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監測評估理論與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監測評估理論與方法研究》是依託北京理工大學,由王戰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等教育監測評估理論與方法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戰軍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提高質量是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監測評估將成為未來我國高等教育評估的主要模式,是教育行政部門監控高等教育發展狀態的有力工具,發揮常態質量監控的功能。本課題研究旨在滿足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提高的需要。第一,從學理上系統研究高等教育監測評估,界定監測評估的概念、內涵和功能,構建高等教育監測評估理論體系。第二,借鑑和套用現代數學方法,創新高等教育監測評估方法。第三,套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評價方法,建立高等教育質量指數模型,針對國家、省域和高校三個層次開展實證研究,在高等教育評估理論與實踐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第四,套用預期成果,為政府巨觀決策提供政策建議和科學依據。本課題研究力爭填補我國高等教育監測評估的理論空白,完善高等教育評估理論體系。

結題摘要

高等教育監測評估是教育評估的一種新類型,其產生和發展是教育評估理論演進、高等教育系統變革和信息技術突破互動作用的結果。本研究聚焦什麼是高等教育監測評估和如何進行高等教育監測評估的核心問題,從理論、方法和案例三個角度開展了創新性的研究工作,主要內容與創新如下:第一,構建了監測評估的理論體系。在系統總結評估“目標學派”、“信息學派”和“價值學派”理論觀點的基礎上,結合監測評估產生的制度動因和技術動因,以“時間尺度-空間尺度-價值尺度”為基本框架,構建了監測評估的理論體系。將監測評估界定為數據驅動的認知過程,系統闡釋了監測評估的內涵、特徵、目的與功能。並指出在大數據、雲計算背景下,現代評估要從目標導向範式、信息導向範式、價值導向範式轉向認知導向範式。第二,在監測評估理論的基礎上,初步構建了適切於監測評估主題與問題的方法體系。對監測評估數據範疇進行劃分,探討了數據獲取原則和方法,結合監測評估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特徵,對統計分析、數據挖掘中相關方法進行了整合與創新,提出基於質量監測樹的全因素數據呈現方法。第三,綜合使用指數平滑、趨勢外推、灰色預測、數據包絡分析等方法構建了監測評估質量指數、規模指數、效率指數和綜合指數模型,並開展了研究生教育的監測、預警和預測研究。第四,基於理論與方法研究,從多個層次、多個維度、利用多種數據進行了實例研究,得到一些對於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改進有價值的結論。 課題組在本領域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4篇,完成專著1部。依託課題研究發布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被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評為“全國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獎。發起建立“全國高校教育質量監測研究會”,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監測評估走向專業化道路。課題培養了3位博士生,其中1位獲得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位獲得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人才培養上也取得較大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