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人民政府2003年工作報告

1998年以來,縣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搶抓機遇,只爭朝夕,勵精圖治,負重拼搏,全面完成了“九五”計畫和縣十三屆人民政府工作的預期目標,經濟社會呈現出持續健康的發展勢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慶縣人民政府2003年工作報告
  • 地點:餘慶縣
  • 類型:工作報告
  • 時間:2003年2月18日
內容簡介,時間,

內容簡介

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2月18日在餘慶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縣長 楊興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第十三屆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同志提出寶貴意見。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縣域經濟結構有新調整。五年累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8億元,年均增長61.6%,比前五年增加8.5億元,2002年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83億元,比1997年增長80.4%,年均遞增12.5%。一、二、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分別達到54%、27.2%和18.8%,與1997年相比,一產下調19.2個百分點,二、三產業分別上升15.7和3.6個百分點。在縣域經濟中,以烤菸、水稻、油菜、畜牧、果蔬、苦丁茶為主的優質農產品生產體系已經形成;以電力、建材、糧食加工、油脂加工、茶葉加工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基本形成;以房地產開發、旅遊開發、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商品貿易、信息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初步形成。
農村經濟發展有新突破。數量型農業逐步轉向效益型農業,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五年來,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糧食、油菜、烤菸、生豬四大傳統優勢產業效益明顯增加,苦丁茶、果蔬等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農業的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五突破”適用技術大面積推廣,“兩大園區”建設初具規模,畜牧品改初見成效。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民逐年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4%,達到2234元。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完成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機、氣象服務不斷強化,累計實施長防林、天保公益林、退耕還林32.2萬畝,以工代賑坡改梯 3.2萬畝、異地扶貧搬遷168戶;治理水土流失37.67平方公里,新增、改善和恢復灌溉面積5.76萬畝,解決農村9.94萬人、9.2萬頭人畜飲水困難,實施“生態家園”計畫,新建農村沼氣池2000餘口。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完成了費改稅和新一輪土地承包工作,農民負擔減少52.25%。五年來,我縣被評為全國烤菸生產收購先進縣;“獅達”牌苦丁茶獲評中國經濟林名優產品;“山綠丹”牌苦丁茶被評為“貴州省名茶”稱號;“大涼山”牌珍米被評為中國首批“放心糧油”。
基礎設施建設有新跨越。交通建設日新月異,五年來,用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相繼建成省道湄黃線龍溪至松煙梨樹坳、縣城至 施秉餘慶段通縣油路和銅修線龍溪至石阡河壩公路鑲邊工程,完成了松煙大松至鄢家橋、縣城至石阡聚鳳、敖溪至龍家、松煙至關興、關興至敖溪等一批縣鄉公路的油路、硬化和鑲邊改造,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榮獲全省公路改造先進縣稱號;完成了烏江航道整治、大烏江碼頭及配套設施建設,公水聯運的格局初步形成。能源建設成績斐然,完成三跌水電站技改、方竹電站擴容、城鎮電網改造、團結水庫加閘及電站技改、農網一期改造和110千伏輸變電站的新建,啟動了農網二期改造,人民生產生活用電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通過了國家初級電氣化縣達標驗收。城鎮面貌煥然一新,縣政府投入和引進資金6.2億元,先後對縣城、龍溪、構皮灘、松煙、敖溪等集鎮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和配套建設,撤銷原涼風鎮,組建大烏江鎮,縣城防洪工程、縣城文化體育娛樂城、餘慶河新大橋、河濱公園、縣城排污工程等一批骨幹市政工程相繼竣工,五年城鎮建成區達到16.89平方公里,比前五年淨增4.8平方公里,榮獲全國村鎮建設先進縣稱號。
巨觀經濟調控有新成效。五年來,通過紮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實行綜合財政預算、會計委派和國有資產投資經營,縣級財政巨觀調控能力顯著增強,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4.7%,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5.7%,確保了“五條保障線”資金的正常發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52元, 年均增長4.4%。通過積極推進國企改革改制,盤活了資產存量,所有制結構趨於合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猛,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9%。通過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成了政策性周轉糧的處理工作,建成1萬噸省級糧食儲備庫。通過穩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銀行對地方經濟的發展顯示出巨大的推動作用。通過不斷探索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增強了農村居民進城務工經商的主動性。通過穩妥實施政府機構改革,各級政府機關抓落實、求發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逐步增強。通過擴大投資拉動內需,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城鄉市場日益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97億元,年均增長8.4%,比前五年提高2.7個百分點。
