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自1969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至1972年創作完成,1980年修訂完成。
《鹿鼎記》就是圍繞國家政權展開的。其中包括統治階級集團內部爭權奪勢的鬥爭,還有反清復明的鬥爭。有壓迫就有反抗,作者通過小人物的喜劇化的描寫來反映了當時整個國家的實際情況。小說中出現了許多小人物和社會團體,主要是為了書中的歷史事件而服務。其實這些小人物和社會團體就是清朝社會的一個縮影。她們有著自己的人物特徵和政治觀點以及道德標準。那個時代最大的現實就是專制統治。因為有專制所以才有反抗。也能看出明末清初滿族人為了鞏固他們自己的江山對於人民實施的高壓統治。對於這個歷史問題,作者通過他的小說來表達了他的思想。作者就是通過這么一個說不清楚自己民族身份且受到康熙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小混混韋小寶來表達他自己的大一統思想。《鹿鼎記》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羅列了多少歷史人物事件,而在於通過閱讀《鹿鼎記》對於清朝的政治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鹿鼎記》是一部悲劇性的英雄史詩,是金庸為其昔日筆下創造出的無數江湖英雄唱出的一曲無盡輓歌。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衍生作品,後世影響,作品評價,版本信息,中文版本,英文譯本,作者簡介,
《鹿鼎記》主人公韋小寶是揚州妓女韋春花之子,在妓院長大,從小聽書聽戲,十分羨慕戲文中的英雄好漢。為了做英雄,他憑一時之勇搭救了一個落難的江湖好漢茅十八。茅十八為了感激韋小寶援手,更因他糾纏不休,將他帶到了京城。
在京城,韋小寶被一老一小兩個太監劫入皇宮,他施展詭計將老太監海大富弄瞎,又將小太監小桂子害死,從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宮中做假太監。一日韋小寶賭博歸來遇到一個自稱小玄子的華服少年在練武,便與他交上了手。這少年正是康熙帝玄燁。
顧命大臣鰲拜武藝高強、功高震主,為少年康熙所忌,為除掉鰲拜,康熙巧設計謀,讓韋小寶率一群小太監以戲耍角力為名將鰲拜擒殺。韋小寶智殺奸相鰲拜,大清皇帝固然龍顏大悅,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於是13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
韋小寶奉陳近南之命回宮臥底。一次他撞破了與邪惡幫會神龍教勾結的皇太后的隱秘,並從她口中得到了康熙之父順治在五台山出家的訊息,為防皇太后對小玄子不利,他將此事連同自己是冒牌太監一事告訴康熙。康熙聞聽父親尚在人間,又驚又喜,立即派遣韋小寶到五台山尋訪。韋小寶因緣際會在莊家邂逅了生命中的紅顏知己雙兒,此後兩人一同前往五台山清涼寺尋訪到了老皇爺順治,但卻在回返途中被神龍教劫往遼東蛇島。在蛇島韋小寶乘神龍教內訌之際,施展拍馬溜須絕技騙得了教主洪安通的信任,並當上了在教中職位甚高的白龍使。
不久韋小寶又奉命去攻打與吳三桂和羅剎國勾結的神龍教,他率水陸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遼東,但未到蛇島,自己這位統兵大將就成了洪安通的俘虜。韋小寶身臨險境,不得已故伎重演,企圖一頓馬屁騙過洪安通,卻被關押起來,幸好雙兒相救,趁機逃出神龍教。洪安通發覺後當即領人追殺韋小寶。韋小寶和雙兒慌不擇路,一路向北來到鹿鼎山,誤入了羅剎國軍營,韋小寶害怕潛伏於營外的神龍教,便施展伶牙俐齒將正在這裡巡視的羅剎國公主蘇菲亞騙倒,隨她一同去了羅剎國。
蘇菲亞返回莫斯科,正趕上羅剎沙皇病死。韋小寶最善渾水摸魚,便憑著從戲文中學得的“安邦定國”計謀,幫助蘇菲亞發動了一次成功政變。蘇菲亞當上了攝政女王,韋小寶則因策劃有功被封為遠東伯爵。他心念故國,不久即藉故帶著羅剎使臣回到京城,清朝與羅剎使臣簽訂了和約而消除了羅剎國這一腹背之患,韋小寶則因議和有功被康熙降旨封為一等忠勇伯。
