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墩遺址

綽墩遺址

綽墩遺址,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正儀鎮北綽墩村,南距正儀鎮約2千米,東距崑山市區10.5千米,處於陽澄湖與傀儡湖之間的狹長地帶,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

綽墩遺址發掘面積3393平方米,發現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至馬家浜文化時期墓葬85座,房址14座,灰坑80個,出土陶器、石器和玉器等遺物800多件。另發現東周至馬橋文化時期灰坑86個,出土陶器、石器等遺物500多件。還發現漢代灰坑1個,唐宋時期墓葬10座、灰坑37個等。綽墩遺址3種史前文化地層疊壓清楚,為研究長江下游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2006年5月25日,綽墩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綽墩遺址
  • 地理位置:江蘇省崑山市正儀鎮北綽墩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
  • 保護級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Ⅰ-76
  • 所處年代:新石器時代至周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綽墩遺址新石器時代文化堆積延續時間長,包含了馬家浜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000年)、崧澤文化(公元前3800年—公元前3200年)、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和馬橋文化(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200年),另有唐宋時期(618年—1279年)遺存。
考古發掘考古發掘
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太湖地區進行考古調查時,綽墩遺址被發現。
20世紀80年代,當地磚廠在綽墩遺址取土,逐漸將綽墩遺址夷為平地。
1982年7月30日—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崑山文化館配合下,對綽墩遺址進行了試掘,試掘面積111平方米。
1998年,蘇州博物館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綽墩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1999年11月8日—12月24日,蘇州博物館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綽墩遺址進行了第2次搶救性考古發掘。
2000年10月18日—2001年1月15日,蘇州博物館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綽墩遺址進行了第3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540平方米。
2001年,蘇州博物館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綽墩遺址進行了第4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80平方米。
2002年秋—2003年春,蘇州博物館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綽墩遺址進行了第5次考古發掘,發掘工作分2期,總發掘面積1128平方米。
2003年底—2004年春,由蘇州博物館、崑山文物管理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蘇州土壤肥料站聯合對綽墩遺址進行了第6次考古發掘,發掘工作分2個階段進行,發掘面積720平方米。

遺址特點

綽墩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800米,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在綽墩遺址東北部的斷崖和西部取土的斷面上暴露出了文化層,內含陶片雖不豐富,但文化層次的迭壓關係清楚。第1層為擾土層,厚約0.5—1米,色褐黃;第2層,自0.5—3.8米,厚約3米左右,土色灰黃,夾紅燒土屑;第3層,自3 .8—5米,厚約1.2米,土色淺灰,較鬆軟;第4層,自5—6米,厚約1米,土色灰黑,鬆軟;第5層,6—8米左右,厚約2米,土色深灰,較鬆軟。
綽墩遺址局部綽墩遺址局部

文物遺存

20世紀80年代,當地磚廠在綽墩遺址取土時,出土了良渚文化玉琮石鉞等文物18件。
紡輪、鳥紋闊把黑皮陶壺紡輪、鳥紋闊把黑皮陶壺
1982年,南京博物院聯合崑山文化館在綽墩遺址發掘良渚文化墓葬1座。
1998年,蘇州博物館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在綽墩遺址發掘,發現綽墩遺址包含了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3個階段的遺存,清理崧澤文化墓葬27座、灰坑1個;良渚文化房址1座、灰坑4個、灰溝2條。出土了陶器、石器、玉器、骨器150件文物。
1999年,蘇州博物館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在綽墩遺址發掘,清理出良渚文化房址2座,在4號探方內清理出崧澤文化房址1座,發現了土牆、居住面、柱洞、灶坑等遺蹟,在馬家浜文化墓地東側發現了1組灰坑,坑內發現了大型鹿角3件,完整鹿齒1件。
2000年10月18日—2001年1月15日,蘇州博物館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在綽墩遺址發掘,發現了馬家浜文化房址1座,灰坑1個,墓葬5座;崧澤文化房址1座,灰坑1個,水井1口;良渚文化房址2座,灰坑8個,祭台1座;馬橋文化至東周灰坑14個,水井6口;唐代、宋代墓葬各2座,宋代水井2口,出土器物200多件。
2001年,蘇州博物館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在綽墩遺址發掘,主要發現了2座良渚文化的淺地穴式房址和這一時期的河道1條。在編號為F11的房址內出土了1件通體刻有鳥紋的闊把黑皮陶壺和1件漆木碗。
2002年秋—2003年春,蘇州博物館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在綽墩遺址發掘,發現遺蹟164處,最重要的是發現了馬家浜文化時期24塊水田。這些水田是利用自然形成的低洼地或依地勢開墾的小塊農田,旁邊還有用於灌溉的排水溝、蓄水坑等。在田塊土樣中淘洗出大量的炭化米粒,有長粒型、橢圓型等多種形態,每克土樣的水稻植物蛋白石密度超過5000個。在164處遺蹟內出土了各時期的器物363件,有陶器、石器、骨器等。在300平方米的範圍內,又發現馬家浜文化時期水稻田22塊。

研究價值

在綽墩遺址考古發現的土牆、居住面、柱洞、灶坑等遺蹟,為研究當時的建築特點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在馬家浜文化墓地東側灰坑發現的鹿角、鹿齒,對研究崑山“鹿城”的歷史有較高的價值。綽墩遺址3種史前文化地層疊壓清楚,代表了整個江南原始文化的發展序列,為研究長江下游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在綽墩遺址考古發現的馬家浜文化時期水稻田,對研究中國水稻起源特別是栽培稻的起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進一步研究馬家浜時期的氣候條件、自然環境、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有重要意義。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綽墩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碑刻保護碑刻
2010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對綽墩遺址分析與評估,確定綽墩遺址的保護原則、策略,劃定綽墩遺址文物保護區劃、環境規劃、展示利用、管理、考古工作等規劃要求,並編制規劃分期,制定《江蘇省崑山市綽墩遺址保護總體規劃》。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在綽墩遺址中部原有一南北長70米、東西寬30米、高6米左右的土墩,據《崑山縣誌》記載:唐玄宗時宮廷藝人黃番綽擅長“參軍戲”,死後葬在這裡,故名綽墩。
崧澤文化墓地崧澤文化墓地
文化內涵
綽墩遺址文化內涵從下至上依次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另有唐宋時期遺存。馬家浜文化時期聚落,分作業區(即稻作農業區)、居住區以及墓葬區。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綽墩遺址,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正儀鎮北綽墩村,南距正儀鎮約2公里,東距崑山市區10.5公里,處於陽澄湖傀儡湖之間的狹長地帶。
綽墩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