對外開放水平有新提高。自199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以來,完善了招商引資政策,清理了324項行政審批項目,取消、合併和調整了44個行政審批項目,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先後引進中國七砂集團、遵義市水泥廠、香港瑞安集團遵義騰輝公司、振興冶金化工廠落戶餘慶參與建設,累計引進外資項目24個,到位資金4585萬元。以積極務實的姿態,配合長江委完成了構皮灘水電站庫區和施工區實物指標調查和移民安置規劃,搬遷安置施工區移民263戶973人,移民工作做到了移民、業主、政府三滿意,為構皮灘電站的前期工程建設和正式開工創造了優越條件。啟動了大烏江省級風景名勝區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業開始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
社會各項事業有新進步。科技實力明顯增強,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建立了農經信息網站,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39.3%以上。教育事業喜結碩果,“兩基”、“普實”工作通過省政府驗收,國小適齡兒童、國中階段適齡少年淨入學率分別達到99%和96%以上,職業教育和高中教育得到穩步發展,五年輸送大中專新生3610人,新建構皮灘中學、城關中學實驗分校,大烏江中學即將建成,被評為全省“兩基”教育先進縣。衛生事業穩步發展,縣城被命名為省級衛生縣城,搬遷了餘慶縣中醫院,縣醫院通過國家二級乙等標準達標驗收,構建了農村初級衛生網路,推行了城鎮醫療保險,被評為全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先進縣。體育事業又攀高峰,民眾體育蓬勃開展,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競技體育捷報頻傳,餘慶健兒先後勇奪八運會銅牌、九運會銀牌。文化事業走向繁榮,編輯出版了《革命老區餘慶當代文學作品選》和《構皮灘文藝》,組建了業餘文工團、敖溪花燈隊等演出團體。廣電事業再創輝煌,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開通衛星電視加密頻道,實現市縣、縣鄉有線電視聯網。信息事業發展迅猛,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的目標,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2.8萬門,開通了行動電話和寬頻網。計畫生育工作全面推行了“村為主”管理、優質化服務和利益導向機制,人口自然增長率已控制在6‰以內,計畫生育率五年平均97.3%,保持了全國計畫生育先進縣的榮譽,獲評全國計畫生育“村為主”先進縣。公民道德建設不斷加強,完成了“三五”普法規劃,依法治縣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成績突出,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加強,完成了撤區並村和村級換屆選舉工作,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省村民自治模範縣。徵兵工作連續四年受到省政府、省軍區表彰。完成了縣際勘界工作。救災救濟、優撫安置、人民武裝、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檔案事業、殘疾人事業、婦女兒童事業、老年人事業等各項社會事業都有新的發展,全縣五年來社會穩定、政治安定、人民安居樂業。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在過去五年的實踐中不斷前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一是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二是必須堅持“三個服從”不動搖。政府在巨觀決策和微觀管理方面,始終服從縣委的正確領導;認真服從人大的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虛心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服從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三是必須堅持搶機遇快發展的思路不動搖。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深化縣情認識,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實施西部大發的良好機遇不放,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企業增效、基礎增強為目標,不斷探索思路創新、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四是必須堅持“團結就是力量”的理念不動搖,政府領導班子分管有數、守土有責、協調有方,政府各組成部門榮辱與共,眾志成城。五是必須堅持民眾路線不動搖。始終依靠全縣各族人民,尊重民眾首創精神,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聚全縣之能,不斷推進經濟新發展。六是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努力推進人口、資源、環境、社會協調發展。
