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是輝煌的五年、奮進的五年、澎湃激盪的五年,也是高郵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五年來,中共高郵市委、高郵市人民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團結拼搏,攻堅克難,主動適應新常態,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主要經濟指標躍上300億、400億新台階,社會文化事業取得新突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民生幸福指數有了新提升,為建設“強富美高新高郵”、譜寫“中國夢”高郵新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9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77.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9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1.8倍、2.2倍、2.6倍、2.3倍和1.9倍,年均分別增長12.7%、18%、21.3%、18%和13.6%。
相關檔案有《高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高郵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高郵市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高郵市城鎮化建設“十二五”發展規劃》《高郵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高郵市衛生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高郵市民政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高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高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
經濟篇,生態建設,城市建設,工業,創新,產業培育,園區,項目篇,結構調整,
經濟篇
同頻共振協調發展,全面小康步伐鏗鏘
“十二五”以來,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中共高郵市委、高郵市人民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審時度勢,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積極應對風險挑戰,經過五年的努力,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取得了人民滿意、社會認同的新業績,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的各項預期目標和任務。預計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9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77.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9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1.8倍、2.2倍、2.6倍、2.3倍和1.9倍,年均分別增長12.7%、18%、21.3%、18%和13.6%。“十二五”期間,全市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至2015年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08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5682元,與“十一五”末相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近13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提高近7000元(最新統計口徑)。連續9年被中國社科院評為“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市”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市”。
十二五規劃時期(2011-2015年),是高郵市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加快實現基本現代化的重要時期,也是高郵市“爭先進位、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科學編制和有效實施《高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對於我市積極應對國內外發展環境重大變化,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經濟總量提升
經濟總量與效益質量同步提升
經濟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基石。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實現量質並重這一時代的命題、發展的課題、現實的難題面前,市委市政府凝聚起83萬高郵人民比黃金更寶貴的信心,堅持走經濟總量與效益質量同步提升之路。“十二五”期間,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512個,其中10億元項目37個;竣工投產億元以上項目216個,其中10億元項目23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63.3億元。從建設速度看,建設周期逐年縮短,平均建設周期從2012年前的3至5年縮短到1至2年,建成了江蘇省唯一的高性能電池產業基地,航天水力、長江新能源、中信戴卡輪轂等一批“央字頭”“國字號”的企業落戶我市。秦郵特種金屬項目從2013年投產以來,累計實現開票銷售160億元以上,華翔多元素合金鉛項目2014年納稅1.3億元,分別創高郵市工業企業開票銷售、納稅新高。一大批重大項目的精彩出列,推動了主要經濟指標的穩步增長,更促進了我市產業結構的不斷調輕、調新、調高和調“綠”。
