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

十二五規劃以來,高郵市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奮戰十二五、建設新高郵”的總體要求,加快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紮實推進富裕高郵、創新高郵、生態高郵、文化高郵、幸福高郵建設,全市經濟社會總體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基本完成了《高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階段性目標任務。連續八年獲得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市和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市,在2010年提前兩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相關檔案有《高郵十二五發展成就綜述》《高郵市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高郵市城鎮化建設“十二五”發展規劃》《高郵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高郵市衛生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高郵市民政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郵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
  • 總體要求:奮戰十二五、建設新高郵
  • 地點:高郵
  • 性質:規劃
  • 報告人:高郵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郭登明
  • 報告時間:2013年7月30日
  • 報告背景:高郵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
  • 報告部門高郵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
背景,主要指標,重點任務,產業結構,對外開放,城鄉統籌,科技,民生保障,生態,項目建設,主要問題,主要措施,

背景

2013年7月30日高郵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高郵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在審議高郵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時,韓方要求,高郵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審議意見,客觀總結中期評估中的成績和經驗,正視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明確“十二五”後半期的工作重點;要結合江蘇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揚州市委六屆五次全會和全省蘇中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積極調整工作思路,加大規劃綱要實施的跟蹤監督力度,確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高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經高郵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審議批准實施以來,為完善規劃體系建設,各相關部門依據《綱要》分別編制了工業經濟和園區建設、科技進步和創新、服務業、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等29個重點專項規劃,形成了以《綱要》為統領、專項規劃為支撐的規劃體系;為加強規劃實施,市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要求對主要目標任務進行了分解,進一步細化落實到各鄉鎮、園區和各部門;每年年初對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進行分解,年終進行考核評比,確保規劃目標按序時推進。根據省、市有關工作部署和市人大常委會審議要求,組織開展了《綱要》中期評估工作。各有關部門按照《綱要》總體要求,組織對本領域專項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了評估。從這次中期評估結果看,《綱要》實施兩年多來,總體進展良好,基本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主要指標

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綱要》主要經濟指標分為經濟成長、轉型升級、人民生活、城鄉統籌、生態環境等五個部分,共33個指標。從前兩年完成情況來看,23個指標超過或達到規劃序時進度要求,占全部指標的70%;10個指標未能達到序時進度,占全部指標的30%。10個指標未達規劃目標序時的主要原因在於,制定“十二五”規劃是在巨觀和微觀經濟仍處於高速增長的背景之下,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目標定位偏高,而近年來,受巨觀經濟形勢下行影響明顯。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甦進程嚴重受挫,歐債危機仍處於高危階段,新興經濟體受外部市場條件惡化和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的雙重製約,經濟增速也普遍放緩,並可能繼續在較低水平徘徊。從國內看,受國際經濟深層次影響,儘管我國經濟運行總體趨於穩定並出現積極變化,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壓力較大。從我市看,由於受到國際國內市場環境影響,加之我市產業結構個性矛盾突出,部分重點產業受到嚴重衝擊。光伏產業遭受重創,服裝產業支撐乏力。從重大項目建設看,我市重大項目建設“十二五”以來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長足發展,但項目建設自身規律從開工建設到投產達效需要一定的周期,支撐作用將逐步顯現,同時部分項目由於受市場行情變化,竣工不能投產、投產不能達效,如以康博高純矽為代表的一批光伏項目未能正式投產或全部投產。因此,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撐作用在“十二五”前期尚未充分顯現。

