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運路線
鹽幫自漢朝起就興起於
江淮流域,一般的販運路線分南北和東西兩線。後世南北一般運河北上至
漠北;東西一般沿
長江直到西北
青藏地區。自古以來,鹽鐵官營。在封建社會,
官僚體系腐化墮落,他們往往利用
壟斷鹽業貿易的特權牟取私利,鹽價極高,利潤十分豐厚。江南一代的鹽商往往是草莽之輩,一起販運私鹽以圖牟取私利,這些人的販運團伙就被稱為“鹽幫”。
產生背景
漢武帝時為了掌握全國經濟命脈,從經濟上加強封建
中央集權,抗禦
匈奴的軍事侵擾,打擊地方割據勢力,推行了以
桑弘羊為主所制定的
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及
均輸、
平準、統一鑄幣等一系列重大財經政策。這些經濟措施,雖然適應了當時鞏固西漢王朝政權的需要,為西漢王朝奠立了堅實的財政經濟基礎,但是,卻也給農業生產、中小工商業和民眾生活帶來了某些不便與困難,特別是剝奪了地方諸侯和富商大賈的既得利益,因而必然引起他們的強烈不滿和反對,於是鹽鐵官營、酒類專賣等問題,就成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大事。
公元前81年(
漢昭帝始元六年)舊曆二月,朝廷從全國各地召集
賢良文學60多人到京城長安,與以御史大夫
桑弘羊為首的政府官員共同討論民生疾苦問題,後人把這次會議稱為
鹽鐵會議。會上,雙方對
鹽鐵官營、酒類專賣、
均輸、
平準、統一鑄幣等財經政策,以至屯田戍邊、對匈奴
和戰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規模較大的關於國家大政方針的辯論會。
在鹽鐵會議上,
賢良文學全面抨擊了漢武帝時制定的政治、經濟政策。在經濟方面要求“罷鹽鐵、
酒榷、均輸”。他們以儒家思想為武器,講道德,說仁義,反對“言利”,認為實行鹽鐵等官營政策是“與民爭利”,違背了古代聖賢“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的信條,敗壞了古代淳樸的社會風尚,引誘人民走“背義而趨利”的道路。他們提出了戰國以來法家的
重本抑末說,認為官營工商業“非治國之本務”,主張“
進本退末,廣利農業”,指責官府經營工商業是“與商賈爭市利”。賢良文學還提出“外不障
海澤以便民用,內不禁
刀幣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張。他們的重本抑末說,實際上是要抑官營工商業,而為私人工商業爭取利權,是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一種方式。
會議結果,廢除了全國的酒類專賣和關內鐵官。事過30年,
桓寬根據這次會議的官方記錄,加以“推衍”整理,增廣條目,把雙方互相責難的問題詳盡地記述出來,寫成《
鹽鐵論》。
在
昭帝時召開的
鹽鐵會議上,
賢良文學推崇
董仲舒的
新儒學,經常引用
《春秋繁露》的語言作為立論的根據。他們的經濟思想亦大多承襲董氏,且更具保守和教條化。《鹽鐵論?本議》記文學說: 竊聞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廣道德之端,抑末利而開仁義,毋示以利,然後教化可興,風俗可移也。今郡國有鹽鐵、
酒榷、
均輸、與民爭利。散敦厚之朴,成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趨末者眾。夫文繁則質衰,末盛則本虧。末修則民淫,本
修則民愨(què,音卻,忠厚),民愨則財用足,足侈則饑寒生。願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
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這是
賢良文學在
鹽鐵會議上的第一次發言,即開宗明義反對 與民爭利 、請罷鹽鐵等,表明他們基本承襲
董仲舒的思想。但他們圍繞 罷鹽鐵 所闡述的理由,卻偏離了董氏的原意。如賢良文學所謂 開仁義,毋示以利 的崇義貶利觀點,就扼殺了董仲舒包含追功求利的進取精神。董氏雖然重視農業,但沒有
抑末的言論,他們卻積極主張進本退末.董氏反對統治集團揮霍浪費,在他們那裡變成了 防淫佚、尚敦樸 的安貧樂道思想。可見這時以賢良文學為代表的儒家經濟思想,把 聖人之道 當作教條,已明顯趨向保守。
《
鹽鐵論》一書由
桓寬編次整理而成。
桓寬,
汝南人。
漢宣帝時舉為郎,官至廬江太守。《鹽鐵論?散不足》提到
宣帝建學官 ,說明此書是在宣帝死後,漢元帝時定稿的。
鹽鐵會議留下的書面材料經過桓寬的加工潤色,處處滲透著他本人的觀點。《鹽鐵論》讚賞
賢良文學的崇義貶利,
進本退末、安貧樂道思想溢於言表,被
