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子

萊菔子

萊菔子,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蘿蔔Raphanus sativus L.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萊菔子
  • 拉丁學名:Semen Raphani
  • 別稱:蘿蔔子、蘆菔子、蘿白子、菜頭子
  • 二名法:Raphanus sativus 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罌粟目
  • :十字花科 
  • :萊菔屬
  • :蘿蔔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 採收時間: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
  • 用量:5~12g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生理特性,產地,入藥部位,炮製方法,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忌,相關論述,

生理特性

本品呈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表面黃棕色、白色、紅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圓形種臍,一側有數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氣微,味淡、微苦辛。

產地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

炮製方法

1、萊菔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2、炒菜菔子 取淨萊菔子,依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微鼓起。用時搗碎。

性味

辛、甘,平。

歸經

歸肺、脾、胃經。

功效

消食除脹,降氣化痰。

主治

用於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相關配伍

1、治痢疾有積,後重不通:萊菔子五錢,白芍藥三錢,大黃一錢,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
2、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萊菔子二兩,生研爛,熱酒調敷。(《方脈正宗》)
3、痰嗽:杏仁(去皮、尖)萊菔子各半兩。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煎服,5~12g。

禁忌

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相關論述

1、《綱目》: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
2、《本草經疏》:萊菔子,味辛過於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於根也。
[配伍使用]:飲食停滯,脘腹脹痛:配山楂、神曲、半夏、陳皮、茯苓等。
痰壅喘咳:配紫蘇子、白芥子。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多:配苦杏仁、甘草。
[保存方法]:通風乾燥,陰涼防蛀,避強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