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舌頭

鴨舌頭

鴨舌頭,中藥名。為澤瀉科植物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的全草。分布於華東、華南、西南各地。具有清肺利咽,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小便熱痛,癰癤腫毒,濕瘡,燙傷,蛇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鴨舌頭
  • 別稱:鴨舌草、鴨舌子、水充草、鴨舌條、小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沼生目
  • :澤瀉科
  • :慈姑屬
  • :矮慈姑
  • 分布區域:華東、華南、西南各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鮮品15-3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性寒。

歸經

歸脾經。

功效

清肺利咽,利濕解毒。

主治

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小便熱痛,癰癤腫毒,濕瘡,燙傷,蛇傷。

相關配伍

1、治喉火:鮮鴨舌草30g。水煎服;同時另取一部分搗敷頜下。(《貴陽民間藥草》)
2、治小便熱痛:小箭、金錢草各15g,左轉藤、膽草、瞿麥、扁蓄、車前草各9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備用。

形態特徵

矮慈姑,又名瓜皮草。一年生,稀多年生沼生或沉水草本。有時具短根狀莖;匍匐莖短細,根狀,末端的芽幾乎不膨大,通常當年萌發形成新株,稀有越冬者。葉條形,稀披針形,長2-30厘米,寬0.2-1厘米,光滑,先端漸尖,或稍鈍,基部鞘狀,通常具橫脈。花葶高5-35厘米,直立,通常挺水。花序總狀,長2-10厘米,具花2(-3)輪;苞片長2-3毫米,寬約2毫米,橢圓形,膜質:花單性,外輪花被片綠色,倒卵形,長5-7毫米,寬3-5毫米,具條紋,宿存,內輪花被片白色,長1-1.5厘米,寬1-1.6厘米,圓形或扁圓形;雌花1朵,單生,或與兩朵雄花組成1輪,心皮多數,兩側壓扁,密集成球狀,花柱從腹側伸出,向上;雄花具梗,雄蕊多,花絲長短、寬窄隨花期不同而異,通常長1-2毫米,寬0.5-1毫米,花葯長橢圓形,長約1-1.5毫米。瘦果兩側壓扁,具翅,近倒卵形,長3-5毫米,寬2.5-3.5毫米,背翅具雞冠狀齒裂;果喙自腹側伸出,長1-1.5毫米。花果期5-11月。2n=22。

生長環境

生於水田中。分布於華東、華南、西南各地。

藥理作用

抗蛇毒作用。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除濕。治瘡毒,濕瘡。”
2、《四川常用中草藥》:“治小便熱痛,火燙傷。”
3、《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行血。”
4、《湖南藥物志》:“清熱,解毒,利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