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郭聖王,俗名郭忠福,詩山郭山人,生於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二月廿二日。傳說郭忠福長工出身,7歲喪父,牧牛俸母,鄉鄰郭孝子。後人念其孝,立廟奉為神明,四時祈卜吉凶於神,以將軍禮祀之,故郭山廟又稱將將軍廟。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敕封神靈為"威鎮廣澤侯",並賜廟額"威鎮廟",廊大其制,廟宇粗具規模。到了宋寧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鄉鄰增修廟宇,使之殿寢、廊廡、門庭、層階齊全 。直至宋理宗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廣澤尊王",並賜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類鳳盤舞,從此改名為"鳳山寺"。 此後三百年,風盪雨淋,棟宇雖有修葺,但寺貌未作擴建翻新 。
鳳山寺規模,縱為16丈,橫1.4丈。寺殿分前後三殿。主(中)殿高1.8丈,夾室各一,東夾室鍶尊王、尊妃像,從其坐古藤化身之舊跡,室後為內寢;西夾室供奉
釋迦牟尼、南海觀世音金身。前殿高1.85丈,中祀尊王,旁祀崇德侯、顯佑侯、黃太蔚、陳將軍,以其有功於王。殿宇疏以庭院,繞以牆垣。垣屋翼於左右 ,有30餘間,為寺僧聚納之處。廟門高1.4丈,明代舉人、永春顏廷渠題寺匾"鳳山覽勝"。門內一巨石,山峭卓立,狀若雲鬟,昔人喻為鳳髻。門外列磚為庭,曲磴層階穿數而出。
明世宗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倭寇劫掠詩山,縱火焚毀廟宇,所藏敕賜匾額蕩然無存。明穆宗隆慶丁卯年( 公元1567年),鄉鄰募資重建;明神宗萬曆庚辰年(公元1580年),繼而擴建;清宣宗道光丁亥年(公元1827年)到清德宗光緒戊寅年(公元1878年),相繼屢有修葺營造。寺宇規模日益宏敞,壯觀綺麗,不失舊觀,又增建諸多前代沒有的設施。
鳳山寺屬多神廟,傳統以來曾有和尚主持,主神郭聖王佛像雕塑特殊,白眼黑珠直視,故有"白目佛,益外景"之說,所以更為海外華僑所崇拜 。
鳳山寺,宋、明、清各代都有皇帝為之賜匾封號,因而香火鼎盛不衰。明清時期,泉州一帶大批移居台灣,因此台灣民間有100多座廣澤尊王廟。泉州人出洋謀生的華僑很多,因而遠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緬甸、泰國、菲律賓等地都有鳳山寺,供奉郭聖王。
1978年冬,旅居海外僑胞紛紛倡議重建。歷十年營造,
鳳山寺規模日臻宏偉,寺門與高蓋山白雲室遙遙相對,居高臨下,俯瞰山頭城全景,周圍茂林蔥翠,花果飄香,秀麗如畫,新建鳳山寺前殿、中殿、後殿的木石均精雕細刻,巧奪天工 ,青石龍柱,護門石獅,栩栩如生。左右兩旁依次建有鐘鼓樓、迴廊、拜廳 、禪房、齋堂 、迎賓室、鳳冠鬢、藏經閣、聚金亭等設施,規格龐大,巍峨壯觀,景觀煥然一新。
寺廟歷史
郭聖王,俗名
郭忠福,詩山郭山人,生於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二月廿二日。傳說郭忠福長工出身,7歲喪父,牧牛俸母,鄉鄰郭孝子。後人念其孝,立廟奉為神明,四時祈卜吉凶於神,以將軍禮祀之,故郭山廟又稱
將軍廟。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敕封神靈為“威鎮廣澤侯”,並賜廟額“
威鎮廟”,廊大其制,廟宇初具規模。到了
宋寧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鄉鄰增修廟宇,使之殿寢、廊廡、門庭、層階齊全 。直至
宋理宗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全廣澤尊王】,並賜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類鳳盤舞,從此改名為“鳳山寺”。 此後三百年,風盪雨淋,棟宇雖有修葺,但寺貌未作擴建翻新 。
