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養正中學(養正中學)

福建省晉江市養正中學

養正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晉江市養正中學,地處閩南千年文化古鎮——福建晉江市安海鎮,現為福建省一級達標中學、福建省示範中學、福建省重點中學、重點華僑中學、國家級文明單位,晉江市養正中學是省一級達標中學、省文明單位、省文明學校(連續4屆)、省計算機教育研究與實驗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國家級培養體育人才試點學校、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晉江市養正中學,建校九十多年來,該校共為國家培養了二萬多名國中畢業生、一萬多名高中畢業生。近十年來,向高等院校輸送了一萬多名合格新生。

晉江市養正中學,2017年11月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江市養正中學
  • 外文名:yangzheng Middle School
  • 簡稱:養中
  • 創辦時間:1928年
  • 辦學性質:晉江市直屬公立完全中學
  • 校訓:嚴正勤實
  • 主要獎項:福建省一級達標中學
    福建省示範中學
    國家級文明單位
  • 現任校長:沈慈勇
  • 所屬地區:福建晉江
歷史淵源,初創時期,抗日典故,辦學規模,教學設施,教學管理,教學成績,校訓,學校榮譽,辦學理念,地理位置,

歷史淵源

晉江市養正中學,歲月悠遠、積澱厚重。學校的淵源可追溯至宋代閩南最早的書院——石井書院。朱熹之父朱松,宋紹興初任安海(時稱石井)第一任鎮監,朱松在安海鰲頭精舍施教理學。其時朱熹任同安主簿,經常在泉州所屬各地講學。由於父親朱松在安海任職,朱熹對安海有特殊感情,故經常來鰲頭精舍講學,其後鰲頭精舍辟建二朱先生祠。及至朱熹的兒子朱在安海鎮監,於鰲頭精舍設石井書院。石井書院是閩南最早的書院,歷宋元明清近千年,培育出無數才子俊傑

初創時期

20世紀初,清政府實行“新政”,廢科舉、興學校,進行學制改革,改書院為學校。安海也同全國各地一樣,紛紛創辦新學。20世紀20年代,安海諸國小畢業生日益增多,為滿足他們繼續升學的需要,老同盟會會員旅日華僑陳清機、吳警予會同李永洞、蔡世貴、蔡德遠等人以及安海“五穀途公會”諸鄉賢發起創辦養正中學。
1928年2月開辦,定名“私立養正初級中學”,是時僅有教師職工8人,學生40人,設定2個班,校址在翠福境養正國小,初期經費由安海“五穀途公會”和泉安汽車公司負責。1928年秋,越南華僑龔作梁先生捐資600元建教室兩間,名為“修敬堂”。1931年旅日華僑周起摶、周起持昆仲捐資4000元,建“五福堂”新校舍五間。
晉江市養正中學創辦之初,設備簡陋、條件艱苦,四年之中五易校長,至1932年俞貴元先生從廣東中山大學畢業(法學士),他不慕高官厚祿,於政局動盪之秋,學校飄搖之日,出任校長,為養正中學的初創、發展以及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二次遠渡南洋募捐款項,籌建校舍;他廣招賢才,提高教學質量;他支持革命,保護進步師生。這一階段學校的生存發展雖然十分艱難,但也培養了一大批棟樑之才。

抗日典故

抗日戰爭爆發後,養正中學師生奮起抗戰,積極投身於民族救亡的隊伍。1939年4月,為避免敵機侵襲,以求學校的安全,養正中學內遷至南安縣官橋鎮嶺兜村(1940年春曾於安海西安村曾府尾祠堂增設分校以便於安海學生就近入學)。也就在這一時期,養正中學的革命火種開始點燃。是時,中共地下黨員鄧家梁、林松齡來校任教,於1939年建立地下黨支部,林松齡任第一任地下黨支部書記,許集美(解放後任泉州市長、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為第二任書記。值得一提的是,至全國解放之前,養正中學共有地下黨員59名,地下團員37名。他們深入廣大農村,宣傳馬列理論;他們組織民眾,進行武裝鬥爭;他們開闢革命據點,擴大革命影響。他們為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其中林松齡等12位烈士為國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42年,養正中學由南安嶺兜遷回安海,借用龍山寺廂房作為臨時校舍。1946年春,又遷入鎮區金厝祠堂。同年秋,借聖殿奎光閣為臨時校舍。1939年至1948年近十年的時間裡,養正中學數易校址,再加上時逢抗戰,學校生存之艱難可見一斑,但養正中學領導及師生不畏艱難困苦,在困境中謀求生存,砥礪奮進,為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辦學規模