重點任務

重點任務完成情況
《綱要》提出了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建設創新型城市、加快開發開放步伐、建設綠色生態高郵、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等八項主要任務,從目前完成情況來看,進展順利。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工業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工業經濟總量不斷提升。至2012年底,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1444億元,占規劃目標的39%,基本達序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22.5億元,占規劃目標的30%,欠序時10個百分點。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著力打造機電裝備、電線電纜、照明器具、紡織服裝等基本產業集群,大力發展以太陽能光伏、LED、特種纖維等為主的新興產業集群,減少高耗能等行業在工業總量中的比重,兩年來產業結構調整效應初顯。截止到2012年底,四大基本產業實現產值464.5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總量的64.3%,比“十一五”期末提高5個百分點。龍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截至2012年底,產值過億元企業達158家,占期末規劃目標的52.7%;總產值達550億元,同比增長16.2%,占全市規模工業產值的76%。企業上市工作不斷推進。先後組織傳藝、日興、華富、曙光等開展上市準備,其中曙光推進速度較快,已進入輔導期,“十二五”實現企業上市突破目標可望實現。
——服務業提速增效。2012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23.99億元,年均增長21.6%,占規劃目標的51.7%,占GDP比重達36.9%。商貿業進一步繁榮。尚程國際家居廣場一期竣工營業,郭集科技燈具城一期主體工程完工,總投資25億元波司登世貿廣場全面開工建設。全市已形成年成交額過10億元的市場1個,5億元的2個,1億元的5個,形成營業收入超億元的商貿流通企業2家。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57億元,年均增長16%。現代物流業進一步提升。紅太陽物流園區、誠信應急物流園區成為揚州市級服務業集聚區,戚伍水產品冷鏈物流等特色物流中心竣工運營,全市“一港四園”的物流布局已經形成。高郵旅遊進一步發展。編制高郵湖旅遊開發總體規劃和神居山景區規劃,完成江蘇東湖濕地公園景區一期開發修建性詳規編制工作。盂城驛擴容及南門大街整治、穿心河改造及古城保護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到2012年,建成3A級旅遊景區2家,五星級酒店1家、四星級酒店3家,全市接待遊客2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5億元,占規劃目標的37.5%。軟體信息服務業快速啟動。智慧大廈項目開工建設,高郵經濟開發區江蘇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高郵湖西新區科技孵化中心、燈具檢測中心等一批科技研發中心和各類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成並投入運行。2012年軟體信息服務業實現收入6.3億元,占規劃目標的31.5%。
——現代農業發展勢頭良好。農業內部結構逐步最佳化。到2012年底,全市累計建成設施農業面積13.34萬畝、設施漁業面積7.85萬畝,分別占耕地和水產面積比重的11.6%和17.1%,分別完成規劃目標的133%和79%,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省發展高效農業先進市”。高效農業園區建設勢頭強勁。新建高效規模種植業園區7個,高郵鴨產業園區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揚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41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79.71億元、利潤1.73億元。農村改革不斷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全面展開。全市已建成農村“三大合作”組織928個,占規劃目標的93%,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列入農業部首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公布名錄,界首鎮水稻生產專業合作社獲得“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榮譽稱號,菱塘興旺鴨業產銷合作社獲得“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至2012年底,全市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由“十一五”末的17.3:49.9:32.8調整為2012年的16.7:46.7:36.9。

對外開放

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按照集約化、集聚化、集群化發展要求,引導重大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十二五”以來,全市園區建設累計投入20億元,實現產值1917億元,創建省級中小產業集聚示範區2個。2012年,經濟開發區實現工業產值261億元,財政收入6.28億元,分別占規劃目標的26%、21%。“十二五”以來,累計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7個,吸引外資1.77億美元,2012年在全省123個省級開發區考評排名中名列8位,比“十一五”末晉升3位;城南經濟新區實現工業產值220億元,財政收入1.68億元,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101%、62%。“十二五”以來,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1個,吸引外資2244萬美元,完成“五縱四橫”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菱塘光電科技園實現產值268億元,先後編制完成創新載體規劃、狀元湖及周邊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園區公共服務中心一期工程、湖西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湖西片區污水管網工程,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5.6億元。
“十二五”以來,新增私營企業4700家,個體工商戶7823戶,分別完成規劃目標的40%和42%。2012年,新增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實際到賬78.53億元,2013年上半年,新增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實際到賬52.5億元,同比增長17.1%。受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影響,2012年全市註冊外資實際到帳10166萬美元,2013年上半年註冊外資實際到帳5087萬美元,同比增長107.3%。對外貿易總體穩定,2012年全市出口總額30126萬美元,同比下降3.3%;2013年上半年,完成出口總額19252萬美元,同比增長62%。

