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音樂之都(榮譽稱號))

維也納(榮譽稱號)

音樂之都(榮譽稱號)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維也納(Vienna),位於多瑙河畔,是奧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國9個聯邦州之一,也是歐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音樂之都”。

維也納是奧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維也納已擁有超過187萬的人口。維也納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語城市,僅次於柏林

維也納既是一個城市,也是一個州,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48°12′、東經16°22′。維也納共由23個區組成,居民主要分布於市區東部和西部,而北部和南部主要是工業區。2016年,該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663億美元。

維也納是聯合國的四個官方駐地之一,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總部以及其他國際機構的所在地。維也納已連續多年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維也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大公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史前時代,巴本堡時代,哈布斯堡,兩奧帝國,一戰時期,納粹時期,盟軍占領,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社會建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交通運輸,航空,鐵路,水運,風俗文化,特色美食,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友好城市,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史前時代

考古發現維也納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維也納盆地,維也納良好的天氣條件和富饒的土地資源為新石器時代的農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環境,鑄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綠色的石塊也能在維也納開採到。銅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同樣也在維也納留下了人類居住的痕跡。
羅馬人一直在該地生活到了5世紀,5世紀初維也納曾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火災,接下來的記載出881年同馬扎爾人的戰鬥。
955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勒赫菲爾德戰役中擊敗了馬扎爾人,標誌著維也納和奧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時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奧波德一世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二世封為巴伐利亞東部邊區(馬克)的藩侯(封疆伯),這塊匈牙利邊境上的封地後來演變為奧地利。996年史書上第一次出現了“奧地利”這個名稱,Ostarrichi意為“東部馬克”。11世紀維也納已經是一座重要的貿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將維也納作為首都,一年後的1156年9月17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奧地利亨利二世一些特權,將奧地利從一個附屬於巴伐利亞的藩侯領地提升到獨立公爵國,而維也納成為公國的首都。維也納在1221年繼恩斯之後成為奧地利第二座享有發展經濟權利的城市,途徑維也納的商人必須將他們的貨品在城市內提供銷售,這使得維也納很快成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關重要的貿易城市。

哈布斯堡

哈布斯堡王朝在維也納有幾百年的統治歷史,維也納在該時期發展成為歐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維也納歌劇院維也納歌劇院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國王魯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討後戰勝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奧地利的歷史。但在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建立統治地位,奧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戰鬥中陣亡後,他在維也納的支持者勢力依舊強大,發動了多場反對德意志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一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義,而接替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盧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首都定在布拉格,維也納的城市發展進入了陰影。
1438年,奧地利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奧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國王)被選為德意志國王后,維也納再次成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間發生了1421年至1422年對維也納猶太人的第一次大規模驅逐和迫害。
1469年,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國王,1452年至149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奧地利大公)在與匈牙利國王匈雅提·馬加什的戰爭中,失去了包括維也納的幾乎全部奧地利領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亞併入哈布斯堡後,維也納最終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
兩次維也納之圍和巴洛克的輝煌時代
1529年,奧斯曼帝國第一次圍攻維也納,奧地利人依靠中世紀時期遺留下的城牆,艱難地抵禦了土耳其人的進攻,在流行病突發和冬季提前到來的情況下,土耳其人被迫撤軍。土耳其人的圍城暴露出了維也納城防禦的薄弱,因此從1548年起維也納決定改造成一座由11棟堡壘和1條壕溝構成的要塞。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圍攻維也納,改造後的要塞保衛了維也納長達兩個月,直到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維也納之圍,也導致奧斯曼帝國開始了衰落。
美景宮(貝爾佛第宮)美景宮(貝爾佛第宮)
在經歷了土耳其人的兩次圍攻之後,維也納開始了輝煌的建設時代,在重建的過程中繼續展現巴洛克藝術風格,貴族們紛紛在城牆內建造花園和宮殿,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王子歐根的貝爾佛第宮
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維也納很快成了歐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頓、薩列里、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將維也納古典主義推向頂峰。

