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傳說
關於“西蘭卡普”的起源和發展,史籍中只有零零碎碎的記載。
《後漢書·西南蠻夷傳》所說
哀牢夷“織文革綾錦”的“蘭乾細布”,就是土花鋪蓋的前身,稱“武陵蠻”有著“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斕”的習尚。
“武陵蠻” 就是歷史上對土家族使用過的一種稱呼。土家族長於織作的悠久傳統一直保留下來,直到
改土歸流前後,不論男女還保持著“喜斑斕服色”的習俗。
一般文獻上對於土花鋪蓋給予了諸種不同的名稱:同治年間修的《龍山縣誌》云:土錦“績五色線 為之,色彩斑斕可愛。俗用以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稱崗巾。
”《永順府志》云:“斑布即土錦。”“土人以一手織緯,一手用細牛角挑花,遂成五色。”所謂“崗巾”“土錦”以及“土絹、崗錦”等相似稱謂皆指土花鋪蓋。
另一種傳說西蘭是人名,卡普是她織的花布。相傳西蘭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聰明的姑娘,她把山裡的百花都繡完了,就沒見著半夜開花半夜謝的白果花(銀杏)。為了繡出白果花,她獨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樹與白果花兒對話,不料被又醜又壞的嫂嫂發現了,哥哥聽信嫂嫂讒言,用板斧砍斷了白果樹,西蘭摔死了,她的繡花藝術卻被土家人傳下來了。
傳說
湖南省龍山縣洗車河流域
“畢茲卡”土家族人的村寨中,有個聰明美麗的西蘭姑娘,她心靈手巧,很會
織布。從她機子上織出的布,人見人愛,誰都嘖嘖稱讚。可是西蘭並不滿足,她采來山上各式各祥的鮮花,插到機頭上,用五色絲線,飛梭走杼,把一朵朵美麗的花兒織到布匹上。這種布漂亮極了,人們把它叫做“
卡普”。卡普上的花朵就象帶露剛剛開放,招得蜜蜂陣陣飛來,引得彩蝶翩翩起舞。
西蘭織了一匹又一匹,山裡的野花一朵又一朵盛開在西蘭織成的卡普上,她的屋裡變成百花盛開,爭奇鬥豔的花園了。
西蘭姑娘決心把世上所有的花都織到心愛的卡普上。“天下還有什麼樣的花我沒有見過呢?”她問東家活了99歲的老婆婆。老婆婆眯著眼看了半天她織的卡普,搖搖頭說:“姑娘,天下的花都開在你這裡了。”“世上還有什麼樣的花我沒有織過呢?”她問西鄰活了99歲的老媽媽。老媽媽支著頭想了半天,擺擺手說:“姑娘,世上的花你都織過了。”可是西蘭仍不甘心,她逢人就問,哪裡還有她沒有見過的花。後來一位路過山裡的老爺爺告訴西蘭,後山上有一棵長了999年的
紅果樹,它在半夜開一種火一樣紅、火一樣熱烈的花,白天就看不見了。
西蘭決心把紅果花采來織到布上。她半夜起床,不怕夜寒風高,不怕露濕衣裙,跑到後山坐在紅果樹前,守了一夜又一夜,但紅果就是沒有開花。西蘭並不灰心,天天夜裡仍然一個人偷偷跑到後山上等。也許是西蘭的誠心感動了紅果樹,有一晚,紅果樹全身搖動,突然滿樹綴滿了一串串火紅火紅的鮮花。西蘭摘了一朵最大最大的,高興地插到機頭上,就織了起來。
好吃懶做又愛饒舌的嫂嫂嫉妒西蘭,在阿爸面前說,西蘭天天晚上到後山會情人,行為不檢點。阿爸連著幾晚不見西蘭,信以為真。他氣得喝了3斤3兩老酒,醉醺醺地衝到西蘭房裡,見女兒正唱著歌兒在那裡織布,不由分說,操起身邊的剪刀就向西蘭甩去。一聲驚叫,西蘭倒在織機上,再也沒能起來,她的血濺到布上,布上開出一串又一串火紅火紅的花。阿爸酒醒了,看到機頭上的鮮花,他明白自己錯怪了女兒,捶胸頓足,懊悔不已。