諸史列入儒家類,充分反映了漢元帝時期儒學的守舊觀念。自元帝以後,西漢政權重用純儒,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完全確立,加上
西漢王朝的經濟開始衰退,更加重了經濟思想界的沉寂和保守氣氛。而且,從
董仲舒就流露出的宜少近古 的經濟復古思緒,也成為西漢後期的新動向。
歷史沿革
概述
鹽幫的由來,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意義。中國古代的鹽,從開採到販賣是由
官府控制,因鹽是生活必須品,缺鹽難以生存,控制鹽的供應等同於控制治下的百姓,所以中國古代的鹽一直由官府壟斷,私人是不準進入這一領域的,這有明確的刑律規定。由於封建社會的
特殊環境,國家往往需要面臨的問題是連連征戰,興修水利,建立邊防,而這些需要大量的金錢和人力,這個時候如果有商賈之流主動捐款,甚至主動承包完成工程,一些君主就頒發其一個販鹽許可證,準許其販賣運輸官鹽,甚至還可以得到
徭役減免等豁免。
因此最初的鹽幫是正式的得到官府認可的販鹽幫派。由於封建社會的法制不完善,官員間的相互勾結,官鹽管理部門和鹽幫之間產生了千絲萬縷的關係,於是就有了所謂的“
私鹽”。但是鹽幫是得到官府認可的這一點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所以鹽幫的產生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地位。
鹽幫之興,自漢朝起於
江淮流域,販運活動路線分南北和東西兩線,南北線路一般沿運河北上至
漠北;東西線路一般沿
長江直到西北
青藏地區。自古以來,鹽鐵官營,而且在封建社會,官僚體系腐化墮落,他們往往利用
壟斷鹽業貿易的特權牟取私利,鹽價極高,利潤十分豐厚。江南一代的富商巨賈多是草莽之輩,往往一起販運私鹽以圖牟取私利,這些人的販運團伙就被稱為“鹽幫”。
元末明初的義軍領袖、地方割據勢力之一
張士誠曾是鹽幫出身,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受不了鹽警欺壓,張士誠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及
李伯升等十八人率鹽丁起兵反元,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
十八條扁擔起義
元朝順帝的時候,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廣大百姓,煎熬在水深火熱之中。
草堰(當時屬於泰州)鹽場的燒鹽工
張士誠,早有糾眾起義、推翻元朝的決心,就在暗中聚集同夥十七個人,對天發誓歃血為盟。一時間,卻因手裡沒有武器,無法成事。原來元朝對於漢人統制很嚴,規定每十戶人家,只許合用一把廚刀供切菜用,如私自藏匿兵器,輕則判刑,重則死刑。張士誠一夥弟兄,經過一番商議,打算來一個魚目混珠之計。
一天,
夜空昏暗,月色朦朧,路上不見行人,只有遠處傳來稀疏的犬吠聲。按說,這正是起義的好時機啊!張士誠等十八條好漢,頭裹一色素巾,身穿短衣短褲,腰束寬頻,腳蹬草鞋,每人荷著一根扁擔,又在扁擔頭上綁好事先從海中撈來的老長老寬的帶魚,在迷茫的月色下,鱗
光閃閃,佇列整齊,遠遠望去,恰似一支雄壯英武的大刀隊,一路之上,好不威風。
張士誠帶頭領著眾伙弟兄,直向鹽場奔去。守衛鹽場衙門的一夥兵丁正蜷縮著身子,手握短刀,倚在門牆邊打著瞌睡,朦朧中,他們見場外來了這伙“
大刀英雄”,只嚇得丟刀落帽爭先恐後地往內退去。哪知道這伙彪形大漢們並不罷休,他們窮追猛打,直把那幫守衛鹽場衙門的兵丁活活拿下,奪了兵丁們的武器,然後又衝進衙門內。這時,衙役們都還在夢中,十八條好漢所到之處,無人阻擋,他們一鼓作氣奪取了很多兵器,殺死了那些膽敢抗擊的衙役,紛亂中,張士誠突然跳上高台放開嗓門,對那些
張皇失措的衙役們大聲吆喝說:“要造反的跟我來,棄刀不殺!”一時衙役們摸不清頭底,都呆呆地
蹲在牆角邊發抖。
這時,鹽場令也從夢中驚醒,翻身從床上起來,張士誠猛跳到床邊,一把揪住鹽場令的髮辮,手起刀落,結束了他的狗命。隨後,他又大聲吆喝道:“狗官已被殺死,要造反的跟我來,不願跟的就回家!”附近的百姓得知十八條好漢殺了鹽場令,為地方除了大害,才都
聞聲趕到鹽場,歡欣鼓舞地為好漢們祝捷。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更是興高采烈,紛紛要求參加起義隊伍。
次日,
張士誠起義的訊息,象生了翅膀,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地飛到了四面八方。為了找根據地,從長計議,
張士誠決定乘勝奪取泰州城。元朝的駐軍,得知訊息後,尾隨緊緊追趕,而張士誠卻已先到了泰州北門外小破橋口(在大