過去五年的艱苦奮鬥,為餘慶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所有的成績,都凝聚著全縣28萬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縣十三屆人民政府,向五年來為建設餘慶、發展餘慶作出積極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幹部、知識分子、駐餘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民兵、政法幹警、公安幹警、中央和省市駐余單位、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餘慶發展的上級領導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未來的五年,我們將走進一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新時代,黨的十六大將掀起新一輪思想領域的大解放,西部大開發將盪起又一波前所未有的新浪潮,構皮灘電站建設將崛起一個富裕文明的新餘慶。當前,我縣在發展中仍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國民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經濟總量小,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能力較弱;二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第二、第三產業規模不大,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繁重;三是財源結構單一,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部分鄉鎮財政十分困難;四是農業基礎薄弱,產業化程度低,農業抵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農民增收緩慢;五是城鎮建設品位不高,功能不全,就業和再就業渠道不寬,城鎮帶農村,城鄉共繁榮的局面尚未形成;六是因循守舊、小富即安、小進亦安的思維方式嚴重阻礙我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困難就是壓力,困難也是動力,我們必須以鬥志昂揚的姿態,攜手共創餘慶美好的未來!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標和任務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五年,是餘慶在新世紀超常規發展、大跳躍前進的五年,是展示餘慶新形象、新姿態、實現新崛起的五年。迎接新挑戰、搶抓新機遇,推動餘慶經濟大跨越、社會大進步、面貌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建設一個富裕文明的新餘慶,是人民寄予我們的厚望,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今後五年總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縣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建設小康社會總攬全局,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以建設經濟強縣為目標,緊緊抓住構皮灘電站建設的歷史機遇,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大力實施科教興余戰略、開放帶動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在優勢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千方百計保持經濟成長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發展勢頭,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把餘慶建設成國家級能源基地,貴州省經濟強縣,遵義、銅仁、黔南和黔東南接壤地區農副產品加工、銷售中心,烏江流域旅遊勝地和著名的苦丁茶之鄉奠定堅實的基礎!
今後五年主要奮鬥目標:全面完成“十五”計畫;五年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第一產業增長4%,第二產業增長21%,第三產業增長16%;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加1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城鎮化水平達到40%以上。
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是:
一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
⒈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主要任務。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在於實施“三個50%”調整戰略,主攻“八大工程”,狠抓“五個新突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第一、抓布局,上規模,在商品基地建設上有新突破。一是始終把糧食安全放在首位,穩定發展10萬畝優質稻,糧食產量穩定在16萬噸以上。二是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求效益、以效益求發展的指導思想,突出抓好8萬畝優質煙基地,使烤菸成為農民經常性的可靠收入來源。三是以建設小腮苦丁茶長廊為示範,高標準、規範化建設5萬畝苦丁茶基地,在五年內把餘慶建成“中國苦丁茶之鄉”。四是加大牲畜品改力度,增加養殖業綜合效益,穩定發展生豬,大力發展草食牲畜,新增生豬品改點50個,牛品改點20個,到2007年,生豬出欄達到35萬頭,優質瘦肉型豬比例達80%,出欄肉牛年1.5萬頭。
第二,抓市場,創品牌,在農產品加工銷售上有新突破。一是以菸草企業為龍頭,精心打造“餘慶”菸葉品牌。二是以糧貿公司為龍頭,抓好1萬噸精米加工,精心打造“大涼山”珍米品牌。三是以獅達和七砂公司為龍頭,抓好苦丁茶精深加工,精心打造“獅達”、“山綠丹”苦丁茶品牌,到2007年,苦丁茶加工銷售達500噸以上,年產值2億元。四是加快發展1萬畝紅金桔和1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保鮮冷凍庫1座,著力提高產品的貯藏、保鮮和加工能力。四是配套完善子營市場、香港路商貿城、龍溪綜合市場、構皮灘農貿市場、松菸農貿市場、敖溪農貿市場、龍家農貿市場,建設大烏江農貿市場、箐口農貿市場,建立農產品信息網路,在五年內力爭把餘慶建成四地州市結合部農產品加工銷售中心。
第三,抓隊伍,優品種,在科技推廣運用上有新突破。一是集中資金、捆綁使用,建成高標準、上規模、可觀光、能帶動、有效益的白泥大壩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龍家大壩科技推廣示範園區;二是發揮職業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抓好在崗技術人員的再培訓工作,精心培訓一批青壯年農民農藝師、畜牧師、林業工程師等各類專業人才。三是抓好農業適用技術推廣與套用,加大優質水稻、“雙低”油菜、專用玉米、脫毒洋芋等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全面推行水稻、玉米、油菜、烤菸移栽新技術,實施平衡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綜合防治。力爭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
