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科舉,興學校 中國近代重大教育事件。19 世紀 80 年代後,隨著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發展,科舉制度逐漸發生改變。光緒十四年(1888)清政府準設算學科取士,首次將自然科學納入考試內容。戊戌變法中,科舉制度遭資產階級維新派猛烈抨擊。康有為說:“中國之割地敗兵也,非他為之,而八股致之也。”嚴復認為科舉制度錮智慧、壞心術、滋游手,有百害無一利。
廢科舉,興學校 中國近代重大教育事件。19 世紀 80 年代後,隨著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發展,科舉制度逐漸發生改變。光緒十四年(1888)清政府準設算學科取士,首次將自然科學納入考試內容。戊戌變法中,科舉制度遭資產階級維新派猛烈抨擊。康有為說:“中國之割地敗兵也,非他為之,而八股致之也。”嚴復認為科舉制度錮智慧、壞心術、滋游手,有百害無一利。
廢科舉,興學校 中國近代重大教育事件。19 世紀 80 年代後,隨著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發展,科舉制度逐漸發生改變。光緒十四年(1888)清政府準設算學科取士,首次將...
崇寧廢科舉,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依蔡京之請,詔罷科舉,取士悉歸學校升貢。遂使學校成為最主要的入仕途徑,各式人爭相入學,生員頓增,學風日下,甚至在學鬥毆...
元朝科舉,為元朝的科舉制度。元朝舉行了十六次科舉考試(簡稱“元十六考”),考中進士的總計1139人。1313年,元仁宗下詔恢復科舉。1315年第一次開科取士,以後三年...
此展品為清末文物。袁世凱會同張之洞、趙鄂、端方等上請立停科舉的奏摺抄錄。抄錄上部為“奏摺”二字,內容主要是請求立即停止科舉制度,創設學堂,培養新式人才。現...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
《科舉廢止前後的晚清社會與文學》是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瑞雪。...... 本書將清末社會轉型與廢除科舉這一重大事件結合起來,探討了“士”階層社會地位...
鄭豐稔(1873年-1953年),字筆山,龍門鎮赤水村人。清末拔貢。廢科舉後,入全閩師範學堂深造,畢業後歷任龍巖中學學監兼經史教員、縣教育會會長、省咨議局候補議員...
17歲中秀才,廢科舉後入南京兩江師範學堂。曾執教江西多所師範學校與江西陸軍講武堂。1919年受蔡漱芳校長與同鄉校友所邀執教省立三師,期間回響“五四”新文化運動思潮...
魏夢雲(1866-1926),字岳秋,福建龍巖西城人,20歲中秀才,為州廩生,舉孝廉方正。廢科舉後,赴福州就讀於全閩師範學堂。宣統元年(1909)出任龍巖中學堂(民國5年,改...
元初廢科舉,輕學問,書院圮廢。後復科舉,禮部派使者至瀏陽修復文靖書院,以龍生為山長,後任道州路教授。57歲卒,被追封渤海郡侯,加翼國公。 [2] ...
顧貺予(1881-1955),原名償基,南通市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喜愛詩辭。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科舉為附生,與同城的徐益修、曹勛閣、顧怡生並稱為南通四大才子...
八股文(英譯: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
韋文明(1871-1923年) 字麗南,楚雄鹿城人。早年受業於楚雄舉人李炳泰門下,清光緒考中己酉科拔貢。廢科舉後進入雲南省師範學堂,畢業後,歷任楚雄高等國小校長、教育...
日知會,1905年在武昌成立。1901年以後,滿清政府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改變教育制度。其本意在於培養出一批忠於封建朝廷,既懂得西學,又能辦洋務,並能參加“立憲”...
劉春海是清朝末科秀才。廢科舉後考入汀州學堂和福建省城三木坊高等學堂讀書。青年時代,他就關心國家大事,曾參加林長民、黃文學等組織的學生會,堅決反抗清政府。...
廖幼民(1883-1953年)江西省石城縣人。少習舉子業,清末廢科舉乃轉習學堂,後罹偏癱為同邑鄧躍池治癒,乃師事之而習岐黃,30年代寓居南昌,受聘於姚國美先生主持...
但真正研究歷史教學法,是從清朝末年廢科舉、興學校開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歷史教學法才被廣泛地研究。中文名 歷史教學法 外文名 teaching method of ...
三十一年廢科舉後,癸卯進士臨近畢業仍留館學習,送甲辰內班學員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補修科(1年),外班學員入速成科(1年半)繼續學習。前後學滿3年畢業,按考試...
苗鐵峰,名家樹,字伯珊,睢縣苗樓村人。1898年,考入開封師範學校,畢業後回睢縣勸學所任勸學員,是睢縣廢科舉興學堂的首創人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興起,苗鐵峰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