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

“昭”是褒義的諡號,歷史上謚做昭帝的一般都有好名聲,像漢昭帝漢昭烈帝北齊孝昭帝(北齊最難得的一位皇帝,可惜只在位兩年而死),但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在位時間很短,最能說明的還有明昭帝(明仁宗),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昭帝
  • 諡號:褒義
  • :容儀恭美
  • 皇帝:漢昭帝
皇帝諡號,歷代昭帝,漢昭帝,漢昭烈帝,北齊孝昭帝,明昭帝,

皇帝諡號

諡法曰:“容儀恭美曰昭;昭德有勞曰昭;聖聞周達曰昭;聲聞宣遠曰昭;威儀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聖問達道曰昭;聖德嗣服曰昭;德業升聞曰昭;智慧型察微曰昭;德禮不愆曰昭;高朗令終曰昭;遐隱不遺曰昭;德輝內蘊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諡號為昭的皇帝一般都在某方面有好名聲,但在位時間不長或者去世時非常年輕。

歷代昭帝

漢昭帝

西漢孝昭皇帝劉弗陵(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幼名劉弗陵,西漢第八位皇帝(公元前87年—公元前74年在位),漢武帝幼子,母親鉤弋夫人,諡號孝昭皇帝
太始三年,劉弗陵出生。據說他在母親腹中14個月才出生,和上古堯帝一樣,武帝大悅,稱其所生之門為堯母門。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等人因受蘇文江充韓說等人誣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敗後自殺。之後的四年里武帝一直沒有立儲。
武帝一生有6個兒子,其中次子齊懷王劉閎早逝,巫蠱之禍後,尚有四子可以繼承皇位。燕王劉旦在劉據死後上書自請入京,希望立為太子,武帝大怒,削其三縣。廣陵王劉胥為人驕奢,好倡樂逸游。昌邑王劉髆李夫人之子,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和丞相劉屈氂曾策劃謀立劉髆為太子,事發後李廣利投降匈奴,劉屈氂被腰斬。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正月,即漢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劉髆去世。
劉據去世的時候,劉弗陵虛歲四歲,在武帝未立儲的幾年裡,這個年幼的少子,逐漸“壯大多知”,讓武帝聯想起自己少年之時。也許只有此子值得期待,但終因其年幼,猶豫未決。
後元二年(前87年)春,武帝在彌留之際立八歲的劉弗陵為太子,由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四天后武帝駕崩,霍光等人於同月奉劉弗陵繼位,第2年改年號為“始元”。從此,霍光掌握了漢朝政府的最高權力。“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
劉弗陵後來改名劉弗,是為漢昭帝。帝位的確定,不等於爭奪帝位的鬥爭的結束。相反,更引起了激烈的政治鬥爭。霍光經過一系列明爭暗鬥之後,將意圖政變謀反的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等人正法族滅燕王劉旦、蓋長公主等人也自殺身亡。十四歲的昭帝察眾臣忠詐善惡,堅定地站在霍光一邊,其在位十三年間,始終委任霍光,不疑其忠心,在這一點上,“周成王有慚德矣;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霍光在上官桀等人謀反案結束後,威震海內。昭帝加冠成年,繼續委任霍光執掌朝政,霍光一家“黨親連體”,手掌漢帝國大權達到頂峰。“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雲中郎將,雲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鄰胡、越兵。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在首輔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始終堅定不移的推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使漢朝出現了中興穩定的局面。班固贊:“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
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癸未,身體一向不好的昭帝於未央宮病死,享年僅21歲,在位13年。六月壬申,葬於今天西安市的平陵,諡號孝昭皇帝。
昭帝無子,其侄昌邑王劉賀被立為嗣,27天后被霍光廢掉,擁立武帝曾孫、劉據之孫劉病已(劉詢)即位,史稱漢宣帝。宣帝在位25年,廟號中宗,是一位中興之主,昭宣二帝在位期間,大漢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史稱“昭宣中興”。

漢昭烈帝

蜀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史家又稱他為先主。東漢末年,漢室宗親劉備募兵參加鎮壓黃巾起義,數有戰功,先後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縣令、平原相。曹操攻打陶謙,欲奪取徐州,陶謙求救於劉備。劉備挺身而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後,陶謙三讓徐州,劉備得到徐州。後徐州又被呂布奪去,劉備依附曹操,與曹操共擒呂布下邳。後曹操表奏漢獻帝,封劉備為左將軍豫州牧,然而劉備志不在小,乘機逃脫曹操的控制,斬殺徐州刺史車胄,重新占領徐州。但是,曹操親自率大軍前來攻打,劉備大敗,勢力集團被打散,關羽被擒,劉備依附袁紹
漢昭烈帝漢昭烈帝
後劉備又退至新野依附劉表,荊州人才多歸附劉備,曹操大將夏侯惇于禁等率大軍來攻,劉備(不是諸葛亮)火燒博望坡,擊敗曹軍。後來又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忠心輔助。曹操南征荊州,又敗劉備於當陽長坂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聯合孫權,與周瑜率領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又南收荊州四郡,並向東吳借得南郡,擁有了荊州五郡之地。後劉備又吞併劉璋所統轄的益州的大部分地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在漢中之戰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又迫使曹操退軍,完全占據了曹操的漢中,進位為漢中王,至此,劉備事業達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
然而,漢中占領不久,鎮守荊州關羽孤軍北伐,被魏吳兩國夾擊,最後關羽丟失荊州、被吳軍殺害,“失荊州”使得劉備元氣大傷,劉備的事業也開始走下坡路。
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為魏後,於成都稱帝,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重新建立漢朝,繼續東漢大統,改元章武元年。同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東吳,意圖奪回荊州,但於章武二年(222年)夏被吳將陸遜夷陵之戰中打敗,最終撤退到白帝城
劉備於章武三年(223年)四月逝世,諡號為昭烈帝

