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簡稱“泉州五中”。泉州五中創建於1902年(清光緒28年),是福建省最早創辦的八所新式公立中學堂之一、泉州地區第一所中等學校。

泉州五中1994年成為福建省第四所一級達標高中;2003年9月被福建省教育廳確認為首批示範性高中;2006年被確立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2012年被確定為“福建省多樣化課程改革試點學校”;2016年成為“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2017年通過“福建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評估,同年獲評“全國文明校園”,2018年,以高分被列為福建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

泉州五中有桂壇南區(國中部)、桂壇北區(國中部)、城東校區(高中部)三個校區。2013年秋季桂壇校區復辦國中,同年城東校區投入使用;2018年春,泉州三中整體併入泉州五中。學校積極發揮名校示範輻射作用,與地方政府合作創辦泉州五中台商區分校、泉州五中橋南校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
  • 外文名:No.5 Middle School of Quanzhou
  • 簡稱:泉州五中
  • 創辦時間:1902年
  • 辦學性質:全日制公辦完全中學 
  • 學校特色:福建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  
  • 主管部門泉州市教育局 
  • 現任領導: 校長:張海峰 、副校長:張桂芳、駱志森、楊培鋒 
  • 校訓:嚴謹、勤奮、求實、進取 
  • 地址:城東校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毓才街288號
    桂壇南區: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桂壇巷49號 
    桂壇北區: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菜巷20號
    橋南校區: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興霞路與大華路交叉口東南150米
  • 知名校友李子芳莊長恭李佳陽 、等
  • 官網:http://www.qz5z.com/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辦學特色,辦學成果,學校榮譽,知名校友,現任領導,學校地址,

歷史沿革

泉州五中創建於1902年(清光緒28年),是福建省最早創辦的八所新式公立中學堂之一、泉州地區第一所中等學校,始稱“福建省泉州府官立中學堂”。
1902年戊戌維新運動之後,陳棨仁、李清琦二翰林為學校總辦,後由黃謀烈、黃搏扶為正副總辦。首屆報名人數為500人,只錄取80人。
1912年,學校改名為“福建省泉州中學校”,校址為打錫街泉州府貢院。
1917年春,學校改名為“福建省第十一中學校”。
1922年--1926年,軍閥混戰,校舍被駐軍占用而時常停課。
1928年,學校改名為“福建省立晉江初級中學”,開始招收女生。
1938年,沿海局勢緊張,學校內遷至德化舊孔廟。
1942年9月,學校改名為“福建省立晉江中學”。
1952年,學校改名為“晉江第一中學”。
1955年,學校改名為“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
1958年,學校改名為泉州高級中學。
1969年至1971年,與泉州三中合併,改名為“向陽中學”。
1971年初,恢復“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校名。
百年滄桑,學校十易其名,四遷其址。從泉州府官立中學堂到泉州中學校、福建省立第十一中學校、福建省立晉江初級中學、福建省立晉江中學、晉江第一中學,再到泉州第五中學、泉州高級中學、泉州向陽中學、泉州第五中學,校名的變遷見證了五中的成長。