吳三桂謀反在即,為了穩定天下,安撫民心,康熙命韋小寶赴揚州為史可法修建忠烈祠。韋小寶衣錦還鄉,在揚州府衙宣讀完聖旨,隨即一人悄悄溜到麗春院去探望母親,沒想到在妓院卻陷入了江湖人士的包圍。他略施小計,以迷藥將一干人迷倒,並將六位美貌女子——洪教主夫人蘇荃、沐王府的沐劍屏、方怡、陳圓圓的女兒阿珂、王屋派的曾柔以及自己的雙兒一網打盡,收為己有。韋小寶香艷難捨之際,吳三桂已在雲南起兵反叛,韋小寶被迫從揚州返回京城。
江湖奇人神拳無敵歸辛樹夫婦因誤殺天地會主腦吳六奇,抱憾不已,為此他們與天地會群雄商議,決定捨身入宮行刺康熙。韋小寶不忍見小玄子遇難,設計掩護。歸辛樹行刺不成,卻將天地會行止和韋小寶身份暴露,康熙以重兵將天地會首腦聚集的韋小寶爵府包圍,並命韋小寶戴罪立功,親自回府捉拿天地會群雄,韋小寶不忍加害師父陳近南和天地會兄弟,將他們盡數救出,自己則畏罪潛逃出京。
韋小寶逃到距蛇島不遠的“通吃島”,跟雙兒等七個老婆一住數年。康熙顧念與韋小寶的少年友情,不僅沒再派兵追殺,反而予以優惠照顧。
羅剎國向東方的侵略滲透早已引起康熙的注意,平定西南、收復台灣的勝利使他堅定了向羅剎用兵、收復失地的決心。韋小寶去過莫斯科,粗通羅剎語言,又與羅剎攝政女王有露水姻緣,康熙便將他召回京城,冊封他為鹿鼎公、撫遠大將軍,命他率兵向羅剎人作戰。韋小寶見“小玄子”不再拿天地會一事與自己為難,欣然領命,攜雙兒前往鹿鼎山,按照康熙的既定戰略一路殺去,連連得手,最後“尿射鹿鼎山”,一舉將羅剎軍隊擊敗,迫使羅剎使臣坐在談判桌前簽定了和約,取得了軍事和外交雙重勝利。
韋小寶凱旋後,封妻蔭子,權勢與榮華達到頂峰,但不久麻煩又起,康熙命他去剿滅反清的天地會,天地會眾弟兄要他繼承師父陳近南的遺志,擔任總舵主,繼續與滿清作對為敵,韋小寶眼見忠義難以兩全,只有棄官而逃。他打著回鄉探母名義,領著七個老婆回到揚州,與母親韋春花會合,隱姓埋名,擇地而居。
康熙見韋小寶久不回京,著即派人四處查找,又親自六下江南尋訪。但終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自此世上不復有奇人韋小寶矣。
作品目錄
序號 | 回目 | - | 序號 | 回目 |
第一回 |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茜風期月旦評 | 第二十六回 | 草木連天人骨白 關山滿眼夕陽紅 | |
第二回 | 絕世奇事傳聞里 最好交情見面初 | 第二十七回 | 滇海有人聞鬼哭 棘門此外盡兒嬉 | |
第三回 | 符來袖裡圍方解 錐脫囊中事竟成 | 第二十八回 | 未免情多絲宛轉 為誰心苦竅玲瓏 | |
第四回 | 無跡可尋羚掛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 | 第二十九回 | 卷幔微風香忽到 瞰床新月雨初收 | |
第五回 | 金戈運啟驅除會 玉匣書留想像間 | 第三十回 | 鎮將南朝偏跋扈 部兵西楚最輕剽 | |
第六回 | 可知今日憐才意 即是當時種樹心 | 第三十一回 | 羅甸一軍深壁壘 滇池千頃沸波濤 | |
第七回 | 古來成敗原關數 天下英雄大可知 | 第三十二回 | 歌喉欲斷從弦續 舞袖能長聽客夸 | |
第八回 | 佳客偶逢如有約 盛名長恐見無因 | 第三十三回 | 誰無痼疾難相笑 各有風流兩不如 | |
第九回 | 琢磨頗望成全璧 激烈何須到碎琴 | 第三十四回 | 一紙興亡看覆鹿 千年灰劫付冥鴻 | |
第十回 | 盡有狂言容數子 每從高會廁諸公 | 第三十五回 | 曾隨東西南北路 獨結冰霜雨雪緣 | |
第十一回 | 春辭小院離離影 夜受輕衫漠漠香 | 第三十六回 | 犵鳥蠻花天萬里 朔雲邊雪路千盤 | |
第十二回 | 語帶滑稽吾是戲 弊清摘發爾如神 | 第三十七回 | 轅門誰上平蠻策 朝議先頒諭蜀文 | |
第十三回 | 翻覆兩家天假手 興衰一劫局更新 | 第三十八回 | 縱橫野馬群飛路 跋扈風箏一線天 | |
第十四回 | 放逐肯消亡國恨 歲時猶動楚人哀 | 第三十九回 | 先生樂事行如櫛 小子浮蹤寄若萍 | |
第十五回 | 關心風雨經聯榻 輕命江山博壯遊 | 第四十回 | 待兔只疑株可守 求魚方悔木難緣 | |