“十二五”期間,我市不斷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步伐,獲批省創新型試點市,推進了“新城市、新產業、新人才”產城融合。與此同時,我市持續推進工業創新戰略,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超300個、新建揚州市級以上“三站三中心”88個,其中院士工作站4個,南農大等6家高校在郵設立了技術研發分支機構或高校研究院。潤華科技、德運塑業、曙光電纜、華富儲能等8家企業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引領更多企業掘金資本市場。
生態建設
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良性互動
“十二五”期間,我市在發展經濟中突出生態優先,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提高項目準入門檻,一票否決非“綠”項目,把大自然賦予的交歸自然;把老祖宗留下的,留給子孫。高郵走上了綠色發展、共享自然之路,先後創成國家生態市、省園林城市。目前,全市劃定生態紅線保護區域508.15平方公里,總面積和占比列揚州市各縣市區第一。圍繞南水北調北澄子河國控斷面達標,投入約10億元紮實開展水污染治理工程,全市地表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90%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同時,我市還成功打造了市河清水走廊,既讓城市變得“不淹不澇”、美不勝收,更讓水環境變得更加優良。
PM2.5值達標,關係到百姓的身體健康。“十二五”期間,我市認真治理大氣污染,讓呼吸更暢、空氣更清,秸稈還田和禁燒綜合利用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與此同時,我市以壯士斷腕之勇,關停一批污染企業和一批城區小鍋爐,空氣污染物年均值均符合二級標準,連續5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每年近300天。
“十二五”期間,我市藉助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把旅遊業確定為永久性基本產業,切實保護大運河世界遺產,保護性推進高郵湖開發,實施了一批生態旅遊項目,不斷調“綠”產業結構,使水做的高郵變得更清純、更靚麗、更怡人。如今的高郵,讓水流進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使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良性互動。
城市建設
城市形象與人居環境和諧統一
高郵是省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是城市的根、城市的魂、城市的精氣神。“十二五”期間,我市以人為本,按照保護古城、建設新城、提升老城的發展思路,實施了一系列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先後完成了北關河風光帶、市河整治、S237城區段綠化、盂城驛景區擴容等一批重點工程,使城市變得更有品位、更有內涵、更有神韻。
“十二五”期間,我市建成投運了實驗國小東校區、高郵市中醫醫院新院,建設改造了海潮路、秦郵路、珠光路、屏淮路南延、武安路東延、蝶園路南延、健民路東延等一批公共基礎設施工程,使資源配置更趨合理,城市功能更趨完善。整治出新了102條后街後巷,4個老舊小區以及城區多個農貿市場;連片改造棚戶區91.5萬平方米,近5000戶居民喜遷新居;實施市河、東門大溝、南海子河、北澄子河上段等城市河道改造工程,讓百姓笑意寫在臉上,生活更加幸福。
2014年,全面啟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衛生城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四城同創”倒逼了城市品質的提升,創新彰顯出人文之美,創建創出了幹部的合力、民生幸福的改善,創建讓民眾更有獲得感。一個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高郵將在沿河地區率先崛起。
工業
在“十二五”收官之際,盤點全市工業經濟,令人倍感振奮。儘管這五年正值全球性後經濟危機時代,但我市一以貫之堅持工業第一方略,負重前行,蛻繭化蝶,產業特色進一步顯現、集群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工業“小巨人”雁陣式發展、轉型升級換擋提速。預計今年底,全市可實現全部工業產值1918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60億元,億元以上工業企業數達267家,分別為“十一五”期末的1.9倍、1.9倍和2.1倍。工業項目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十二五”期間,全市工業項目累計投資982.3億元,其中技改項目投資689.5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期末的2倍和2.4倍;在建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累計達477個,累計完成投資435.4億元,是“十一五”投資的6.2倍;實施10億元以上項目28個,是“十一五”的5.6倍。
創新
創新意識日益增強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十二五”期間,我市大力推進工業自主創新,企業重視科技、崇尚創新的氛圍日益濃厚。新能源、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醫藥、機電一體化等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一批“專精特新”產品和一批科技“小巨人”正步向國際、國內製造領域的前列。預計“十二五”期末,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可達380億元,平均年增速達23%,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32%。同時,全市研發投入年均增速達15%。