破橋東北角,現已拆除)等起義軍全部到了橋南,他就吩咐把橋拆了。一面派義軍攻打泰州城,一面又留下部份起義軍把守小破橋以斷後敵。當時泰州有個千總,原是張士誠的換帖弟兄,早對朝廷不滿,他聽說張士誠在草堰鹽場起義得手,現在兵臨城下的訊息以後,就連忙和一夥要好的弟兄,殺了
把總,打開城門,迎接義軍,來了個裡應外合。這樣
張士誠的隊伍就順當地進了泰州城。當下,他們又殺了州官,打開倉庫,救濟貧苦的百姓。
從此,張士誠的義軍聲威大震,所向無敵,勢力範圍逐漸由江北擴展江南。後來又定都於江蘇蘇州,稱吳王,幾年後,又擴展到浙江、福建,廣東等省。
文化
鹽幫菜的由來
鹽幫菜和鹽幫文化是華夏文明中的一顆璀璨明星,“
恐龍之鄉”更是造就了自貢的神秘。自貢具有兩千多年的鹽業歷史,在我國的鹽業發展上具有重要地位,素以“
千年鹽都”、“恐龍之鄉”、“
南國燈城”而聞名。自貢是鹽幫菜和鹽幫文化的發源地,鹽幫菜以其“味厚香濃、辣鮮刺激”而名聞天下,博得了“吃在四川,味在自貢”的美譽。在漫長的鹽業發展中,自貢人銳意進取、樂觀生活,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鹽幫文化,在自貢,大大小小的
自流井、
貢井以及鹽道會館、
鹽業歷史博物館和古老的鹽鎮訴說著千年鹽都的滄桑與變遷,也折射著鹽幫文化的深厚底蘊。
鹽道的分布
如何過“鹽關”
每每談到鹽,就不由得想起一個抗日戰爭片中的片段,看老百姓如何把
鹽運到抗日隊伍里;竹筒里裝的是鹽水,過“鬼子”關卡時,就會被攔下,砍斷竹筒,要絕隊伍的鹽,糧。人民的智慧是無窮大的,用衣服沾滿鹽水,然後再曬乾,這樣就輕而易舉躲過鬼子的視線,然後再把衣服泡在水裡,再把浸過衣服的水,用鍋烘乾,鍋底就現出了層層珍貴的鹽。
原理:鹽的析出。食鹽易溶於水,但是溶解度小,水
蒸發後鹽便會析出。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歷經了苦難後,今又崛起,一個小小的鹽的故事,會激起多少熱血青年進取的力量,做一個有心人,杜絕“鹽”而無“心”(言而無信)
鹽的復興
美食尋根溯源日益流行,復古主義也再次興起,餐飲行業也不例外。人們在追求食品安全的同時,也開始注重美食背後的文化內涵。近日,以“探鹽都文化、品鹽幫美食--
新辣道西南美食探尋之旅”為主題的活動在北京市
翠微路嘉茂購物中心啟動。該活動由自貢市政府主辦、北京新辣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承辦,吸引了京城包括新浪知名博主詠歌閃閃在內的網友和
美食家們。
據介紹,此次活動是“政企合作、共謀發展”的有益探索,自貢與新辣道在歷史、文化、理念等多方面存在著交集,政府與企業加強合作,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本次活動的首發團將抽取幸運消費者、知名博主、熱愛美食的消費者等數十人,享受新辣道與
中國旅行社提供的
西南美食探尋之游,在“探鹽都文化、品鹽幫美食”的過程中
怡然自得。
新辣道與自貢頗有淵源,新辣道
梭邊魚火鍋,出自
鹽商徐氏家廚,與自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作為自貢的優秀傳承者,新辣道主張精緻樂活的生活態度,秉承“菜品如人品,做菜如做人”的理念,
將樂活、有滋有味的
人生態度植根於其企業文化,這無不體現了新辣道是一個獨具匠心的企業。新辣道認為,鹽幫文化主張銳意進取和樂觀生活,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新辣道作為一個獨具匠心的企業,有義務、有責任將
鹽幫菜和鹽幫文化發揚光大。
新辣道獨具匠心和銳意進取的特點與自貢是一脈相承的,共同的文化和使命讓自貢市政府和新辣道走到了一起。其實,政府與企業之間存在著很多共同的訴求,政企之間應該多一些有意義的合作,以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共同發展。
搶鹽事件
日本大地震導致核外泄,兩天之後,中國各地開始流傳碘鹽能
防輻射,於是,2011年3月17日前後兩天,碘鹽被搶購一空,一包普通的加碘食鹽也由原來的1.5元上漲至15元,整整翻了10倍!一度造成各大超市無鹽狀態。導致各地食鹽搶購一空,甚至有人囤積的食鹽按照家庭用量計算下來,可以用30年
網上更是出現了不少和鹽相關的新詞:新詞句:核出此鹽;妖鹽惑眾;鹽而無信;相顧無鹽,惟有淚千行;謠鹽止於智者,等等。
現代鹽幫
2011年在鹽城本地興起了一個新的”鹽幫“,其實她是一大型的網路虛擬社區,即
鹽幫社區,又稱為“
鹽城論壇”。將鹽幫的文化繼續在鹽城發揚,古老的鹽城,人們不會忘記鹽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