寺廟規模
鳳山寺規模,縱為16丈,橫1.4丈。寺殿分前後三殿。主(中)殿高1.8丈,夾室各一,東夾室鍶尊王、尊妃像,從其坐古藤化身之舊跡,室後為內寢;西夾室供奉釋迦牟尼、南海觀世音金身。前殿高1.85丈,中祀尊王,旁祀崇德侯、顯佑侯、黃太蔚、陳將軍,以其有功於王。殿宇疏以庭院,繞以牆垣。垣屋翼於左右 ,有30餘間,為寺僧聚納之處。廟門高1.4丈,明代舉人、永春顏廷渠題寺匾“鳳山覽勝”。門內一巨石,山峭卓立,狀若雲鬟,昔人喻為鳳髻。門外列磚為庭,曲磴層階穿數而出。
明世宗
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
倭寇劫掠詩山,縱火焚毀廟宇,所藏敕賜匾額蕩然無存。
明穆宗隆慶丁卯年( 公元1567年),鄉鄰募資重建;明神宗萬曆
庚辰年(公元1580年),繼而擴建;清宣宗
道光丁亥年(公元1827年)到清德宗光緒戊寅年(公元1878年),相繼屢有修葺營造。寺宇規模日益
宏敞,壯觀綺麗,不失舊觀,又增建諸多前代沒有的設施。
寺廟現狀
鳳山寺屬多神廟,傳統以來曾有和尚主持,主神郭聖王佛像雕塑特殊,白眼黑珠直視,故有“白目佛,益外景”之說,所以更為海外華僑所崇拜 。
鳳山寺,宋、明、清各代都有皇帝為之賜匾封號,因而香火鼎盛不衰。明清時期,泉州一帶大批移居台灣,因此台灣民間有100多座
廣澤尊王廟。泉州人出洋謀生的華僑很多,因而遠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
緬甸、
泰國、
菲律賓等地都有鳳山寺,供奉郭聖王。
1978年冬,旅居海外僑胞紛紛倡議重建。歷十年營造,鳳山寺規模日臻宏偉,寺門與
高蓋山白雲室遙遙相對,居高臨下,俯瞰山頭城全景,周圍茂林蔥翠,花果飄香,秀麗如畫,新建鳳山寺前殿、中殿、後殿的木石均精雕細刻,巧奪天工 ,
青石龍柱,護門石獅,栩栩如生。左右兩旁依次建有
鐘鼓樓、迴廊、拜廳 、禪房、齋堂 、迎賓室、鳳冠鬢、藏經閣、聚金亭等設施,規格龐大,巍峨壯觀,景觀煥然一新。
南安鳳山寺和廣澤尊王的傳說
鳳山寺位於南安
詩山鎮境內的文章山麓,因山形如鳳翥,也稱鳳山,因山名寺。是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閩南
古剎,也是閩台和世界各地
廣澤尊王宮闕廟宇的
祖廟。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歷代屢有興廢。寺宇系1978年重修,成為鳳山旅遊區。
寺宇為典型的四進皇宮式建築,布局奇特,結構精巧,具有古色古香的閩南傳統風格。鳳山寺供奉廣澤尊王、文昌夫子、
釋迦牟尼、觀音佛像等,屬多神廟,
三教合一和睦相處。主神廣澤尊王,本屬道教尊奉的神,可是信眾也把他看成佛,歷代常有和尚在此住持。
廣澤尊王俗姓郭,名忠福。後唐同光初年(公元923)出生於安溪金谷,自小聰穎過人,十分孝順父母。其父郭亮,務農為生,天天提早摸黑在田裡累死累活地幹活,然而瘦田薄地,收成不多,還熬出一身疾病。三十一歲便與世長辭。其母姓林名素娘,溫柔賢惠,吃苦勤儉,沒日沒月的操勞。沒想到丈夫被病魔奪走。因家道貧寒,籌不齊喪葬費,母子倆只好含淚把屍體焚燒成灰,裝入罐中,暫且放置在茅屋裡。
郭忠福為了安葬父親的骨灰,小小年紀便賣身大財主楊長者家牧羊。母親給人家縫洗衣裳,挑水燒飯,母子倆相依為命,艱難度日,過了兩三年都沒有辦法讓父親的骨灰入土。
大財主楊長者相信風水之說,從贛州請來一位地理大師,為楊家尋覓一塊寶地。地理大師說要三年方能找到好風水,於是便住在楊家。平日無事,替楊家教授子女。郭忠福有時從書房窗下經過,聽到的詞句,過後都能背誦出來。地理大師見忠福十分聰明,把他視為“神童”。每日放牧之餘,他常為地理大師送飯奉茶,服待周到,覺得深得大師疼愛,並悄悄教他讀書識字。
楊長者富甲一方,山珍海味吃不完。但楊太太卻十分吝嗇,捨不得好飯好菜招待地理大師。有一天,地理大師病了,郎中說要用羊肉配藥服下病能治癒。楊長者的羊欄里有好多羊,卻不肯宰一隻讓地理大師配藥治病。
一天夜裡,一隻羊失足掉進糞池淹死。楊太太叫忠福撈起來,殺了煮給地理大師配藥。地理大師吃得起勁,邊說邊問忠福“我來楊家這么久了,從來沒有吃上一頓好東西,連病了要用羊肉配藥也捨不得,今日怎么這么開恩呢?”