⒉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努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推進工業化,是縣域經濟調整的戰略目標,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今後五年,主要圍繞“支柱產業做大,傳統產業做精,劣勢產業淘汰”的思路,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形成以能源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建材工業為主體的地方工業體系。
第一,更新觀念,加快體制創新。一是按照《公司法》和《中小企業促進法》,加大對企業的巨觀調控,全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強化企業管理,規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實現“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目標。二是以盤活資產存量為出發點,只要有利於激活企業競爭機制、有利於企業增效、有利於職工增收和再就業,都可對國有企業採取改組、聯合、兼併、租賃、承包、出售、入股等形式實行改革改制,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放寬一切有利於非國有經濟發展的市場準入政策,放活一切有利於非國有經濟的手段和措施,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建設,參股、控股、收購和兼併國有企業,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投資旅遊業、運輸業、房地產業、信息業和市場中介服務等產業,使非國有經濟成為公平競爭、自謀發展、自我積累的市場主體,成為全縣國民經濟的“頂樑柱”。
第二,最佳化布局,加快結構調整。一是積極發展小水電,開工建設尖峰電站、白馬電站,技術改造方竹電站,抓好地方電網配套建設,完成二期農網改造,建成農村電氣化縣,壯大能源工業,二是依法規範非煤礦山開採,大力發展以水泥為主的建材業;三是積極探索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的路子,發展規模工業。在布局上,規劃建設白泥、大烏江兩大工業園區,大烏江工業園區以建材、化工、旅遊為重點,輻射敖溪、松煙、龍溪、構皮灘四個鄉鎮,建成20萬噸水泥粉磨站,完成大烏江風景名勝區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建設力爭兩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切實把工業小區建設成為規模企業的聚集區、傳統企業改造和升級的基地,對外招商引資的視窗和推進工業化的載體。白泥工業園區以苦丁茶加工銷售、果蔬加工銷售為重點,涵蓋小腮鎮。
⒊以基礎增強為條件,著力推進城鎮化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既是推進城鎮化的首要條件,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
要以撤縣設市為目標,注重市政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與產業化升級相結合,與農村剩餘勞動力相結合。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既要有量的擴張,更要有質的突破。“不求最大,但求最特”。城鎮規劃講求品位,讓城市獨特的形象、品位、韻律打動人。要逐步健全城鎮吃、住、行、游、購、文化、衛生和保健等功能。今後五年,縣城常駐人口要達到五萬人;龍溪、構皮灘、敖溪、松煙常駐人口要達到二萬人。縣城建設重點是以政府行政辦公區的規劃建設帶動河東新區整體開發;續建縣城防洪工程;建成下里鐵橋至汽車站的二環東路;規劃上里舊城改造,新建上里蔬菜行銷中心;實施余家巷舊城改造,新建餘慶騰飛廣場;完成縣城給排水系統,新建污水處理廠;全面實施縣城綠化工程、屋頂工程,把縣城建成一座“城在綠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園林城市。村鎮建設重在精心規劃,突出特色,重點抓好縣城郊村寨建設,大力加快大烏江、龍溪、構皮灘、敖溪、松煙集鎮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主幹公路移民示範新村,不斷增加城鎮人口,五年內把大烏江建成“生態旅遊型”城鎮,把構皮灘、敖溪建成構皮灘電站後勤服務基地,把松煙建成農副產品集散中心。
二搶抓構皮灘電站建設的戰略機遇,力爭在事關全局的戰略重點上有新的突破
⒈積極做好構皮灘電站建設的協調、服務、對接等方面的工作。
大電站帶來大開發,大開發帶來大開放。機遇可遇而不可求,要珍惜機遇、搶抓機遇而不可錯失機遇。一方面,要積極做好構皮灘電站建設的協調、服務工作,同時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為大工程建設創造優良環境,確保2004年11月圍堰截流,2009年底下閘蓄水、第一台機組發電,2011年8月樞紐工程全部完工。另一方面,要以開放姿態、多元思維,認真研究對接工作,做好“兩個30%”的文章,確保地方經濟成長(根據專家測算,大電站建設期間,工程每投資100元,購買建材、鋼材、機械、電子產品費用約占30%,文教娛樂的有形和無形消費約占工程總投資的30%;工程每投資100元,地方經濟增量為132元,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2.3%,對地方國民經濟的拉動率為8.2%。)。
⒉抓好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一是構建“一縱一橫六聯線”的公路交通大框架,整治烏江航道,形成公水聯運的新格局。多渠道籌集資金,提高縣內公路等級,建成銅修線餘慶段通縣油路;改造施秉經龍溪至構皮灘公路,硬化茅坪哨至缽上、餘慶至白沙、構皮灘至花山、松煙至關興、敖溪至關興公路;開通縣城至黃平平溪公路;完成龍家至平桃、敖溪至老埝河、涼風至通木坪、白雞坪至小烏江、箐口至遠光公路鑲邊工程,啟動大烏江至構皮灘沿江公路建設,完成大烏江銀壩至關興、小腮哨溪至白泥大龍公路測設工作,用五年時間,初步形成松煙經關興至敖溪、關興經銀壩至箐口,大烏江經構皮灘電站至涼風,涼風經構皮灘電站至龍溪,龍溪經小河至縣城,黃平平溪經白泥至龍溪六大環狀交通網。啟動大烏江航運,在花山、龍家、大烏江、敖溪四鎮規劃建設四個太平湖(構皮灘電站庫區)渡口,客貨設計標準分別達到2000人、500噸級以上。
⒊高標準、高質量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優質高效農業提供基礎條件。
一是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高標準完成團結水庫灌區、湄鳳余灌區項目,綜合治理高寨水庫灌區、小烏江流域。二是加快生態建設,大膽探索多種治理模式,按照“林權是核心、給糧是關鍵、種苗要先行、幹部是保證”的要求,重點抓好退耕還林工作,確保退得下、還得上、能致富、不反彈。大力爭取實施“生態家園計畫”,把沼氣工程、改廁工程作為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四是加快小康村建設。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產業扶持、分類指導的原則,重新制定撤區並村後的小康村發展規劃,認真實施小額信貸扶貧和異地扶貧搬遷,力爭2007年小康村達到80%以上。