第十六回 | 粉麝余香銜語燕 佩環新鬼泣啼烏 | 第四十一回 | 漁陽鼓動天方醉 督亢圖窮悔已遲 | |
第十七回 |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 | 第四十二回 | 九重城闕微茫外 一氣風雲吐納間 | |
第十八回 |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 | 第四十三回 |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 | |
第十九回 | 九州聚鐵鑄一字 百金立木招群魔 | 第四十四回 | 人來絕域原拚命 事到傷心每怕真 | |
第二十回 |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 | 第四十五回 | 尚余截竹為竿手 可有臨淵結網心 | |
第二十一回 | 金剪無聲雲委地 寶釵有夢燕依人 | 第四十六回 | 千里帆檣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 | |
第二十二回 | 老衲山中移漏處 佳人世外改妝時 | 第四十七回 | 雲點旌旗秋出塞 風傳鼓角夜臨關 | |
第二十三回 |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與此圖皆可傳 | 第四十八回 | 都護玉門關不設 將軍銅柱界重標 | |
第二十四回 |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為一慈 | 第四十九回 | 好官氣色車裘壯 獨客心情故舊疑 | |
第二十五回 |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 | 第五十回 | 鶚立雲端原矯矯 鴻飛天外又冥冥 | |
附錄 |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 |
創作背景
《鹿鼎記》這部小說從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連載在金庸主辦的《明報》上,連載時間長達兩年零十一個月。1980年修訂完成。
《鹿鼎記》是金庸創作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小說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問鼎”的“鼎”,因此,從名字上看,《鹿鼎記》就和政治、權力鬥爭是緊密相連的。可見,金庸在這部小說中仍然深深地關心著政治。
《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中說:“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觀念很強。到了後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歷史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鹿鼎記》書後又特地附有《康熙朝的機密奏摺》,他說道:“我認為過去的歷史家都說蠻夷戎狄、五胡亂華、蒙古人、滿洲人侵略中華,大好山河淪亡於異族等等,這個觀念要改一改。我想寫幾篇歷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於異族,只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清朝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將來寫成學術性文字。”
金庸曾說:“《鹿鼎記》是我目前為止最後一部小說,所寫的生活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妓院、皇宮、朝廷、荒島、人物也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韋小寶這樣的小流氓,我一生之中從來沒有遇到過半個。揚州我從來沒有到過。我一定是將觀察到、體驗到的許許多多的人的性格,融在韋小寶身上了。”