北齊孝昭帝

北齊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在位560年-561年),字延安,北齊第三任皇帝。他是東魏權臣高歡第六子,文宣帝同母弟。美姿貌,有氣度。
高演長於政術,善於理解事情的細節;天保朝起開始參預朝政,政治經驗逐漸成熟豐富,眼見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趨炎附勢,惟高演滿臉憂愁,不時直諫。其兄文宣帝臨終時,表示必要時皇位可以相讓,唯不可傷害高殷。廢帝即位,獨攬朝政。560年,高演發動政變,廢高殷為濟南王。高演登上皇帝寶座,改元皇建,時年二十六歲。
高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於政事,積極尋求及任用賢能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帝關心民生,輕徭薄賦,並下詔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觀察風俗,問人疾苦,考求得失。並親征親戎北討庫莫奚,出長城,虜奔遁,分兵致討,大獲牛馬。’,在北齊六帝之中,只有孝昭帝稱得上是德才兼備,可惜他在位時間不長,即位翌年,高演便因墜馬事故重傷而死,在位僅兩年,終年僅27歲。
高殷被廢的時候,婁昭君命兒子高演發誓決不傷害孫子高殷性命,但最終高演還是慮有後患,於次年將高殷秘密殺害。不久高演即出了意外,傳說是文宣帝的厲鬼復仇。婁昭君亦對此深感悲憤,不肯原諒高演。為了保住兒子高百年,臨終時候高演宣布廢掉年幼的太子,傳位於弟弟長廣王高湛。他的諡號為孝昭皇帝廟號肅宗。

明昭帝

明昭帝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洪武二十八年(1395)立為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不過由於朱高熾喜靜厭動,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於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來講,他並不喜歡這個兒子。
成祖起兵靖難,命朱高熾留守北京。朱高熾團結部下,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一戰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在此期間,建文帝遣書給朱高熾,許以封王,爭取朱高熾歸順朝廷。高熾接到書信之後看也沒看,原封未動地送到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間計失敗。
此後由於他身體肥胖,不便隨軍作戰,因此成祖將他留在後方,這樣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朱高煦與成祖頗有幾分相像,而且作戰勇猛,在武將中威信很高,在戰鬥中他曾多次救成祖與危難之際,成祖也曾許願說“你大哥多病,將來皇位必將是你的”。聽了這話,朱高煦的熱情更加高漲,在整個靖難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
靖難成功之後,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問題上又出現了猶豫,朱高熾由於仁愛、儒雅,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在封建社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頗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難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親自許願將皇位傳給他,就成祖本人來講,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覺得朱高熾過於仁弱,將來會遭人脅迫。
但是最終成祖還是立了朱高熾為太子,因為明朝的內閣制度和漢族的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制度在某種程度制約著帝王。而且朱高熾作為世子的時候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錯誤,因此廢之無名,很重要的一點是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敏慧異常,深得朱棣的喜愛,著名的文臣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成祖終於下定了決心,於公元1404年立朱高熾為太子。
次子朱高煦並沒有這樣屈服,他遲遲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機行動,他先是進讒言使得立儲的第一功臣解縉遭到貶黜,幾年之後慘遭殺害,然後私養了許多武士圖謀不軌,好在楊士奇徐皇后說服了朱棣削奪了朱高煦的部分護衛,強令他就藩樂安。高煦與高熾之爭才算暫時告一段落。誰知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間曾密謀殺死成祖,然後矯詔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場災難才沒有降臨,事後,由於朱高熾為朱高燧求情,成祖總算沒有再追究。
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十八日,65歲的永樂皇帝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機作亂,因此秘不發喪,將軍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將成祖的遺體裝入棺材中,每日還是照例進餐、請安,只是皇帝的車簾再也沒有掀開、皇帝也再沒有說話,軍中一切如常,同時,派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後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由於大臣們的精心安排,總算沒有爆發什麼叛亂,政權得以平穩過渡。
朱高熾即位後,改年號洪熙,開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孺的冤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並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從而緩和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
其次朱高熾選用賢臣,削汰冗官,任命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史稱三楊)輔政。廢除了古代的宮刑,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採辦珠寶;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修明綱紀,愛民如子,他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對於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採取妥善安置的做法,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也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端。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他統治期間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仁宗還在京城思善門外建弘文館,常與儒臣終日談論經史。仁宗非常善於納諫,曾經給楊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勵他們進諫,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見,皇帝可以擇善而行。朱高熾在後宮之中也不戀女色,除皇后張氏之外,僅譚妃一人。張皇后非常賢惠,與朱高熾相敬相愛;譚妃也是一位賢內助。在朱高熾死後自縊殉節,被謚為昭容恭禧順妃
朱高熾對科舉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時由於南方人聰明而且刻苦,進士之中多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純樸,忠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眾的較少,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朱高熾規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洪熙元年(1425)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死後被謚為孝昭皇帝,廟號仁宗。
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因此對於他的貢獻提出了質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間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務一直是交給朱高熾來掌管,因此他有充分的時間來推行自己政策,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加上這段時間,朱高熾對明朝做出的貢獻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熾一代仁君的稱號當之無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