兩奧帝國

法國大革命戰爭中,維也納先後兩次被拿破崙的軍隊占領。
卡爾大教堂卡爾大教堂
第一次發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國軍隊未受到抵抗,不費吹灰之力地進了維也納,維也納的市民們甚至好奇地歡迎了他們。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奧地利皇冠,以回應拿破崙的稱帝,成為奧地利的第一位皇帝,開始了奧地利帝國的歷史。而拿破崙在1806年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崙第二次占領維也納,但是這次他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攻占維也納後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戰役中嘗到首次大敗的滋味。拿破崙最終戰敗後,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維也納會議召開,這是一次由奧地利外交家克萊門斯·梅特涅發起的歐洲列強的外交會議,旨在為拿破崙戰敗後重新調整歐洲政治地圖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也對維也納產生了影響,3月13日首先爆發了德國三月革命,迫使總理克萊門斯·梅特涅下台,然後又在10月6日發生維也納十月起義,最終被皇帝的軍隊鎮壓。
維也納在1850年開始擴建,再次呈現輝煌,在奧匈帝國建立的1867年,著名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了圓舞曲《藍色多瑙河》。之後,奧匈帝國便進入了尾聲,在這段時期中,維也納攀上了以維也納現代主義為代表的文化巔峰。
小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

一戰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沒有直接波及到維也納,但是曠日持久的戰爭引起了糧食和衣物的供應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個世紀統治的終結和奧匈帝國的解體,1918年11月12日在維也納議會前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成立,1919年改名為奧地利共和國,即奧地利第一共和國。
奧地利幾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維也納所在的下奧地利州,其他6個聯邦州擔心被下奧地利州長久掌握主導權,此外在社會民主主義的維也納和保守主義的下奧地利州其他地區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政治對立,1921年奧地利決定將維也納從下奧地利州分立出來,維也納在1922年成為奧地利的一個聯邦州。與此同時,1919年維也納引入男女平等選舉,從此社會民主主義在城市參議院、州議會和地方議會的選舉中始終獲得絕對多數,維也納因此被稱為“紅色維也納”。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時期,維也納經歷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貨膨脹、1929的世界經濟危機和高失業率。此外,保守主義的奧地利聯邦政府逐年削減奧地利的稅收支持。
維也納維也納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作為德國帝國總理的希特勒進軍併吞並奧地利,結束奧匈帝國的歷史,建立了納粹的獨裁統治。

納粹時期

1944年3月17日盟軍第一次空襲維也納,整個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毀。1945年4月2日維也納被宣布成為納粹的防守區,女人和孩子被要求離開這座城市,這意味著戰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蘇聯軍隊距離維也納僅剩下數千米。維也納戰役持續了八天,4萬人喪生。維也納的史蒂芬大教堂在空襲和戰爭中未受損壞,但卻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軍占領

維也納在二戰結束後被蘇聯占領,不久蘇聯紅軍開始新建城市管理機構,先是由共產黨人擔任臨時市長,在3天后由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奧地利社會民主黨、奧地利人民黨和奧地利共產黨的代表在維也納市政廳宣布奧地利獨立,4月29日占領當局將議會大廈移交給臨時新政府,“奧地利民主共和國”重建。1945年秋,蘇聯允許其他三個同盟國軍隊進入維也納,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共同占領維也納,直至1955年5月15日奧地利國家條約簽署,盟軍撤出,奧地利才完全獨立。
同奧地利和西歐的其他城市一樣,維也納在二戰後馬歇爾計畫的幫助下,經歷了經濟復甦和城市重建。
維也納美泉宮維也納美泉宮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維也納共由23個區組成,分別是弗羅里德斯多夫、卡格朗、斯塔德勞、赫希斯特頓、阿斯彭、斯特雷伯斯多夫、布爾根蘭、克恩頓、上維也納、下維也納、埃森施塔特、克拉根福、聖珀爾滕、林茨、格拉茨、因斯布魯克、蒂羅爾、福拉爾貝格、布雷根茨、哈羅、布呂根、布萊因和霍寧斯沃格。
維也納行政區劃維也納行政區劃
維也納以多瑙河為界又分為內城、外城和郊區三部分。維也納的居民主要分布於維也納的西部和東部。北部是維也納的工業中心,而南部則是維也納的政治、文化與交流中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維也納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一個盆地里,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48°12′、東經16°22′,面積約414.65平方千米,是奧地利最小的一個聯邦州,也是唯一一個不同其他國家相鄰的聯邦州。
維也納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維也納的海拔從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羅堡島,到542米的維也納森林中的最高峰。維也納的東面是三月河平原,東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國家公園。維也納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維也納森林環繞,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區。多瑙河流經維也納市內,除了多瑙河,從維也納森林中還有許多小河流入市區,其中包括維也納河。西面的山嶺連線著南面的冰河走廊,該地區是維也納的葡萄種植區。