人物介紹
韋小寶
韋小寶是揚州妓院麗春院中,一個年華老去的妓女的兒子,不知父親是誰,也搞不清楚韋小寶是哪一族人,漢、滿、蒙、回、藏都可能。他是自小在市井中長大的小流氓、小無賴。在童年時,就學會了一切求活、求生存、求飽的方法。他幾乎什麼壞事都做,從喝酒賭錢,到偷蒙拐騙,無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在他的心目中,適應環境,如何使自己更好活下去,是最主要的目標。他最大的優點是:懂得如何對付周圍的人。由於出身在妓院,韋小寶從小就學會了用妓院的標準去看待一切環境,看待一切人事,比如他糊裡糊塗地就從揚州妓院來到了北京皇宮裡面,他不知道這是皇宮,他放眼一看,“啊,好大一座院子”,一開始讓人看來捧腹大笑,以為他沒有知識,但這背後有著金庸深刻的諷刺。更耐人尋味的是,這樣一個不學有術、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的韋小寶路路通。很多人認為這是讚揚韋小寶,如果認真分析,這不是讚揚,這恰恰是對中國社會的諷刺,此中蘊涵了對中國社會體制和國民性的深刻批判。
康熙帝
康熙是《鹿鼎記》的又一個主人公,有人甚至說他是“真正的主人公”。康熙和韋小寶這兩個形象可以對比來看。在《鹿鼎記》中,康熙作為滿族皇帝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康熙精明強幹、寬厚仁慈,基本上是當成一個正面的英雄來寫的。康熙和韋小寶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既有君臣關係,又有兄弟關係,還是敵我關係。兩個人誰都不知道彼此真實的身份的時候,兩個赤裸裸的生命在一起的時候,產生了真摯的友誼。兩個小孩,打架、摔跤,毫無顧忌,打傷就打傷,打疼就打疼。那個時候,一個叫小桂子,一個叫小玄子,這種友誼持續終生,他們後來不論產生了多么緊張的敵對關係,即使韋小寶犯下滔天大罪,以致康熙要殺他的時候,都想起他們少年時候的友誼。有一次眼看康熙就要發怒,韋小寶趕快跪下,而沒有說“臣罪該萬死”之類的話,他說得非常巧妙:“小桂子投降,請小玄子饒命!”(第四十三回)這一句話就打動了康熙的心,一下子又回到那個少年的時代,他不忍心殺掉少年時代的朋友。而對康熙來說,他沒有朋友,當皇帝的人是沒有朋友的,越精明強幹的人,就越沒有朋友,他唯一的朋友就是小時候和他一起無拘無束地摔跤的小桂子,人的真性情就在這一剎那流露出來了,於是他就饒恕了韋小寶。
韋小寶和康熙,其實又可以看成是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兩面。雖然康熙是一個精明強幹的君主,其實他心裡很羨慕韋小寶,因為他不自由,韋小寶比他自由得多。他很羨慕韋小寶能夠隨便地說粗話髒話,韋小寶張口就“他媽的”,康熙作為一個皇帝不能說“他媽的”,他很盼著韋小寶來,韋小寶一來,他們就可以大聲地說“他媽的”。康熙遇到韋小寶時,是一種人性的解放。所以他幾次不殺韋小寶,也有自己的動機。他願意把韋小寶放出去,看看韋小寶到底能做什麼事,因為他相信自己比韋小寶強。小時候兩個人打架,韋小寶是打不過他的,他學了正宗的武功。他認為韋小寶能做到的事,他玄燁也能做到。他看著韋小寶走出皇宮,等於是看著另一個自己走出去,意思是“假如我能夠這樣的話,我比他還強”。所以韋小寶實際是康熙的另一面。反過來,康熙也是韋小寶的另一面。
陳近南