郭忠福偷偷地告訴他:“先生,這羊是掉進糞池溺死的,楊長者自己不敢吃,又捨不得丟掉,楊太太才叫我殺了給你吃的。”地理大師聽了,“哇”地一聲把吃下去的羊肉全嘔吐出來了,他長嘆了一聲說:“楊長者啊楊長者,你沒量氣就沒有福氣!”
地理大師與郭忠福相處久了,兩人的交情日益密切。一天地理大師問忠福:“給你一塊風水寶地,你要不要。”郭忠福說:“要倒要,就是買不起。”地理大師說:不要緊,你要一朝天子,還是萬代封侯。“郭忠福想:“一朝天子不如萬代封侯”,便說“我要萬代封侯。”
地理大師點點頭,向他道出真情:“羊欄里公羊睡覺的地方是塊風水寶地,欄里的羊從來不會減少,今日殺一隻,明天照樣一百隻。你如果想要這一風水寶地,便把父親的骨灰帶來,等到打雷下雨時,把骨灰放進洗臉盆,端來讓我洗臉,我就打罵你。你一定要放聲大哭,哭得超傷心越好,把骨灰倒入公羊睡的地方,骨灰自然會滲透下去,那就是得了真穴了。”
郭忠福依地理大師所言。回家帶來父親的骨灰。等到打雷下雨的那天,他一一照地理大師說得辦。當他和地理大師鬧一場,把放著骨灰的臉盆水倒在公羊睡的地方時,楊長者聞聲趕來問地理大師發生了啥事。地理大師說:“你看他端來的水那么髒,叫我怎么洗臉。”楊長者聽後非常生氣,便來打忠福,忠福真的大哭起,哭得很傷心。
第二天早上,郭忠福和往常一樣走進羊欄,一見大驚失色,原來昨天倒骨灰水的地方,突起一個大蜂窩,無數的黑峰把一大群羊全螫死了。楊長者沒有了羊群,自然不用郭忠福白吃飯牧羊了,便算好工錢,讓他離開了楊家。
郭忠福臨走時,來向地理大師告別。地理大師告訴他:“這裡不是久居之地,你們母子倆要向東去,走到一個‘牛騎人,人戴銅,水變紅,鯉魚上樹鬧匆匆’的地方,那才是你們的棲身之所。”
郭忠福回家向他母親說了,母子倆相信地理大師的話,捲起鋪蓋一路向東走去。走到南安詩山的鳳山下時,突然下起一陣大雨。他看到一個放牛孩子蹲在牛肚下避雨,一個僧人把做法事的銅鈸權當斗笠頂在頭上;池邊一個魚翁為避雨也跑來躲在樹下,匆忙中已上釣的鯉魚被掛在了樹上,直擺著尾巴亂跳。不一會,山上的赤土被傾盆大雨沖得直瀉而下。忠福想:孩子蹲在牛肚下,不就是“牛騎人”嗎?僧人頭頂著銅鈸,不就是“人戴銅”嗎?紅土水沖瀉就是“水變紅”嗎?鯉魚吊在樹上亂跳,那不是“鯉魚上樹鬧匆匆”嗎?這一切奇景都應了地理大師說的話,他對母親說:“這裡便是我們的棲身之處了。”
大雨過後郭忠福找村里人借個地方住。有人看他們怪可憐的,就告訴他:“這裡有座新房,建完後常常鬧鬼,房主人不敢去住,你如果不怕,向他借住準行。”“我才不怕鬼呢!”郭忠福找了房主人說明來意。房主人正苦於新房空著無人看管,便答應讓忠福母子去居住。說也奇怪,自從住進郭忠福母子,新房子安然無事,不再有披頭散髮的長舌惡鬼鬧事了。
郭忠福在
鳳凰山下落足之後,母親幫人做針黹,忠福上山拾柴,換點油鹽米過日。有時忠福出門替人乾零活,再晚再累,也要回家陪伴母親;主人給點吃的,他都要留下一半帶回給母親吃。