土家族婦女們都學著織西蘭姑娘的卡普,把它做成被子蓋在身上,表示和西蘭在一起,表達對她的無限思念。土家族女兒從小就學織西蘭織過的布,把它當自己出嫁的陪嫁品,人們把它叫作“西蘭卡普”。
意義作用
土花鋪蓋,在土家族人民生活中有著實用的、禮俗的和審美的三方面的意義,不僅以經久耐用著稱,而且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妝,客觀上是女家經濟地位的標誌和女兒有無教養的憑證,在受人觀賞的嫁妝行列和任人品評的新房陳設中 格外引人注目。
因此,土家妹子出嫁時都有自己親手編織的土花被面,新娘父母以精美的土花鋪蓋陪嫁為榮,娶媳之家也以此來推測新娘針線活的巧拙賢愚。
可見,土花鋪蓋的編織者絕大多數都是些從10餘歲左右到20來歲的青年女子,她們正處於愛情萌芽及對未來滿懷著希望和幻想的年代,特地從深山裡找回紅花、梔子、薑黃、洞洞樹、五倍子等野生植物,製成染料,將自紡的棉紗染出各種顏色,稍有空閒就坐在木機旁挑花刺繡,在木機上的緯線里填上彩色紗線或絲線,織出別出心裁的圖案花樣。
圖案色彩
藝術特徵
土花鋪蓋,最醒目的藝術特徵是豐富飽滿的紋樣和鮮明熱 烈的色彩。土花鋪蓋的圖案紋樣包括了自然物象圖案、幾何 圖案、文字圖案各個大類,其共同的特點,一是幾何圖案占著較大的比例,即使是那些取材於自然物象的描寫性較強的圖案,為適應彩織而化成了由方形、三角形、直線等圖形和線條所剪裁組成的幾何圖形了。如“岩牆花”有悟于山民以大小石塊嵌迭為牆之理,“菜子花”得於菜花的細碎;“澤羅里”體會於水波的起伏等等。二是圖案紋樣富於變化,就單幅被面(三幅為一床)來看,有大塊的紋樣,像“四十八鉤”、“浪苦妹”之類,有小塊的紋樣,如“粑粑架”之類;有以長方形為主要紋樣者,如“椅子花”之類;有以六方形為主要紋樣者,如“鉤花”、“二十四鉤花”之類;有以八方形為主要紋樣者,如“桌子花”之類;有在菱形斜格中安排主要紋樣作四方連續者,如“小白梅”、“實心花”、“衣張蓋”之類。被面兩端的“檔頭”(又名“欄乾”,土家族語叫“卡它”)紋樣也有多種,如常用的“月亮”、“猴掌”、“壽字”、“澤羅里”、“蘇匹”、“扎土蓋”、“藤藤花”等等,對整個被面圖案有襯托之效。三是喜用吉利、喜慶的寓意和山區花草、鳥獸的母題:“鳳穿牡丹”象徵榮華富貴,“野鹿銜花”象徵壽考千年,“萬”字以祝人萬福萬壽,“龍”以喻高貴顯要,“
福祿壽喜”、“長命百歲”、“富貴雙全”等文字圖案的立意就更為明顯了。從中可以看到勤勞智慧的土家族人民對於生活的熱愛,對於自己所生活的自然環境的深厚感情,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圖案的特色
土花鋪蓋的圖案,色彩鮮明,熱情奔放。土花鋪蓋在色彩調配上頗有講究,有一首三字歌訣唱道:“黑配白,哪裡得。紅配綠,選不出。藍配黃,放光芒。”表明了土花鋪蓋喜用對比色,用黑白襯托鉤提。各種鉤狀、鋸齒狀、梳齒狀、縫合狀、連鎖等邊飾,加上各種多角形的小花作為點綴,又以黑色襯底,以白色鑲邊。於是,主次紋樣由於黑白的襯托而顯得既是界限分明,又是連成一體。二是喜歡用暖色,大桔黃之類為基調,用於主要部位,具體配色又是變幻無窮的。
圖案題材
西蘭卡普以紅、藍、黑、白、黃、紫等絲線作經緯,通過手織——後來用機械挑打交織而成。主要用作被面、床罩、窗簾、桌布、椅墊、包袱、藝術壁掛、錦袋等,色彩對比強烈,圖案樸素而富誇張,寫實與抽象結合,極富生活氣息。其圖案有以土家歷史題材的,如四鳳抬印,土王五顆印之類;有以生活風俗為題材的,如雙鳳朝陽、龍鳳呈祥、麒麟送子、福祿壽喜、鯉躍龍門、五子登科、鴛鴦戲水、野鹿含梅、老鼠娶親等。有以自然風光為題材的,如張家界風光、土家吊腳樓等;也有以動植物為題材的,如猴兒花、虎頭花、貓腳跡花、狗牙齒花、玫瑰花、菊花、月月紅等等。