三積極探索體制創新和制度創新,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向前發展。
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著力提高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和控制力,支持和幫助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發展。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取消所有制界限,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採取措施,實行公平待遇,平等競爭;依法保護私有財產權,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使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明顯提高。
⒉建立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嚴格財政管理和金融監管。
按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和目標,加快發展資本、產權、土地、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市場。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深化財政、稅收、金融、價格、投融資等體制改革,推進政企、政事、政社分開。
嚴格財政管理和金融監管。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完善綜合財政預算,適時調整財政管理體制,完善會計統管統派制度,逐步推進會計中心核算制度。健全國有資產經營機制,規範政府採購制度。充分發揮銀行對經濟建設的“助推器”作用,加大金融對基礎設施和個人消費的信貸投入,有效拉動財稅增長。
⒊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逐步建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規範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源化、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制度,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堅持科教興余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推進社會全面進步
堅持科教興余戰略,是實現餘慶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性條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澤及子孫、造福後代的偉大事業。未來五年,我們必須按照科技創新、重在教育、協調發展的總體思路,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一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強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生產工藝,引用高新技術的“孵化效應”,構建科技示範“平台”,提高工農業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著眼於現有科技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注重引進高新技術和外來智力,造就一批懂科學、會管理、善經營的複合型科技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力爭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39%以上。
二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積極發展非義務教育。繼續鞏固“兩基”教育成果,合理布局中國小,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注重教育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五年內把餘慶中學建成省級示範高中,把餘慶職中建成省級重點職業高中。大力發展實驗教學和遠程教學,使我縣素質教育邁上新台階。為加快小康建設進程,穩定提高“兩基”達標成果,進一步促進計畫生育工作上台階,將在五年內實現國小階段的適齡兒童免費入學。
三是始終堅持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堅持和完善計畫生育“村為主”和利益導向機制,全面實行村民自治,廣泛開展優質服務,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快以退耕還林為主的生態建設步伐,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城鎮綠化水平。建立健全國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經濟補償資源更新機制,以“愛我餘慶”為主題,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嚴格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規定,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
五堅持對外開放,不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實現從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過渡,是餘慶必須經歷的最艱巨、最深刻的變革。未來五年,我們必須堅持開放帶動戰略,不斷增強開放意識、市場意識和法制意識,為餘慶經濟跨越式發展掃除觀念上的、行為上的一切障礙。
