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31年,
劉銓法 在禮賢中學成立高級工程科(後改稱土木工程科)。
1952年,土木科成立為“
山東 省青島建築工程學校”。
1953年,由山東省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領導。
1960年,升格為“山東冶金學院”,開始招收本科生。
2006年,青島理工大學(
費縣 )校區經
山東省教育廳 魯教計字〔2006〕11號檔案批准設立。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9月,臨沂校區設有5個教學系(部)、11個職能部門,開設土木建築類、機械電子類、管理工程類本科專業20個。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9月,校區有教職員工385人,專任教師199人。專任教師中教授8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5人;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省級優秀教師、省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教師13人,特聘學者、專家、教授30人。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9月,校區物流管理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9月,校區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專業博士授權學科點,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土木工程獲批省高峰學科、機械工程獲批省優勢特色學科。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環境生態學ESI全球排名前1%。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9月,校區設有臨沂市工程結構防災減災與防護技術重點實驗室、臨沂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治理重點實驗室、臨沂市機械設計與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等7項市級及以上科研平台。有新舊動能轉換協同創新中心、BIM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13個市級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校區完成國家、省市各類縱向課題174項;先後榮獲省部級產學研合作獎項2項;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臨沂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臨沂市自然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臨沂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8項;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淮海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獲得授權發明、實用新型等智慧財產權成果76項;發表學術論文836餘篇,其中其中核心及以上221篇;簽訂技術服務協定74項,到賬橫向科研經費1819萬元;3項智庫報告獲得省直部門肯定,2項智庫報告獲得地市級領導肯定性批示,14項調研報告獲得市直部門/縣區採納。
合作交流 校區與中建築港集團有限公司、天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五徵集團有限公司、德邦物流等180餘家大中型企業建立就業創業實踐基地,與淄博市周村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青島市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建立高校畢業生人才引進服務工作站。
2021年9月,臨沂市人民政府與青島理工大學達成協定,由臨沂市採取“交鑰匙工程”,在臨沂主城區建設一座具有魯南特色、國內一流、功能完備的新校區,滿足20000人基本辦學條件。
創辦背景 2006年,青島理工大學費縣校區正式揭牌成立,作為青島理工大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及魯南地區唯一的一所
工科大學 校區,自2006年招生以來,得到廣大考生及家長的普遍認可,所設專業歷年
錄取分數線 在同批次招生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2011年6月12日,
山東省教育廳 、臨沂市人民政府、青島理工大學共建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協定
簽字儀式 隆重舉行,青島理工大學費縣校區正式更名為青島理工大學(臨沂),這標誌著費縣校區經過六年的建設,從此開始步入了一個新的
發展階段 ,開啟了新的發展歷程。
校區 “十二五”的發展思路是:以面向地方和區域經濟
社會發展 、提高辦學層次為目標,達到在校學生10000人規模,堅持走“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之路,將校區建設成集普通本專科教育和
研究生教育 於一體,以人才培養為主、廣泛開展
科學研究 和
社會服務 ,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
高水平工科大學 。
地理環境
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將以面向地方和
區域經濟 社會發展、提高辦學層次為目標,堅持走“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之路,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將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建設
成集 普通本
專科教育 和研究生教育於一體,以人才培養為主、廣泛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高水平工科大學。
招生計畫 臨沂校區2021年招生計畫
學校文化 校徽 青島理工大學校徽。
青島理工大學校徽
校訓 嚴謹,勤奮,求實,創新
地理位置 青島理工大學(臨沂)費縣校區: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東外環路1號
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新校區: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西外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