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霞(越劇花旦)

張雲霞(越劇花旦)

張雲霞,原名陶滌民,祖籍杭州,1926年7月生於上海,2004年4月18日8時40分因血管炎發作逝世 。曾任盧灣區文藝支部主任、中國劇協上海分會常務理事、盧灣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盧灣越劇團名譽團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雲霞
  • 外文名:Zhang Yunxia
  • 別名:無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26年7月
  • 逝世日期:2004年4月18日8時40分
  • 職業:越劇花旦,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個人經歷,主要作品,藝術追求,

個人經歷

1935年就讀於上海同義中國小。幼年曾拜京劇名票李文奎為師,學“余派”須
生戲。
張雲霞《智審海棠冤》劇照張雲霞《智審海棠冤》劇照
1939年在更新舞台代師頂演《烏盆記》和《捉放曹》獲得成功,被時人傳為“十齡童”。
1943年入玉牡丹越劇戲班。
1944年至1945年,搭班於皇宮、老閘等戲院,又拜越劇男班藝人劉金玉為師。
1946年上半年,參加天紅劇團唱三肩花旦,與徐天紅合灌了唱片《孝女心》。下半年參加了袁雪芬范瑞娟領銜的雪聲劇團為三肩旦。期間,對新越劇潛心鑽研,一絲不苟地學習袁派藝術,並與范派小生胡少鵬搭檔,經常上電台演唱袁、范的《梁祝哀史》、《香妃》、《一縷麻》等劇的精彩唱腔,很快在觀眾中造成影響,被稱為“袁派花旦”而嶄露頭角。
繼又轉入范瑞娟與傅全香為首的東山越藝社,參加了1947年越劇“十姐妹”的義演,在《山河戀》劇中,先飾秋隗,後頂替傅全香飾演戴贏。
1948年參加電影《祥林嫂》的拍攝,扮演柳媽一角。
1948年轉到少壯越劇團唱二肩旦。
1950年10月到芳華越劇團任主要演員,與尹桂芳合作主演了《玉蜻蜓》等劇目。
1951年秋進上海實驗越劇團任頭肩花旦。
1952年1月重入少壯越劇團,任頭肩花旦兼副團長,與陸錦花合作主演了《琴瑟緣》、《許仙與白娘子》等劇目。繼而輟演一年,拜崑曲名家方傳芸為師,學崑劇文武旦角藝術,學會了崑劇《遊園驚夢》、《販馬記》和《扈家莊》等戲。
1953年12月9日,農曆癸巳年十一月初四日:少壯越劇團首演《轅門斬女》
1954年重返舞台後至1966年,任少壯越劇團團長,主演了數十齣古裝戲和現代劇。
文化大革命後任盧灣越劇團團長,主演了新戲《游龍飛鳳》、《金殿讓子》和現代劇《相思曲》等。
1957年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
1957年6月15日,農曆丁酉年五月十八日:第三屆戲曲演員講習班舉行。
1959年4月7日,農曆己亥年二月三十日:少壯越劇團整理上演《李翠英》。
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0年被聘為上海越劇院學館兼職教師,1985年應聘到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執教。
1989年春,上海藝術研究所、上海劇協等12家單位聯合為她舉辦了“張雲霞表演藝術研討(演唱)會”。
1990年,記載其藝術道路和表演經驗的《張雲霞表演藝術》一書,由學林出版社出版發行。

主要作品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藝術上開始成熟,戲路開闊,專長花旦,兼擅青衣、刀馬旦。注重從生活出發,體驗角色性格,表演深入細膩,能夠在同類型的角色和相仿的戲劇情境中,做到同中求異塑造人物個性。其演唱用真假嗓結合發聲,唱腔從“袁派”脫胎而出,兼蓄“傅派”,並從兄弟藝術中吸取養料,具有清麗委婉、華彩多姿的特色,有“張派”之稱。代表作為《李翠英》、《春草》、《貂蟬》。在《轅門斬女》、《孟麗君》、《碧玉簪》、《秦香蓮》等劇中,亦有上佳表演,都有唱段被中國唱片社錄製成唱片發行。《貂蟬拜月》的唱腔尤其受到行內讚賞。
張雲霞戲裝照張雲霞戲裝照
張派是張雲霞創立的越劇旦角流派。張雲霞童年時曾學習京劇余派鬚生戲,1946年加入雪聲劇團後,受袁派藝術薰陶,初期模仿袁雪芬的唱腔和表演,後又參加過東山越藝社和芳華劇團;1953年起主持少壯越劇團,任團長和主要演員。她的唱腔在委婉細膩的袁派基礎上,融入傅派俏麗多變的華彩,並吸收京劇和崑劇的營養,借鑑西洋聲樂的發聲方法,使用真假聲結合,開拓了音域,其唱腔的音域可達二個八度,而且高低音銜接自如,有獨特的韻味和魅力。張雲霞的唱腔旋律性強,起伏較大,小腔豐富,變化靈活,擅用多種裝飾音加以潤腔,以婉轉柔和、華麗多姿的風格獨樹一幟,尤其是演唱[尺調腔.慢板]更具特色。如代表作《貂蟬.拜月》中“獨對明月訴衷情”一段唱,是內心獨白式的[尺調腔],在前面的[散板]表現出層層上揚進入高音區時特有的旋法特點,以抒發人物憂國憂民的激盪心情;後面轉入[慢板]敘述,隨著人物了人物的焦慮和愁悶。這與袁派《西廂記.琴心》的焚香禱告的唱腔有情緒的發展,力度逐漸加強,結尾處“訴衷情”的甩腔音調大幅度高低起伏,展示明顯區別。
在《黛諾》中,為了塑造黛諾的形象,唱腔中融進了景頗族民歌的因素。老畫家劉海粟曾用“講究美化,追求美化”八個字概括張派唱腔特點,是很準確的。
張雲霞在表演和唱腔中非常注重刻劃人物不同的個性,比如在《游龍飛鳳》她一人飾演兩個角色,她們是面貌相像而性格迥異的年輕女性,一個是官宦小姐范楚楚,愛慕虛榮,李代桃僵。一個是農村少女劉菁菁,不貪圖榮華富貴,不畏懼權勢;區別非常鮮明。

藝術追求

張雲霞的唱腔中行腔變化豐富,真假音結合運用自如,吐字清晰,在《李翠英告狀》中訴狀一段唱,她根據人物感情的發展,用[尺調腔.慢清板]、[慢中板]、[中板]、[急快板]等不同速度的板式,生動細緻地表達了人物感情的層次。如自然流暢,真假聲銜接不露痕跡;尤其是最後段落從較快的〔中板〕轉入急遽的〔急快板〕,這種板式的速度之快在越劇中少見,但張雲霞憑著極強的吐字基本功,做到字正腔圓,快而不亂。這段唱也成為代表張派特色的典型唱段。
張雲霞唱腔欣賞張雲霞唱腔欣賞
張雲霞擅演花旦,也擅演青衣、刀馬旦、閨門旦,對同一行當的不同人物,她根據各自的性格賦予不同的音樂形象。如《李翠英告狀》中李翠英的唱腔音調爽朗流暢,強調其性格潑辣的一面;《春草闖堂》中春草的唱腔則多運用婉轉圓滑的小腔以表現其活潑俏皮的性格。
弟子有薛桂珍何賽飛、吳國蘭、袁小雲、楊學梅、徐琴,鄭全,洪倩,舒雪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