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
治虛損勞瘵,精血不足,婦女虛寒,崩漏帶下;
月經不調,宮冷不孕、崩漏帶下、
腎虛體弱、結核、肝炎服之亦好。①《
本草新編》:“健脾生精,興陽補火。”
②《青海藥材》:“治婦女月經不調,
血虛、血寒,久不生育。”
③《
四川中藥志》:“能補下元,調經種子。治血虛精虧及崩帶。”
性味
甘鹹,溫。
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鹹,無毒。”
鹿胎基本化學成分
項 目
| 鮮胎重(克)
| 風乾重(克)
| 無水重(克)
| 水 分(%)
| 總灰分(%)
| 粗蛋白(%)
| 粗脂肪(%)
|
梅花鹿胎
| 2000
| 750
| 125
| 88.59
| 28.39
| 67.60
| 9.87
|
鹿胎胺基酸含量(%)
胺基酸
| 天門冬酸
| 蘇氨酸
| 絲氨酸
| 谷氨酸
| 脯氨酸
| 甘氨酸
| 丙氨酸
| 胱氨酸
| 纈氨酸
|
含量
| 5.76
| 2.35
| 2.15
| 9.14
| 4.74
| 6.0
| 4.55
| | 3.50
|
胺基酸
| 蛋氨酸
| 異亮氨酸
| 亮氨酸
| 酪氨酸
| 苯丙氨酸
| 賴氨酸
| 組氨酸
| 精氨酸
| 色氨酸
|
含量
| 1.43
| 1.95
| 4.56
| 1.49
| 2.59
| 2.97
| 1.25
| 3.24
| 0.36
|
歸經
《四川中藥志》:“入肝、腎、心三經。”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15~25克;鮮胎可煮什熬膏。
用藥忌宜
《四川中藥志》:“上焦有痰熱,胃中有火者忌。”
資源分布
主產遼寧、黑龍江、
新疆伊犁、吉林、河北、青海、甘肅、雲南等地。
採收儲藏
將
妊娠母鹿剖腹,取出胎獸及胎盤,除盡殘肉、油脂,置烤爐內烤至乾透。
炮製方法
將鹿胎以酥油炙至黃脆,研成細末。
考證
出自《本草新編》;《本經逢原》:“鹿胎,其嘴、尾、蹄合與生鹿無異者為真,其色淡形瘦者為鹿胎,若色深形肥者為麋胎。又獐胎與鹿胎相類,但色皎白,且其下唇不著鹿之長於上唇也,其他類獸之胎,與鹿胎總不相似也。”
藥材鑑定
乾燥的鹿胎,大小不一,全體彎曲,頭大,嘴尖,下唇較長,四肢細長,有之蹄,尾短,脊背皮毛有小白色點,鮮時色淡,乾燥後呈棕紅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腥。以幼小、無毛、胎胞完整、無臭味者為佳。四川所產的鹿胎,為水鹿Cervus unicolor Kerr、白唇鹿C.albirostris Przewalski、白鹿C.macncilli Lydekker的胎獸及胎盤。用木板夾扁後加工千燥,商品呈扁圓形,棕渴色,外面包裹一層胎盤。
主要套用
鹿胎修復和滋補卵巢——女人有激情,生命有活力!率先治標治本,直擊女人魅力源頭——卵巢,先修後補,階段呵護完美女人!強效修復,讓受損的卵巢,迅速恢復“制養”功能,向機體輸送源源不斷地養分!持續滋補,經過修復的卵巢,隨著女性年齡的增加,身體耗損加速,卵巢的供給養分的強度也隨之加大!確保它的正常運轉,卵巢天天的呵護,持續滋補!
鮮鹿和
鹿茸含膠原寡肽——調理月經美容養顏好心情!古時曾有“皇帝獵鹿喝
鹿血,皇后尋鹿吃鹿胎”之說,鹿胎補氣,美容養顏之功效源遠流長!據《
本草綱目》記載“鹿胎調經養顏解諸毒”,具有補精血、返少陽的作用,是女性滋補調養、延緩衰老的極品。
長白山梅花鹿的鹿茸,“鹿茸及鹿茸血補脾胃、易氣血、強筋骨、壯陽益精、補腰腎虛損、止腰腿疼痛”。
珍品地道原料中醫秘方——補氣養血供養平衡健康行!