氣候

維也納同時受到來自西面的海洋性氣候和來自東面的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屬於過渡性氣候。維也納的降水量很小,乾旱期較長,冬季較其他奧地利城市溫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氣溫10.4℃,城市郊區約9.8℃,平均降水量約600毫米,一年約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凍期,天氣寒冷異常。

水文

維也納的河流和湖泊面積總計19.1平方千米,占維也納面積的4.6%,僅次於布爾根蘭州
多瑙河是維也納的主要河流,河流長度在歐洲僅次於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二長河。它發源於德國西南部的黑林山的東坡,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在烏克蘭中南部注入黑海。它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蘭義大利波赫捷克以及斯洛維尼亞摩爾多瓦共七個國家,最後在羅馬尼亞東部的蘇利納注入黑海。多瑙河全長2850千米,流域面積81.7萬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2030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維也納的水資源比較豐富,著名的多瑙河就流經於此。多瑙河從河源至維也納為上游,從維也納至鐵門為中游,鐵門以下為下游,流域面積約81.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約2000多萬立方米。

植物資源

維也納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有松樹柏樹樺樹等樹木,植被覆蓋率約為43.2%,有林場約400公頃,木材蓄積量約99萬立方米。

動物資源

維也納的動物資源比較稀少,只有家燕喜鵲松雞等幾類常見的物種。

礦藏資源

維也納的礦藏資源主要有石墨石油天然氣等。

人口民族

據2017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維也納全市有187.784萬人,其中,維也納的本地人占88.8%,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占11.2%,其中德國人占1.5%,波赫人占1.1%,,土耳其人占1%,塞爾維亞人占1 %,其他民族占6.6%。

政治

維也納是奧地利共和國的政治中心,奧地利聯邦議會、國民議會、總統府、總理府、國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機構都聚集在這個城市裡。同時,維也納市還享有重要的國際地位。聯合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都在維也納設有辦公機構。
維也納也是世界上除紐約日內瓦外的第三個聯合國城市,1979年奧地利國際中心在維也納建成,此後維也納就被定位成國際會議和解決國際衝突的城市。
維也納根據1920年的聯邦憲法獲得了聯邦州的地位,市議會也是州議會,市長除了本身的職能以外還可以擔任州長的職能。市政廳有市長和州政府的辦公室。城市由多個部門管理,由市政府領導的辦公室成員根據維也納憲法進行政治監督。

經濟

綜述

維也納地處奧地利東北部,是奧地利重要的交通樞紐,經濟發展較快,經濟成長速度高於歐盟平均水平。維也納的工業特點是國有化程度高,國有企業控制了95%的基礎工業和85%以上的動力工業,其產值及職工人數均占其總數的70%。

第一產業

2016年維也納農林業產值約為39.6億歐元,同比增長4.4%,農林業從業人數52萬。維也納的農業很發達,機械化程度高,主要農產品自給有餘。

第二產業

維也納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製造、化工、採礦、電子和汽車發動機製造等。機械工業包括金屬加工、機械和設備製造等,是維也納最大的產業,約有企業1900家,產值約占奧地利工業產值的1/4。維也納機械工業每年研發投人高達約4.8億歐元。特種機械、定製機械和鍋爐建造是奧地利機械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化工業也是維也納重要的產業部門之一。根據奧地利國家投資促進局介紹,化工業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1/10。

第三產業

維也納的服務業較為發達,服務業帶給維也納的經濟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9.8%。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維也納服務業占比比較適中,這種經濟結構被認為具有較強的抵禦危機的能力。

社會事業

社會建設

維也納市內街道呈輻射環狀,寬50米,兩旁林蔭蔽日的環形大道以內為內城。內城卵石街道,縱橫交錯,很少高層房屋,多為巴羅克式、哥德式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聖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的尖頂聳入雲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倫宮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宮,有希臘式建築、雕像及噴泉。多瑙河及多瑙運河間的島上有大公園。1869年建成的國立歌劇院,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寬、4千米長的環形大道兩旁為博物館、市政廳、國會、大學和國家歌劇院等重要建築。環形大道與另一相平行的環行路之間為中間層,這一帶為商業區、住宅區、也有宮殿、教堂等夾建其間。第二環形路外為外層,市西有公園、別墅以及其它宮殿建築。外城路一直延伸到森林的邊緣。多瑙河緊貼內城而流,多瑙公園內有一座聳入雲天的多瑙塔,塔高約252米。
莫扎特塑像莫扎特塑像