陳近南是天地會總舵主,韋小寶的師父。他是一個有理想,有夢想,並且矢志不移而且有悲劇性的俠客。作為傳統俠客的典型,陳近南具有其全部特徵:武功卓絕,心懷天下,仁慈機智,相貌英俊,翱若驚鴻,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他汲汲於反清復明的大業,他比別的俠客眼光更深遠,但就是這樣優秀的俠客卻在通吃島被心胸狹窄的鄭克塽所殺。韋小寶這個小市儈後來變得更加講義氣,顧全大局,與陳近南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陳近南把韋小寶帶到另一個陌生的,不同於宮廷世界的江湖世界。韋小寶對俠客的敬仰之情在對陳近南身上表現出來。在韋小寶心中,陳近南是個完美的英雄,如同評書中的英雄一般。陳近南對韋小寶的愛是師徒之愛,更像父子之情。作為金庸筆下最後一個標準俠客,陳近南的死是具有啟示性的。這標誌著江湖世界的落寞,宮廷世界和世俗世界的崛起。在與康熙的對抗中,那些俠客雖然武功卓絕但也掩飾不了蒼白而無力的身影。陳近南死後,韋小寶找不到自己的歸宿。陳近南死了,小說的行筆也變得滯重,韋小寶在通吃島逃避,雖然可以有美女陪伴,有骰子可以賭,只是內心再也沒有那份依靠。陳近南是金庸筆下的最後一位傳統的大俠,他的夢想在於反清復明,傳統意義上的劫富濟貧、鋤強扶弱的俠客使命不再彰顯,代之的是政治上的權利傾軋和火拚。陳近南的形象表明古代大俠的捨身為天下的理想已經消失。
其他人物
蘇荃、方怡、雙兒、阿珂、沐劍屏、建寧公主、曾柔:韋小寶的七個老婆。
鰲拜、明珠、索額圖、多隆、施琅:清朝大臣。
胡德第、風際中、吳六奇:天地會頭目。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鹿鼎記》小說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小說寫的是主人公韋小寶在清朝康熙年間的種種奇遇。韋小寶除了和天地會、神龍教、王屋派等江湖團體有交往之外,還和康熙年間的各種大事都有交集,有的還甚至是參與者。他也與康熙年間的重要的歷史人物,如康熙帝、鰲拜、索額圖、吳三桂、陳圓圓等打過交道,甚至諸如順治帝、李自成等有著生死之謎的人物有交集。韋小寶從進入清朝官場,摸爬滾打數年,已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官場哲學。他市井無賴出身,大字不識幾個,有的時候處理事情完全靠自己耍無賴達成,其中也暗合了官場的生存之道,有的情況下是會給嚴肅的官場帶來一種新鮮的感覺。縱觀整部《鹿鼎記》,尤其是韋小寶與多隆、索額圖、康親王、施琅等人的交往過程確實有種“官場現形記”的味道。
作為金庸武俠小說的封筆之作,《鹿鼎記》完成了一次對傳統武俠的徹底顛覆。作者一反常態,不僅把主人公寫成一個市井無賴,在內容上也不再是單純的武俠小說,在很多地方逸出了武俠小說的常規和品性,在內涵上衍生出“反武俠“的思想,開闢了新武俠小說的新紀元。在這一點上,《鹿鼎記》很類似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它一反以往的武俠小說的傳統面貌,以前的武俠小說無論怎么寫,寫人性善也好,寫人性惡也好,裡面總有一些功夫超群卓絕的大俠;而《鹿鼎記》的主人公非常奇怪,寫的是一個幾乎不會半點武功的小孩,直到小說的結尾,他也不過長成一個“半大人”而已,剛剛長到青年時代,這個人物就是韋小寶。韋小寶這個名字也是隨便取的,他到底是否姓韋,其實讀者也並不知道。
在《鹿鼎記》中,金庸筆下真正意義上的英雄已不復存在,小說的主人公已變成了地道的流氓,小說“非武非俠,非史非奇,一改以前武俠的作風與形式,而其根本的要點,則在於它對以前的武俠世界進行了徹底的價值顛覆”。金庸頗有深意地讓韋小寶在妓院裡長大,不學無術,沒有道義,甚至沒有廉恥。然而這樣一個既非文才也無武功的流氓人物,竟然事事順遂,一路升遷,輕輕鬆鬆地遊走於康熙皇帝與反清復明的武林人士之間,順順利利地娶了建寧公主等七個漂亮女人做老婆,還成了一呼百應的英雄,當上了一等公爵。最不可思議的事,這樣個小流氓,竟然受到顧炎武、黃宗羲等尊貴群儒的推薦,差一點兒做了皇帝。韋小寶依靠自己的匕首、寶衣、蒙汗藥、抓下陰、撒石灰等江湖俠客所恥的“武功”,救過好漢茅十八、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獨臂神尼九難等大人物。而這些大人物有武有俠,他們擁有高超的武功,可是到頭來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不用說去行俠仗義了。陳近南講忠義,可最後還是被他所忠的鄭氏暗殺。神龍教主武功蓋世,到頭來還是被小寶用一招並不成熟的“狄青降龍”刺死在孤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招武功正是神龍教主所授。