1948年,學校遷址於寨埔(今校址)並增設高中部,易名為養正中學,增至8個班級,學生500人,規模初具。其後幾年華僑鄉賢多次慷慨捐款建設學校。至此,養正中學規模頗大,校舍壯觀,辦學質量高,在福建省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1957年,高考錄取率居福建省前列,學生在全國性運動會上也取得喜人的成績。至六十年代,學校全面貫徹正確的教育方針,廣大教職員工敬業進取,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績,學校聲譽日隆,1960年學校獲批為省屬重點中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發生,校名改為“人民中學”。學校和全國各地一樣曾一度停課,複課以後,教學秩序也一度被打亂,年段改稱“連”,班級改稱“排”。1970年,校名改為“安海中學”。文革期間,養正中學雖然與全國各地一樣搞階級鬥爭,也忙於“學軍學農學工”,但以陳銘賢校長為核心的學校領導堅持抓教學質量,在“交白卷”為“英雄”的年代裡,養正中學堅持考試這一教學常規,教學質量得到了相對的保證。體育成績也在原來五六十年代良好的基礎上有了顯著的進步,七十年代初有30多人次在全國性田徑運動會上取得前五名的成績。

教學設施

文革結束後,教學秩序恢復,養正中學的發展步入正軌。1978年恢復原校名養正中學,全國恢復高招後,學校的教學成績顯示出老校名校強勁的發展勢頭,1977年,恢復高考,養正中學的高校錄取人數位居全省前列。改革開放,為養正中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學校進入全新發展時期,1983年學校評為省華僑重點中學。其時華僑鄉賢繼續捐資興教,學校環境煥然一新,教學設施,教學成績斐然。1982年至1998年,學生共有70多人次獲國家級獎勵,高考錄取率逐年提高,至1998年高考錄取率已超過90%。1984年至1997年學校共有7次獲國家級獎勵,1993年和1998年學校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1995年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單位。1997年1月,養正中學被省教委確認為福建省一級達標學校。2017年,鄉賢陳永建再向養正中學捐贈5000萬元。
福建省晉江市養正中學(養正中學)
捐贈照片

教學管理

承載豐厚歷史,譜寫嶄新篇章。新世紀之秋,養正中學實現了新時期新階段的新跨越。2003年學校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是 年,按照政府有關規定,停止招收國中生,至2005年,養正中學國中部最後一屆學生畢業,國中部分離出學校,學校成為一所普通高級中學。這一時期學校的建築面積不斷擴大,高樓林立。
學校深化以人為本的科學管理機制管理制度逐步規範,教學質量全面提升,高考成績再創新高,2005年朱詩雄同學奪得福建省理科高考總分第一名。學校實施科研強校的戰略,以課題研究為龍頭,促進教學改革的進行,2004年被教育部確認為“全國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試驗學校”。
學校積極穩妥地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2006年被福建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學校貫徹“德育為先”的辦學方針,積極開創德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徑,2000年獲“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10月養正中學被中共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的光榮稱號,並於2008年順利通過中期驗收,喜迎八秩華誕,勇創世紀輝煌。養正中學秉持“文化立校,面向未來”的辦學理念,銳意創新,科學發展。全體教職員工團結一心,滿懷豪情,立足養正文化,光大養正精神,正朝著“福建省、全國聞名並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文明學校”的辦學目標闊步前進。養正中學必將高奏出新時代的凱歌。
該校占地110畝,建築面積3萬5千平方米;在校學生2600人,專任教師156人,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40人;圖書館藏書14萬冊;教育實驗設備達國家一級標準,擁有計算機校園網路中心、閉路電視演播中心、教師電子備課中心、教育計算機管理中心、多媒體教學計算機管理中心、圖書資料計算機管理中心。

