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松齡
- 別名:又名林伯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台灣嘉義
- 出生日期:1916.4.24
- 逝世日期:1946.2.24
- 職業:革命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生歷程,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生歷程
1934 年就讀廈門大學化學系,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 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 年參與籌組“廈門青年戰時服務團”,任廈門青年戰時服務團幹事會幹事,是抗戰時期廈門青年運動的領導骨幹。1938 年5月廈門淪陷後,率廈門青年戰時服務團轉戰漳州、龍海開展抗日活動,組建民兵自衛隊。1939 年2月,國民黨當局強行解散廈青團,隨後回到家鄉閩西明溪開展革命活動,任中共泉州中心縣委青年委員、官橋區委書記和養正中學黨支部書記等職,以教員身份為掩護建立黨的組織。1940年7月前往武夷山中共福建省委幹部訓練班學習。結業後受命前往江西玉山工作,因當地黨組織已受破壞,又潛回閩南,以晉江縣養正中學教師的身份為掩護,擔任中共泉州中心縣委青委委員。此時中共泉州中心縣委遭受嚴重破壞,林松齡在與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堅持革命鬥爭,恢復黨的組織,組建抗日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後分配到江西玉山縣工作,由於縣委受到破壞與黨組織失去聯繫。後返回閩南,先後在永春崇賢中學、漳浦縣純美中學、永春毓斌中學任教務,改名為林伯祥。直到1945年10月才找到組織,1945年12月因壞人告密,在永春蘇坑執行任務時被捕。在獄中經受嚴刑折磨,堅貞不屈。1946年2月24日在莆田被敵秘密殺害,英勇就義。
人物生平
又名林伯祥,福建省永春縣人,出生於台灣嘉義。1934 年就讀廈門大學化學系,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 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籌組“廈門青年戰時服務團”,任幹事會幹事,是抗戰時期廈門青年運動的領導骨幹。同年5月廈門淪陷後,率廈門青年戰時服務團轉戰漳州、龍海開展抗日活動,組建民兵自衛隊。1939 年 2 月,國民黨當局強行解散廈青團,隨後回到家鄉開展革命活動,任中共泉州中心縣委青年委員、官橋區委書記和養正中學黨支部書記等職,以教員身份為掩護建立黨的組織。1940年7月前往武夷山中共福建省委幹部訓練班學習。結業後受命前往江西玉山工作,因當地黨組織已受破壞,又潛回閩南,此時中共泉州中心縣委遭受嚴重破壞,林松齡在與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堅持革命鬥爭,恢復黨的組織,組建抗日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5年12月因壞人告密,在永春蘇坑執行任務時被捕。在獄中經受嚴刑折磨,堅貞不屈。1946年2月24日在莆田被敵秘密殺害,英勇就義。
人物事跡
1934年秋,林松齡考入廈門大學。入學後,林松齡十分珍惜廈大良好的學習環境,刻苦讀書,勤奮學習。這一時期,林松齡結識了一些進步人士,如中華中學教務主任高雲覽等,常常一起暢談國事,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憤慨不已。1937年春,廈門文化界救亡協會成立,林松齡毅然參加並積極參加協會工作。廈門黨的組織注意到了這個積極工作、獻身救亡運動的熱血青年,在中共廈門工委文化界黨組成員、文化黨支部書記許展新(又名符實)培養教育下,林松齡於193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職業革命者的生涯。