鹿胎膏薈萃紅參、東阿阿膠、
龜板、白朮,
當歸及益母草等24味名貴中藥材,樣樣針對女性生理問題,對症下藥,調節女性肌體陰陽平衡,全面滋養,延緩衰老,是女性的專屬補品。
注意事項
服本藥期間不宜喝茶和吃蘿蔔,不宜同時服用藜蘆、
五靈脂、皂莢或其製劑。
感冒時不宜服用本藥。
月經過多者不宜服用本藥。
平素月經正常,突然出現月經量少,或月經錯後,或陰道不規則出血應去醫院就診。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鹿胎膏
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維生素、鈣、鐵、鋅等元素,有補氣血、調經、壯陽、補虛、美容養顏的作用,常用烹調方法有烤、燒、煲、煎、湯等多種,著名的有人參全鹿湯等。
主治:月經不調,宮冷不孕、崩漏帶下、腎虛體弱、結核、肝炎服之亦好。
製作方式
煎煮
先用開水燒燙胎兒,摘除胎兒被毛,用清水洗淨放入鍋內煎煮。當胎兒骨肉分離時,停止煎煮,將骨撈出,用紗布過濾胎漿,低溫保存備用。
烘乾
將撈出的骨肉分別放入烘乾箱內,80℃左右烘乾。頭骨和長軸骨可砸碎後再烘乾,直至骨肉酥黃純乾為止。
粉碎
將純乾的骨肉粉碎成80~100目的
鹿胎粉,稱重保存。
熬膏
先將煮胎的原漿入鍋煮沸,把胎粉加入攪拌均勻,再加比胎粉重1.5倍的紅糖,用文火煎熬濃縮,不斷攪拌,熬至呈牽縷狀不粘手時出鍋。倒入抹有豆油的瓷盤內,置於陰涼處,冷卻後即為鹿胎膏。
中成藥
1.參茸鹿胎膏參茸鹿胎膏是用鹿胎與人參等多種中藥材經科學炮製熬制而成。
配方:
杜仲炭3000克、人參(去蘆)2000克。鹿胎1具、橘紅2000克、
熟地黃2000克、
丹參2000克。鹽茴香2000克、益母草炭2500克、炒桃仁2000克、
川芎2500克、荊芥穗炭2500克、
白芍2500克、醋香附2500克、炒
萊菔子1500克、炒白朮1500克、肉桂1500克、銀柴胡1500克、澤瀉1500克、焦檳榔1500克、姜厚朴1500克、炒神曲1500克、制
附子1500克、炒麥芽1500克、
赤芍1500克、焦山楂1500克、醋延胡索1500克、炒蒼朮1500克、續斷1500克、鹽
吳茱萸1000克、
砂仁1500克、
海螵蛸1500克、茯苓1500克、烏藥1500克,
牡丹皮1500克、牛膝1500克、醋龜板1000克、豆寇1500克、木瓜1000克、紅花5000克、木香1000克、
山藥1500克、沉香1000克、當歸5000克、
鹿茸(去毛)500克、甘草1000克、
紅糖11千克。共46味,除鹿胎、紅糖外,計重78.5千克。
性狀:本品為長方形塊狀,棕褐色,氣腥、昧微鹹。
功效:調經活血、溫宮止帶、逐瘀生新。
主治:用於月經不調、行經腰腹疼痛、四肢無力、
子宮寒冷、赤白帶下、久不受孕、胃蒸勞熱、產後腹痛。
用法與用量:1次10克,1日2次。溫黃酒或溫開水溶化服下。注意:孕婦忌服。
藥材介紹
拼音:LUTAI
拉丁:EmorypCervi
別名:鹿胎衣、鹿胎盤、全鹿胎
藥用部位:胎獸或胎盤
產地:吉林、遼寧、黑龍江、新疆、青海
採收加工:將
妊娠母鹿剖腹,取出胎獸及胎盤。除盡殘肉,油脂,置烤爐內烤至乾燥。