土家織錦工藝獨特,造型美觀,內容豐富,專家稱它是足可與湘繡齊名的母親藝術。土家山寨把能否挑花繡朵作為衡量一個土家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誌,請聽這支情歌:
白布帕子四隻角,四隻角上繡雁鵝;
帕子爛了雁鵝在,不看人材看手腳
原料方法
土家織錦的主要原料是絲線、棉線和毛絨線。
土家織錦的織造方法是,沿用古代斜織機的腰機式織法,把經線全拴在腰上,以觀背面,織出正面,這種織法織出來的產品美觀整齊,結實耐用,光澤永存。它的畫面多姿多彩,用色常借鑑艷麗的鮮花、鴛鴦的羽毛、天空的晚霞和雨後彩虹;也有的受宗教繪畫的影響,具有素雅、古樸、沉著的特點。土家織錦在紋樣組織結構上,多以菱形結構、斜線條為主體,講究幾何對稱,反覆連續,共有上百種傳統紋樣。
市面上所見的絕大多數西蘭卡普都是大工廠流水線上製品,
真正的西蘭卡普非常罕見,因為製作工藝複雜,
耗時長,很多製法沒有傳承下來。從織錦的編制,到反覆翻染,土家阿婆需要耗時半年左右,特別是在採摘植物製作染料的過程,受氣候和天氣影響很大,2012年的時候在湘西地區湘小伍家見過真正的藏品。
生存現狀
1958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土家族織花能手葉玉翠與湖南省美協工藝師李昌鄂合作,從事土家織錦的發展和創新,共同創作了《開發山區》等五幅“西蘭卡普”作品。特別是《開發山區》,葉玉翠按照李昌鄂有山、有水、有田土、有畜禽的設計圖案,經過多次現場觀察,反覆琢磨構思,發揮了她40年來練就的布局、調色技巧,融匯了
傳統技藝,傾注了對黨、對新生活的熱愛,獲得各國人民和專家的讚賞。後來省美協將它送到北京展出,受到國內外美術家們的一致好評。被選入中國工藝美術品展銷會,到東歐各國展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土家族青少年織花能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新創了《韶山景》、《北京八景》、《擺手舞》、《熊貓》、《烏雲花》、《蝴蝶菊花》、《獅子滾繡球》、《土王五顆印》、《張家界風光》、《七十二鉤》、《壽星花》等十多種作品,為民族藝術的繁榮增添了嶄新的內容。
1979年11月,作為西蘭卡普的傳承人,葉玉翠出席了全國工藝美術藝術、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受到黨政領導的接見,《人民日報》、《人民畫報》、《民族畫報》、《光明日報》紛紛報導了她的事跡和主要作品。
1981年6月,《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肖離來到葉玉翠的家鄉湖南龍山縣苗兒灘鎮葉家寨採訪,以《撈車河畔一天孫》為題,在《大公報》上報導了她的事跡,在香港各界人士中轟動一時。
成就
西蘭卡普組合是一個音樂組合,由分別來自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湖北省民族歌舞團、武漢音樂學院和武漢市歌劇舞劇院的吳姿霖、萬莉、雷媛和楊娟(恩施州)4位女孩組成。“西蘭卡普”是土家語,直譯起來西蘭是人名,卡普是她織的花布。西蘭卡普又稱“打花鋪蓋”,它是一種土家錦,被列為中國五大織錦之列。
音樂成就 2004年第11屆“新蓋中蓋杯”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專業組民族唱法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