而韋小寶之所以所向披靡,依仗的並不是武功,而是“內功”是他見風使舵,善於逢迎的本領,是他天生的無仁無義。韋小寶雖一反大俠們的形式準則,可是卻並不被讀者所厭惡,而這靠的是他對朋友的一點“義氣”。在康煕逼迫韋小寶殺天地會群雄時,他不乾,寧願拋棄榮華富貴,在孤島終生;在天地會群雄逼迫他殺康熙時,他也不乾,他寧願隱世。令人悲哀的恰恰在於此。導致他最終混不下去的不是他的流氓無賴,不仁不義,而恰恰是他心中僅存的一點忠義。《鹿鼎記》是一部深刻的寓言,近乎殘酷地指出:在現實生活中,不僅理想人格無法實現,就連殘存的一點點仁義也不行。孔子推行仁義未果,顏回寬慰道:“夫子之道之大故天下莫能容。”但面對《鹿鼎記》中惡大行道的世界,人們恐怕只能以“不容然後見君子”來自我安慰了。韋小寶對“大俠”的取而代之,本身就是對武俠小說的價值顛覆,而他的成功更是對武林世界的巨大嘲諷。表面看這似乎是一個極其荒謬的文本,金庸給自己和讀者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不僅推翻了一貫的英雄主義邏輯,也說明了金庸對文化傳統,儒家道義的徹底絕望。
《鹿鼎記》中韋小寶這一反俠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國民性的特點,傾注著金庸對中國國民性批判;康熙的形象作為韋小寶形象的補充,概括了中國文化中的另外一面。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認為,《鹿鼎記》在思想深度上,也許還趕不上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但因為它是長篇小說,篇幅廣大,在廣度上是有過之的。從文化價值上看,韋小寶是中國20世紀僅次於阿Q的最光輝的文學形象,他的價值是可以跟阿Q相比的。韋小寶這個形象非常具有諷刺意味。
在小說的後半部分,金庸又一次把歷史與藝術銜接起來。他寫到中國歷史上幾個真實的大學者,有顧炎武、黃宗羲等人,這幾個人居然要擁戴韋小寶做皇帝。這個情節可以跟《書劍恩仇錄》中紅花會要策反乾隆一比。紅花會之所以策反乾隆,是因為他們認為乾隆是漢人,漢族人不能做他們的皇帝,乾隆應該為漢人效勞,和漢人團結在一起,推翻滿清統治。《鹿鼎記》與這部書有異曲同工之妙。顧炎武這些人之所以擁戴韋小寶做皇帝,也是因為他們覺得韋小寶是個漢人(他們連韋小寶是不是漢人還沒有搞清楚),他們覺得只要是漢人,就比滿人統治得好。《鹿鼎記》中,韋小寶和康熙相比,誰做皇帝更好,這是明擺著的。金庸在這裡狠狠地諷刺了中國漢族的大知識分子,這些人如此有學問,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卻做出這樣的決定,做出這樣荒唐的事情來。這個情節當然是虛構的,但其本質是真實的。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一大群知識分子擁戴一個流氓人物做皇帝。《鹿鼎記》借韋小寶的言行淡化了傳統武俠小說對民族問題的界定,完善與發展了中華傳統的“民族大同”觀念。
藝術特色
在《鹿鼎記》中,諸如琅嬛洞、絕情谷、冰火島一類充滿想像的仙山福地早就不復得路,小說中反而多是皇宮大殿、妓院酒樓、祠堂廟觀、尋常巷陌這些世俗化、現實化的空間場景。少林、武當這些盛極一時的武林豪門已經隱入市野,天地會、沐王府、平西王府等勢力開始逐鹿中原。可以說,廣闊自由的“江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爾虞我詐的“廟堂”。在這樣的環境下,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跌落神壇,玩弄權術的韋小寶成為到處“通吃”的贏家,而以往那些在江湖中通行無阻的、被認為正確的俠義觀念在庸俗市儈的市民哲學面前,顯得笨拙、無所適從。連金庸本人也承認,《鹿鼎記》已經不像武俠小說。《鹿鼎記》與金篇以前作品的最根本的區別,還是在於,這裡洋溢的是一種遊戲精神,而前作則往往是嚴肅認真的。它以設定的特殊情境有別於日常生活,一種有意味的狀況得以順利展開:它創造了一種特別的遊戲規則,自然地淘汰了不合此規則的部分。它以奇特的羽毛逗弄著人們的觸覺,使得人們哈哈大笑,在笑聲中得到種種宣洩和滿足。
