,加固工事,以御日寇侵襲。

殉國

8月13日上午,日軍在淞滬啟釁,從虹口用大炮向我軍發起進攻,一批批陸戰隊從天通庵、橫浜橋跨越淞滬鐵路衝到寶山路口,即被二六四旅所部奮力將敵擊退,並連續破敵十餘個碉堡。敵軍用戰車開路,強行穿過八字橋(八字橋在水電路、同心路口,處在通往江灣路原日本侵略軍海軍司令部的咽喉地帶)開槍開炮,肆無忌憚地殺害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民,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八·一三”淞滬抗日戰爭。梅興滿腔怒火,迅速率領國民黨八十八師二六四旅三個團的將士奮起抗擊。他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戰鬥。官兵同仇敵愾,浴血奮戰,連續攻破了日軍十多個堡壘,乘勝追擊。
黃梅興
於14日下午6時,在進攻日軍最後一個堡壘一一愛國女子大學,勝利在望時,日軍炮火密集,加之從航空母艦起飛近百架轟炸機進行轟炸,當黃梅興率部衝到八字橋的地方時,不幸身中炸彈,壯烈殉國,成為淞滬戰役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國民黨將領,為中華民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時年40歲。

性格

黃梅興身材魁梧,學識淵博,文武雙全,為人和藹可親,同學、同仁經常到他家裡聚會,節假日更是賓客滿座。他和徐向前、陳賡是同窗,和杜聿明黃維宋希濂孫元良等交遊甚密。黃梅興犧牲後,上海各界深表哀悼。國民政府在南京中國殯儀館設靈堂悼念;蔣介石慰勉其遺孀,並派人安頓其家人生活。將軍的遺體由夫人賴伴梅、子黃崇武護送至南京雨花台安葬。夫人親寫輓聯:“馬革裹屍還,是男兒得意收場;可憐母歿半年,瞑目尚多身後事。鵑聲啼血盡,痛夫子抬魂不返;最苦孤生匝月,傷心猶剩未亡人”。國民政府追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

家庭情況

父親:黃汝龍
母親:張大妹
大哥:黃桂興
弟弟:黃柏興
妻子:賴伴梅
長子:黃崇武(黃埔軍校十八期畢業,原上海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
次子:黃月生(夭折)
養子:黃海平
兒媳:蔡維勤(黃崇武之妻,國民黨將領黃維的妻妹)
兒媳:林美(黃海平之妻)

社會評價

國民政府追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
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各界舉行悼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大會上發表演說,高度評價黃梅興、姚子青等抗日烈士是全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範。
1942年,在東石鄉開辦縣立梅興農校。抗戰勝利後,在大柘河陂水興辦“梅青農校”。
1944年,為紀念抗日烈士黃梅興,他的家鄉東石辦起了“平遠縣立梅興初級農業學校”;
1947年,梅興農業學校與子青學校合併為“廣東省立梅青學校”。校址從東石遷到壩頭河陂水,一直到解放。
1957年,平遠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新建烈士陵園,將軍的名字勒刻在紀念碑上。國家民政部追認黃梅興為革命烈士。
1985年,中央軍委副主席、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徐向前元帥發表《談發揚黃埔精神》講話時,高度評價黃梅興等在抗日戰爭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近半個世紀以來,黃將軍的故鄉平遠縣,以各種形式紀念黃梅興、姚子青這兩位抗日英雄。民國28年(1939),梅興的名字入祀縣城忠烈祠
黃梅興
1985年6月,中共平遠縣委、平遠縣政府為紀念著名抗日將領黃梅興、姚子青烈士,發出關於成立興辦“梅青中學”籌備委員會的通知,平遠縣人民政府把城鎮中學更名為“梅青中學”。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為學校題詞:“梅花自有沖寒骨,青史長留英烈名”。以培育後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1986年9月,梅青中學新建一座三層教學大樓落成剪彩之日,旅居香港台灣的同胞及省內外工作的幹部、專家、學者300多人參加慶典活動、緬懷前輩獻身精神,共商增進家鄉。
2004年8月12日,一位瘦削的老人用滿是皺紋的雙手,輕輕地掀開一塊紅布。紅布下,青銅鑄成的光頭將軍一身戎裝,豪情滿懷地望著遠方。他就是在“八·一三”淞滬會戰中第一位壯烈殉國的高級將領黃梅興將軍。為其塑像揭幕的老人,則是將軍的兒子黃崇武。在上海隆重紀念“八·一三”淞滬抗戰67周年之際。歷時3個月的淞滬抗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粉碎了其“三天占領上海,三月滅亡中國”的陰謀。為褒揚黃梅興將軍的功績,當時的國民政府追授其為陸軍中將,並特準其靈柩安葬於南京雨花台。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紀念孫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稱讚黃梅興將軍是“全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範”。
將軍犧牲時兒子黃崇武才12歲,如今他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作為上海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他與20多位黃埔校友一起參加了黃梅興將軍塑像的揭幕儀式。老人說:“父親雖然已經離開了半個多世紀,可他為民族獨立和解放建立的功勳永遠值得後人銘記。”
在將軍的塑像前,一群白髮蒼蒼的老人高唱起讚頌淞滬會戰的《歌八百壯士》。“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寧戰死,不投降。我們的行動偉烈,我們的氣節豪壯。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