性味歸經:溫;甘、鹹;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益腎壯陽,補虛生精。用於治虛損勞瘵,精血不足,婦女虛寒,崩漏帶下。
藥材性狀
四川所產的鹿胎,為水鹿、白唇鹿、白鹿的胎獸及胎盤。用木板夾扁後加工乾燥,商品呈扁圓形,棕褐色,外面包裹一層胎盤。
梅花鹿胎鮮胎呈腎狀或束狀,大小不一,外面毛被粉色或粉紅色較厚的胞衣,有韌性,內含胎鹿及羊水。剝去胎衣,妊娠1個月者,四肢呈乳突狀,頭部能見到眼和嘴的雛形。妊娠4~5個月者,骨骼形成,體表無毛,但已具鹿外形。妊娠6~8個月者或失水鹿胎(包括新生死鹿),頭較大呈卵圓形,嘴尖細小,眼眶較大,眼膜皮凹陷,下唇較長,微露1~2對小白牙(習稱“坐骨生牙”),身軀瘦短,四肢細長,蹄淡黃色至淡棕色,脊背皮毛有白色小花斑點。尾短扁圓。乾燥後,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腥,味微鹹。
動物形態
鹿胎為健康梅花鹿、馬鹿等新鮮或乾燥的胎兒。古時多為獵取野生懷孕後期母鹿,剖腹取出胎兒,連同胎衣、胎水一起入藥。由於野生鹿的減少,又是中國一類保護動物,剖腹取胎已不可能,所以現在的鹿胎多為家養鹿懷孕後因受傷、難產、等其他事故造成快要死亡的才會殺鹿剖腹取胎。
梅花鹿胎乾胎,四肢蜷於腹下,頭側彎貼胞的一側,橘黃色呈半球形,如系胎衣包裹,胎兒周身有數個紫褐色斑塊(胎衣子葉)附著。花斑明顯。鮮胎頭圓嘴尖,四肢長,頸長而身短,尾扁圓,如系吃過初奶的仔鹿,則蹄部無水蹄而有磨痕。馬鹿胎與梅花鹿胎相似,只是體大、頭大、肢長,毛色較深,花斑較暗。
烤鹿胎系將鮮鹿胎經烘烤脫水,便於保存、運輸和套用。方法:將鮮鹿胎連同胎膜、胎衣一起,用細鐵絲或細繩將胎兒像在腹中的形狀綁好,放在80~100℃烘箱中烘烤。烘烤過程中不可觸動,以免掉毛,影響外觀。成品鹿胎紅褐色,帶有酥香味。保存在乾燥通風陰涼處,防霉、防蛀、防鼠。
藥物選方
①治虛損勞瘵:鹿胎(去穢,煮爛),
熟地400克(人乳、粉山藥各50克,拌蒸九次),
菟絲子500克(酒煮),
杞子400克(乳浸),制過
首烏500克乳浸,日曬夜露九次),
金石斛300克(酒炒),
巴戟肉250克(酒炒),
黃芪(酥炙)250克,人參200克。
黃蒿膏丸。(《沈氏尊生書》鹿胎丸)
②治
陰虛崩帶,種子:鹿胎、當歸、枸杞、熟地、
紫河車、阿膠。為丸劑服。(《四川中藥志》)
名家論述
①《本草新編》:“世人有麋、鹿合而成膏,以治陰陽之虛則可耳。然而用麇、鹿為膏,又不若用鹿胎加人參、熟地、山茱、山藥、茯神、牛膝、
柏子仁、巴戟天、
肉蓯蓉、炒棗仁、白朮、甘草、麥冬、沙參、
五味子、
杜仲、破故紙、黃芪、當歸為
全鹿丸之更妙也,用大鹿為全鹿丸者誤。”
②《本經逢原》:“鹿性補陽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不特茸、角、莖、胎入藥,而全鹿丸合大劑參、芪、桂、附,大壯
元陽,其胎純陽未散,宜為補養天真,滋益少火之良劑。然須參、芪、河車輩佐之,尤為得力。如平素虛寒、下元不足者,入六味丸中為溫補精血之要藥,而無桂、附辛熱傷陰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