城鄉統籌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出台《關於以城鄉發展一體化為引領加快推進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平的實施意見》,深入實施城鎮化戰略,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步伐,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平。“十二五”以來,全市小城鎮建設投資累計達23.9億元,與2010年相比,年投資從7.3億元增加到12.1億元;村莊建設投資累計達8.3億元。三個揚州市重點中心鎮完成總規並通過揚州市評審,控規基本完成。全面推進“美好城鄉建設行動”,完成2408個村莊環境整治,創成“康居鄉村”198個,其中三星級“康居鄉村”11個。農民集中居住點從原來的872個調整為189個。主城區建成區面積從“十一五”末的22.4平方公里擴大到24.7平方公里,市區人口從“十一五”末的19萬人,增加到21萬人,城鎮化率達48%,比“十一五”末提高2.2個百分點。
“十二五”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7.7億元,建成S333高郵湖西段,S237高郵段建設進展順利,一期工程先導段馬橫公路至秦郵路建成通車;投入9700萬元,改造危橋508座,完成運河東堤、琵琶路至運東船閘1.8公里風光帶改造。實施城建“雙十”工程,先後實施了淨土寺塔廣場、通湖東路東延、海潮東路東延、珠光路延伸、金橋路、蝶園路改造、秦郵路提質、新河南岸、北澄子河北岸、關河風光帶、鹽河東岸風光帶、城河亮化、佳醇路、花灣路和后街後巷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城市商務大廈、供電公司指揮中心、公安交通指揮中心等一批城市標誌性建築建成投入使用;積極穩妥地推進舊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先後對北海、南海、玉帶園小區實施了改造。2012年成功創建成“江蘇省文明城市”。

科技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科技創新步伐加快
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得到加強。順利實施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組成部門由29個減少到25個,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全力暢通重大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十二五”以來,減少政府審批事項6項,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18項,啟動基本建設項目並聯審批改革。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招投標管理。新組建農村小額貸款公司11家;浩明和雙兔公司獲批並成功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7100萬元。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成功改制為江蘇高郵農村商業銀行
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在提升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中的支撐作用。到2012年底,全社會R&D經費占GDP比重為2.5%,財政科技支出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為2.35%。共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畫項目470項,其中國家“火炬”和“星火”計畫等項目22項。全市擁有省級科技創業中心(孵化器)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7家,建成省企業院士工作站3家,揚州市級院士工作站7家,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家,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3家。市經濟開發區被授予“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開發區10萬平米科技產業綜合體即將建成投入使用,以大連理工大學高郵研究院、揚州大學技術轉移中心高郵分中心、江蘇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高郵分中心等為主體的人才創新創業載體建成運行。
出台《關於加強企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的意見》、《高郵市“秦郵人才集聚計畫”實施意見》、《關於促進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政策性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檔案,加強人才工作。至2012年底,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7.29萬人,年增長率為6.7%,占規劃目標的95%,萬人擁有人才資源數986人,占規劃目標的106%,引進9名高層次人才入選省“雙創計畫”,11名引進博士入選省“博士集聚計畫”,28名人才入選揚州市“綠揚金鳳計畫”,累計獲資助資金1734萬元。

