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派

越劇流派之一

畢派是畢春芳創立的越劇小生流派。畢春芳生於上海,12歲入鴻興舞台學戲,1948年參加袁雪芬領銜的雪聲劇團,後轉入范瑞娟傅全香領銜東山越藝社。1950年與戚雅仙搭檔共組合作越劇團,二人進行了長達半世紀的合作。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學習,後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點,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唱腔形成獨自的風格,被公認為“畢派”。

基本介紹

個人作品,傳人,

個人作品

畢春芳唱腔明朗豪放,流暢自如,具有粗獷的男性特點。她的嗓音脆亮,音域較寬,底氣充足,唱腔中常出現一種切分符點音型,因此行腔稜角分明,音調富有彈性。她咬字有力,字音清晰,並強調重音處理。她能運用多種方法塑造不同人物形象,使唱腔呈現不同色彩。譬如在《龍鳳花燭》中,她一人飾演兩個角色:前半場是軟弱多病的施文宗,唱腔低徊抑鬱,暗淡深沉;後半場是才華出眾的書生魯玉亭,唱腔以明朗純樸、流暢灑脫為主,尤其是“讀信”這段[尺調腔· 中板]轉[清板],唱得情深意切,委婉動人。
畢春芳在創腔時,根據塑造人物需要常吸收越劇其他流派、行當和兄弟劇種的音調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使唱腔生動活潑,富有新意。如《三笑·點秋香》中的起腔“秋香姐姐呀”,吸收的是傳統名劇《盤夫》中旦角嚴蘭貞的起腔“官人啊”的音調略加變化,使唐伯虎瀟灑飄逸的形象更為鮮明;《玉堂春》“孤身獨棲關王廟”中的“大雪紛飛……”吸收了江南曲藝蘇州彈詞的某些因素,呈現出淒切蒼涼的氣氛。《光緒皇帝》中借鑑了黃梅戲的音調,《血手印·法場祭夫》中借鑑了京劇的曲調成分。這種吸收、借鑑拓展了畢派本身的表現力,使其呈現出更豐富的色彩。
在《賣油郎》中,她塑造的是一位的賣油郎秦鐘的形象,性格善良質樸、厚道誠實,唱腔在灑脫飄逸中含有暢快悠揚的韻味,如“耳聽得四更響”這一唱段,用[尺調腔·男調板],非常別致地表現了秦鐘憨厚的性格。畢春芳尤其擅長表現喜劇人物,善於在唱腔中運用誇張多變的唱法處理,使曲調活潑、輕鬆、詼諧,妙趣橫生。這是畢春芳唱腔的獨到之處。這種風格在越劇中不多見。如她在《王老虎搶親·戲豹》和《三笑·點秋香》等唱段中,就是運用這種誇張的手法,獲得了極佳的藝術效果。“點秋香”中的“相爺堂內把話傳”這段[四工腔]爽朗流暢,唱中夾白,許多業餘愛好者經常演唱。

傳人

畢派的傳人有楊文蔚丁蓮芳、董蓓芬、畢繼芳、徐寧生、張鎮英徐文芳、丁素芬、丁小蛙、楊童華孫建紅李曉旭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