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雷飛鵬(1863—1933),字筱秋,湖南嘉禾人,中國近代民主
革命家。光緒癸已舉人,曾歷任湖南緩寧、祁陽、湘潭、宜章等府縣訓導、教諭等職(清代學制府學主官稱教授,州學稱學正,縣學稱教諭,均各級訓導佐之)。盛京將軍衙門之提法司任科員(正七品)。光緒三十三年7月盛京設立奉天省,實行新官制奉天特設度支司以專理財政,司設使,司使之下輔以儉事,又分總務租賦、稅務、俸餉四科、科有科長、科員、委員司書等。雷飛鵬任稅務科員,因善理財政頗得當時的奉天總督兼東三省將軍徐世昌的讚譽,稱其為幹練能員,在光緒三十四年2月(夏曆)初6日,雷飛鵬被委任為鐵嶺稅捐徵收總局主管,並加升正六品同知銜,雷飛鵬走馬上任,認真整頓局務。光緒三十四年2月29日的《盛京時報》登載:“鐵嶺牛馬稅局併入稅捐徵收總局,雷飛鵬大會認真整頓,到任後極少應酬會客。”(1908年3月16日,星期二《盛京時報》)僅月余之後,全局公務業已完全納入正軌運行,局內秩序井然。為籌集革命經費支援
辛亥革命,其宦遼三年的全部薪響分文未寄故里。同年五月,雷飛鵬在鐵嶺城西門之外西大街,日本附屬地內路南,臨街建門市房三間,院內建房四間。院落深隧隱幽,為南北革命同仁來此密議或中轉提供了安全隱蔽的場所。門市兩間開設典當取名“源源當”,一間設大門,典當之門雖設而長關不為外人所疑。
反清革命
雷飛鵬表面身份是清朝命官,實則是
孫中山派
中國同盟會會員
宋教仁到東北成立
中國同盟會遼東支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雷飛鵬、
張榕、
徐鏡心、吳祿禎、
藍天蔚、
張紹曾、寧武、朱雯青、
商震等人,在東北密秘進行革命活動,雷鵬飛自源源當由光緒三十四年開設以來,即頻頻接待革命志士,四年多一直不為外人知曉,可見雷飛鵬為革命的良苦用心。雷飛鵬早年受康有為,梁啓超的變法思想影響,曾為
康有為、梁啓超嘗識的得意門生,1896年在上海曾協助梁啓超主編《時務報》,1897年又於湖南長沙襄理梁啓超主講時務學堂,積極鼓吹和推進維新運動,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梁逃亡日本,雷飛鵬幸末禍及,退隱故里,1902年在上海經
譚人鳳,
章炳麟介紹加入
興中會,決心追隨
孫中山先生,獻身革命,以赴國難。時逢清政府戶部舉行大挑(清代自乾隆時籠絡更多的知識分子制訂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縣用,二等以教職用,每6年舉行一次,意在使舉人出身的有較寬的出路,名為大挑)。雷飛鵬才華出眾,故被授留奉補用知縣,派往盛京將軍衙門之提法司任科員,從此,他的公開身份是清政府官吏。
在東北雷飛鵬秘密投身反清革命活動,宣統元年(1909年)3月,雷飛鵬被授以寬甸知縣實缺,任期僅半年,寬甸縣大治,可見幹練能員當之無愧,同年9月被任命為西安縣知縣。他是西安(遼源)自光緒二十八年8月建立縣治以來的第九任知縣。縣城一切均待興舉之狀。雷飛鵬到任後,首先調閱地方志了解當地歷史,因剛建治不久,尚無地方志,於是,雷飛鵬暗下決心,要寫部縣誌,他不辭辛苦,察看山川河流,走訪社會名流,登臨龍首山察看葉赫古城遺址,訪古探幽,無限感慨,即興賦詩曰:
登葉赫東城山莽川行猶道是當年霸國
望京華北斗時新勢急最難為今曰公奴
這裡貧民流離失所,工商業很少,雷飛鵬為了解決貧民就業,立即籌集款項辦理貧民習藝工廠一座,原來西安城犯人收監要押送二百餘里外的開原羈押,犯人徒步往返,跋涉苦不堪言。由於一時款項不繼,雷飛鵬便動用歸已的養廉銀修築監獄一座而使犯人免去跋涉之苦。西安城大多民宅都是茅草房舍櫛比鱗次,每當春風來臨之際,時有火災降臨,百姓束手無策,眼望茅屋化為灰燼而陷入窮途未路。雷飛鵬立即組織富紳巨賈籌集巨款組建消防隊,購置足夠的消防器材,並訓練百餘名消防隊員。大戶商賈均購置備一定數量滅火器材,並於縣城正中建瞭望台一處,晝夜派人觀察火情,遇有火情發生則擊鐘報警,消防隊立即出動,並由臨時消防隊人員協助撲滅火勢。