民生保障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保障不斷改善
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順利通過了省區域教育現代化評估驗收。積極實施教學資源整合,回購了11所鄉鎮中心園、新建7所省優標準幼稚園、撤銷4所非政府所在地中國小、對城區部分學校進行了調整,撤併2所國小。不斷加大教育的投入。實施武安中心國小和甘垛鎮國中遷建工程,啟動實驗國小東校區建設。高考錄取率穩步增長,2013年高考本二以上達線總人數為2202人,比去年增加28人。積極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
高郵文化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圓滿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啟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推進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工作。完成高郵明清運河故道保護與環境整治規劃、龍虬莊遺址總體保護規劃、高郵當鋪總體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啟動盂城驛景區周邊環境整治,開展大運河遺產點保護與整治。建成高郵市博物館新館,成功舉辦第七屆、第八屆中國雙黃鴨蛋節;新編大型歷史揚劇《淮海悲歌》獲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劇本獎”銀獎。啟動實施“行政村健身器材提檔升級工程”和“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建設,全民健身運動不斷活躍,每年舉辦環高郵湖國際腳踏車賽、橫渡高郵湖賽、高郵大運河半程馬拉松賽暨健身走等賽事活動。
基層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實現全覆蓋,參保人數達61.8萬人,人均籌資標準達300元,其中農民個人負擔60元,各級財政補助240元,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51.3%,政策範圍內補償比75.1%。市人民醫院加盟上海同濟十院醫療集團,成為蘇州大學附屬高郵醫院。完成經濟開發區醫院、第三人民醫院整體搬遷,市中醫醫院東區工程進展順利,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已動工,市人民醫院東區分院工程也已啟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取得新突破,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率達100%。啟動實施了公立醫院崗位設定和績效工資制度試點,央視《焦點訪談》、《新聞直播間》專題報導我市醫改工作,獲“江蘇省醫改工作先進縣(市)”。90%鄉鎮衛生院均已建成中醫綜合診療區,重新命名為“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高郵市人民醫院創成國家三級綜合性醫院,高郵市中醫醫院創成國家三級乙等中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創成國家二級中西醫結合醫院,均為揚州縣市區首家。
大力推進統籌城鄉的勞動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2011年至2012年,共舉辦26次招聘會,採集就業崗位49964個,新增就業1.68萬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1.92萬人次,創成省級充分就業示範社區1家,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2%,持續保持了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15分鐘就業社保服務圈基本建成。參保覆蓋人群不斷擴大。截至2012年底,全市參加企業養老保險達10.99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達10.9萬人,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40萬人,工傷保險達8.27萬人,失業保險達5.6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達22.57萬人。連續兩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每年普調10%),目前我市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已達1619.29元。大幅提高失業人員失業金,由過去的442元/月調整到最高可達723元/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由過去的60元/月提高到80元/月。實施了醫保政策重大調整,提高居民醫保待遇,將居民醫保住院報銷比例一、二、三級醫院分別提高到80%、70%、60%;擴大醫保門診特殊病種,建立重病大病二次補償機制。

生態

生態建設力度加大,人居環境日益提升
大力推進綠色生態高郵建設。2012年全市地表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92.9%,高於“十二五”規劃目標2.9個百分點,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為91.3;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0.79%。全市20個鄉鎮實現通過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或省級考核驗收全覆蓋。至2012年,全市共建設各種類型的生活污水處理工程21座,形成日處理能力8萬噸。各鄉鎮均建成污水處理廠或通過管網接入城市污水處理廠、湖西污水處理廠,實現了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的全覆蓋,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1.99%。全面推行了“組保潔、村收集、鎮中轉、市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集中統籌處理的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全市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廣泛開展城河治理。先後實施了北澄子河、橫涇河、南澄子河、護城河、玉帶河、穿心河整治工程;完成全市1546條農村河道的疏浚整治任務,疏浚土方1686萬方。全面推進村莊環境整治,整治自然村莊2407個,創建“康居鄉村”198個,其中三星級“康居鄉村”11個。全市實現秸稈禁燒率達10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3%。三垛西大橋斷面穩定達標。順利通過生態市創建的國家級技術評估和考核驗收,完成了“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的既定目標。