1938年5月13日,廈門淪陷,市民紛涌鼓浪嶼,這個小小的外國租界一下子湧進來十萬人。根據當時的鬥爭形勢,中共廈門工委5月10日在鼓浪嶼英華中學禮堂召開各抗日團體骨幹分子會議,會議決定把廈門的抗日救亡組織合併起來,成立廈門青年戰時服務團(簡稱廈青團),撤往內地繼續發動民眾,開展救亡工作。林松齡積極參加了廈青團的籌備和建立工作。幾天后,廈青團在海滄國小禮堂正式成立,施青龍、許展新、林松齡等15人被選為幹事,組成幹事會,全團108人,大家戲稱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廈青團成立時,經費全靠團員慷慨解囊。在成立大會上,許多團員毫不猶豫地捐獻出隨身所帶的銀元、手錶、金戒指、金項鍊等,林松齡也把離家時父親剛給他的200多塊銀元全部捐獻出來。在中共漳廈工委領導下,廈青團分為九個工作隊進駐瘴州、龍溪、南靖、平和、漳浦、海澄、同安、龍巖,在城鎮和鄉村開展抗日救亡工作。許展新和林松齡帶著一個隊來到海澄縣港尾鎮(今屬龍海縣)。為回響和貫徹廈門工委提出的“發動民眾,武裝保衛閩南”的號召,林松齡深入到農民民眾中去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喚起民眾的抗日熱情,到當地駐軍的連隊里教唱抗日歌曲。林松齡還注意去做開明人士的工作,由當地士紳出面,在“抗日救國保鄉”的口號下,組織起一支民兵隊伍。林松齡親自教民兵識字、唱歌,給他們講故事,在民眾中播下了抗日救亡的種子。
廈青團的活動受到人民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卻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嫉恨和迫害。同年6月,廈青團漳州南鄉工作隊正、副隊長被捕入獄;9月,南靖工作隊隊部被搜查;10月,國民黨第一七五師突然將廈青團員集合起來用刺刀押上車,拉到沙縣集訓,一到沙縣就逮捕了廈青團長施青友。面對新的形勢,廈青團黨支部迅速成立,許展新擔任支部書記,林松齡當選為支部委員,堅持地下鬥爭。1939年2月,國民黨當局強行解散廈青團,把團員分散派往閩東北、閩北、閩西、閩西南一帶去當民眾學校的教員,並密令各地政府嚴密監視這些人的言行,隨時向上呈報。
廈青團沒有被日軍擊潰,卻被國民黨政府變相解散,一群抗日愛國的熱血青年,被加上思想不純的“罪名”變相發配到邊遠縣份。廈青團雖然只存在了10個月,但它使一批青年經受了鍛鍊,林松齡變得成熟起來。
林松齡被派到閩西明溪縣當教員。由於語言不通,環境生疏,行動又受到監視,很難開展工作。林松齡就按照許展新的交待,秘密回到閩南與黨組織取得聯繫,到中共泉州中心縣委報到,擔任了中心縣委青委委員、官橋區委書記、養正中學黨支部書記,公開身份是晉江縣養正中學數理化教師。
林松齡待人誠懇,嚴於律己,性情和藹,對學生循循善誘,積極在學生中傳播革命思想,受到學生的愛戴。學生們經常從他這裡借閱書刊,他就向學生們推薦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斯諾的《西行漫記》、鄒韜奮的《萍蹤寄語》、艾恩奇的《大眾哲學》等。他還常常向學生們講述廈青團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感人事跡。他還創辦了《大家談》牆報,吸收各班級的進步學生參加時事座談會,分析國內外形勢,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在他的幫助引導下,一些進步青年先後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人後來成為泉州地區地下黨的主要領導人和骨幹。
1940年放暑假前幾天,中共泉州中心縣委受到破壞,青委書記吳德輝、中心縣委書記曾白羽先後被捕叛變。林松齡處境極為危險,隨時都有可能被捕。同志們勸他趕快轉移,他卻臨危不懼,對同志們說:“我一走就完全把學校的工作暴露了,勢必影響到今後的學校工作,再堅持幾天,等放暑假後再走。”他膽大心細,安排兩名黨員學生站崗放哨,時刻注意情況的變化,一直堅持到放假才離開養正中學。
當年7月,林松齡被選派到中共閩浙贛省委在武夷山舉辦的訓練班學習,訓練結束後分配到江西省玉山縣工作。在一次戰鬥中,隊伍被衝散,林松齡的手受了傷,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對玉山縣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難以堅持工作,林松齡只好暫時返回閩南,到永春一個地點偏僻的學生家裡養傷,並通過這個學生與外地聯繫,尋找黨的組織。傷好之後,林松齡曾先後在永春崇賢中學、漳浦縣純美中學任教。1943年秋,林松齡應廈大校友、永春蓬壺鎮毓斌中學校長林鶴齡之邀到毓斌中學擔任教務主任,改名林伯祥。他的敬業精神和博學多才贏得師生廣泛讚揚,被稱作“百科全書”。
1945年10月,林松齡以前的學生許集美終於在永春找到了林松齡。林松齡又回到黨的懷抱。出人意料的是,兩個月後,正當他滿懷欣喜地準備為黨做出更多貢獻的時候,他不幸被捕了,由永春看守所很快轉到莆田監獄。在監押20多天裡多次遭到嚴刑拷打,林松齡堅貞不屈。1946年元旦前夕,他被押送到興泉指揮部,1946年2月24日被秘密殺害,臨刑前他手書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現了共產黨人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