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雪聲劇團
- 時間:1944年9月
雪聲劇團1948年9月至1948年12月 編輯 劇團演出於大上海電影院。主要藝術人員基本上與前一時期相同,演出劇目4個:《珊瑚引》、《月下老人》、《金枝玉葉》和《...
1949年1月29日,袁雪芬再次重新組建雪聲劇團,演出於上海九星大戲院,聘請劉厚生擔任劇務部主任,編導中有冼群、李之華以及韓義、鐘泯、成容等;演員有魏鳳娟、張茵...
越劇流派之一畢派是畢春芳創立的越劇小生流派。畢春芳生於上海,12歲入鴻興舞台學戲,1948年參加袁雪芬領銜的雪聲劇團,後轉入范瑞娟、傅全香領銜東山越藝社。1950年與...
1942年就讀於上海國立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1945年參加雪聲劇團,致力于越劇音樂改革。除越劇外,他還為話劇和十幾個戲曲劇種作曲、編曲1937年作詞作曲創作了第一首...
畢春芳,畢派越劇小生流派創始人。籍貫寧波,長於上海。12歲入鴻興舞台學戲,1927年7月14日出生於浙江省鄞縣。1948年參加袁雪芬領銜的雪聲劇團,後轉入范瑞娟、傅全香...
1948年,為越劇影片《祥林嫂》作曲,伴奏全部用管弦樂隊;同年為已恢復的雪聲劇團作曲,在《珊瑚引》(田漢編劇)演出時,對樂隊進行了重大改革,全部使用民樂,樂器用了...
1943年7月,進入大來劇場參與袁雪芬從事的新越劇改革工作,後為雪聲劇團劇務部基本編導。1944年第一次獨立編導了《貂蟬》。嗣後又導演了《梅妃》、《珍妃》、《魂斷...
繼而為雪聲劇團編導了《家庭怨》、《孝女心》、《燕歸巢》、《兒女英雄》、《情濤》、《王昭君》、《林黛玉》、《夫唱婦隨》、《生離死別》、《琵琶記》...
1948年末參加了袁雪芬主持的雪聲劇團,擔任導演並主持劇務部。導演了《萬里長城》《李師師》等戲,還代劇團邀請了冼群導演了《白娘子》一劇。1949年解放後歷任...
1942年10月進上海大來劇場,是袁雪芬倡導的越劇改革的第一批參加者之一,1945年在上海加入袁雪芬、范瑞娟領銜的雪聲劇團,1947年加盟范瑞娟、傅全香領銜的“東山越藝社”...
於伶同上海戲劇界一起,進行了反內戰、反飢餓、爭民主、爭自由的鬥爭,並積極支持雪聲劇團改革越劇,演出《祝福》,支援越劇為籌建藝校聯合演出《山河戀》。1948年末...
[9]1938年起,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但各戲報上的稱謂依舊不統一,記者與投稿者經常各用各的。1939年,《大公報》記者樊迪民,兼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