項目建設

重大項目建設實施情況
規劃“十二五”期間,實施五大類350項,各類重大項目累計投入1000億元。目前,已實施192項,完成投資476億元,分別占規劃目標的55%、48%。實施產業類項目138項,完成投資303.5億元,分別占規劃目標的58%、42%。其中,工業億元以上項目101項,完成投資233.5億元,分別占規劃目標的68%和46%。自“十二五”以來全市實施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共12個,投資10億元的航天水力項目開啟了我市與央企戰略重組的先河,秦郵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成功與江蘇沿海集團實現重組。秦郵特鋼項目、康博高純矽項目率先在沿河地區實現50億元特重大項目突破。實施現代服務業項目26項,完成投資65億元,分別占規劃目標的43%和41%。總投資10億元的波司登物流園、總投資25億元的波司登世貿廣場項目實現了服務業重大項目新飛躍。同時,還實施了一批億元現代農業項目、文化旅遊項目。實施基礎設施類項目32項,完成投資110億元;城建類項目12項,完成投資60億元;實施園區建設類項目6項,完成投資25億元;實施社會事業類項目16項,完成投資38億元。由於進入“十二五”國家巨觀政策從投資拉動為主轉向擴大內需為主,帶來部分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尚未正式啟動,如連淮揚鎮鐵路京滬高速公路擴容、S333東延等有望在“十二五”後期逐步啟動實施。

主要問題

《綱要》實施兩年多來,總體情況進展良好,但隨著巨觀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規劃實施中還存在一些需加以重視和重點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區域發展面臨邊緣化風險。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世界經濟復甦進程嚴重受挫、國內經濟增速放慢,進入轉型升級期,給經濟欠發達地區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蘇北振興、推動蘇中崛起、提升蘇南發展水平”的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蘇南地區利用產業、交通、人才等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蘇北地區藉助省特殊扶持政策,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財政收入年年攀登新台階,財力不斷壯大;蘇中沿海沿江地區,通過實施沿江開發、沿海開發,江海聯動開發戰略,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實現了快速崛起。而我市地處蘇中實心地帶,產業基礎不如蘇南,承載能力不如沿江沿海,優惠扶持政策不如蘇北,在全省區域發展中面臨著被邊緣化的風險。
2.經濟發展水平相對偏低。我市地處蘇中,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的區域,在揚州市也排名靠後。2012年,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45436元,為揚州市平均水平(下同)的71.3%,人均財政收入為揚州的56%,人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揚州的80%,人均居民儲蓄存款為揚州的73%,農民人均純收入為揚州的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揚州的81%。除農民人均純收入相對接近以外,其他指標與揚州市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按照《綱要》提出的三次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目標,尚未達到序時,給“十二五”後期帶來巨大的壓力。
3.工業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從指標完成看,2012年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1444億元,年均增幅20%,低於規劃目標10個百分點,占期末3700億目標的39%。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722.5億元,年均增幅10%,低於規劃目標12個百分點,占期末2400億目標的30.1%。從產業發展看,新能源戰略中太陽能光伏產業,受歐債危機持續影響,美國“雙反”連續打擊,加上歐盟反傾銷,以及行業產能階段性過剩、結構性失衡等多重挑戰,面臨著巨大困難,絕大多數企業至今處於停產待產或破產的邊緣。從項目建設情況看,部分重大工業項目因市場行情變化,雖已竣工但無法投產,有的項目因實際投入不到位、項目建設進展緩慢,不能按期投產見效。如康博新材料、新潮光伏、金暉光伏、錦繡前程觸控螢幕等一批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竣工後,受市場需求萎縮等因素影響未能實現預期產出目標。
4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仍然不高。雖然我市服務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服務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年提升,2010、2011、2012年分別達到32.8%、35.2%和36.9%,但增速仍然不快,比重仍然偏低,2012年仍低於揚州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也有待提升,傳統服務業比重過大,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80%,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生產性服務業,旗艦型、高端服務業發展步伐還不快,同時,服務業企業的規模不大、實力不強、叫得響的品牌不多。
5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近年來,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雖有所提高,但由於經濟總量大幅增長,資源能源需求和生態環境壓力持續加大。工業點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還未得到根本解決。工業經濟發展面臨著發展要素瓶頸制約,企業有效信貸需求不足,信貸持續增長具有不確定性,特別是光伏企業抽貸壓貸、只收不貸,民間融資發展不規範,潛在風險正在集聚。勞動力緊缺,技術型用工缺乏,勞動力成本提高,影響生產能力的發揮。土地瓶頸十分突出。部分中小型項目缺地、勞動密集型企業缺工、企業普遍性缺少資金等問題已經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做大的主要矛盾。