教學成績

該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形成了“嚴、正、勤、實”的優良校風。幾年來,學校先後9次獲國家級表彰,24次獲省級表彰。高考錄取率保持在98%以上,2001年理工科高考上重點達52%,上本率達80%,列泉州達標中學第一名。教師中有15人次獲國家級省級表彰。學校重視教育教學科研,與華東師範大學共建“養正中學教育發展研究所”,教師先後有42部教學專著正式出版,300多篇科研論文於省級國家級刊物發表。該校學生中共有500多人次獲國家級省級競賽獎。

校訓

學校校訓——嚴正勤實
嚴——嚴格管理,全面育人
正——正直高尚,以德為先
勤——勤學好問,頑強拼搏
實——實事求是,開拓進取

學校榮譽

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國文明單位
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
養正中學已發展成為全國文明單位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
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全國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學校
福建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
2017年11月,學校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2020年6月17日,獲得2020年度“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活動特色單位”稱號。
2021年9月,被評選為2021年度“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活動特色單位”。

辦學理念

該校在新的歷史時期歸納出“文化立校 面向未來” 的辦學理念,是對養正傳統的傳承,也是對時代要求的把握,既體現與時俱進、科學創新精神,又符合養正特色。
辦學理念提出的背景
養正中學在八十年的辦學歷程中,鍛造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和管理作風。
在創辦、發展過程中,學校始終得到廣大海內外華僑、鄉賢與校友的鼎力支持,其愛國、愛鄉、愛校的良好風範和尊師、重教、興學的拳拳赤子之心成為學校持續發展精神動力,形成了華僑興學的優良傳統。
學校是閩南地區較早開展地下鬥爭、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校,1939年建立地下支部,從1939年到1949年,共有6任地下支部書記、59名地下黨員、12位革命英烈,為閩南地區的解放培養了大量的地下黨骨幹,也激勵著一代代養中人艱苦奮鬥、前赴後繼、矢志不渝,形成了先烈礪志的優良傳統。
八十年來,學校廣大先賢和前輩為學校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成為學校發展之經寶;以其高尚的師德形象,成為養正之風範,為後繼者樹立了光輝的形象,以德為先的校園氛圍愈益濃厚,推動著學校各項工作在前行中不斷創造輝煌,形成了師德垂範的優良傳統。
在學校發展的不同階段,為實現教育教學高層次突破,本著求真向善與開拓創新的精神,學校始終堅持教育科研,科研實力與水平大幅度躍升,科學與人文精神風尚日盛,形成了科研強校的優良傳統。
華僑興學、先烈礪志、師德垂範和科研強校四大辦學傳統貫穿於學校創辦與發展的全過程,積澱了學校深厚的文化根基,並以其開放、創新的特點在實踐中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
基於以上的辦學傳統,以及學校當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提出了“文化立校,面向未來”的辦學理念。
學校辦學理念具體內容闡釋
1.文化立校
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傳承文化建設文化之地。文化立校即必須著力於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設,用文化的力量打造學校的品牌,去培養合格的人才。
2.面向未來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21世紀的人才需要擁有創新意識,具備創新能力,能實現創新成果價值。“面向未來”的理念正是著眼於這一目標的,它強調學校教育事業要著眼於未來,通過教育的現代化為學生將來立身社會、參與競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化立校, 面向未來”的辦學理念,就是以養正中學“先烈礪志、華僑興學、師德垂範、科研強校”四大辦學傳統為根基, 是建立在“嚴正勤實”的校訓、“協作和諧,優質高效,文明科學”的管理作風、“敬業奉獻,嚴謹求是,繼承創新”的教學作風和“勤奮會學,主動發展,實踐創新”的學習作風的基礎之上。在這一理念中,“面向未來”是學校辦學思想的核心;“文化立校”則是對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為落實這一核心所肩負的責任、工作和學習方面的要求,它包括文化立身。這一理念的理想目標就是讓所有的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會健體、學會審美,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為充滿競爭的21世紀培養合格的文化新人。

地理位置

養正中學
地址:福建省晉江安海鎮桐林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