“十二五”期間,全市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高檔數控、工業機器人等智慧型技術和裝備的運用,正引發高郵新一輪製造業的變革。目前,全市擁有全國工業品牌培育試點企業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4家、省科技型小企業64家、省科技小巨人企業2家、省“自主工業品牌50強企業”1家,獲省“專精特新”產品3個、省重點技術創新導向計畫項目117個、省優秀新產品14個、省重點推廣套用新技術新產品35個。華富儲能、金飛達電動工具、曙光電纜、傳藝科技、宏遠電子、中信戴卡輪轂、日興科技等一批企業已成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
“十二五”期間,我市還不斷完善科技創新載體,為科技轉化、孵化、催化打造“溫床”,至2014年末,全市擁有省級、市級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已超過118家,是“十一五”期末的3倍;建成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家、省級院士工作站3家、揚州市級院士工作站12家、省級研究生工作站17家、省企業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4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9家、省工程中心3家。這些創新載體的建立,為企業自主創新注入了活力“因子”,為產業的調新、調高、調“綠”添置了智力“晶片”。
產業培育
產業培育成效明顯集群特色持續放大
機械裝備、電線電纜、照明燈具、紡織服裝產業為我市工業四大基本產業,對全市經濟平穩增長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預計今年底可實現開票銷售210億元。
從單個產業來看,機械裝備產業規模總量突出,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59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31%。大功率水泵、液壓機械、電動工具、電腦軟板等多個產品在國內都有較大影響力。目前,航天水力大型水泵製造銷售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電動工具、手提電腦軟板已成為全國最大生產基地。同時,湯莊鎮和車邏鎮還分別被省機械行業聯合會授予“江蘇省液壓機械製造名鎮”和“江蘇省五金機械製造名鎮”的稱號。再看電線電纜產業,企業“專精特新”特色明顯,曙光公司的500KV及以下交聯電纜和核級電纜、賽德公司的光伏新能源電纜和軌道交通電纜、華能公司的承荷探測電纜、光明和紅旗公司的艦船電纜、亞光公司的影視電纜和軍工電纜、潤華公司的新型柔性防火電纜等產品,市場定位清晰,有效避免了行業內部同質化競爭。集群先後獲得“江蘇省特種電纜科技產業園”和“國家火炬高郵特種電纜特色產業基地”,“江蘇省特種電纜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的稱號。預計今年底行業規上企業可實現開票銷售48億元。
作為“中國路燈製造基地”,路燈鋼桿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路燈成品占有率達25%。“十二五”期間,我市加快這一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一批高科技照明燈具產品點亮神州大地。預計今年規上企業可實現開票銷售22億元。我市還先後被認定為“江蘇省產業集聚示範區”和“江蘇省特色產業集群”。
紡織服裝產業作為我市的富民產業,加工能力強大,“中國羽絨服裝製造名城”享譽省內外,每年羽絨服裝生產量達2000萬件,占省內羽絨服裝加工量的25%。除波司登、雅鹿等一線品牌在郵投資生產外,本土企業的伊佰戀、越洋永盛等品牌也逐漸成長壯大。目前,高郵“沒有不敢接的大單,也沒有不敢接的難單”。在波司登製衣公司的引領下,我市服裝產業走向自律和規範。預計今年規上企業可實現開票銷售20億元
另外,“十二五”期間,我市新能源、新光源、醫藥健康產業等新興產業在調整中方興未艾。光伏產業逐漸復甦、電池產業綠色發展、醫藥健康產業穩步壯大,華富、歐力特、一洋製藥、日興科技等一批企業已成為新興產業中的新星。今年,光伏、電池、醫藥健康產業可分別實現開票銷售10億元、18億元、9.2億元。
園區
板塊經濟引擎發力園區品位不斷提升
聚焦園區經濟,一派機生盎然。高郵經濟開發區勇當改革發展領頭羊,大企業、大項目星羅棋布,產業結構不斷調新調優;高郵城南經濟新區——一座現代化新興產業新城正蓄勢崛起;高郵湖西新區——一座創新新城已初具雛形。2015年,開發區、城南新區和湖西新區可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億元、25.3億元和45.3億元,累計實現財政收入達15億元。三大園區已成為新興產業、優秀人才、科技創新的集聚區。
“十二五”期間,高郵市還實施收攏“五指”集聚優勢發展戰略,將原先的20個鄉鎮調整為13個鄉鎮(街道),將原22個工業集中區按照重點發展型、特色發展型、最佳化發展型和控制發展型等四類進行整合提升,以推動各類園區和工業集中區的集約、特色、創新發展,讓產業分工更加明確、產業培育更加專業、產業特色更加鮮明、產業項目更加集聚,全力打造轉型升級新版圖。收攏“五指”實行差別化發展,使資源更匹配、要素更整合,避免了“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同時,使園區和工業集中區的功能定位、發展方向、路徑選擇變得更加清晰。收攏“五指”、“四型整合”,很好地將項目、資金、土地等資源集聚到一個平台上,點對點進行扶持,使政策紅利的釋放再也不是撒“胡椒麵”。
產業聚人,產城聯動,是“四型”整合留給人最深刻的印象。開發區與馬棚街道、湖西新區與送橋鎮、城南新區與車邏鎮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既實現了園區與城市、城鎮的融合,又輻射帶動了城鎮化發展。同時,使園區更具磁力作用,促進了產業攀高枝、登高台
“十二五”期間,全市園區基礎設施累計投入資金47.1億元,是“十一五”的1.23倍。預計今年園區實現開票銷售296億元,占全市工業開票銷售的68.8%,園區和工業集中區已成為投入最多、貢獻最大的經濟板塊。此外,經濟開發區躋身全省省級開發區前10強;湖西新區爭創省級高新區和省級科技產業園;城南新區建設省級特色產業園。與此同時,燈具產業集群獲“江蘇省特色產業集群”稱號,郭集燈具園和菱塘電纜園獲“江蘇省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範區”稱號。
項目篇