主要措施

《綱要》實施僅剩下兩年多的時間,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推動高郵在周邊地區率先崛起,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加快基本實現現代化,要求更高,任務更重。為了更好地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最佳化發展路徑。
1.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型步伐。堅持三次產業統籌並舉,全力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力爭到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為8:50:42。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機械裝備、電線電纜、照明燈具、紡織服裝、建築業旅遊業6個基本產業,努力拓展新光源、新能源、生物健康等新興產業。積極推進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天然氣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成江蘇省高郵電池工業園。著力打造千億級新興產業、千億級機電裝備製造產業、千億級建築業,最佳化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到2015年,全市年產銷過億元企業達300家,其中10億元以上企業35家,50億元以上企業10家,百億元以上企業1-2家。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將旅遊、現代物流、商貿流通、文化創意、軟體信息等服務業產業作為重點產業發展。力促旅遊業與地域文化、飲食文化、生態資源深度融合,積極規劃開發環高郵湖旅遊項目,加快實施東湖景區、神居山景區、龍虬莊文化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有序啟動盂城驛景區擴容、明清一條街、文游台周邊及文游路街區整治項目。創新物流服務模式,提升物流業發展規模和水平,重點規劃建設港口碼頭物流園、開發區東部物流園、城南新區物流園建設。做活商貿流通業,加快推進城市商業綜合體、星級酒店、特色街區建設。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力爭均達到42%以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設施化目標,打造高郵鴨揚州鵝、有機稻米、羅氏沼蝦健康養殖等八大產業帶。全面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不斷提升農業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科技化、設施化發展水平,到2015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2.推進融合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根據省蘇中發展工作會議精神,以融合發展、特色發展、整體發展為目標,按照“生態優先、產城(鎮)互動、民生和諧、特色鮮明”的原則,進一步最佳化城鎮空間、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基本產業布局,推進產城、產鎮互動,增強城鄉發展活力,促進城鄉發展更加協調。最佳化城鄉布局規劃。結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按照主城區、重點中心鎮、一般集鎮、農民集中居住區四個層次,從促進資源集約、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出發,修訂完善城鄉布局規劃,以科學規劃引領融合發展。張揚板塊經濟優勢。依託區域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確定各區域產業發展特色和主攻方向,形成“一區一業”、“一鎮一色”、“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發展新格局,做到產業集聚與城鎮布局相融合、人口板塊與經濟板塊相協調,以差別化競爭、錯位化發展、特色化產業推動融合發展。深化改革創新。以列入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市為契機,深化改革,勇於創新。以萬頃良田改造工程為抓手,穩步推進農民集中居住改革試點;以“三權”分離為核心,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改革;以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為重點,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改革試點;以加快中心鎮建設為著力點,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簡政放權,政策扶持;以創新社會管理為核心,有序推進市、鄉、村社會管理服務平台建設;以保障民生為根本,推進城鄉一體社會化保障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改革試點。以改革破解難題,以改革增添活力,以改革惠及民生,以改革助推融合發展。
3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堅持“項目為王”,舉全市之力、以非常之舉,全面提升重大項目招引和建設的成效。加強項目招引。堅持招大引強,創新招商方式,突出企業招商、強化專業招商、深化產業招商。狠抓項目推進。樹立“項目就是一切、一切為了項目、為了項目一切”的意識,實施重大項目集中會辦制、矛盾協調打包制、行政服務代辦制,全力做好協調服務和要素保障。堅持重大項目逐月通報、雙月集中開(竣)工、季度現場觀摩、半年檢查考核、年終考評,強化行政推動、加大政策激勵,最佳化投資環境,增強工作責任。提高項目效益。建立健全重大項目論證評估機制,堅持以效益定項目、以投入供土地、以產出給政策,提高項目的實效性和拉動力。強勢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支撐我市在沿河地區率先崛起。
