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
在環太湖地區,南至
錢塘江,西抵
茅山;北邊可達長江北岸一帶。年代約為距今7000~6000年。居民主要從事稻作農業,多處遺址中出土了
稻穀、米粒和稻草實物,經鑑定,已普遍種植秈、
粳兩種稻。農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鏟、陶杵等。還飼養狗、豬、水牛等家畜。漁獵經濟也占重要地位,
常發現骨鏃、石鏃、骨魚鏢、陶網墜等漁獵工具,以及陸生、水生動物的遺骸。在
吳縣草鞋山出土了葛麻纖維織造的緯線起花羅紋編織物,遠比普通平紋麻布進步。發現多處房屋殘跡。當時已有榫卯結構的木柱,在木柱間編扎蘆葦後塗泥為牆;用
蘆葦、竹蓆和草束鋪蓋屋頂;居住面經過夯實,內拌有砂石和螺殼;有的房屋室外還挖有排水溝。多紅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長方形橫條陶燒火架 (或稱 爐箅)是該文化獨特的炊具。死者埋入公共墓地,各墓
隨葬品不甚豐富也不很懸殊。在
常州圩墩和吳縣草鞋山發現用陶器覆蓋人頭骨或把人頭骨置於陶器中的特殊葬俗 ;還發現幾座死者年齡相近的同性合葬墓,屬母系氏族社會的葬俗。該文化的後繼者是
崧澤文化。
文物價值
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00米、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的遺址分上下二層,上文化層以灰黑色粘土為主,並有紅燒土層和淤泥層,厚達12—80厘米。發掘出
獸骨、
石錛、
礪石、
骨鏃和各種陶片等。下文化層15—75厘米,為黑色
粘土,發掘表明
獸骨比上文化層更多,有
骨鏃、
骨錐、
骨針、
骨鑿以及
石斧、
礪石等。在兩層之間淤泥中還出土了30具人骨架,並有部分隨葬品,包括生產工具、飾品等。在發掘中還發現了長文形房屋遺址,南北7米,東西3米,殘存木柱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下文化層中還發現了碳化無角菱。
馬家浜文化遺址1989年12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