《鹿鼎記》在藝術上是集大成的。第一,非常現實,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即使在康乾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歷史學家所說的太平盛世,在魯迅看來,不過是“做穩了奴隸”而已。金庸就用他的《鹿鼎記》寫出了一個太平盛世,太平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官場腐敗,一樣的到處殺人,到處充滿了不公正、不公平。第二,這部小說另一方面又是很浪漫的。主人公韋小寶走遍大江南北,從揚州妓院走到北京,走到神龍島,走到雲南,走到吳三桂那裡,甚至還走到了俄羅斯,策動了俄羅斯歷史上一場重大的政變,還參加了《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韋小寶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韋小寶居然成了民族英雄。而且根據韋小寶的性格,《尼布楚條約》和雅克薩之戰只有他這樣的人能夠取得成功。當時非常蠻橫無理的俄羅斯強盜只有韋小寶這種同樣蠻橫無理的人才能夠對付,用無賴的手法對付無賴,這也是很辯證的。這部小說既有現實主義,又有浪漫主義,而且語言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作品影響
衍生作品
影視作品 | ||
時間 | 主演 | 作品 |
1983年3月24日 | 汪禹、劉家輝等 | 電影《鹿鼎記》 |
1984年 | 梁朝偉、劉德華等 | 電視劇《鹿鼎記》 |
1992年7月30日 | 周星馳等 | 電影《鹿鼎記》 |
1992年9月24日 | 周星馳等 | 電影《鹿鼎記Ⅱ:神龍教》 |
1998年6月1日 | 陳小春等 | 電視劇《鹿鼎記》 |
2008年5月5日 | 黃曉明、鐘漢良等 | 電視劇《鹿鼎記》 |
2011年9月14日 | 胡歌、吳奇隆等 | 電影《夢回鹿鼎記》 |
2014年12月20日 | 韓棟、張檬等 | 電視劇《鹿鼎記》 |
2020年11月15日 | 張一山、唐藝昕等 | 電視劇《鹿鼎記》 |
遊戲作品 | ||
公測時間 | 研發公司 | 作品 |
—— | 歡樂盒公司 | 角色扮演類遊戲《鹿鼎記》 |
2011年7月22日 | 暢遊 | 角色扮演類遊戲《鹿鼎記》 |
(註:以上為不完全統計) |
後世影響
在《鹿鼎記》對韋小寶形象的塑造中,金庸以“解構中建構”的方式貫徹了他“重義崇情”的立場。而這兩點,是“俠”這個大概念中至關重要的兩個維度。作為武俠小說作家的金庸超越前輩和同行的地方,是把“俠”放在“人”的大前提下進行塑造的。《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形象把這種質疑和討論推向了新的深度。金庸顯然是一個有著人文理想的武俠小說家,韋小寶這一形象是他努力拓展武俠小說傳達思想認識空間、實踐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鹿鼎記》在整個武俠小說史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對其後武俠創作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日加彰顯。
作品評價
倪匡:“《鹿鼎記》可以視為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陳墨:“有點武,有點俠,像是史,像是奇,是謂“四不像”,正是《鹿鼎記》的獨創,亦正是《鹿鼎記》的精妙之訣。”“《鹿鼎記》具有極其深刻的寓言意義。這部小說對中國的歷史奧秘、價值觀念、社會規則、思維方式等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展示。這是一部關於中國人的最絕妙的精神生活大百科。韋小寶這位快樂的小人物的生動形象,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最容易產生好感,最能揭示我們的文化心理奧妙,卻又最不容易言說的。”