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造就加快發展的工作態勢。著重解決傳統的自然經濟觀念與發展市場經濟、自給自足落後的生活觀念與市場經濟需要擴大流通、封閉觀念與市場經濟需要開放、因循守舊觀念與市場經濟需要開拓創新、計畫經濟管理觀念與政府要為市場經濟發展服務、傳統農業觀念與發展現代農業、科技意識淡薄與科教興縣等七大矛盾,把解放思想 、更新觀念的教育活動貫穿於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全過程,使廣大幹部民眾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成為帶動創新發展的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是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營造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爭創文明單位、爭做文明市民的良好風尚,大力發展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文化、體育、衛生事業。繼續開展以“四在農家”為載體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創建社會服務體系,密切黨群、乾群的魚水關係,培養和激發農村廣大民眾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計畫、有步驟、有重點地廣泛開展“四五普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爭創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依法打擊各種形式的經濟犯罪和刑事犯罪,依法從重從快剷除黑惡勢力,緊繃安全生產之弦,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確保社會穩定。
三是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每年定期開展行政審批項目的清理工作,對不符合政企分開原則、與WTO規則相悖的行政規章和行政審批事項,堅決廢止和取消,做到簡化程式、降低成本、規範運作。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廠務公開,讓民眾明白,還幹部清白。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治理經濟發展的軟環境,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坑蒙拐騙、欺行霸市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城鄉居民的合法權益。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府工作從神秘到透明、從萬能到有限、從干預到服務的根本性轉變。
四是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繼續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加大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力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劣者汰的用人機制,努力推進人事工作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認真落實“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在工作中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策,多辦為民之事,切實解決好廣大民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關心弱勢群體,把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護好,把民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為推動餘慶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創造一個心齊、氣順、勁足的新局面。
2003年政府工作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3年政府工作的奮鬥目標:
新增固定資產投資7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1000萬元,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000萬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360萬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34元,增加1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2003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建設十大重點項目:⒈開工建設銅修線餘慶段油路、拓寬改造龍溪至構皮灘公路;⒉啟動縣城河東新區建設;⒊建成20萬噸水泥粉磨站;⒋完成3萬畝退耕還林,新建2萬畝苦丁茶和1萬畝八角基地;⒌實施湄鳳餘一、二期灌區改造,完成團結水庫左右乾渠防滲加固;⒍開工建設尖峰電站、白馬山電站,完成涼風水庫除險加固工程;⒎完成敖溪河濱路配套設施建設項目;⒏開工建設龍溪24米大道,構皮灘鎮環北路;完成構皮灘電站庫區餘慶縣移民安置實施規劃;⒐修建電力調度中心,完成二期農網改造工程;⒑實施農村“渴望工程”,解決8500人、8500頭人畜飲水困難,完成坡改梯4000畝。
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針對我縣農產品特色產品少、高附加值少、加工產品少、商品轉化率低的問題,圍繞“優、好、強、高”四個字,堅持“四個調整”。一是調整最佳化農產品品種結構。加強作物、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把農業發展轉移到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加快農業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 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二是調整農業內部結構。重點抓好10萬畝優質稻,6.5萬畝優質玉米,14萬畝雙低油菜,8萬畝優質煙,2萬畝苦丁茶,1萬畝八角。加快發展生豬、畜禽、水產,實現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例提高1.5個百分點的目標;三是調整農業區域布局結構。按照“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實行責權利掛鈎,著力抓好3萬畝退耕還林。充分發揮各地資源優勢,重點抓好白泥大壩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龍家大壩科技推廣示範園區和 小腮苦丁茶十里長廊的建設,通過不懈努力,形成各具特色、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的商品生產基地和塊狀農業經濟,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四是調整勞動力就業結構。繼續堅持“三個50%”的調整思路,鼓勵和支持農民創新產業,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有序組織勞務輸出,幫助農民離開土地,千方百計拓寬就業空間,形成多元化的農民增收渠道。
