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相傳元末明初,朱元璋至此回師揮戈北上,故名馬回嶺。建成於
清代崇德年間。
1950年屬六區。
1956年屬
馬回嶺、六祖(六嘴?)、長壟3鄉,1958年成立馬回嶺公社,1984年5月改鄉,1990年撤鄉建鎮。1997年,面積96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鎮政府駐馬回嶺,距縣城20千米。
2002年底馬回領鎮行政區劃,面積91.0平方千米,人口2.804萬人。轄1個居委會:秀峰; 11個行政村:馬回領、紅橋、蔡家橋、排山、銘山、長壠、楊溪、富民、楊柳、蛟田、馬頭。
2004年底馬回領鎮行政區劃:秀峰居委會、
紅橋村、
蔡家橋村、蛟田村、
排山村、銘山村、朝陽村、富民村、楊柳村、馬頭村、良種場。
2009年底馬回領鎮行政區劃:1個居委會:秀峰; 9個村委會:富民、蛟田、排山、楊柳、紅橋、馬頭、蔡家橋、朝陽、銘山。
地理位置
馬回嶺鎮是中國著名的
廟會鄉鎮,
馬回嶺廟會有著130多年的歷史,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四,這裡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遊玩。
馬回嶺鎮屬
江南丘陵區,氣候濕潤,日照充足。全鎮下轄:秀峰1個社區;富民、蛟田、排山、楊柳、紅橋、馬頭、蔡家橋、朝陽、銘山等9個行政村;1個良種場,總面積90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人。
馬回嶺鎮素有“贛北苗木第一鎮”和“中國廟會名鎮”之稱。二OO四年鎮黨委獲得省、市、縣三級表彰的“親民、為民、富民”鄉鎮好班子光榮稱號。
行政區劃
全鎮下轄:秀峰1個社區;富民、蛟田、排山、楊柳、紅橋、馬頭、蔡家橋、朝陽、銘山等9個行政村;1個良種場,總面積90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人。
經濟概況
經濟發展迅速,財政收入穩步增長,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形成了田裡水稻、地里棉花、山上瓜果、遍布苗木的立體產業格局;民營經濟和個體經濟發展迅速,已發展軋花廠57家,油脂加工企業5家(其中較大規模一家),個體工商戶達180多家。物流業發展較快,已培育壯大了棉花和種苗兩大市場。05年棉花
籽棉交易量達3千萬斤,交易額達7千多萬元,種苗交易額達5千多萬元。有力地促進了本鎮經濟發展和民眾增收。05年實現財政收入3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60元。
文化底蘊
馬回嶺鎮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鎮內有大量文勝古蹟和人文景觀。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南山指該鎮境內的面陽山,陶公之墓便坐落在面陽山;馬頭村
荊林街為漢
柴桑縣唐楚城縣故址;富民村蕎麥嶺有東漢墓葬區遺址;
周瑜水師練兵場
蘆花盪;馬回嶺老火車站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師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出發地;楊柳村六
祖廟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為弘法道場而建;
楊柳村王家沖溶洞(據說是當年朱元璋屯兵之處)。有萬畝
桃園,十里飄香的桃園勝境,每年3月——4月桃花盛開、十里花海、景色怡人。有
九江縣唯一的中型水庫——馬頭水庫,其水源來自廬山
康王谷,
集雨面積達32.9平方公里。有延續一百多年歷史的傳統馬回領廟會——農曆二月初四。
自然資源
馬回嶺鎮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本鎮朝陽村、馬頭村
荊林街、