4.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開放開發力度。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產業示範工程、科技創新企業能力提升工程、科技創新載體轉型工程、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工程、科技創新服務最佳化工程。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加快推進科技產業綜合體、省道路照明燈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高郵分中心建設;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校企聯盟,推進產學研合作常態化、實體化、市場化發展。實施企業上市融資、專利創造、標準建設、品牌打造“四項工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力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實施省“雙創”計畫、省“333”工程、省“科技企業家培養工程”和揚州“綠揚金鳳計畫”,加快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和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形成“引進一個人才、集聚一個團隊、培育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的鏈式效應。到2015年,新增高層次領軍人才100名;新增產業發展急需專門人才1000名。大力促進園區轉型發展。經濟開發區按照“科學布局、滾動開發、功能配套、特色明顯”的總體要求,圍繞到2015年建成創新型園區和蘇中一流的千億級園區,成為全市第一經濟成長極的目標,明確產業定位、最佳化產業布局,開展南北共建,努力實現提檔升級。城南經濟新區堅持走特色化、綠色化、輕型化之路,加快新興產業、綠色產業集聚,打造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新城區。菱塘光電科技園圍繞特色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和創新載體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促進投入產出良性循環,實現後來居上、彎道超越。
5.協調推進社會建設,不斷改善保障民生。建設“幸福高郵”,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幸福指數,讓改革發展成果與人民民眾共惠共享,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的同時,把民生幸福作為第一追求。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畫”,更加注重最佳化收入結構,通過縮小低收入群體、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高收入群體,形成穩定的“橄欖型”收入結構,多渠道、多途徑地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保障性收入。按照“基本保障體現公平、補充保障體現效率、充分保障依託市場”的原則,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城鄉一體化、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全民醫保體系建設,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提高新農合補助標準,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成果,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逐步提高城鄉救助標準、城鄉低保標準。積極創建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加快文化高郵建設步伐,創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6.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生態高郵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成S237高郵段二期、三期工程,大力推進四期工程建設。加快城鄉交通路網一體化,全面完成全市農村公路危橋改造任務。積極實施高東線航道駁岸、清淤整治,啟動運東船閘複線工程。推進連淮揚鎮鐵路、京滬高速擴容、S333東延、S611工程。全面推進省水利現代化建設試點,加快淮河入江水道整治,繼續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最佳化電力資源配置,加快500千伏揚州北、220千伏品祚輸變電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建設。實施新一輪城建“雙十”工程,重點打造鹽河風光帶,推進新老城區溝通融合、提升形象。加快老城區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推進古城保護工程,積極實施明清運河遺產整理、城南歷史街區改造等工程,適時啟動高郵當鋪修繕等工程。加快建設人民醫院東部分院、實驗國小分校等重點工程,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生態文明基礎。鞏固國家生態市創建成果,進一步加大對環境的治理與保護,嚴把產業準入關口,強化對各類污染物排放的監管。加強城鄉飲用水源保護,完善城市給排水設施,加快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北澄子河國控斷面增補等工程建設進度,全面開展縣鄉河道生態修復工程,深入開展“美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強化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把生態文明與經濟轉型緊密結合,變生態優勢為產業優勢,以生態文明吸引人才、集聚產業、創新要素,實現經濟與社會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跨越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相統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