辦學條件

泉州五中桂壇南區校園面積35154平方米,桂壇北區校園面積27015平方米,城東校區校園面積114580平方米,建有三幢面積共6773平方米的圖書樓,圖書館藏書29.7392萬冊,訂有各類期刊220種,有休閒閱讀區、走廊閱讀區、電子閱覽區、期刊庫、學生討論室、外文吧、奧賽吧、絲路空間、體驗區等;全校建立多媒體互動式校園網路系統,擁有計算機網路中心、教師電子備課中心、閉路電視演播中心、圖書資料計算機管理中心、學校計算機管理系統以及各類多媒體教室,電子、音像等各類閱覽室。此外,還擁有各種實驗設備、體育設施以及師生生活文化活動中心,建有多功能體育館和藝術中心大樓。2003年學校被評為省級花園式學校。
學校以“追求卓越,辦高品質學校”為目標,鼓勵全校教職工根據自身特長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經過不斷的探索、梳理,學校精心建構了一套豐富完備、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涉及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西方文化與國際交流、科普知識與學科競賽、心理健康與主體發展、藝術審美與休閒健身、生態文明與社會實踐等六大領域,共100多門校本課程。
泉州五中城東校區已建成生物組培室、信息化地理教室、金工木工室、樂高電腦機器人工作室、麻省理工大學FABLAB創智空間、信息安全實驗室、物理探究實驗室、數碼顯微互動教實驗室等多學科高端實驗室,實驗設施設備先進。在“創客空間”里,學生可以動手設計和製作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相關的實驗和創意作品;有音樂、話劇、攝影、攝像、美術、書法等藝術教室。

辦學特色

辦學宗旨:“營造優良校風,實施優質教育,培育優秀人才”。
校訓:“嚴謹、勤奮、求實、進取”。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追求卓越”。
教風:“敬業、博愛、奉獻、奮進”。
學風:“立志、文明、善學、向上”。
學校六大領域的發展性課程包括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西方文化與國際交流、科普知識與學科競賽、心理健康與主體發展、藝術審美與休閒健身、生態文明與社會實踐。學校有麥田電視台、舞蹈社、模聯社、吉他社等幾十個學生社團和組織,有學生交響樂團、民樂團、合唱團和舞蹈隊,舉辦各種音樂會。學校被授予全國“中國小舞蹈教育傳統校”、“福建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示範校”等榮譽稱號。
2015年5月,在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泉州五中自主研發的教育管理和資源平台入選了優秀案例,並在福建展區展示。
2016年,經福建省教育廳審核,泉州五中被確認為“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
2017年1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研究”順利結題,由泉州五中開發、設計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管理平台”向全省推行。
學校國際部自2011年9月創辦以來,構建了融合中西方文化精髓的課程體系,實現國際和國內課程優勢的全面整合。泉州五中國際項目已經成為福建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泉州五中聚焦“雙新”實施,落實高考改革,形成12種選科組合的“行政班+走班”教學模式,開設思政、學科競賽、強基、固基、研學等課程;推進“五育”融合,最佳化豐富“泉州五中卓越課程體系”,提升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科創等特色校本課程品質;踐行“雙減”政策,開設個性化課後服務課程。學校依據省綜合素質評價辦法,構建多樣化的“教師引領+學生社團+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校園節日”俱樂部活動課程,打造“一師多能”的教師培養項目課程;不斷豐富充實慕課平台內容,搭建國中、高中、初高中銜接等線上課程,結合信息化2.0,套用“三個課堂”,探索實踐整校推進的混合學習模式,融通線上線下,建構全面立體的智慧課程。信息化、大數據助力了五中教育質量的提升,讓整座校園、整個管理和教育的過程都充滿智慧。
泉州五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整合及開發新的課程,構建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的泉州五中卓越課程體系。其中“卓越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要包含三大類課程:學術類課程,包括大學先修課程,學科競賽以及科技創新競賽課程;實踐類課程,包括“兩基地”課程;創新人格類課程,包括創新人格、心理拓展、科學思維等課程。三類課程互相促進,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學校鼓勵全校教職工根據自身特長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課題,每學期開設100多門高品質的校本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修六大領域發展性課程,形成特色課程、研究性學習課題、學生社團、科創活動與競賽一體化發展。另外,該校作為中國大學先修課程(CAP)在全國範圍內的首批64所成員校之一,已開設微積分、物理力學等十多門大學先修課程,並組織學生參加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考試,成績優異,部分學生榮獲中國教育學會獎學金。

辦學成果

近年來,有數百人次的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的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競賽等科技類比賽中獲獎。