教育事業

維也納有數百所國小、中學和特殊學校。維也納大學是德語國家中歷史最悠久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創建於1365年,其中尤其以醫學學科聞名,2004年醫學系獨立成為維也納醫科大學,此外還有維也納美術學院維也納獸醫大學維也納技術大學維也納套用藝術大學維也納農業大學維也納經濟管理大學等著名高校。
金色大廳的女神柱金色大廳的女神柱
維也納的醫學和心理學具有國際領先水平,代表人物有精神分析學和第一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個體心理學和第二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代表埃爾溫·林格爾,意義治療法、存在主義分析和第三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維克托·弗蘭克等。此外,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的奠基人玻耳茲曼,發明了卡普蘭渦輪機的維克托·卡普蘭,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恩斯特·馬赫,提出都卜勒效應的都卜勒,電視機遙控器之父羅伯特·阿德勒都曾在維也納研究和工作過。

醫療衛生

維也納實行全市社會保險和救濟制度,主要有醫療、失業、養老和事故四大類保險。全市共有專業醫生3831位,醫院26家,病床6554張。

交通運輸

航空

維也納國際機場也稱施威夏特機場,機場距離市區16千米。從機場到市區有多種交通工具可以選擇,比如乘坐機場巴士、機場特快列車和計程車等。

鐵路

維也納是奧地利鐵路系統的一部分。維也納鐵路卡可適用於奧地利聯邦鐵路所有路線,憑維也納鐵路優惠卡可以在任何奧地利聯邦鐵路線和多瑙河航務運輸線上得到50%的優惠。

水運

多瑙河聯接維也納與匈牙利布達佩斯兩個首都,水運是兩個首都之間主要的交通方式。從維也納順流航行到布達佩斯需要5小時,從布達佩斯逆流航行到維也納則需要6小時20分鐘。

風俗文化

維也納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有天主教伊斯蘭教東正教新教猶太教等,維也納是天主教總教區的所在地。
維也納的藝術和文化歷史悠久,著名的文藝有戲劇,歌劇,古典音樂和美術等。

特色美食

維也納是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城,當地特色的美食是用一片小牛肉或者壓扁的豬肉,塗在麵粉、雞蛋和麵包屑里,然後加上黃油,這種美食被成為沙司。
維也納還有著悠久的蛋糕和甜點傳統,糕點師通常用熱蘋果、奶油甜薄餅和餃子做成一種朱古力蛋糕。這種蛋糕在歐洲有很高的知名度。

風景名勝

維也納從內城向外城依次展開,分為3層。內城即老城,素有“維也納心臟”之稱,這裡街道狹窄,卵石鋪路,縱橫交錯,兩旁多為巴羅克式、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聖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的尖塔聳立藍天。圍繞內城的內環城線,寬達50米,路邊生長著各種樹木,兩旁有博物館、市政廳、國會、大學和國家歌劇院等重要建築。內環城線與外環城線之間是城市的中間層,這兒是密集的商業區和住宅區,其間也有教堂、宮殿等建築。外環城路的南面和東面是工業區,西面是別墅區、公園區、宮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邊緣。座落在城市北面的多瑙公園,也是遊人雲集的地方。
老城
維也納的內城即老城,老城的中心是維也納的史蒂芬大教堂。老城內還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霍夫堡皇宮、環城大街,爵士酒吧、舞廳和藝術畫廊等。維也納的大部分旅遊景點常年開放,比如美泉宮霍夫堡皇宮貝爾佛第宮維也納博物館,遊客大多選擇夏季來旅遊,也有不少遊客在每年12月來到維也納參加聖誕市場。哈布斯堡王朝在維也納的美泉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而市中心的史蒂芬大教堂則是維也納的標誌。
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1939年開始,每年1月1日在此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金色大廳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致。維也納交響樂團每季度至少在此舉辦12場音樂會。1870年1月6日,音樂廳的金色大演奏廳舉行首場演出。1872年到1875年間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曾負責組織音樂會。金色大廳屬於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該協會擁有會員 7000多人,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且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

著名人物

維也納維也納
維也納養育了維也納新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勛伯格韋伯恩貝爾格。出生在維也納的還有舒伯特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蘭納克熱內克等。無數音樂家曾在維也納學習、生活和投身音樂創作,其中包括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傑出代表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還有李斯特萊哈爾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維瓦爾第等。

友好城市

城市榮譽

2017年的全球宜居城市調查報告顯示,維也納是歐洲最宜居的城市。
維也納也享有“世界音樂之都”的美譽。
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發布,維也納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