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骨成釉細胞瘤

頜骨成釉細胞瘤

頜骨成釉細胞瘤為頜骨中心性上皮腫瘤,在牙源性腫瘤中較為常見,關於其組織來源,尚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數認為由釉質器或牙板上皮發生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頜骨成釉細胞瘤
  • :頜骨中心性上皮腫瘤
  • 常見於:牙源性腫瘤中
  • 兩種成分:實質性及囊性
概述,臨床表現,醫技檢查,診斷依據,容易誤診的疾病,治療原則,防治,

概述

頜骨成釉細胞瘤肉眼觀為實質性或囊性,亦可在同一腫瘤中存在實質性及囊性兩種成分,囊性者囊腔內可含褐色液體,顯微鏡下觀察腫瘤細胞呈大小不同的團塊或條索,分散於結締組織的間質內,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內的常用分類,通常可將頜骨成釉細胞瘤分為五種類型:①濾泡型;②叢狀型;③顆粒細胞型④鱗狀化生型;⑤基底細胞型。

臨床表現

1.頜骨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可致面部畸形,往往無特殊自覺症狀。
2.咬合關係錯亂,牙移位元鬆動或脫落,偶有病理性骨折。
3.頜骨膨隆,表面結節狀,凹凸不平,有時伴有桌球樣壓彈感。
4.X線攝片示頜骨膨隆,不規則多房性囊性透光影像,此影像邊緣不光滑,有半月狀切跡,分房大小懸殊,波及牙槽骨者可有明顯的“根尖浸潤征”--牙根尖的牙槽突骨質呈不規則的破壞與吸收,牙根可呈鋸齒狀或截斷樣吸收。
5.如有迅速長大同時伴疼痛潰瘍等症狀,X線表現骨間隔破壞消失,呈斑點狀影時,應疑有惡性變。
6.穿刺囊液常為褐色,有時可有膽固醇結晶,但無角化上皮。
7.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
8.臨床特點
⑴頜骨膨隆及面部畸形:下頜骨發病較上頜骨多,好發於磨牙區域及下頜角部,生長緩慢,初期無自覺症狀,頜骨的膨隆變形常為患者就診時主訴。
⑵腫瘤波及牙槽骨可致牙鬆動吸收、移位。
⑶下唇麻木不適:在腫瘤壓迫下牙槽神經或惡變(發生率極低)時出現此症狀。
⑷骨質破壞多時可出現病理性骨折。
⑸上頜骨頜骨成釉細胞瘤可波及上頜竇、鼻腔及眼眶,可出現相應的鼻塞、眼眶上移、鼻淚管阻塞等。
9.併發症:上頜骨頜骨成釉細胞瘤可波及上頜竇、鼻腔及眼眶,可出現相應的鼻塞、眼眶上移、鼻淚管阻塞等。

醫技檢查

1.對於臨床表現較典型,術前診斷已較明確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於臨床表現不典型,鑑別診斷較困難,腫物較大擬行較複雜手術者可包括檢查框限“B”。

診斷依據

1.頜骨進行性膨隆,大者可致面部畸形,觸診可有桌球樣感,但無壓痛。
2.腫瘤區牙齒可以移位、鬆動甚至脫落。
3.穿刺可抽出黃色或褐色液體。
4.X線平片顯示多房性之透光區,邊緣呈切跡狀,常不整齊,腫瘤區牙齒的牙根可呈截根樣吸收。
5.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

容易誤診的疾病

與頜骨其他腫瘤相鑑別,組織活檢可資鑑別。

治療原則

1.手術治療:應按臨界瘤治療原則進行,即在腫瘤外0.5cm左右處切除整個腫瘤,對於較的下頜骨腫瘤可行頜骨方塊切除,較大的頜骨腫瘤則應行頜骨整塊切除,切除後之組織缺損可立即植骨修復。
一般性手術的預防性抗感染選用磺胺類藥物(如複方新諾明)或主要作用於革蘭陽性菌的藥物(如紅酶素、青酶素等);手術範圍較大,同時植骨或同時作較複雜修復者則一般採用聯合和藥,較常用為“作用於革蘭陽性菌的藥物(如青酶素)+作用於革蘭陰性菌的藥物(如慶大酶素)+作用於厭氧菌的藥物(如滅滴靈);手術前後感染嚴重或術創大,修複方式複雜者可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該疾病是一種良性腫瘤,但由於它具有局部浸潤性生長的特點,並在瘤生存較長時間或不適當的處理時間較長時可有少數出現惡變,故其屬於一種臨界瘤(即界於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之間的一種腫瘤),所以本病一旦診斷確立應儘快採取治療,因腫瘤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大,將造成更多的組織缺損及功能障礙。
2.中醫治療: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具體判斷患者體內產生腫瘤的病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用藥,調整患者身體臟腑的陰陽平衡,具有一定的優勢。

防治

該病為先天性疾病,早診斷早治療是防治的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