有一天,忠福和一班小孩上鳳山拾柴去。發現有一株大樹上有許多枯枝,忠福便對同伴說:“我要爬上大樹,折下那些枯枝。”幾個頑皮的孩子見大樹很高,又沒有枝丫,不好攀登,便打賭道:“忠福,你真的能爬上去,我們今天拾的柴,全部挑到你家去!”“此話當真!”郭忠福像一隻猴子似的,幾下子便爬到樹中間,恰好有一條粗大的“加蕉藤”蔓纏繞在樹枝上,交織得好像一座交椅。忠福便坐在藤座上休息。也許是他成神的時間到了,他對樹下的孩子說:“拾的柴,勞你們替我挑回去。告訴我母親,快帶一瓠一書來。”小孩子們聽成“帶一牛一豬”(閩南話“牛”音gú,“瓠”音bú;“書”音zi,“豬”音di,分別諧音),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就挑著柴到郭家,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兒子要你帶一頭牛一隻豬到鳳山的大樹下去。”郭母知道自己的兒子從來都是實實在在的,所吩咐的事必有緣故。於是便趕著豬,拉著牛往鳳山走去。牛倒聽話,可豬到處亂跑,折騰了好長時間才到大樹下。
郭母找到兒子時,只見兒子滿臉通紅,兩眼發獃,已經坐在古藤上圓寂無言了。目睹這種情形,郭母免不了痛哭起來。她走上前,見忠福的頭垂下,雙足跏呋,便伸手把他的一足拉下來。所以郭聖王的佛像是一足盤著,一足垂下。她想:“兒子命該如此吧!”於是再把他的頭扶正向前直視,並吩咐道:“你嘴闊食四方,眼大越看遠越好!”所以塑他的神像,眼睛睜得滾圓,口雕得闊大。有“廟內神,益外境”之說。
這一年,郭忠福十六歲,正是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農曆八月二十二日。
鄉人嘉其孝,憐其殤,大家出錢出力,在坐化處築祠紀念,稱為“郭山廟”。郭忠福成神後,人稱郭聖王。鄰近鄉人,爭傳郭孝子化身奇事,鄉人紛紛前往祀求,且非常靈驗,於是香火非常旺盛,有求必應。據說他曾顯靈驅寇,信眾因以將軍禮祀之,又稱“
將軍廟”;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賜廟額曰“威鎮”,寧宗慶元年間(1195~1200)追封
廣澤尊王,清同治年間(1862~1874)加封保全王。自宋以來,鳳山寺香火鼎盛,一年四季進香朝拜者近百萬人次,其中境外幾十萬人次,影響遍及港澳台及東南亞各地。因廟在鳳山,後來便叫“鳳山寺”。
泉州人渡海去台灣時,將廣澤尊王置於小匣內,隨身攜帶奉為守護神,他們相信廣澤尊王專門保護出外人,所以至今台灣泉屬移民,家家戶戶必供奉尊王之像於匣內上香致敬。台灣規模較大的廣澤尊王廟,計超過了三十所,以
台南市的西羅殿、永華宮較著名,在北部
桃園市的鎮撫宮頗具規模。
廣澤尊王廟,大多稱鳳山寺,這是承襲福建泉州
南安人供奉廣澤尊王的鳳山古寺之名而來。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三日或八月二十二日是廣澤尊王的祭日,祠廟在此日要獻演戲曲,和上供
牲醴,並舉行盛大的神輿遶境儀式。南安
鳳山風景區已達到國家
3A級旅遊景區標準,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等級評定公告
(2010年第1號)
福建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