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五章。第一章簡單介紹了土家族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二章以土家族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西蘭卡普為例,論述手工藝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的關係,分析西蘭卡普的傳統傳承方式、特點以及這種方式在當代的困境。第三章以土家族女兒會為例,論述旅遊與節慶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關係,展現了土家族女兒會的民間節慶傳承的內容、特點以及在當代的困境,分析了女兒會成為節事旅遊的主要內容後發生的變化,包括傳承空間、社會功能、文化內涵、以及政府在傳承中地位的變化,為女兒會的城市節事旅遊傳承和鄉村節事旅遊傳承提出思路。第四章以土家族擺手舞為例,探討旅遊與表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關係,分析了土家族擺手舞的傳統傳承方式是依託祭祀的民間傳承,並對這種方式的特點、困境進行了闡述。第五章在總結手工藝類、表演類、節慶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生產性傳承的基礎上,嘗試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遊生產性傳承場域概念,並分析了場域中各種力量的地位及相互關係,並將此場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其他傳承方式的關係進行了闡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貌 第二章 旅遊與土家族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以西蘭卡普為例 第三章 旅遊與節慶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以恩施女兒會為例 第四章 旅遊與表演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以擺手舞為例 | 第五章 旅遊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若干問題 結論以及討論 參考文獻 後記 |
創作背景
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是黨和政府重視、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學術界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與旅遊結合,既推動旅遊業發展,又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民族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等學科就此進行了熱烈研討,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但不少問題尚待深入考察。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如何與旅遊結合,不同類型文化遺產與旅遊結合後的結果如何,怎樣認識這種結果等,這些問題研究不夠。深入探討這些問題,不僅對於完善文化傳承理論,認識文化傳承規律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於促進旅遊與文化遺產的有機結合,實現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承,推進旅遊業發展,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於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遊生產性場域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對西蘭卡普、擺手舞、土家女兒會三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參與旅遊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探討,這些問題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真實性、傳承人的生計、文化產品的傳播範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本身的變化、傳承空間、對原有社區的回饋等。該書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與旅遊後,與其原有的文化事象相比,會發生一些變化,但應當從“他者”的角度、發展的角度、比較的角度看待文化事象的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生產性傳承成效評價應建立在客位評價的基礎上。只要文化的擁有者認可這種傳承,並且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依然得到文化擁有者的認同,這種文化的旅遊生產性傳承就是成功的,傳承的文化也是真實的。
該書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參與旅遊過程中的利益相關者進行了討論,提出並分析了旅遊生產性傳承場域概念,認為旅遊生產性傳承具有相同的利益相關者,即政府、旅遊經營商、社區居民、旅遊者,他們與參與旅遊的非遺項目一起構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生產性傳承場域。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生產性傳承過程就是各參與者利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本,通過爭奪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商品化權利來擴大自己資本量的文化再生產過程。各參與者在這個競爭過程中,形成了社會網路。
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