孔慶東:“《鹿鼎記》中韋小寶這一反俠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國民性的特點,傾注著金庸對中國國民性批判;康熙的形象作為韋小寶形象的補充,概括了中國文化中的另外一面。《鹿鼎記》為中國封建社會畫上了一個句話,畫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此外,《鹿鼎記》既有現實主義,又有浪漫主義,而且語言也臻於爐火純青的地步。”
版本信息
中文版本
金庸《鹿鼎記》於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原版《鹿鼎記》也就是《明報》連載時的內容。在1981年以前,原版《鹿鼎記》在港台都未曾正式發行成冊。
1979年5月,南琪出版社出版了《小白龍》六冊,為完整版的原版《鹿鼎記》,將早先的《神武門》和《小白龍》合稱為《小白龍》,六冊中之上、中、下三冊為原來的《神武門》,續上、續中、續下三冊則是早先的《小白龍》,六冊之《小白龍》和早先的《神武門》《小白龍》相較,保留了原來的分章,而將四個字的章目刪除了,第幾章的字樣也刪除了,只保留分章的數字,全書共分為九十三章。修訂版《鹿鼎記》在台灣由遠景出版社取得著作權,於1981年9月初版發行,其後遠景將著作權轉讓給遠流出版社,遠景、遠流二版內容相同。
自1970年3月開始,到1980年中結束,金庸用十年的時間來修改其十五部武俠小說。相較於修改得較多的作品,如原書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改寫過的《雪山飛狐》,《鹿鼎記》算是改動得最少的。原版中韋小寶不但會武功,而且金庸初期曾試圖將韋小寶塑造成一位武功高強的武林奇才,此一企圖顯然仍未脫以往所寫的小說的思考架構——一個平凡人由於機緣巧合而逐步的成為一位武林高手。後來由於將韋小寶的個性寫成了不適於習武,只好順其個性來發展情節,而成了不會武功的韋小寶,於是金庸在後來修訂出書時,就將韋小寶先前所會的武功全廢了,只保留半吊子“救命六招”救命,四不像“神行百變”逃命。修訂版《鹿鼎記》還有些細節改動,如原版中其實出現了兩件護體寶衣,一件是韋小寶抄家抄到的,一件是順治傳給康熙的,當康熙揭穿小寶寶衣是盜的時,也亮出了自己身上穿的那件,並在後面說雖說有寶衣護體(五台山),但若刺客刺的是頭,沒有韋小寶保護自己也必死無疑。而在修訂版中改為了一件,也就是只有韋小寶從鰲拜府抄家盜得的寶衣,後被康熙恩威並濟賜予韋小寶。
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2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新修版中,由於讀者強烈反對金庸修改結局(韋小寶結局悲慘),所以總體上內容沒有太多修改,更正了一些修訂版中的敘述、官階、年齡等錯誤。
英文譯本
作者簡介
金庸(1924—2018),原名查良鏞,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勳章”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原院長。生於浙江海寧,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創作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及《越女劍》等15部武俠小說。金庸小說繼承古典武俠小說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深受歡迎,不少文壇才子和讀者都提筆撰寫書評,形成“金學”研究的風潮,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遊戲、漫畫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