楊柳村石灰石和蛟田村青板石材資源豐富,全鎮共有山林面積7萬多畝,用材林面積達3萬多畝,苗木種植面積1.4萬畝,品種達130多種。種苗年銷售額達三千多萬元。果樹面積7000多畝;
西瓜面積達5000多畝。“排山大白桃”和“馬回嶺牌”西瓜暢銷省內外。全鎮
桃子銷售量達300多萬斤,西瓜銷售量3千萬斤。
基礎條件
特色村莊
郵編代碼
【郵編】332101 【代碼】360421101:~001秀峰居委會 ~200
紅橋村 ~201
蔡家橋村 ~202蛟田村 ~203
排山村 ~204銘山村 ~205朝陽村 ~206富民村 ~207楊柳村 ~208馬頭村 ~500良種場
社會事業
文教事業蒸蒸日上,全鎮擁有村完小共10所,公立中學1所,私立中學1所,並且各學校教學設備日益完備,學教氛圍濃厚。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全鎮有村級衛生所36所、中心衛生院為縣“一甲”醫院,農村全面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民眾的防病治病條件逐步到改善。開通
有線電視業務,用戶已達400多家。
發展展望
任重道遠須奮蹄,風疾潮湧好揚帆。面對“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
馬回嶺人開好頭、起好步,在新一屆馬回嶺鎮黨委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
科學發展觀,以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努力把馬回嶺打造成美麗、富裕、和諧、強盛的新型鄉鎮。
著名戰役
北伐戰爭是
大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影響、推動和組織下所進行的一項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戰爭,也是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進行的一項民眾性的統一戰線的戰爭。1926年秋,節節推進的
北伐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昌後,
吳佩孚精銳頓失。
北伐軍總司令部即將軍事重心放在消滅盤踞浙、贛方面的
孫傳芳主力上。孫傳芳是從奉系中分出,虎踞長江下游有年,餉裕甚豐,兵強馬壯。他在江西的部隊為
鄧如琢統轄的北洋軍及其附屬部隊,合計約3萬餘人;進駐九江和
南潯鐵路的是第二、三
方面軍,為孫的嫡系部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為應對戰場,孫聯軍入贛部隊總數達10萬餘人,聲勢喧赫,霸氣十足。孫傳芳本人也於9月22日從南京來到九江,總司令部設在九江江面上的“江新”輪上,並調海軍總司令楊樹莊率領軍艦前來助戰。
在江西戰場中,贛北是個關鍵性的戰區。在整個戰局中,對南潯鐵路的攻奪,又是
江西戰役的焦點。江西開戰以來,北伐軍在九江民眾的大力配合下,先後組織了攻占修水、武寧箬溪、德安、
瑞昌王家鋪、九江
馬回嶺、
永修吳城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特別是在
南潯線進行的大決戰,幾乎使孫聯軍全軍覆滅,使江西戰局大為改觀,並為蘇、浙、閩諸省革命形勢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現據有關資料,茲就馬回嶺之役戰況敘述如次:
北伐軍從總結兩次攻打南昌失敗的教訓認識到,要在江西戰場上徹底擊敗孫傳芳,一要消滅其主力部隊,二要截斷南潯路,卡住孫的“咽喉”,切斷他的軍需供給,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從這個指導思想出發,北伐軍總司令部在制訂江西戰場的後期作戰計畫時,重新調整了作戰部署和指揮系統,將攻贛各部組成左翼軍(指揮官
李宗仁)、
右翼軍(指揮官
朱培德)、中央軍(指揮官
程潛)、總預備隊(指揮官
劉峙)等幾部。各軍擔負的具體目標為,左翼軍攻占德安、九江和