學校榮譽

泉州五中獲國家級、省級榮譽:“全國文明校園”、“全國模範教工之家”、“全國中學生志願服務示範學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理事單位”、“全國教育網站系統示範單位”、“全國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實驗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首批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先進教工之家”、“省模範職工之家”、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家校直通車網路教學資源建設與套用”先進單位、普通中學學籍管理先進集體、“平安先行學校”、“福建省多樣化辦學試點學校”、“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福建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校”、“福建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福建省全民閱讀示範點”等。

知名校友

參加長征的新四軍政治組織部長烈士李子芳、首任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莊長恭,現任中國工程院李龍士、李幼平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在"兩彈一星"研究中獲國家特等獎的中國科學院研究員王為林,飲譽國際影壇《紅高梁》的編劇陳劍雨,世界冠軍林建成蔡煥宗叱吒國際體壇的翁康強黃雲龍楊山峰等七位運動健將;
菲律賓菲華泉州公會會長戴亞明及吳長榆等旅居東南亞各國的愛國華僑;有知名的香港、石獅同鄉會會長邱季端、香港泉州同鄉會會長徐偉福、台灣著名女詩人、作家龔書綿教授等眾多港澳台同胞。
李子芳(1910-1942),泉州石獅永寧鎮岑兜村人。早年僑居菲律賓,1927年回國求學。1930年參加革命,1932年4月在漳州石碼參加紅軍,193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四軍組織部幹事、紅一軍團組織部幹事,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央紅軍勝利抵達陝北後,歷任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當選軍團黨委候補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調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為新四軍幹部隊伍的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1941年1月,在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李子芳不幸被俘,與葉挺軍長等新四軍數百名指戰員被囚禁於江西上饒集中營。在獄中,李子芳建立秘密黨組織,組織難友開展鬥爭,組織部分同志秘密越獄。1942年5月,李子芳在獄中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犧牲時年僅32歲。
莊長恭(1894.12.25-1962.2.15)字丕可,化學家,中科院學部委員。泉州鯉城人。1916年畢業於泉州中學(今泉州五中),因學業優異,以地方獎學金保送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後轉美國芝加哥大學。1921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1924年獲該校博士學位。1948年選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有機化學研究的先驅者,有機微量分析的奠基人。對有機合成特別是有關甾體化合物的合成與天然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在國內外化學界享有盛譽。
李龍土(1935.11.20-)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泉州南安人。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現任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無機非金屬功能陶瓷材料的研究及套用開發。作為國家863計畫八·五重大項目負責人,主持和參加研製成功高性能低燒多層陶瓷電容器,成果轉化取得顯著效益,對國家863計畫重大項目的實施及高技術產業化作出了重大貢獻。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三等獎和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共十餘項。發表論文300餘篇。獲授權專利20餘項。
李幼平(1935.5.1-) 電子學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於福建泉州一個國小教師家庭。1957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我國核武器電子學領域的主要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核武器電子系統技術研究,在無線電遙測、遙控和引爆控制系統的研究中頗有建樹,曾獲得多種獎勵。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重大成果一、二、三等獎多項,全國科學大會獎,部委級科技成果獎多項。;1988年國家人事部授予他“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9年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技術科學獎。
郭光燦,1942年生,量子信息專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泉州惠安人。196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現任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物理系教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中科院-北京大學超快光科學和雷射聯合中心雙聘院士。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非線性光學、量子信息等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外頂尖刊物上發表論文220餘篇,出版《量子光學》、《光學》等11部著作。2003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何梁何利獎。2004年在國際上首次解決光纖量子密鑰傳輸過程的穩定性問題,通過實際通信光路實現125公里單向量子密鑰分配。

現任領導

張桂芳:泉州第五中學副校長;
駱志森:泉州第五中學副校長;
楊培鋒:泉州第五中學副校長

學校地址

桂壇校區地址: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桂壇巷49號、菜巷20號。
城東校區地址: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毓才路288號。
泉州第五中學(城東校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