從此,減少了火災發生,是年秋又於西安縣城開辦《天合德》貸棧,每年秋季收購人參、鹿茸、棒子、蘑菇等藥材山貨及皮張,並代客商收貯糧豆,成為開闢經費的又一來源,並為往返于吉林、奉天(瀋陽)關內等地的革命志士提供聯絡的處所,旋又令其在遼源州(雙遼縣)任警務長的族侄在該州治所鄭家屯代開設《得得當》,典行一座,除為革命活動提供資金外,並做為奉天、吉林、齊齊哈爾三地的中轉站及聯絡處所,是年冬“西安縣圖書館”建成,空餘之暇乘騎周臨縣境察看山川形勢及走訪民情,詳勘各盛京圍場之疆界及滿、漢名稱(西安城原屬盛京圍場八旗射獵之地),著手撰寫西安縣誌,宣統2年《西安縣誌》定稿付梓。
雷飛鵬創辦西安兩等國小校,親自為學校撰寫聯:
文中子將相門庭愧我無能未與諸生言禮樂。
東西洋國民教育庸渠不若須知國小是千城,
為根治東遼河水災,修築河堤,栽樹造林。
雷飛鵬在西安城時間不久,可是政紀突出,臨離任時,他將自己珍藏4千多冊線裝經典圖書,全部損贈給縣圖書館,雷飛鵬調任廣寧鹽務局委員,西安縣民眾感沐其德政,擬制萬民傘相送於十里長亭之外。雷飛鵬聞訊立即傳喻耆宿及民眾長者,曉知以理:“如是則諸公欲陷本官於無義也,本官即理此邦,應為此邦民庶效命,此乃應盡之責也,如是則難避釣名沽譽之嫌,願眾父老愛憐之飛鵬之幸也。”於是經輕裝簡出,經西豐鐵嶺晉省赴命。次日幕僚代向鄉宿辭行:東翁不敢有勞西安父老相送,已於昨夜披星赴省矣,此邦民眾愛戴之情,敞東將銘盛衷心。”衙門所有錢糧等均清點造冊由幕僚代為交待清楚。宣統二年五月,雷飛鵬接任廣寧,府鹽務總局委員(今遼寧省北鎮縣為其府治、原轄阜新市、彰武縣以南及醫巫閭山以東之地)。廣寧為關內至奉天之間往返必經之地。及由關內各地到東三省進行革命活動的仁人志士,甚至旅遼謀生的江淅湖廣人等,莫不以廣寧為落腳之處,這是因為,慷慨解囊系廣資助的雷飛鵬早已名揚大江南北。
宣統3年(1911年),長江流域的同盟會員及其他革命人士,紛紛醞釀推翻清政府的武裝起義,並經常由陸路及海上來往於東北三省進行聯絡,以備形成南北相互呼應之勢。同盟會遼東支部當時已壯大發展至萬餘之。根據東三省的形勢及幾次起義失敗的教訓,決定首先全力支援南方。於是發動會員自願捐助以解決南方革命經費短缺之急,遼東支部於宣統3年6月,籌集一筆巨款由雷飛鵬指派手下得力會員解送南方。
1911年10月12日(宣統3年8月19日,震驚中外的
武昌起義終於爆發,訊息傳到東三省,革命黨人欣喜欲狂,奔走相告,當時在奉天最有影響力的革命黨人
藍天蔚,立即聯合
新軍首領共同向北京拍電,要求清廷召開國會,制定憲法,組織責任內閣,另一方面又在北大營召開秘密會議,積極準備發動第二混成旅協士兵入城占領重要機關,宣告奉天獨立。在軍事上做好一切準備後,又和奉天革命黨領導人
張榕等同盟會成員召開秘密會議,決定於11月12日在奉天咨議局舉行各界代表會議,並迫使趙爾巽出走)。
但由於有人泄密,此事非但沒有成功,趙爾巽反而當上了1911年11月12日在省咨議局舉行成立的《奉天國民保全會》會長,在負責人名單中革命黨人只占少數,張榕僅取得保全會參謀部副部長頭銜。
1911年11月14日,趙爾巽召藍天蔚入署議事:“接朝廷諭旨,暫將君之統領一職免去,另有重任差遣委用,今南方風潮日烈,請君前往調查,據實以報。”藍天蔚又得先往大連再赴上海商議對策。1911年11月17日他們在奉天成立“中華革命聯合急進會”,其性質屬於東北地區
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入會者達到萬餘人,其中以新、舊兩軍人員最多,共推
張榕為會長,柳大年為副會長,雷飛鵬為經理部長兼“東三省日報”總編。
1912年1月1日,
孫中山在南京組織臨時政府,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布
中華民國建立,並於當月16日任命藍天蔚為關外都督,率領北伐軍千餘人由上海乘船抵煙臺登入,與駐成當地的關外民軍會師。並發表文告,宣稱:“除暴安良,建立共和政體。”訊息傳至奉天,
趙爾巽深怕張榕與藍天蔚裡應外合,便與張作霖、袁金鎧秘議對策,於是
張作霖指示其巡防營偵探長於文甲於1912年1月23日在大西關附近將