永修;中央軍攻占樂化,然後與左翼軍會攻永修塗家埠之敵。右翼軍左縱隊攻蛟橋和牛行車站,右縱隊先圍攻撫州,再攻南昌。總預備隊駐守奉新、安義,隨作戰進程參加作戰。
左翼軍第七軍和第四軍的十二師首先向德安發動攻擊。與此同時,獨立第二師則向馬回嶺靠攏。德安守敵為陳光祖的一部,因陳已與周鳳岐疏通,故剛一接觸,即沿博陽河北岸向東南退走。七軍再度占領德安。
馬回嶺地處
南潯鐵路北段,北距
沙河21公里左右,地位重要。此時據守馬回嶺的為敵3個混成旅,其中顏景崇部實力較強。敵軍據守險要,布防甚嚴,於進攻不利。毀壞鐵軌一段,且在
馬回嶺火車站縱火,孫軍部隊馳往該處救火者,猝不及防,突被北伐軍開槍擊亂,非常狼狽,但仍作應戰準備。是時在德安的顏景崇,雖然得到急報派兵往援,但彼見來襲之北伐軍僅二、三千人,頗為輕視,故將一旅之兵,分作數起運往,致被北伐軍逐個擊破。
11月2日下午4時,第十二師三十五團、二十九團各一部在橫山一舉將敵擊退,追敵至馬回嶺南端,敵軍據險而守,北伐軍擇險而攻,戰況慘烈。
黃昏時分,天竟下起雨來,豆大的雨粒扑打在地上升起一層白煙。敵軍利用這一氣候,向三十五團陣地連續發動兩次反攻,皆因該團各部戒備嚴密,未能得逞。
午夜時分,伸手不見五指。敵軍得到援兵,開始反攻,他們揮著刺刀與
北伐軍第三十五團第二營白刃決鬥數次,最終被北伐軍打敗。然而,孫傳芳部並不示弱,他們利用控制的鐵路線,源源不斷地從黃老門、
沙河運來援軍,把第十二師團團包圍,企圖一口吃掉。
情勢萬分危急。第十二師指揮官親到陣地前沿觀察,見敵人敢於出擊,判斷敵軍必有援兵馳至,他一邊令各部加強注意,不許疏懈,並部署在翌日拂曉施行總攻擊;一邊派人與駐在離馬回嶺不遠的第一軍賀耀祖獨立二師聯繫,請求支援。在救援未果的危急關頭,幸逢追敵至德安的第三十六團完成任務後返至五穀廟,指揮官當即下令該團迅速加入戰鬥,插入第三十五團與二十九團之間的空當陣地,全力支援第三十五團,爭取一舉奏功;又令二十八團向敵右翼抄襲敵後,以呼應三十五團、二十九團正面攻擊。
3日拂曉,東方剛露魚肚白,三十五團正面之敵顏景崇部發動攻擊,雙方激戰,乃至於刺刀相搏,殺聲震天,血肉橫飛,戰事極為慘烈。所幸三十六團及時趕到,以一部向敵正面突擊,一部由右翼猛進,將敵包圍。血戰歷一小時,敵勢終呈不支,紛紛退即。
在左翼與北伐軍二十八團、二十九團對抗的敵軍,見顏景崇部業已頓挫,也相繼退去。
第十二師乘勝進占
馬回嶺,殘敵丟下大批輜重,向
沙河、星子方向逃竄。
4日上午10時半,敵軍再次向北伐軍猛攻,槍炮齊發,煙塵蔽日,十分兇猛。第三十六團部隊嚴守鐵路右邊的高地。在機槍掩護之下,第三營從左翼進攻,於11時50分將敵人擊敗。此時,第二十八團向左翼推進,並派一營助戰。第七軍見友軍趕到,乘勢從右側進攻,取得勝利,敵人全線潰敗。馬回嶺之役遂告結束。
據統計,北伐軍這起戰役“已知者陣亡營長一,重傷二,其餘傷亡官長約二十餘,士兵約六百餘。”攻克馬回嶺,
南潯鐵路即被北伐軍嚴密控制。孫聯軍後援不繼,亂作一團。孫傳芳得悉上述訊息後,急急從湖北武穴返航至九江對岸小池口,及至九江失守,知大勢已去,無可挽回,又恐周鳳岐部斷其後,乃乘快艇逃回南京,以敗軍之將的身份實現他的“短時期內就可以回到南京”的讖言。
馬回嶺之役結束後,參戰部隊在給北伐軍總司令部的報告中,對此次戰役是這樣陳述的:
此次本軍入贛,受七軍李軍長指揮。冬江兩日在德安及馬回嶺之役,幾陷本軍於絕地,照預定計畫,左翼於冬日拂曉總攻擊,由七軍擊右側即德安城及九仙嶺一帶之敵,獨立第二師擊左側即馬回嶺一帶之敵,本軍任務則攻擊德安城東北及萬家壟之敵。乃冬日上午八時,本軍三十六團已向駱駝山及孤山之敵攻擊,三十五團已向萬家壟之敵攻擊,敵均頑強抵抗,經我官兵奮勇血戰四五小時,卒將敵擊破,將所有敵人之高山陣地概行占領。敵雖敗退仍節節抗拒,且增援之敵由火車大批運到,本軍陷在核心,左支右吾,晝夜轉戰,雖德安城於冬日下三時即行克復,而馬回嶺方面危險萬分。當時獨立二師賀師長駐在孫村與馬回嶺相距不遠,在一晝一夜間經本軍張師長五次通告,催促其出擊,並派軍部吳參謀往效秦庭之哭,終不見出一卒一兵,幸本軍官兵奮勇犧牲至七百人之多,始於江日上午將馬回嶺之敵完全肅清。使非本軍者,未有不完全覆沒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