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
北京天壇醫院出版
日期:1999年1月
編碼:ISBN7-980031-24-5
語言:中文簡體
讀者對象:中等衛生學校師生
定價:¥13.00
內容介紹
側臥位測量
成年人平均腦脊液壓力超過1.96kPa(相當200mm水柱)時,稱為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是
臨床常見的許多
疾病共有的一組症候群。顱內壓增高有兩種
類型,即瀰漫性顱內壓增高和先局部性顱內壓增高,再通過擴散波及全腦。瀰漫性顱內壓增高通常預後良好,能耐受的壓力限度較高,可以通過
生理調節而得到緩衝,
壓力解除後神經功能恢復較快,而局部性顱內壓增高調節
功能較差,可耐受的壓力限度較低,壓力解除後神經功能恢復較慢。
病因和機理
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原因甚多,諸如顱腔狹小,
顱骨異常增生、顱內
炎症、腦積水、腦水腫、高血壓、顱內血管性疾病、腦出血、腦膿腫、腦
寄生蟲及顱內
腫瘤等。
在疾病情況下,通過生理調節作用以取代顱內壓的代償的能力是有限度的,當顱內病變的發展超過了這一調節的限度時,就可以產生顱內壓增高。其主要機理有①生理調節功能喪失;②腦脊液循環
障礙;③腦
血液循環障礙;④腦水腫。
臨床表現
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的三主征。
1、頭痛:頭痛是顱內高壓的常見症狀,發生率約為80-90%,初時較輕,以後加重,並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清晨時加重是其
特點,頭痛與病變部位常不相關,多在前額及雙顳,後顱窩占位性病變的頭痛可位於後枕部。急性顱內壓增高者,由於
腦室系統產生急性梗阻,所以頭痛極為劇烈,腫瘤內出血,可產生突發而劇烈的頭痛。
2、嘔吐:嘔吐不如頭痛常見,但可能成為慢性顱內壓增高患者的唯一的主訴。其典型表現為噴射性嘔吐,與
飲食關係不大而與頭痛劇烈程度有關。位於後顱窩及第四腦室的病變較易引起嘔吐。
3、
視神經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最客觀的重要體徵,發生率約為60-70%。雖然有典型的眼底所見,但患者多無明顯自覺症狀,一般只有一過性視力模糊,色覺異常,或有短暫的
視力喪失。這些視覺症狀只持續數秒,少數可達30秒左右,稱為弱視發作。弱視發作常見於慢性顱內壓的增高晚期,常與頭痛程度平行。如果
弱視發作頻繁時提示顱內壓的增高持續存在,最終導致視力永久性喪失。
4、其他
症狀:可有頭昏、耳鳴、煩躁不安、嗜睡、癲癇發作、展神經麻痹、復視等症狀。顱內高壓嚴重時有生命體徵變化:血壓升高、
脈搏及呼吸變慢,
血壓升高是調節機制的代償作用,以維持腦
血液供應,呼吸慢可能是延髓呼吸中樞
功能紊亂所致,生命體徵變化是顱內壓增高的危險徵兆,要警惕腦疝的發生。
5、腦疝:急性和慢性顱內壓增高者均可以引起腦疝,前者發生較快,有時數
小時就可出現,後者發生緩慢,甚至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