(二)以提速增效為目標,抓好工業改革改造和管理
工業是我縣經濟的薄弱環節,制約因素很多。工業存在的問題既有資源問題,資金問題,市場問題,又有觀念問題和管理問題。一方面,要興建尖峰山電站、白馬山電站,建成涼風20萬噸水泥粉磨站,加快方竹電廠、玖龍油脂化工廠、城鎮供水公司的技術改造步伐,同時,積極探索七砂綠色有限責任公司、獅達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集團化、規模化經營的路子,促進我縣茶業生產加工上品位、上台階。另一方面,重點對規模以上企業進行跟蹤指導,幫助完善機制、尋找市場、調整產業產品結構,提高企業 管理水平。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減員分流和改革改制步伐,認真貫徹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妥善安置下崗職工,確保社會穩定。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以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為目標,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拓寬改造銅 修線餘慶段,龍溪至構皮灘公路,完成構皮灘到花山公路鑲邊工程,開工建設餘慶至黃平平溪公路。以開通縣城新大橋至振興冶金化工廠環城路為突破口,啟動河東新區建設,開發縣城烏江北路至餘慶汽車站660米大道。開發龍溪鎮24米大道,構皮灘鎮環北路,完成敖溪鎮河濱路配套設施建設,啟動大烏江農貿市場建設,修建餘慶電力調度大樓。鞏固構皮灘電站施工區移民安置成果,完成庫區餘慶移民安置規劃,主動做好構皮灘電站建設的後勤服務工作。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湄鳳余灌區一期工程餘慶部分項目建設,完成涼風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農村“渴望工程”,解決8500人、8500頭畜的人畜飲水困難,完成坡改梯4000畝。實施農網改造二期工程。
(四)以增加財政收 入為目標,加強財源建設和財政管理
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財權與事權相統一,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完善縣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實行“劃分稅種,核定基數定額繳補,短收減支,超收提留,自求平衡”的財政體制,配套制定財政工作激勵措施和財政消赤減負辦法,充分調動鄉鎮當家理財發展地方經濟的積極性。按照“近抓煙、中抓茶、遠抓八角”的思路,抓好財源項目建設,培植新的支柱財源。進一步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啟動實施會計核算中心制度和部門預算改革,加強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範政府採購行為,強化增收節支工作,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營運體系,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努力構建公共財政基本框架。
(五)以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為目標,積極發展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
堅持和完善計畫生育“村為主”和利益導向機制,全面實行“村民自治”,創建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完成中國小危房改造,“義教工程”任務。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積極發展衛生事業,繼續抓好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加強藥品監督管理,保障人體用藥安全。鞏固省級 衛生縣城達標成果。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積極推行殯葬改革,縣城禁放煙花爆竹。加快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啟動農村醫療保險試點,加快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積極開展社區服務,認真做好救災救濟,確保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有保障。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確保社會長治久安。同時,認真做好民族宗教、社團管理、檔案管理、外事僑務、台灣事務、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年度徵兵、擁軍優屬和老齡工作。
(六)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切實增強各級政府機關公務員的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
各級政府機關務必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樹立求實的作風,務實的會風,樸實的文風,深入調查研究,著力解決經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繼續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三項工作。各級政府機關公務員要樹立“餘慶興衰,匹夫有責”的理念,嚴格遵守《國家公務員條例》,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全身心投入,為國家負責,為人民負責,為自己負責,以一流的工作實績報效祖國、報效人民。在政府工作中,務必把創新作為推動工作的不竭動力,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永不自滿,永不懈怠,不斷開創經濟工作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政府工作光榮而艱巨,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中共餘慶縣委的領導下,凝聚全縣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奮發圖強,做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餘慶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時間

2003年2月1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