張榕暗殺。當時雷飛鵬赴大連線濟北伐軍在奉天沿海登入時所需物質供給等事宜,雷飛鵬為籌集款而離開奉天,才倖免被害。張作霖在派廣寧鹽務局查抄雷飛鵬餘黨時亦一無所獲。僅將廣寧鹽局收支司事劉吉澎作為雷飛鵬的餘黨加以逮捕入獄。雷飛鵬奉“中華革命急進會”的決議“暫由廣寧鹽局公款小銀元三萬元為革命軍堅付軍餉, 待大局定後再付還。”一事物載入薄記中,而巡防營競將帳薄及小銀五千餘元抄走,反誣雷飛鵬共攜款三萬五千餘元逃走,其事發生在民國元年之後,而趙爾巽竟代已不復存在的清政府行事,將雷飛鵬革職查處緝捕。民國二年袁世凱又以大總統名義令湖南督軍查抄雷飛鵬家,雷雖宦遼數載,其家卻別無長物,僅有祖業遺產田六十餘畝,變價折合現銀八百餘兩,又將鐵嶺的源源當及西安縣的天合德貸棧查封變價抵賠公款。巡防營又搗毀“東三省日報”社,予以查封。
雷飛鵬雖遭此迫害,依然不畏強暴,仍甘冒隨時有被捕危險,為革命南北奔走。
民國二年10月在通緝令尚沒撤銷之時,他競冒殺身危險來東三省從事民主革命活動,在昌圖縣知事程道元的掩護下,派心腹人員護送雷飛鵬到吉林省教育司長兼署實業司長郭宗熙處,妥善安置雷飛鵬於其幕僚之中,(因當時張作霖的勢力範圍僅限於奉天境內)。郭宗熙由吉林省教育司長到吉林省道伊,直至吉林省長。
1911年至1919年10月張作霖統一東北三省前的七年當中,雷飛鵬除於郭宗熙任吉林省長之後曾被派往德惠縣做了一任知事外,其餘時間均參與郭宗熙的幕僚之中,郭宗熙每一重大決策均為雷飛鵬所代為謀劃。雷飛鵬雖在郭宗熙幕府之中,但仍於革命者有著密切的聯繫。1913年11月,雷飛鵬曾參與組織國民黨長春分部,但公眾即被袁世凱下令與全省的國民黨組織同時取消。1914年7月10日,孫中山派
蔣介石與丁仁傑在哈爾濱向吉林革命團體宣讀孫中山的親筆信,要求東三省各革命團體立即組成《中華革命黨》密謀舉兵南下討袁。雷飛鵬建議三省雖可直窺燕京,但目前封建頑固努力尚較地內雄厚,不宜舉兵,應謹慎行事,未被採納,蔣介石、丁仁傑二人返回東京後,向孫中山稟報:三省革命力量強大,且有黑龍江巡防營為後盾,極宜立即起事。孫中山任命丘丕振為“東北討袁總司令”,來東北組織武裝鬥爭,並派人在營口、鐵嶺、長春、哈爾濱等地策划起義,首先由中華革命黨成員何海鳴、姜華廷二人在鐵嶺、四平、公主嶺等地設立革命機關,準備反袁。同年9月6日,當姜華廷在開原縣城建立革命據點時,因事泄被捕,其他各地亦隨之先後失敗。
1919年10月23日,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批准郭宗熙之辭呈後,雷飛鵬亦辭去幕僚職務回到湖南。1921年被聘為湖南長沙圖書館長一職。由於他始終關心貧民飢苦而致力於慈善事業,1922年被公推為湖南省議員及華洋籌賬會幹事等職。1925年任教於上海群治大學,並於此時期內漫遊江浙。1928年秋在杭州適與弘一法師邂逅相逢,弘一法師將雷飛鵬邀於寺內留住。二人談至深夜猶無倦意,天明辭別留戀不捨。雷受弘一大法師影響,雖無適入空門之念,卻從此萌生茹素禮佛之念。同年冬應鄉里耆宿之請,於上海辭去教職,回鄉擔任《嘉禾縣圖志》總纂。1931年初付梓《嘉禾縣圖志》運用清代方誌學理論,結合處於變革時期的民國時代特點,在方法,體例及內容輯錄等方面均有創新。以後雷飛鵬又被聘錄等方面有創新。以後雷飛鵬又被聘做《藍山縣誌》的編修工作。
人物評價
雷飛鵬畢生苦讀經史,能詩善文,教學有方,曾兩任寧遠“冷南書院”山長(山長一職除講學外,併兼領院務)弟子遍布九嶷山麓。一生著述頗豐,著有《都龐山館詩文集》等經史雜文數十部,其文章散見於京、津、滬、漢及東北各報刊之內,晚年客居湖南桂陽城頤養天年。1933年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
縱觀雷飛鵬一生,清正廉潔,憂國憂民,追求真理,投身辛亥革命,是辛亥革命時期東北民主革命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亦是民國時期一位頗有影響的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