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英文: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上海有機所,是一個集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有機所創建於1950年6月,是中國科學院首批成立的15個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於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1998年上海有機所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
上海有機所以多學科交叉為特色,以有機化學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為主導,圍繞人口與健康、資源與環境、新材料三大領域,重點突出健康和生命、環境和生態系統、資源利用與開發、新材料、能源開發套用和國家安全等領域中相關的基本有機化學課題等六大研究方向。
截至2018年8月,全所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以及設有中科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職工798人,在學研究生62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外文名:英文: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成立時間:1950年6月
- 機構地址:上海市零陵路345號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簡稱:上海有機所
- 現任領導:唐勇(所長)、胡金波(書記)
- 專職院士數:7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屬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1998年入選)
- 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
- 碩士點:5個(一級學科+專業學位)
- 博士後流動站:1個
- 教育職能歸口:中國科學院大學
- 榮譽: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2017.11)
- 主要獎項:國家三大獎73項、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145項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科研部門
設施資源
- 設備設施
- 館藏資源
合作交流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獲獎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獲獎類別 | 授獎部門 | 獲獎時間 |
基於手性膦氮配體的不對稱催化 | 侯雪龍、戴立信、游書力、嚴小霞、彭謙 | 自然科學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2013 |
抗腫瘤新藥鹽酸吉西他濱及製劑的研製和產業化(合作) | 林國強、岑均達、呂愛鋒、趙軍軍、吳羽嵐、蔣昌盛等 | 科技進步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2013 |
兩性離子導向的化學鍵活化與重組 | 施敏、魏音、邵黎雄、徐永梅、陳連輝 | 自然科學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13 |
基於手性膦氮配體的不對稱催化 | 侯雪龍、戴立信、游書力、嚴小霞、彭謙 | 自然科學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13 |
基於邊臂策略的立體化學控制與催化反應研究 | 唐勇、孫秀麗、葉松、周劍、康彥彪 | 自然科學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2012 |
基於邊臂策略的立體化學控制與催化研究 | 唐勇、孫秀麗、葉松、周劍、葉龍武 | 自然科學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11 |
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複雜糖綴合物的化學合成 | 俞飈、惠永正、王來曦、鄧紹江、盧壽福 | 自然科學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2010 |
基於炔烴和聯烯的一些反應化學研究 | 麻生明、顧振華、焦寧、姜雪峰、陸平 | 自然科學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10 |
基於組合方法與組裝策略的新型手性催化劑研究 | 丁奎嶺、袁宇、王興旺、龍江、劉 | 自然科學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2009 |
金屬參與的聯烯化學中的選擇性調控 | 麻生明、施章傑、趙士民、俞瞻前、魏琦 | 自然科學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2007 |
一些胺基酸衍生物的反應、合成及性質研究 | 馬大為、鄒斌、余尚海、俞壽雲、蔡倩 | 自然科學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2007 |
金屬參與的聯烯化學中的選擇性調控 | 麻生明、施章傑、趙士民、俞瞻前、魏琦 | 科技進步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04 |
胺基酸衍生物的反應、合成及性質研究 | 馬大為、鄒斌、余尚海、俞壽雲、蔡倩 | 科技進步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05 |
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複雜糖綴合物的化學合成 | 惠永正、俞飈、王來曦、鄧紹江、盧壽福 | 自然科學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06 |
過渡金屬卡賓和卡拜絡合物化學研究 | 陳家碧、唐擁軍、王銳濤、張庶、肖努 | 自然科學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06 |
手性半合成紫杉醇(合作) | 許杏祥、魏憲明、謝慶潮、胡宗琳、陸世紅、蔣素清 | 科技進步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06 |
含氟雜環化合物合成方法學研究 | 朱士正、金桂芳、宋力平、唐小清、陳堅 | 自然科學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07 |
高端氟化試劑系列研製與開發(合作) | 吳斌才、詹家榮、顧小焱、田偉生、顧榴根、沈友昌、劉志平 | 科技進步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07 |
基於組合方法與組裝策略的新型手性催化劑研究 | 丁奎嶺、袁宇、王興旺、龍江、劉 | 自然科學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08 |
先進技術集成的紅黴素生產新工藝(合作) | 張嗣良、儲炬、莊英萍、曾偉、劉文、錢江潮等 | 科技進步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08 |
學術期刊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教學建設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第一任所長 | 莊長恭院士 | 1950-1962 |
第二任所長 | 汪猷院士 | 1962-1984(名譽所長1984-1987) |
第三任所長 | 黃維垣院士 | 1984-1987 |
第四任所長 | 王志勤研究員 | 1987-1988 |
第五任所長 | 惠永正研究員 | 1988-1991 |
第六任所長 | 林國強院士 | 1993-1999.5 |
第七任所長 | 鄭崇直研究員 | 1999.5-2001.6 |
第八任所長 | 姜標研究員 | 2001.6-2009.7 |
第九任所長 | 丁奎嶺院士 | 2009.7-20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