重大項目建設是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是實現經濟成長、產業轉型的動力和源泉。“十二五”期間,高郵市以“釘釘子”精神,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牢固樹立“項目為王”“頭版頭條”的思想,重大項目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十二五”期間有539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其中億元項目251個,比“十一五”期間實施的億元項目總和還多113個;10億元以上項目39個,幾乎是“十一五”期間實施的10億元項目的10倍。項目平均投資規模達1.5億元,比“十一五”期間翻了兩番,重大項目的投資建設有力地帶動了高郵市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繁榮。
從項目數量看,“十二五”期間新開工建設的億元項目251個,比“十一五期間的項目總和還要多113個;10億元以上項目39個,是“十一五”期間項目數的10倍。“十二五”期間,新竣工(投產)10億元以上工業重大項目17個、服務業重大項目6個、億元農業重大項目11個。從項目體量看,“十二五”期間,我市實現了50億、30億、20億、10億元、5億元重大項目全覆蓋。開發區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的“領頭羊”;波司登世貿廣場成為我市首個投資體量達25億元的現代服務業項目,並形成近5千人的就業規模。“十二五”期間,全市新開工建設項目平均投資規模達1.5億元。從實際投資看,“十二五”期間,重大項目實際投資逐年遞增,已累計完成投資344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5.1%。新開工重大項目到資率從2013年的54%上升到2014年的65.3%、2015年75%以上。從項目業態看,大項目已從傳統產業占大頭,變為新能源汽車、儲能電池、先進機械製造、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醫藥健康產業占主導地位。道爵新能源汽車、華富儲能電池、中信戴卡輪轂、一洋製藥、日興醫藥保健等越來越多的重大項目不斷調輕、調新、調高、調優、調“綠”高郵的產業結構。
自2009年實施“項目建設突破年”活動以來,各級領導對抓項目就是抓經濟、抓“牛鼻子”的意識不斷強化。特別是“十二五”以來,市委市政府更是將重大項目建設作為全市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頭版頭條”。不僅調整完善了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領導小組,實行重大項目領導掛鈎聯繫制度,而且實施“一把手”抓重大項目責任制、重大項目建設問責制,一切服從於招商,一切服務於項目,一層一級形成壓力傳遞,全市上下同謀一盤棋。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上,市委、市政府每年“正月十八”“4·18”“8·18”都要組織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竣工投產活動,讓重大項目登上“擂台”。為解決項目建設推進過程中的難題,市委、市政府適時召開重大項目現場辦公會、10億元重大項目建設督查推進會、鄉鎮黨委書記匯報會及四套班子重大項目建設工作督查匯報會等,市人大連續五年專題審議重大項目建設情況,市政協專題協商重大項目建設工作。與此同時,還在所有重大項目建設現場設定監控,適時對項目建設進展進行“飛行檢查”。招商引資是項目建設的源頭和基礎,每年都精心包裝7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近三年,通過小分隊招商,累計新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36個。
結構調整
“十二五”期間,我市重大項目建設不僅湧現出一批“大塊頭”,而且三次產業的產業結構也不斷最佳化,全市共實施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9個,其中服務業項目就有11個。同時還實施了18個億元農業項目。
在工業項目中,投資10億元的航天水力項目,實現了與央企合作零的突破;引進世界500強中信戴卡投資10億元的汽車輪轂項目已竣工投產,為我市高端製造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落戶臨澤、甘垛、三垛、周山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為光伏產業的延伸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為產業的不斷調“綠”作出了示範引領。高郵湖風電場項目和國信天然氣熱電聯供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改善我市能源結構,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另外,高郵電池工業園從無到有、從點到鏈、從小到大,現已有10多個綠色電池項目落戶園內,並創建了江蘇省高性能電池特色產業基地,揚州登高高性能電池項目被列入江蘇省2015年重大項目投資計畫,實現了我市製造業項目在省重大項目投資計畫中“零”的突破。同時,華富儲能公司躋身省“自主工業品牌50強企業”。
“十二五”期間,我市致力於服務業的做大做強,並將旅遊業作為永久性產業來打造。為傾力打造清水潭旅遊度假區,整合資源,投入人力、財力,將清水潭打造成揚州市重點旅遊度假區。目前,創建國家5A級文化旅遊景區項目正在有序推進,該項目已被國家旅遊總局列入全國500個優選旅遊項目名錄。2015年新開工的誠信物流產業園一期工程已經完工,應急物流指揮中心、冷鏈物流中心、農副產品線上交易及線下展示中心已投入運營,並在中國1號店、京東、蘇寧易購等知名線上平台開設了“中國特產高郵館”,使本地名特優產品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另外,總投資25億元的波司登世貿廣場項目的建設,為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增添了亮色,也為我市城市新商圈的形成,打造了新的地標。2015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較“十一五”期末提高了8.2個百分點。
“十二五”期間,我市用發展工業的思路抓農業項目的建設。同瑚特種水產養殖項目成立了揚州市首家特種水產院士工作站,並被江蘇省水產良種審定委員會評定為“江蘇省水產良種繁育場”,為全雄黃顙魚苗等特種水產種源繁育、銷售、推廣一體化等提供服務。同時,八橋現代農業產業園、高郵鴨科技園、揚州鵝產業園、揚泰大閘蟹生態養殖園、清水潭濕地生態中心等重點農業項目的實施,豐富並提高了我市農業產業化的層次和水平,使我市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得到質的飛躍。今年實施的18個億元農業項目個個綠、新、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