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卡普的傳人·土家織錦大師和傳承人口述史》主要是源自推動經濟發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看成單純的經濟資源,在保護的名義下扭曲其本質特性過度開發,如把民族民間的原生態歌舞改變為膚淺時尚的刻板表演服務於旅遊場所,或把傳統手工技藝視作不具經濟潛力的項目而任其式微。
基本介紹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5
- 頁數:249
- 定價:398.00元
- ISBN:9787511700322
內容推薦,章節目錄,
內容推薦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自然衍變發展中呈現的形態是豐富多樣的,這決定了我們採取的保護方式也應是多樣的。但對於傳統手工技藝類的項目,採取生產性保護的方式應當是一種恰當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這些技藝的持有者將自己本身的技藝作為一種生產和生活的手段,既可以因此而獲得勞動的報酬,也可以因此而使技藝傳承,並在自己的作品與使用者的對應中,使技藝的繼承與創新具有激發創造智慧的基礎。這套“中國民間藝術傳承人口述史叢書”,記錄了這些傳承人技藝傳承的歷程,他們的技藝如何精湛,以及他們對技藝的思考;展現了他們如何以生產性保護的方式,使這些不同的技藝在傳統的浸潤中也融入了新的藝術元素,並得到人們的喜愛,而他們也因此具有了持續傳承的經濟基礎。
在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科技快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民族、地區和人口被納入到世界變化的總體格局之中。保持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是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連的。而保護各個民族具有獨特創造個性和蓬勃生命活力的民間藝術,是人類文化多樣性形態不成為博物館化和標本式存在表象,而永具生生不息生命力的重要保證。
在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科技快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民族、地區和人口被納入到世界變化的總體格局之中。保持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是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連的。而保護各個民族具有獨特創造個性和蓬勃生命活力的民間藝術,是人類文化多樣性形態不成為博物館化和標本式存在表象,而永具生生不息生命力的重要保證。
章節目錄
總序
口述人葉水雲簡介
第一章 龍山——土家織錦的主要傳承地
大美於大山——張登赤的話
土家織錦今與昔——田大年訪談錄
田明眼中的土家織錦
第二章 葉玉翠——苦難造就的一代大師
我與土家織錦——汪為義採訪葉玉翠紀實
玉翠大姐與我談土家織錦
我所知道的姑姑
懷念大師——張光準、吳亮的回憶
第三章 我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
初訪葉水雲
再訪葉水雲
第四章 撈車河畔三織女
口述人葉水雲簡介
第一章 龍山——土家織錦的主要傳承地
大美於大山——張登赤的話
土家織錦今與昔——田大年訪談錄
田明眼中的土家織錦
第二章 葉玉翠——苦難造就的一代大師
我與土家織錦——汪為義採訪葉玉翠紀實
玉翠大姐與我談土家織錦
我所知道的姑姑
懷念大師——張光準、吳亮的回憶
第三章 我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
初訪葉水雲
再訪葉水雲
第四章 撈車河畔三織女
劉代娥訪談錄
劉代英訪談錄
劉代玉訪談錄
第五章 土家織錦如是說
附錄 生生不息 世代相傳
後記
劉代英訪談錄
劉代玉訪談錄
第五章 土家織錦如是說
附錄 生生不息 世代相傳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